第十章:死不瞑目
汉十二年夏四月十一日,刘邦在长乐公驾崩。刘邦穿着黄蟒袍。笔挺挺地躺在龙床上,虽经过化妆,但是还是掩饰不住满脸的惆怅,眼睛睁着,眼珠都快蹦出来了。
这位手持三尺宝剑纵横天下的人物,临死之前,肯定还有很多牵肠挂肚的事情,不然不至于死不瞑目。
从全国的形势来看,刘邦应该可以放心地离开人世。刘邦从长安称帝后,先后册封了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长沙王吴芮、韩王韩信、赵王张耳、燕王臧荼等七个异姓王。之后燕王臧荼造反,平定后,刘邦又封卢绾为燕王。刘邦在稳定边疆后先后削去韩信的楚王,立自己的弟弟刘交为楚王;削去梁王彭越,分别封五皇子刘恢为梁王,六皇子刘友为淮南阳王。后来削去淮南王黥布,封七皇子刘长为淮南王。之后又传说燕王卢绾反叛,刘邦又削去燕王卢绾的爵位,封八皇子刘建为燕王。加上之前韩王信谋反,赵王张敖谋反,没多久,这些叛乱被平息后,又先后封三皇子刘如意为赵王,四皇子刘恒为代王。还有建国之初,大皇子刘肥就被封为齐王。刘邦八个皇子,嫡长子刘盈为太子,即位后称帝关中;其余七个皇子都被册封为诸侯王。大皇子刘肥占领齐国为王,三个皇子戍守边疆,抵抗匈奴。其中刘如意占据赵国,四皇子刘恒占据代国、八皇子刘建占据燕国。另外三个皇子雄踞天下要塞。如五皇子刘恢为梁王、六皇子刘友为淮阳王、七皇子刘长为淮南王。天下要塞,肥沃之地,都被刘邦儿子占据,江山坚如磐石。后人对此评价说:高皇帝封子弟为王,封地犬牙交错,这就成了磐石般的核心,天下服于刘汉的强大。仔细推敲,虽然全国大局坚如磐石,但是刘邦内心还有许多不能为外人言明的隐忧!
其一,刘邦对于燕王卢绾反叛疑虑重重!卢绾为什么要反叛呢?刘邦一直对这个问题耿耿如怀。卢绾是他刘邦最好的兄弟,就是卢绾真的反叛了,只要当面说清楚,刘邦也不会责备卢绾!刘邦几次派人召见卢绾,希望卢绾到京城来,当面说说具体细节,卢绾就是不到京城来!刘邦心想:这就是你卢绾的不对,就算有天大的冤枉,你卢绾也应该到京城来,当着我的面,把事情说清楚了,就万事大吉了!你卢绾不敢来,就是你卢绾的不对了!你太不相信我刘邦了,你这样做,是不把我刘邦当兄弟了!其实,刘邦不了解卢绾的苦衷,旁人都说卢绾反叛朝廷,再加上那个审食其在中间添盐加醋。卢绾想:刘邦为什么要派审食其来燕国调查我呢?审食其其实是吕后一伙的,他们和我们弟兄不是一路人!卢绾据此推测,刘邦可能处于昏迷不醒状态,朝廷被吕后把控。要不然刘邦是万万不会派遣审食其前来燕国调查的!由此,卢绾更不敢回朝廷,卢绾担心到了长安就会遭到吕后的算计。卢绾以为韩信的死、彭越的死、黥布的死,都是吕后一手造成的。吕后就是想借刘邦之手杀尽天下功臣,然后刘邦死后,便一手遮天。
卢绾知道,刘邦相信他,卢绾自己也相信自己。他卢绾没有反叛刘邦,也不会反叛刘邦,只是这其中有些误会,他卢绾没有及时解释清楚。当年派手下人张胜到匈奴去,不是联络匈奴反叛朝廷,而是警告匈奴不要出兵援助陈豨,并告诉匈奴人,陈豨叛乱已经被朝廷平息了。可是事情出了故障,张胜在匈奴遇到了臧荼的儿子臧衍。臧衍挑拨离间,对张胜说:“你今天这么风光,就是因为有匈奴存在。因为你熟悉匈奴事务,所以朝廷重用你。一旦匈奴消灭了,你张胜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所以,你要两边下注,既要帮朝廷对付匈奴,也要帮匈奴对付朝廷,不能让朝廷把匈奴灭了。匈奴灭亡了,你张胜也就完蛋了。边疆上的那些大官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希望你三思!”后来,张胜又自作主张,与匈奴勾结,回来向我汇报,生米做成了熟饭,我一时害怕,不敢如实向朝廷汇报,因此造成了误会。我现在被朝廷军队逼到了长城脚下,但是我仍然不敢迈过长城去。可是等到最后,刘邦撒手而去,卢绾因害怕吕后,最终投降了匈奴。这是刘邦不知道的。刘邦死不瞑目,除了对卢绾的失望外,主要是由于卢绾的叛变引起了刘邦对边疆的担忧,对匈奴人抢劫边疆的担忧。刘邦隐隐约约地感到,匈奴对边疆的威胁。中国人对匈的抗击将是一个长期的博弈,而且会愈来愈激烈、愈来愈复杂、愈来愈让人担忧!
其二,刘邦死不瞑目的原因是对吕后的忧虑,这种忧虑在吕后背着刘邦处死韩信时就有了。虽然在铲除异姓王这个问题上,刘邦与吕后想法一致,但是刘邦怀疑吕后的动机。吕后是想借自己的手诛杀功臣,为她日后执掌天下清除障碍,如果仅仅如此,刘邦都不至于为此死不瞑目。刘邦的忧虑是担心自己一旦离世,天下就是她吕后说了算。现在异姓王是相对刘姓而言。到了她吕后执掌天下,异姓王是相对她吕姓而言,那么所有的刘姓王就成了异姓王,所有的皇子都成了异姓王,到那时,还不知道有几个皇子能存活于世?刘邦最担心的三皇子刘如意。由于三皇子刘如意的母亲戚妃与吕后积怨太深,吕后是一定不会放过三皇子母子俩的!现在虽然有相国周昌忠心耿耿的辅佐。但是,一旦我刘邦不在人世,谁都阻止不了吕后的所作所为。刘邦想到这里,深深地叹了口气说:“我死后,三皇子不久就会跟着我到阎王殿来!”其他皇子是福是祸,只能靠苍天保佑了!
刘邦的第三个担忧是王陵、陈平、周勃等三人是否能守住他的刘姓江山?
刘邦知道,他死后,谁都阻止不了吕后执政,太子太懦弱,不是吕后的对手,刘邦想,自己有时候都斗不过吕后,何况是懦弱的的太子刘盈!刘邦曾想更换太子,让三皇子刘如意为太子,废除刘盈。刘邦在朝廷就更换太子的事情讨论过几次,都受到老臣的反对,而没有通过。最后一次,刘邦给自己打气说:“这一次,朝廷讨论,不论谁反对,都不采纳,一定强行通过!”可是到了朝廷讨论时,吕后请来了商山四皓,有商山四皓为太子求情,刘邦又再一次放弃了更换太子的想法。刘邦不是更换不了太子刘盈,而是认为太子刘盈既然能请来商山四皓辅佐,就知道太子根基已稳定,大局已稳定。就是换了太子,刘如意也掌控不了天下了!刘邦到了这个时候安慰自己说:一切顺其自然!刘邦知道,他死之后,虽然是太子刘盈即位,刘盈只不过是空架子,一切都掌控在吕后手里。刘邦知道这是改变不了的趋势,只是吕后死后,王陵、陈平、周勃等能否从吕氏手里夺回刘姓天下,这才是刘邦死不瞑目的原因。
王陵忠厚,有才干,但过于刻板,也许斗不过吕后。陈平有智慧,灵活性强,不会也不敢与吕后斗,他会保存自己。周勃稳重。这三人中,希望寄托在周勃身上。只要周勃守住太尉一职,不与吕后相斗,等到吕后死后,周勃就一定能稳住刘氏江山。况且还有白马之盟,到时支持周勃的人一定很多!刘邦想到这里,有些许安慰,这些许安慰很快就消失了。刘邦想,这一切都是猜测,只有天知道!只好求苍天保佑了!
刘邦真的是深谋远虑,在他病重期间,他下发了一封诏书。诏书曰:“我即位为天子,称皇帝于天下,已经十二年了。与天下的英豪贤大夫共同平定天下,共同治理天下,对有功之臣,上等封为王,二等封为列侯,下等特赐食邑。而对功臣的亲属,有的封为列侯,并允许自设官吏,自取赋敛,其女子亦有汤沐邑。凡为列侯拥有食邑的,都佩有印绶,赏赐大宅。官吏二千石的,都乔迁到长安,按爵级赏赐房屋。曾经随我入蜀汉定三秦的将士,都代代免除赋役。我对于天下的贤士功臣,可算是没有亏待了。要是有忘恩负义之徒背叛天子拥兵叛逆者,我将发动天下臣民共同诛讨。特布告天下,让大家明白朕的意思。”这封诏书,明眼人都心知肚明,是针对吕后的。吕后自己也清楚,只是吕后太自信了。以为自己死在刘邦之后,一切诏书都是鬼画的符,只能骗鬼!
刘邦临死的前几天很痛苦,一直被这三个问题困扰。继而刘邦又琢磨,为什么会这样呢?刘邦又回到前些时候的想法上去了。刘邦认为这一切都是权力这个魔鬼造成的。人们为了权力,夫妻反目,父子结仇,兄弟刀枪相向,特别是皇帝之位,这个至高无上的权柄,让多少人梦寐以求?刘邦又想到了秦始皇,自东周解体,历经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大动荡,才出了一个秦始皇。于是秦始皇自称皇帝,设想他秦氏江山世世代代相传,不想传到他的儿子第二代手里就卡壳了,传不下去了。被陈胜、吴广一把火烧焦了。之后,又是项羽和我刘邦两人彻底清除了他秦氏的废墟,秦始皇的美梦被陈胜、项羽、加上我刘邦等废了,那么我的刘氏江山又能传到哪一代呢?刘邦很忧心,刘邦此时的忧心不是他刘氏江山能传到哪一代,刘邦此时的忧心是秦始皇发明的这个“皇帝”称号,这个至高无上的称号会诱惑一代代英雄豪杰为之浴血疆场,以后的时代,治也是皇帝,乱也是皇帝,由他去吧,自己管不了!刘邦想到这里,一口气没有接上来,手一伸,走了!
刘邦走了,接盘的是吕后,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刚柔相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