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一点便不难发现,认为李元吉同样是为了谋求天下而暂时与李建成联合这种说法,虽然合乎从利益出发这样一个动机,但这其中却依旧存在令人难以信服的地方。
起码关于唐史中的那段记载,其本身的叙述就难免让人生疑。因为的确很难想象那些记录太子言行的史官们,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听到如此隐秘且重大的承诺,而且还敢一字不落地给记下来。
其实,从利益的角度分析李元吉的选择,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在于,李元吉真正的利益并不是那个虚无缥缈的皇权,而是眼前的富贵。
对于李元吉而言,他在大唐王朝建立的整个过程中,虽然也是一路东征西讨,但却很少作为一号人物执掌军队。
在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中,他大部分时间是以一个副手的角色跟随在李建成或者李世民的身后。
换句话说,他始终处在一个被领导的臣子位置上,他拥有的一切也从未超过一个臣子可以拥有的限度。
因此,他从来也没有陷入那条吃人的逻辑链中。
在这种情况下,李元吉自然没有必要像李世民那样,拼上身家性命去搏一个生存的权利。
一切只要按照既定的节奏发展下去,那么等待他的必然是一场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
所以,对李元吉而言,只要天下太平,便是他利益最大的保障。
然而,如果在看待李元吉的选择上,我们仅仅从利益这一个角度出发,那依旧有些简单。
毕竟按照当时的形式,如果李元吉要保住自己的富贵,最好的方式应该是选择中立。反正他的皇子身份在那里,只要两不相帮,那将来无论哪方胜出,至少他本人都不会吃啥大亏。
事实上,当时朝中不少重量级大臣恰恰就是这样选择的。
然而,李元吉偏就没有选择冷眼旁观,而是心甘情愿地冒着巨大风险,义无反顾地站到了大哥的队伍中。
因为在他的心中还有另外两个字:情义。
正如士承东林兄在他的大作《这儿正说唐》中提到的,李元吉对他的这位长兄有着深厚的感情。
大家肯定还记得,当初李渊受命去太原任职时,为了更好控制这位表兄,杨广曾特意非常贴心地将李渊一家老小牢牢控制在了自己眼皮底下。
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二人作为李渊的嫡子,更是成了重点监控对象。在那段身为人质的日子里,面对高悬在头上的那柄随时可能斩落的利刃,可以想象,当时刚满十五岁的李元吉心中是怎样的惊恐与无助。
在这个尚未成年的少年眼中,只有身边的大哥才是他唯一可以信赖且依赖的人。只有李建成那并不伟岸的身影,才能给他的心中带来些许安全感。
长兄如父。这话对李元吉而言,应该有着更加深刻且具体的含义。
不久之后,李渊秘密传来即将起事的消息。生死存亡之际,兄弟二人只能匆忙出逃。而那条通往晋阳的逃亡之路,对于这两个势单力薄的年轻人又是那样的危险而漫长。
四处张贴的通缉令、流窜各地的土匪强盗、不时出没的野兽,身边的一切无不让他们每一天都处在极度紧张和恐惧之中。
于是,一路上,兄弟二人只能相互搀扶着彼此鼓励对方。好在半路二人遇上了同样逃往晋阳的姐夫柴绍,兄弟二人这才得以最终活着见到了老爹李渊。
相信这段惊心动魄的历程,对李元吉而言一定是无比深刻的。所以,当六年后,二十一岁的李元吉,发现大哥建成需要自己的帮助时,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力量。
哥,六年前你搀扶着年少的我挺过了那段艰难岁月,如今回报你的时候到了!
无论是谁阻碍了你通向权力巅峰的道路,我都将毅然决然地出手将其消灭,哪怕这个人是我的另一个哥哥!
于是,上面的老爹本就打着让大儿子接班的算盘,底下的小弟弟又义无反顾地支持大哥上位。所以,在这场围绕皇权展开的斗争中,夹在中间的李世民从一开始就被挤到了弱势群体的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