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5600000009

第9章 端阳佳节的文人旧话(1)

李国文

七十八年前的初夏,阴历五月初三,想不开的王国维,转了两圈,看看周遭无人,一头栽进颐和园昆明湖。

那时,颐和园门票巨贵,要大洋一元,因而游人甚少,待救起,已断气。毛泽东有诗云,“莫道昆明池水浅”,那里的水并不深,王跳进去,便一头扎到底。事实上并非溺毙,而是被湖底的淤泥朽草,塞满七窍,窒息而死。

呜呼,一代学人,草草一生,就这样于污泥浊水中逝去,时年五十一岁。从他身上,翻出一纸遗书,上有“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等字样。有人说,他这个“辱”,为死殉清廷,效忠逊帝;也有人说,他这个“辱”,与他亲家罗振玉有些什么纠葛。但不管什么缘由,当时及后来,咸认为不值得。

凡跳井投河,凡没顶目沉,用这种办法结束自己生命者,多为女性,多为弱者。屈原也好,李白也好,王国维也好,稍后一点的老舍也好,作为软弱的知识分子,在压力下,在羞辱下,在无路可走、无以为生的绝境之中,这是最无奈,也是最无能的选择了。

自王国维之后,自老舍之后,迄今为止,这里还不曾发生过别的什么作家诗人,什么教授学者,想法淹死自己的类似事情,这,当然很令人鼓舞。

我想,可能一,赶上了盛世;可能二,大家都不再那么想不开。知识分子天性的软弱,也许没法改变,但拿定主意不死,却是可以咬咬牙坚持住的。这一点,相当重要。

每次逛颐和园,走到排云殿的西边,石舫的东面,就会遗憾王国维之缺乏这点认识。既然是“再辱”,先前必有初“辱”,既然发生过初“辱”,领教过初“辱”,忍受过初“辱”,那么,这个“再辱”,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辱”过和没“辱”过,有质的不同,“辱”过一次和“辱”过多次,则是量的不同。无论什么“世变”,无论怎样“再辱”,完全没有必要一死了之。

因为从历史的,传统的,薪火相传的文化角度来衡量,这样一位精通中学,深谙西学,擅长甲骨文,兼及诗词美学方面的高深造诣,为中国文人中的佼佼者,曾作出杰出贡献的王国维,并非凡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之流。他跳进昆明湖,这扑通一声,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人真正称得上学富五车的时代,也就宣告结束。从此,有学问的文人凤毛麟角,而“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的半瓶醋的文人,“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草包化的文人,形成中国文化的主流。

我一直认为,王国维选择这一天自杀,是受屈原的影响。他之定于初三死,而不是初五死,是这位学人的谦逊,他太崇拜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诗人了。距今二千二百八十三年,阴历的五月初五,屈原用的方法,与王国维的方法相同,也是扑通一声,跳进汨罗江,结束自己生命。

王国维在其《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中,试图解释这位古代诗人之死:“屈子自赞曰廉贞,余谓屈子之性格此二字尽之矣。盖屈子之于楚,亲则肺腑,尊则大夫,又尝管内政外交上之大事矣,其于国家既同累世之休戚,其于怀王又非一日之知遇,一疏再放,而终不能易其志。”看起来,屈原“不能易其志”的“志”,与王国维“义无再辱”的“辱”,是使他们两位走向绝路的原因。

其实,有什么想不开、过不去、解脱不了的心结呢?

不就是将他从左徒的高位,黜降到三闾大夫,地位大不如前吗?不就是将他流放汉北,流放江南,精神大受打击吗?不就是再也管不了内政外交的大事,手闲得发痒吗?不就是得不到帝王的知遇之情,心里感到空空荡荡的吗?唉,这就是诗人的弱点了,像一个玻璃杯,装着他极其充沛,极其丰足,也极其来得快的感情,可是,沸点极低而易激动,韧性极低而易沮丧,耐力极低而易泄气,稍一不慎,就会爆裂破碎。

近人有一幅《屈子行吟图》,我觉得那位画家,根本没领会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描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只画前一句,昂首迎风,神色傲倔,衣衫飞扬,落拓不羁;未画后两句,其实诗人极其失落,极其郁闷,一个想不开的要自杀的人,是潇洒不起来,飘逸不起来的。

此时此刻的诗人,披头散发,衣冠不整,在湖边江畔,在水乡泽国,无所傍依,到处流浪。一位渔夫将他认了出来:“啊呀,您不是三闾大大吗?怎么狼狈成这个样子?”

“我被流放了!”

流放二字,对后来的中国文人而言,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小菜一碟。可能战国时期的楚国,初次这样收拾文人,让屈原赶上了,他有点受不了。

渔夫当然要问:“这是为什么呢?先生!”

屈原说他被流放的原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渔夫劝说他:“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今见放焉?”

据科学家研究,自杀的人是存在着某种厌世基因的,受刺激,很窝火,想不开,很别扭,那基因就驱使着必走这条绝路不可。屈原的性格本来就偏执,认死理,于是与这位好心的渔夫辩白。“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夫的意思,你为什么就不能换一种生存方式,活下去呢!那个楚怀王,那个顷襄王,已经把你抛弃了,干吗还要自作多情,魂牵梦萦呢?同样的道理,王国维这样的有学问的文人,难道想不到这种最起码的常识?那个已经跑到天津租界里当寓公的末代皇帝,甚至不知道你是老几,值得你去效那份无济于事、屁也不顶的忠贞吗?

屈原投江以后的一百多年,汉代的太史公司马迁,埋头为这位自沉汨罗的诗人写传时,膺服他的志,“其志洁,故而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但并不赞成他的这种自己设计的结局。

他之所以要这样高度评价屈原,这里面有太史公自惭形秽的内心隐痛,他活得苟且,活得委琐。然而,对于屈原这样的做法,值不值得死,有没有必要死,难道除死之外就再无生路了么?他虽然未置一浏,但通过渔夫的嘴,说明他不会赞同这种样子的断然处置。因为,他本人曾经像屈原一样,忠忱爱国过,忧患元元过,赤心耿耿过,谠言铮铮过,不但没得到好的结果,更没得到好的下场。

但他却没有下决心像屈原那样轻易地就给自己画句号。

要知道,天有多大,这世界就有多大;这世界有多大,我们的生存空间也应该有多大。这也是从屈原到王国维的两千三百年间,有人想不开,死了死了,想干什么也不行了。有人想开了,遂有可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这就是坚决活下去的司马迁,理解同情屈原的同时,又并不以为然地描写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的揶揄。

正是太史公的这支笔,记叙下来屈原的死,从此,每年的这一天,成为全民的一个节日。他们用划龙舟的形式,用吃粽子的方法,来纪念这位诗人。在中国,一个文人的忌日,能成为举国上下的嘉年华。相反,中国差不多有三百多个帝王,他们活着的时候,唯辟作威,唯辟作福,什么事情办不成呀,然而他们却没有办法,能够在死后享受如此永远的殊荣,实在是使知识分子扬眉吐气,深感荣幸。

死了能被人记住,不容易,死了能被人怀念,更不容易。死了以后,每年至少有一次出现在活着的人的视野里。说实在的,这么死一回,好像也值得似的。然而,除了王国维,在中国文学史上,大多数中国文人宁可学司马迁,也不学屈原。因为,在端午节的这一天,那些划龙舟的人,那些吃粽子的人,那些点雄黄酒、挂艾蒿的人,到底有多少真正去纪念这位中国第一诗人者,也是非常有限的。

这个现实,能使中国文人清醒。

也许外国文人对于各色各样的“辱”,见识得少,经历得更少,忍受得尤其少的缘故,所以,读外国文学史,譬如俄国的第一诗人普希金,第二诗人莱蒙托夫,为了一个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绝对不值得死的理由,而送掉性命。深感此二位之大可不必,也觉得此二位有如屈原和王国维之想不开。

当然,对他们随便就豁出命去拼的精神,还是忍不住为之激动。

为什么激动,因为懦弱的我做不到。而且我还相信,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太把命当回事,也是做不到的。中国文人,从古至今,几乎找不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这种样子因怄一点闲气,而拉开架势决斗的案例。

中国只有忍辱负重的司马迁,这位无论怎样想不开,也要努力不死,绝对不想自杀,受天大的痛苦也要去著书立说的范本人物。

或许,这正是应该我们为之自豪的,由于惜生畏死的缘故,中国作家的自杀率,要低于西方,更低于日本。形成这样一个结果,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有皇帝的那些年代里,中国知识分子被整肃得太狠了,太苦了,消灭得也太轻易了,太随意了。因而,物理学的定律,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反倒激发了古往今来的文人,特别强烈的求生谋存的能力,只要有一丝活下来的可能,轻易不肯自绝于人民。

对不起,恰恰是那些外国同行,由于活得优裕,从容,自在,不那么感到明显的压迫,威胁,镇压,因而稍有郁闷,不快,压抑,就受不了。于是,视生命为儿戏,说死就死。越是大师级的重磅作家,如海明威,如川瑞康成,如法捷耶夫,越是爱用这种方法解脱自己。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也是其中一员。

同类推荐
  •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之旅中最为显目的景观,历史小说的创作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成就,凸显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历史小说创作的鼎盛时代的到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成为当代作家创作的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书写资源。历史小说作家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巨大的艺术审美的创造力,以及历史文本的接受效应和后遗效应等等,都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可多种选择的话语批评空间,和进行多向度审美研究的可能性
  • 大风歌:风之碎

    大风歌:风之碎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 生命中被辜负的时光

    生命中被辜负的时光

    本书收录了阿兰重要的随笔短篇,从不同角度阐释如何拥抱我们想要的幸福。人生的烦恼,杂乱的事情,繁芜的情绪……是什么,让我们辜负了那些岁月?你可以喝杯茶,细细品味。
  • 唐朝天空:李国文散文集

    唐朝天空:李国文散文集

    本书收有“大浪淘沙”、“马站着睡觉”、“茗余琐记”、“四合院的话题”、“初冬的春意”等散文。
  • 洒笑世态

    洒笑世态

    幽默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智慧,如果说美能拯救世界,那么幽默便能拯救美,让人与人,让整个世界在欢声笑语李祥和美满。
热门推荐
  • 龙之谷之梦境

    龙之谷之梦境

    这是一个由许多或长或短的小故事组成的小说。这个世界本就是阿尔泰娅女神的梦境。而梦中的我们,屏幕后的他们,是不是也将在梦醒的时刻,无影无踪?背景:网游《龙之谷》,由于用西幻的模式去写,和游戏会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差别。有的故事是游戏背景的联想,有的是自己在游戏之中的故事,也有其他。一个基谷老玩家的聊以自娱。
  • 围城笙笙深几许

    围城笙笙深几许

    “这是妈妈用大半辈子得出的教训,你记好了: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妈等我赚钱了,我带你走得远远的。”亲身经历,如有雷同,都是缘分。
  • 陌上雨寒

    陌上雨寒

    她是京城第一富商的千金,本应锦衣玉食,却不得不刻苦勤练。但是,幸好,她的身边一直有他。
  • 阴阳化极

    阴阳化极

    重生后的秦馨发现这一方世界以力为尊!她一个没有后台的小女子,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平平安安的生活下去。还好上天待她不薄,可爱敦厚的小白一直跟随着她,不离不弃,相依相靠!注1;本书是单身女主+大白萌宠强力狼的故事!注2;女主是胎穿,原灵魂是男性生物,所以书中主角的某些行为会略有些怪异!注3;类凡人流的修仙体系,当然是略做魔改后的!注4;新人新作,如果前面觉得无聊,可以快速瞄过哦!
  • 弥路之途

    弥路之途

    数千年前,四象移位,天地法则混乱,妖、魔、鬼、怪四族趁虚而入,引得天地之间一片动乱。数千年后,出生于安都的寻常少年偶得梦中白衣老者嘱托,一段旅途由此展开……
  • 复仇狐狸精陛下我爱你

    复仇狐狸精陛下我爱你

    他是人间血统高贵的帝王,而她是妖界妖娆万千的狐狸精;初次见面,他就毁去她的清白与她千年的修行,更加残忍的夺去她最爱的人的生命,他囚禁着她,只为了那一副绝美的容颜。她在他身边苟延残喘的偷生,他随时随地可以要了她的性命;她渺小如同蝼蚁,而他高贵而又雅稚“狐狸精的身体,比朕想象的要美味!”她笑得妩媚而嗜血,用充满魅惑的声音在他耳边轻声呢喃“:怎么办,陛下,我爱上你了!”报复你,从让你爱上我的身体开始!
  • 天生爱你

    天生爱你

    “海子说:'你是我的半截的诗,半截用心爱着,半截用肉体埋着,你是我半截的诗,不许别人更改一字。'而我要为你定制一首诗。?一半用你的灵魂和气质。一半用我的热情与诚实。你总是问我为什么那么爱你,我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到要怎么回答你,或许,我天生就爱你!所以我找不出原因。”诺邦面对唐糖的逼问,憋了半天才说出这么一段话。“呵!别的不行,你哄女孩子这本事是渐长啊!”说完唐糖白了诺邦一眼。诺邦只是傻傻地笑着,并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唐糖认真的看着诺邦,轻轻地说道:“不过,"天生爱你"这个词我很喜欢……”
  • 圈圈的大学生活

    圈圈的大学生活

    “客观来讲很萌..虽然是玛丽苏..”一部很纯情的校园爱情..应该是的
  • 凤舞天玄:萌妃倾城

    凤舞天玄:萌妃倾城

    小小的她看着如仙人般的他,在心里默默地做了一个决定,她要紧紧地抱住大哥哥这棵大树,使上全身的力气抱着他的胳膊,绝不放手。“大哥哥,你看这是什么,待会儿我炖狐狸肉给你吃,这只狐狸通了灵,那味道一定很好吃的。”捏起小白背上的皮毛,在洛辰羽眼前晃了晃,一脸欣喜。瞥了眼千川若水手里可怜兮兮的小白,再看她一脸笑容,洛辰羽忽而笑了,如花绽放,耀眼到极致,又如夜空中的繁星,星芒万丈。“好。”清润的嗓音,简单的一个字,却隐隐带着一丝连他都不曾发觉的宠溺。【近期会不定时更新,不过一定会完结的,不会弃坑,开了新文,《魔君的异界娘子》,有喜欢的宝宝可以去瞅瞅】
  • 山海新志

    山海新志

    古籍《山海新志》,上卷谈天说地,从太古大妖,到路人小妖,陈列万千妖名;下卷不幸失传,可据说其中隐藏了一个惊天秘密!“老师苦作舟,坐镇在中原。下有十方妖师管带,降妖祛魔。何处有不平,何处有妖师!”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