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宫肃穆庄严,乃是讲道之所,并非论道之地。
稍作寒暄,自无不可,但热络交流,就不太适合。
弥罗也守规矩,坐上蒲团,朝诸人笑笑,便阖目调息起来。
三清、女娲、伏羲、接引、准提,自都一样,谁也没再多言。
大殿之中,重又恢复沉寂。
估计非等下一位听道者到来,才会有所动静。
弥罗知道,离鸿钧讲道之日,至少还有数月,虽数月时间,端坐于蒲团,于外事不闻不问,只一心静候开讲,未免有些无聊,但毕竟以他目前道行,一次深度调息,持续数年也是常有之事,故区区数月,自然还坐得住。
这一持身守意,他就真正体悟到了紫霄宫的好处。
大殿之中的气机,虽玄奥难明,但确确实实,犹如他当初在混沌目睹造化青莲的情形一样,将一种难以言叙的道妙,展现在了眼前。而身上那蒲团,明显也非是凡物,似只要端坐其上,便能与殿中气机合一,如此心神自觉不自觉,便就沉浸在了道妙之中。
这也是一桩造化,弥罗自不肯错过。
他把握住机会,参悟起混元之道。
大罗金仙巅峰的道行,看似与混元金仙道果,就只差一层功侯,实际到此等层次,这一层功侯,想要突破的话,比由人仙伊始,到证大罗金仙,这样的修炼历程,都还要难上百倍。
三清先天之根脚,遍洪荒而言,几乎已算无人可比,但便连老子的道行,也在最后一层功侯前,停滞不前,由此便知,混元金仙之道果,究竟有多难证。
当然,鸿钧、罗睺这道魔两祖,以及在诛仙阵中陨落的十位道尊,这些修士的道行,确实要领先一步,不过事到如今,弥罗当然明白,此乃特意之安排,而绝非是常态。
或许紫霄宫讲道之后,情况会有所不同,但至少目前而言,洪荒修士的常态是,大罗金仙巅峰道行,已算是到了顶。
一悟道,便再不知时日。
当有传音入耳,弥罗回醒过来,才知紫霄宫中,终于又有客到。
很意外,传音给他的,非是三清,而是准提。
准提示意道:“这两位大修,来历如何,道友可知?”
弥罗回首一看,却见殿中,联袂进来两人。
其中一位,面若中秋之月,颔飘三绺清须,吟吟含笑,黄袍而玄冠,冠以法天,有三光之象,袍以法地,有五岳之形;另一位,眉若刀削,鼻挺唇薄,面无表情,红衣而黑发,俱不扎不束,若火烧之云,弥盖幽黯之天。
这两人气机,一稳一活,一沉一虚,联袂而来,倒正也匹配。
弥罗打量几眼,便传音准提道:“这两位修士,我素昧平生,自难明其根底,道友既有此问,想必却是知道的,如此正要请教。”
准提似有意交好弥罗,眨了眨眼睛,传音道:“我素来好动,喜尚云游,故洪荒大修,但凡有些根脚的,不说俱已结识,至少有大半,闻声见形,就能辨认出来历。刚进来这两位大修,我若没有认错,其中黄袍玄冠者,应就是万寿山五庄观的观主镇元子,而红衣散发那一位,则是子午岭火云宫的宫主红云......”
虽万寿山、子午岭,俱为洪荒有数之先天胜境,但弥罗却真是初才听得。
他道魔之争落幕,虽然在南海陷空岛潜修,很少外出,但之前游历洪荒,终究也有万年,居然孤陋寡闻至此,恰也就印证了,这位准提道人,确实交游广阔,非比寻常。
很难得,镇元子与红云的根脚,他竟也知之甚详。
以万寿山五庄观为道场的镇元子,其先天根脚,与弥罗还有点类似。
这位大修,乃是人参果树得道,伴生灵宝地书,终而化形。
人参果树,位列先天十大灵根,而地书,也在先天十大灵宝之列。
依先天五行而论,人参果树为戊土之根,而灵宝地书,又乃先天戊土之宝,故由这灵根灵宝,大致便可以推断,镇元子所主修的,应也是先天戊土之道。
传音之时,准提另提及一事,让弥罗忍不住,心中就打起算盘。
原来这位镇元子,委实是神通广大,他竟在化形之后,纳真身戊土之道妙于道身,独将灵根真形斩出,重化为了一株人参果树,种在了五庄观中。
虽那人参果树,依旧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果才得熟,如此一轮九千年,才能结三十个孩童模样、四肢俱全、五官兼备的人参果,且未成人仙者,闻一闻那人参果,就能活三百六十年,吃上一个,就能活四万七千岁,但人参果树道妙已失,徒留灵根之真形,终究再不能算戊土灵根,故而结出的人参果,便再罕有,也只能算一种先天灵粹。
如此为之,无关道法修行,有识者闻之,多半会嗤之以鼻,以为多此一举。
不过,弥罗所觊觎的,恰就是镇元子的此种手段。
此种手段,某种意义上,便是改换了道身,以为己之真身。
弥罗自己,是元神夺舍琅轩玉树,继而化身人形,固化了少年之相,故而琅轩玉树,便是他的真身,而少年之相,则是他的道身,此种情形,虽在洪荒天地,最是正常不过,但他作为异数,原本真真实实,就是生而为人,因此无能为力便也就罢了,既有此机会,自不免会想要导正回来,也将灵根真形斩出,再世而为人。
说完镇元子,准提又提起红云。
红云根脚也极是不凡,?乃是洪荒开辟之初,天地间第一片火烧云,得阴阳****之造化,开悟灵性,继而得道化形。要说道行,他也是洪荒有数,不过因秉性孤傲,向是独来独往,故闻其声名者,却是少之又少。
秉性孤傲,未必无友。
红云偏就与镇元子,结成了至交之好。
准提也是因此,才把他认了出来。
有意思的是,红云除了一袭红衣,以为标志性服饰,他压箱底的法宝,也是一个极品先天灵宝级数的火红葫芦,名为“九九散魄葫芦”,据说是摘自不周山上一株先天葫芦藤。
不周山上的先天葫芦藤,或许非仅一株,但能孕育极品先天灵宝的,弥罗自然心知肚明,绝对只有那一株位列先天十大灵根的玄天葫芦藤。同样来历的葫芦,弥罗有一个,三清也各有一个,他们这四个葫芦,却是比红云摘得还早。
既然红云,有此种之缘法,恐怕身上,也是有些关碍。
一念至此,弥罗不由得,又深看了他几眼。
镇元子、红云进到大殿,所受待遇比弥罗先前,可就差了一层。
三清、女娲、伏羲、接引、准提,都只是以目示意,并未与之交谈。
弥罗想及日后,还要有求于镇元子,便主动传音道:“道友不妨到我身后,席地而坐,静待至圣鸿钧,开讲三千大道......”
镇元子微微一愣,立时就反应过来。
他冲弥罗一笑,居然就真走上前,坐到了弥罗身后。
红云微皱眉头,似有所觉,不过还是跟了过去,与镇元子比肩而坐。
弥罗见红云性冷,自也无心理会。
他对镇元子稍一颔首,便又阖目,自顾自参悟起道法。
镇元子、红云之后,洪荒有缘听道的大能,已是络绎不绝,赶到了紫霄宫。
这些大能,准提但凡认识的,都十分尽心,为弥罗做了介绍。
其中有几位,着实惹人瞩目。
且说第十一位进来的,乃是一位老者,墨绿道袍,目光阴鸷。
这位大能,出身北冥,唤作鲲鹏道人。
鲲鹏道人,来头可是不小。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里的这几句话,恰就是鲲鹏道人根脚之写照,其便是先天十大异兽之属的鲲鹏,得道而化形。
这鲲鹏道人,在北海汪洋之极,即所谓北溟之处,寻亘古不化之玄冰,炼成了一座宝殿,既为道场,亦当法宝,因与真龙一族,在道魔之战后,有过连番大战,且均战而胜之,故声名之响,便镇元子也不能及。
鲲鹏道人之真身,无论鲲还是鹏,都有几千里大,如此大的真身,莫说先天蛮兽、灵兽,便是混沌神魔,也是极少有的,但确确实实,这难以想象的鲲鹏,就是洪荒天地所孕育出的一头先天生灵。由此也可以证明,混沌神魔之属,确为洪荒之养料,而非生命之源头。
不过,鲲鹏真身之大,虽已是超乎想象,但准提却又提及,洪荒还另有先天生灵,真身却是比之鲲鹏,还要大上许多倍。譬如他就在北海,见到过一头玄龟,与鲲鹏一样,同为先天十大异兽,其甲成陆,足有几万里方圆,只因潜于汪洋,才少有人知。
鲲鹏之后,又有四位大能,联袂而来。
这四位大能,却是两男两女。
两位男修,气机霸烈堂皇,乃是一对兄弟,兄名太一,弟名帝俊;两位女修,气机温婉幽柔,乃是一双姐妹,姐名羲和,妹名常羲。
这四位大能,弥罗在早前,其实都有过接触。
太一、帝俊这对兄弟,出身太阳星,先天之根脚,乃是两头三足金乌,与鲲鹏、玄龟一般,其真身也是先天十大异兽之属,由太阳神宫孕育,继而得道化形。而羲和、常羲姐妹,则是出身太阴星,乃是孕育于广寒宫的两头太阴玉蟾,其玉蟾真身,同样位列先天十大异兽,在道魔之战后,始才化形得道。
弥罗游历星空,搜罗星斗本源之时,曾到过太阳、太阴两星,当时就觉察到,太阳神宫与广寒宫里,俱有先天生灵在孕育之中,故一经准提点破根脚,他便立时明悟,原来这四位大能,正是当初他所接触的,那几头先天生灵。
虽太一、帝俊、羲和、常羲,得道化形相较三清几位,着实有些过晚,但这四位的道行法力,却是丝毫不弱于三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四位都有先天灵宝,伴生真身一同孕育。
其中,太一的伴生灵宝,乃是与太极图、盘古幡同列先天三大至宝的混沌钟;帝俊的伴生灵宝,则是位列先天十大灵宝的河图洛书;羲和伴生的灵宝,乃是先天上品级数的一对日月精轮;而常羲的伴生灵宝,则是一面尘皎宝镜,也是上品级数的先天灵宝。
下一位进到殿中的大能,却是冥河道人。
这冥河道人的根脚及根底,准提道人所知更为详细。
这或是因为,孕育冥河道人的幽冥血海,位于阴山九地之下,而阴山所在的两界山脉,则大致可视为,洪荒东西两域之分际线,因魔祖罗睺之故,洪荒之西神秀尽失,故西方道友往往便到东荒,寻找自己机缘,如此相离较近的幽冥血海,便自然引来了准提道人关注。
数万里方圆幽冥血海,虽血浪滔天、鱼虾不兴、鸟虫不至,但几乎独立四荒之外,自成一域,实也是一个了不得的所在。这片先天而成的血海,乃是盘古身衍万物之时,肚脐积下的一团污血所化,故一经演化,便似天地间的乌浊戾气,全都汇聚在了这里。
冥河道人怀抱两口先天剑器而生,乃是幽冥血海所孕育出来的先天生灵。这两口先天剑器,一曰元屠,一曰阿鼻,俱是极品先天灵宝,内蕴之道法,因戾而昭,因杀而盛,恰也与幽冥血海,气机先天即相合相应。
他化形之后,在幽冥血海深处,又应过两桩缘法,另寻到两件极品先天两宝。
其中一件,便是先天四莲中的十二品业火红莲,被他炼为了十二品业火莲台,而另一件,则是先天十大灵宝之中,先天五方旗之一北方旗,全称北方皂朱修罗旗。这业火莲台和修罗旗,虽是应缘法而得,但都在先天十大灵宝之列,自比元屠、阿鼻两剑,更要不凡许多。
冥河道人轻易不出血海,故相识的修士,自也没有几个。
他随意一打量,见第二排还未坐满,便径直上前找了个空位,席地而坐养起神来。
弥罗听得十二品业火红莲,却是为冥河道人所得,自就不免,多看了他两眼。
如果有机会的话,他还真想试试,能否从这位血海大能手上,讨要到一或两枚红莲子,以在造化青莲、毁灭黑莲之外,再种出一脉业火宝莲。
虽陆续又有大能进殿,但弥罗却没心思,再去一一理会。
他忽而想到一事,似这冥河道人,底蕴也太深厚了吧?
缘法所得的两件灵宝,竟都位列先天十大灵宝,难道这等缘法,竟都是天道使然?
若为天道使然,那岂非是说,天道运变之中,这冥河道人,也是一位关键人物?
一念即此,弥罗又忍不住,看向了冥河道人。
这时,准提道人却又传音道:“道友,你对这冥河道人,似乎尤为感兴趣啊。不过却也难怪,冥河道人一身道法,实为先天魔道一脉,自一举一动,都容易惹来瞩目。那魔祖罗睺,虽已遭道祖诛灭,但他所立先天魔道,在洪荒却终是有所演化,而先天魔道之中,便以这位冥河道人,底蕴最厚,道行最高,修为最深,实力也最强......”
弥罗闻言,又是一惊。
这岂非是说,若无自己插上一脚,那魔主之位,便要应在冥河道人身上!
洪荒大能,三三两两,陆续不绝,来到了紫霄宫。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数天,才算消停。
弥罗不经意发现,此时紫霄大殿,已有两千九百九十八位修士。
若加昊天、瑶池,便不多不少,恰是三千之数。
三千修士,道法俱各迥异,不过却无一例外,证了大罗金仙道果。
足足三千,俱为大罗,自是非同寻常。
弥罗直觉认为,洪荒大罗金仙,恐已尽数在此了。
PS:五方旗设定,不入玄元控水旗,是因为《封神演义》只有四方旗,即便是洪荒流小说,增加为五方旗,这玄元控水旗的名字,还是与其他四方旗,并不是同样的命名方法(颜色、特性、方位),所以用北方皂朱修罗旗替换,玄元控水旗归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