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我做过很多咨询,发现很多人并非缺少某种能力,而是不认为自己拥有此种能力。
过着屌丝般生活的小林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在咨询过程中我发现了他的一个行为细节,他穿得很干净,当手机铃声响起时,他从书包里拿出手机,仔细看了一眼,接电话,结束后又看了眼手机,放回包里的某个夹层,把书包的扣仔细扣上。此时我突然问他一句话:“你是不是特喜欢收拾,你的电脑桌面上是不是很干净?”经过后边的沟通,他也知道自己是典型的“细节控”,这算啥能力?但是细节控往往都是测试强人、时间管理高手和内务总管。
小威总是不太清楚自己的能力在何处,但是这样一个场景让我有所发现:他很爱玩儿电脑上自带的扫雷游戏,扫除九十九颗雷平均用时六十多秒。他在讲述自己的扫雷过程时眉飞色舞,说特别是边打电话边玩儿扫雷,往往能玩儿出四十多秒甚至更快的成绩。我说这就是能力,他还很怀疑地说:“这不就是玩儿吗,算啥能力?”扫雷其实体现了计算力、决策力和短期聚焦的能力。
很多理工男、理工女认为能跟人打交道很没“技术含量”,觉得这算什么能力;一些军人转业后也颇为自卑,觉得在军队里待了这么长时间,到社会上成了没用的人,殊不知一旦出现紧急状况,他们的快速应变能力就体现出来,这能力可能救命;更有千千万万被考试忽悠了的人认为只有通过了考试才能算是有能力。
我们不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的特长是能力,是因为我们感到做这件事如此轻松,轻松到我们认为所有人也跟我们一样拥有这种能力。
2.能不能让这个绝技在职场中运用?
有人说:“我玩儿‘水果忍者’很强,总能一分钟得八百多分,我总不能拿这个能力当职业吧?”有人说:“我家收拾得特整齐,我一个研究生总不能做小时工吧?”还有人说:“我可能也就是逛街特会砍价,这技能也不能拿来吃饭吧?”有时,即便我们知道这是能力,也不晓得如何用在职场上。
我知道很多人对网游反感,但是PCWORLD(月刊,全球性IT专业杂志)高级撰稿人的一篇《如何用游戏点亮你的工作简历》却写出了一些让我们大跌眼镜的话:
“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育娱乐计划主管兼合作教授埃里克·克洛普弗(EricKlopfer)却表示,目前有多项研究都着眼于人们在游戏中所能获取的实际能力,她通过威斯康星大学的一项课题研究证实:人们在玩儿《魔兽世界》的过程中学习并实践了各种实用技能--数据收集和分析、协作精神、计划制订、资源管理与分配,甚至团队激励和管理。”如果把“魔兽世界”四个字忽略掉,以上任何一项能力写在你的简历上都会让招工单位的人事经理眼前一亮。
同时,这篇文章还列举了一系列可通过玩儿游戏获得的能力,如:
《魔兽世界》的公会还能锻炼团队领袖的魅力;
《辐射3》可彰显优异的沟通能力;
《彩虹6号:拉斯维加斯2》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CS》则正锻炼了团队和信任;
《口袋妖怪》则要求细节分析的能力;
《文明》及《模拟城市》则让你“AbletoSeetheBigPicture”,即“掌握如何制定蓝图并考虑从大局到细节的构成实施”。
相信很多90后看到这段话会欣喜若狂:“总算找到玩儿游戏的理由了。”而他们的父母则有点愤怒:“都上瘾了还说对找工作有好处?”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游戏是真实世界的映照。也因此,游戏中锻炼出来的能力自然在真实世界中有所体现。
无论你有什么能力,这些几乎都能在职场中得到体现:
收拾东西的能力,做行政、运营、程序测试等细节工作绝对是好手;
能砍价,快别委屈自己了,你是个谈判高手;
“斗地主”总是赢,这属于能应对模糊情景,结合好的沟通能力就是个很有能力的项目经理;
掌握营养学知识,那给同事和上司提供一份营养菜单吧,别人会离不开你;
…………
所以,当知道自己的某种能力很强的时候,想想如何用在职场上。
如果是知识型能力,则为职场人士分享知识;
如果是技能型能力,则归纳成一些通用技能,用于职场。
4.如何应对能力弱项?
有个经典的原理“木桶理论”:决定木桶容积的是这个木桶的短板。由此,很多人认为,一定要弥补自己的能力弱项,这样才能在职场中有所发展。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如果把木桶倾斜过来,那么决定木桶容积的却是这个木桶的“短板”。
因此,到底是长板决定论还是短板决定论,取决于你如何放置木桶。而到底是补弱项还是提升强项,取决于我们如何放置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仅仅锻炼自我,则会把自己当成一块板,那自然是越长越好;而如果我们会组成一个团队,则在团队中,需要以缺口为导向,找到弥补缺口的“短板”。
真实的情况是,我们为什么喜欢对自己的缺点耿耿于怀,原因在于对失去的恐惧。根据心理学研究,因为恐惧而采取的行动会比因为希望而采取的行动迅速得多。世界上的多数战争皆因恐惧而生,德国纳粹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因制造恐惧犹太人的气氛而生,日本侵华战争又因恐惧生存空间而生,即便是拍死一只虫,也是因为恐惧。因此,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弱项时,恐惧弱项的心理会让我们迅速做出反应来弥补它。
你上了圈套。
因为我们弥补的,恰恰是最难提升的。老天爷是个小气鬼,他不可能给我们所有的能力,既然你拥有这个能力,自然就会在另外的地方减弱。这同样是有科学依据的,如果用显微镜观察十六岁的人的大脑和三岁的人的大脑,就会发现,三岁的人的大脑有一千五百万亿个联结,但是到了十六岁,却减少了一半。别担心,尽管不少联结断掉了,但是有那么一些联结却越来越粗壮,这就是你的能力,并且它们会随着你的使用朝更粗壮的方向发展。可是,此时,你选择了担心那些断掉的联结,而试图把它们再联起来,谁都知道,这样付出的能量远高于使用那些粗壮的联结。更可怕的是,你以为自己弥补了这些,可是那些在这方面能力强的人,他们提升的效率远高于你。则你永远也跑不过他们。龟兔赛跑的寓言在现实中是那么的荒谬。
所以,发现自己的强项,频繁使用自己的强项,你就是这个领域的WORLDCUP级。
最后,我还得补充一点,无论木桶是由短板决定还是由长板决定,你都得保证底别有洞,桶别有缝。比如在职业中最基本的礼仪、最初级的表达和最简单的电脑操作等都搞不定的话,你的桶就漏了。
2.5这份工作我们最CARE(在意)什么
梦想、兴趣、能力。
如果我再问得深一点儿:
你为什么会梦想自己出一张唱片?成为一名旅行者?作家?
你为什么会对话剧,对组装家具,对跟人沟通,对写作,对登山……有兴趣?
你运用能力在职业中四处打拼图的是什么?
你工作、职业的价值是什么?
你在这份职业中在乎的是什么?
这些问题上升到了哲学层面,很多人都不愿意深入思考。
而真正能吹散内心迷雾的,就是这些问题,我们在职场中到底想实现什么价值?
古人有诗:“有人星夜赴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因为追求的意义和价值不同。
一个最典型的个例是:打麻将。
四个女人都喜欢打麻将,但也许每个人背后追求的意义和价值完全不同。
春桃很喜欢赢,摸一个一条龙就赚了三十二番,因为赢了就能来点儿钱,她在乎的是实惠;
夏荷对输赢无所谓,但是她喜欢跟人聊天,小红跟小军离婚了,小丽又去追小军了,但是小军竟然喜欢同事小震,可是小震的同学的姐姐是小薇,而小薇竟然是康熙的某个宫女穿越过来的……打麻将是最好的交际方式,她追求的是人际关系;
秋菊是个理工女,因此无论输赢,都能总结出经验教训,她在乎的是逻辑;
冬梅,刚傍了一个有钱人,买了一克拉的大钻戒,每次她出牌的时候,都特意甩一下左手,将左手无名指秀给大家看,她在乎的是面子;
还有《潜伏》里的翠平,打牌跟人聊天,但是聊到一些内容就记在脑子里,回家后给余则成汇报,她在乎的是正义事业;
…………
当一份职业能给予我们重视的意义和价值时,它就是我们的“如意郎君”。
因此,你从事这份职业,到底想要什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还用说,工作不就是为了那点儿钱吗?
钱或待遇,确实是一种价值和意义。
难道没有其他的吗?
如果一份工作需要天天加班,而恰好你的孩子刚刚出生,你愿意为了钱而减少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吗?此时,你也许希望能找到一份较好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的职业,比如朝九晚五的行政。
近年很多人都向往在大国企总部工作,但是如果你真的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你是否还会喜欢?在很多国企总部的小职员间流传这样的一句话:“生活PPT化,PPT生活化。”为了一件小事情,你需要做几十页PPT,如果你的PPT文字太多,上司会说:“我一看到那么多文字就头晕,你能不能做得简洁点儿?”但如果你真的做得简洁,上司又会说:“你叫我怎么跟领导汇报,你得把该写的写清楚。”然后你就一遍遍地改。更要命的是,你还得善于玩儿猜谜游戏,谁都知道多沟通和确认能让事情办得又好又快,但在这样的环境里,上司很少能跟你说出他真实的意图,甚至他自己也得靠猜他的上司的意图来生存。如果你总是揣摩不好“上意”,那你就会很容易被打入另册。生存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能找到你工作的意义吗?
甚至,你会在乎工作环境是否干净,同事上司关系是否融洽,这份工作是否总是有新的事情可以做……
这些就是学术界称之为“价值观”的东西,这些才是我们从一个职业中想要获取的东西。
下面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类似情况:
工作八年的李寻欢已经成为部门的一名总监,管理着三个项目团队,分别在三个方向上进行研发。这总会有点儿成就感。但是,在那年的夏天,他发现他项目团队里的人纷纷被调动至另一个跟他同样位置的总监欧阳锋辖下工作。那些人对李寻欢项目的投入时间日渐减少。李寻欢逐渐变得愤怒。你们认为他会怎么做?
他开始在背后说欧阳锋的坏话,说他的项目其实没什么意义,而且还浪费了这么多资源云云。当李寻欢跟一个懂点儿心理学的好友楚留香谈及此事时,楚留香说了一句话:“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这是嫉妒。
当李寻欢意识到这是嫉妒的当时,他的内心一下子就清明了许多。
为什么我们不会嫉妒李开复、比尔·盖茨?因为只有当两个人级别差不多时,人们就把对方看成平级对手,只有将对方视作能跟自己斗争的同一量级,才会产生嫉妒。我们只嫉妒跟我们相似的人。
那么,嫉妒背后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是恐惧,恐惧跟自己差不多的人今后会比自己吃得开、升得快。
楚留香跟李寻欢说:“当嫉妒、恐惧时,需要清晰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李寻欢发现,在他的项目中,他真正想要的,是通过项目来发现新的课题和知识结构,并转换成知识产权,这背后的价值观是“创新”。同时,他想要多积累项目管理的经验,这背后的价值观是“能力发展”。
手下人力资源变少不会影响他个人的创新,同时还能锻炼他在人手少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多项目管理。于是他筛选了多个项目,然后按重要程度高低排了次序,把不重要的项目砍掉,集中人力先拿下最重要的项目。
因此,当我们在职业中产生如嫉妒、恐惧、挫败、失落的情绪时,回归到那些指引你做出选择的价值观上,问自己:“什么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此时,你们一定会问:“那难道他就不争夺自己的资源了吗?”
这便是我接下来要讨论的。
价值观是一个人在职业中成长的核心,我们不但要经常觉察它们、唤醒它们,甚至还要时时打磨它们、捍卫它们。
如果李寻欢真的想要“权力控制”这样的价值观,如果他真的对“地盘”很在乎,那么,他就必须要同上司确认自己的身份,并要求自己的资源,并让多数人知道他是一个很在乎“地盘”的人。
但同时,如果你真正想要的价值不是“权力控制”,而是其他,你同样要捍卫其他价值观,如果你把“创新”当作自己最核心的价值观,那就要从每一项工作中找到创新点。如对于很单调的报表,就去找其中数据与数据的关系,从而分析其中的规律;又如受马桶盖的光滑白腻的启发而创造出同样光滑白腻的苹果笔记本电脑。总之,得时时刻刻把自己的价值观当回事。
还记得,我说过梦想是个贼吗?当把财富和权力看作至高无上的价值时,当某大学教授大声疾呼“四十岁赚不到四千万别来见我”时,当你的亲人为你手里有点儿小权力而扬扬自得时,独立于你自己的价值观会逐渐褪色。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这世界只有二元价值:要么成为成功的主角儿,要么沦为失败的龙套,大家生在同一个世界,最终怀揣同一个梦想。那将是一个多么单调无聊的世界。
参差多态,乃人类幸福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