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声一起,弥罗也自随之,开启了遁天镜。
不过此次讲道,情形全然不同,遁天镜其实,也并无什么用处。
讲道声靡靡霍霍,当场听来,因有元神之异动,或还算蕴含道妙,若是道妙不存,只烙其音,则连鸿钧所讲之内容,都辨识不清,听上百遍千遍,自也无用。
庆云也没再显化,只另生一种异象。
讲道之话音,一出鸿钧之口,便玄之又玄,由虚化了实,一音生一气,一气作一彩,音音相连,气气随变,彩彩融辉,浮于大殿虚空,结成了一脉氤氲之息。
金口玉言乎?言出法随乎?
虽有些像,但似是而非。
那氤氲之息,初始之时,随讲道声不停,越见壮大,但到得一定时刻,若在三千大能之中,仍未找到一位呼应者,便会随生随灭,等到《黄庭》经卷改换,却恰就消弭了干净。而另一卷《黄庭》开讲,自会从头开始,又化生出另一脉氤氲之息。
所谓呼应者,似也暗藏关窍,并非若有所悟,就能当得此称。
譬如说弥罗,他以空间、五行、元磁、崇信、血魄、元魂、玄妖,此联邦七大法脉为底蕴,自然对诸多《黄庭》经卷,都生出了一些感悟,但他所有的感悟,与大殿上空的氤氲之息,却都全无感应,不若三清、女娲、接引、准提,及其他保持清醒的大能,遇到有所呼应的《黄庭》经卷,元神即会随氤氲之息的演变而运变,直接体悟混元之秘。
到得这时,弥罗自就猜到,自己之身份,其实另有玄奥。
明明三千卷《黄庭》,应是与三千大罗,一一有所对应,但现在看来,似紫霄宫三千大罗,独有他弥罗一个,自身混元之道途,并未囊括在《黄庭》经卷当中。
此种端倪,因三千年前初次讲道,所讲只及大罗,并未有所体现,但这第二次讲道,讲的却是混元之秘,他虽对《黄庭》上百经卷,都生出了玄妙感悟,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上百《黄庭》经卷,所代表的混元道途,却并非是他凭意愿,就能够走得通的。
最诡异的是,他九易升玄法的修炼,已算初窥混元,按说既已窥入混元,三千《黄庭》经卷之中,关乎肉身道法的那几卷,应该总有一卷,其所阐混元之秘,与他会有所呼应,但事实却是,另有道行稍逊的其他大能,一一呼应了那几卷《黄庭》。
内中情由,弥罗想之不通。
他只能大胆假设,或是与自己的身份,有所牵涉。
当然,鸿钧门徒、第一仙魔、旁门之祖、魔道之主,这都算弥罗的身份,只是与混元之秘有干涉者,却并非这四种,而是另外一个隐秘身份,即洪荒之“异数”。
所谓异数,当然是指弥罗,相对于洪荒天地,乃是一位外来者,虽他拜鸿钧道人为师,已算纳入天道辖管,但这一层的根源,却是无可摆脱。
洪荒真真有灵,那灵渺渺冥冥,却显化为了天道,而洪荒天地之演变,究其根由,俱为天道之所衍,故弥罗入不入洪荒,紫霄宫也是要三开,鸿钧也是要三讲的。
紫霄宫中客,三千大罗身。
三千大罗,对应《黄庭》三千经卷,一修领一卷,一卷成一道。
到得这时,弥罗自是了然,此为定数,绝非巧合。
由此便牵出来一桩因果,却是紫霄宫三千大罗,显而易见,本不该有弥罗的,而他身为洪荒之异数,既已身在紫霄宫,自也就意味着,其实是抢占了洪荒某位大能的缘法,故即算那位大能不知,他也是欠下了因果。
《黄庭》三千卷,一修领一卷,一卷成一道,那位倒霉的大能,既失了缘法,没能来紫霄宫听道,自然《黄庭》三千卷中,与他有呼应的那一卷,也就没了任何呼应。
大能的缘法能占,但大能的道法,弥罗自是占不得。
他道法之根脉,源自联邦七大法脉,故《黄庭》三千卷,任一卷道法所蕴含的混元之秘,他都可以参悟,却唯独没有资格,承受天道之造化。
又一声磬响,妙音天降。
在座三千大能,自也随那磬响,立时清醒过来。
鸿钧目光一扫,便将殿中情形,尽收眼底。
听道者三千,若有所思者,不足百位,眉宇纠结者,始才千位,其余尽是目光懊恼、神情郁忿之辈,显然自始至终,心意沉噩三千年,虽听了讲道,却是一无所获。
对此种情形,鸿钧早有预料,故也谈不上失望。
稍停,待诸位大能,心情有所平复,他便言道:“一气混元,乃是超乎众生之上的大道果,其间秘奥,自非轻易就能窥得。也罢,混元不比大罗,道途若不明,恐千万年苦修,也难能有一丝成就,故为广布道法,吾今日就破例,再拨出一些时间,由得尔等来问......”
诸位大能,未料还有此节,自是喜出望外。
老子为盘古三清之首,又占了第一个蒲团,自有先发问的资格。
只见他站起身来,施礼问道:“敢问老师道行,已到了何等境界?”
鸿钧面上无悲无喜,只是答道:“吾为混元金仙,亦为混元至圣。”
金仙证得混元,便为混元金仙,但至圣之说,却就不知何来。
老子眉头微蹙,又再追问道:“何为至圣?”
鸿钧解释道:“至圣顾名思义,乃是圣人之至者,而圣人者,就道果而言,亦为混元之金仙。混元直修,太过艰难,故别开蹊径,相对而言,自就易证混元。以别开蹊径之法,修成混元者,即为圣人,而此中,以一法入圣,不假外求者,即称至圣。”
元始忙就问道:“敢问老师,如何才能成圣?”
鸿钧悠悠然道:“三千大道,条条可证混元,然归纳起来,其法不出两类,一类是,向直中取,一类是,向曲中求。直中取者,即是不走捷径,直修混元,因不偏不倚,一力而为之,又称之曰‘以力证道’;曲中求者,则是别开蹊径,藉由成圣,间接证得混元。”
“成圣之法,乃是曲中求道,具体而言,又分三种。一种曰‘斩三尸证道’,三尸尽斩,即证混元;另一种曰‘功德证道’,若受天道之所眷,积下无量功德,亦可证得混元;第三种曰‘气运证道’,若得众生之愿顾,受气运之所钟,亦可证得混元。”
“此三种法门,俱可成圣,如能以一法而入圣,不另接续他法,则证得混元,即可称至圣。不过直修混元,难证难成,以一法入圣,亦是难成难证,故成圣之法,却是兼收并蓄、成圣人而非至圣,最是易为。”
通天兴致勃勃问道:“老师成圣,却是用了何法?”
鸿钧答道:“吾是斩尽三尸,始才证道混元。”
这时,准提接过来又问:“敢问老师,三尸为何物,又该如何斩之?”
鸿钧道:“要明三尸为何物,便先需知晓,何谓混元......”
弥罗闻言,不由得一愣。
是啊,何谓混元?
他以为混元之意,不言而自明,但当得自问,才知说之不清。
说之不清,并非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实际就连意会,也是蒙昧不明。
“混元者,元气未分,混沌为一,元气之始也!元气生于混沌之中,于明之内,暗之外。因明暗之间生空洞,空洞之内生太无,太无变而三气分明,玄气、元气、始气,三气混沌,生太虚而立洞,因洞立无,因无生有,因有生空,观空无之变化,便能虚生自然。故所谓证道混元,究其真意,即是要令得自身,迈入‘虚生自然’之境界。”
鸿钧之说,虽还玄之又玄,但至少脉络清晰,已是可以意会。
接着,就听他又再言道:“混元直修之法,是要先成三气,再致混沌如一。”
“三气者,上气曰始、中气曰元、下气曰玄,玄气所生在于空,元气所生在于洞,始气所生在于无,故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一生二、二生三、三者化生,以至九玄,从九返一,此为道真。”
“三生万象,阳清成天,滓凝成地,中合成人,三者分判,万物禀生,日月列照,五属唤名,故三气者,三才之成也。三才之基,生于三气之元,处于元气之始,极乎无极,混元之态也。万象混元,阴阳顺逆,顺衍万象,逆证混元,三气皆居于中,故混元之秘,藉由三气入手,即可窥得。”
“直修三气,难乎其难,然三气之衍,成于三才,故另辟蹊径,由三才入手,亦可窥得混元,此即为成圣之理。天地人三才,另有内外之别,外显洪荒万象,内现元气阴阳,混元所证者,虽是证于内,而非证于外,但天人有交感,内外之气机,却是有所呼应,故元气阴阳之变,再是晦涩难明,藉由交感洪荒万象之衍,亦可逐一得之。”
“三尸者,三才之内变也。三才交感,显之于内,生三道之变。天道之变,以玉枕关为窍眼,其道曰‘阴阳’;地道之变,以夹脊关为窍眼,其道曰‘柔刚’;人道之变,以尾闾关为窍眼,其道曰‘见执’。”
“修道之路数,自有其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然三道之变,究其根由,却并未遵从此序,而是割裂内三才之元气阴阳,俱为一独立个体,称之曰‘三尸’,以此三尸,逐一与外三才来做交感。这也即是说,内外三才之交感,在成圣之法中,实是以内三才之天、地、人三道,分别与外三才整体来做交感。”
“此种路数,大体而言,可称之为‘三才法道’,与修道之正统路数,却是有所悖离。由此视之,天道之变,因其仍是‘法道’,未曾脱序,与正统之道为‘善’,便称‘善尸’;地道之变,因其再不‘法天’,而直接‘法道’,与正统之道为‘恶’,便称‘恶尸’;人道之变,则因‘见执’之念,虽与三才有感,却俱生发于‘本我’,故以‘本我尸’称之。”
诸修这才恍然,原来三尸之谓,即是指善尸、恶尸、本我尸。
不过,三尸既为三才之内变,又该以何术斩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