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选择了转换,无论是企业还是行业,该怎么转换?
“痛快一点儿,直接辞职,然后再去找新公司。”
干脆利落自然是一种选择,但是如果一段时间内找不到新公司呢?此时,就会心慌,会质疑自己的选择;而当时间超过半年时,内心的归属感会更强大,此时颇多可能是会吃“回头草”,或随便找个工作,等心情稳定了再说。
“那就骑驴找马,那边连上,这边切断。”
骑驴找马固然好,但是你有没有一种感觉,在你准备找马的时候,是不是对自己的驴就不太上心了。你会一个接一个去参加面试,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会懈怠。而更重要的是,两边儿跨着会让内心有种不安的感觉。
直接分手
什么样的状况适合来硬的,直接分手,了无牵挂?
一种是自我能力很强,有独门绝技,可以靠能力赚钱的人。这样的人在以前的职业中依靠自己的能力创造过很好的业绩,比如企业的金牌销售,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亲和力做出最强的销售业绩。或者经验丰富的程序员、工程师,其掌握的开发技能、维修技能足以让自己不愁找不到一份工作。
这样的人,可以选择来硬的。离开了,能很快找到工作。
他们在公司里不见得已做到管理层。他们的离开,对原公司的影响不大。
一种是有足够资源和经验的人。他们已经在本行业里积累了足够的人脉、经验和能支持一阵子的财富,离开之后不会因为半年不找工作而心慌。比如,在企业里混迹多年的中层管理者。他们能承受起硬切换的风险。不过,他们选择离开的时候,需要给前公司一个交代,把后事安排好,不给老东家添乱。比如小宝,已经做到了企业中层,但想投身新的行业。在提出离职后,他足足准备了两个月,提拔了几个有能力的项目经理,并把手里的项目充分授权,甚至给高层提出接替他的人选。他的离职,既没造成部门内部的恐慌,也不影响前公司的业绩。这样,既维护了跟老东家的关系,不破坏行规,又在未来新东家眼里树立了自己一贯负责的形象,绝对可以被称为“华丽转身”。
还有一种,就是直觉性格的“张飞”型人。他们选定新的目标之后,大脑就直接发生切换,几乎一分钟都等不了。继续在原环境待着就是受折磨。与其这样受折磨,不如果断给自己一个了断。即便存在找不到下家的可能,也得承受一次心慌的感受,吃一次教训,下回就明白该怎么办了。
即便如此,我仍旧不推荐过于强悍、重口味的“先弃后取”的方式,即便在现有的企业从事现有的职业,每个人也完全有时间进入到想去的另外一个圈子当中。
骑驴找马
骑驴找马似乎是上上策,但是一旦找马的时间过长,就会由找马变成找骂。
因此,首先进入想进入的圈子。进入圈子,广交朋友,这是极其容易的事情,所需要的就是对梦想持续不断的兴趣和分享。怎么进?看第三章,俺都按部就班把它流程化了。
当进入圈子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自然就能了解到找马并上马的大约时间。一些小企业、创业企业、新兴行业可能能马上上马。而那些大型正规的企业,就得了解企业招聘的时间点和招聘流程,即便里边有人,也不能坏了规矩。
然后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包括确定的几家企业、进入企业的流程的叠加。比如,进入某几家著名外企,就设定三个月。超过这个期限,就做出新的决策:先弃后取;或者继续踏实地待在现有的企业中,泡圈子,等机会。
最后,还是那个简单的道理:临走时,别给老东家添乱。来日方长。
骑驴跨马
有些职业,真的是可以“墙内红旗不倒,墙外彩旗飘飘”。
易中天在从事美学学术研究十几年之后,逐渐失望于这个需要关系、政绩、评奖等一系列游戏规则的圈子,开始转向“另类学人”。
但是他并不打算离开体制,转而成为了一名“吃皇粮的个体户”,“种完生产队的‘责任田’(额定工作量),再种一点儿‘自留地’”。他既在学校做教书这样的官样工作,又常常出现在《百家讲坛》这样的大众节目会场。这样的方式同样可以优哉游哉,在学术体制里存在,但走的却是群众路线。
有那样一类职业,就可以兼职来做。
写作。你没必要加入作协去写作,想写的话,提起笔就能写。《明朝那些事儿》写出了七大厚本,写这本书的作家“当年明月”却是在政府机关做公务员。
咨询。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技术咨询、管理咨询,很多人都是兼职做。因为咨询的能力大多取决于经验,如果经验足够多,给企业或个人提供这样的专业服务完全可以兼职。
新闻。电影《蜘蛛侠》里的蜘蛛侠本人就是记者,他们的职业完全可以兼职。因为这是个没底薪,全靠照片和文字谋生的职业,你交付的新闻够新够靓,就会拿到薪水。如果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人脉,获得的信息完全可以变成业内新闻。
培训师。这也是一个可以兼职的职业。很多培训师都是自由职业者,他们设计几门培训课程,同时跟很多企业签约,完成课程,拿到收入。
…………
洞悉这类职业的规律后,我发现这类职业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1.都是单打独斗型。写作、咨询、新闻、培训……全部都可以一个人单独搞定,而几乎不需要跟别人合作。这给我们每个人机会,只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就可以一个人完成。
2.都需要过人的能力。这些职业都需要比较强的能力,写作的热情谁都有,但是能写出几十万字的一本书,且能赚到稿酬,读者爱看,还需要一些文笔,以及持续写到底的才能。咨询、新闻、培训也都需要有比一般人都强的技能。而这些技能如何拥有,还记得我在之前说的“一万小时定律”吗?十年磨一剑!
3.都需要明确的成果和期限。如何通过兼职赚到钱?得按时给客户他想要的成果。写作得有书稿,咨询得有报告,培训得有满意度,烹饪得有盘菜,音乐得有自己的作品,美发得有个被剪过的脑袋,而这些成果全部都有档期,必须按时完成。
想做兼职必须符合以上特点,缺一不可。这么一来,估计不少人会直接打退堂鼓。其实,这个道理属于常识:没有过人的本领,没有诸多客户的埋单,谁能做得了兼职?
4.6后悔:珍贵的照片
“既然做出了选择,就不后悔。”
有这样一段被传唱多年的独白,可以说明,任何选择都有后悔: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当至尊宝准备戴上金箍,拿起金箍棒,变成孙悟空时,他在纠结中做出了自己想要的选择。同时,这段独白,透着无边无际的后悔。但是,也正是这种后悔透出的伤感,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至尊宝看似不羁的外表下柔软的心灵,才能让《大话西游》成为经典。
即便度过了决策恐惧期,了解了自己的口味,权衡出了其中的价值,找到了合适的选项,选择了合适的切换路径……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但是每个人仍旧会后悔。在关于“为自己选择”和“后悔”的讨论中,曾经有人提道:
“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就不应后悔。”
似乎别人给自己的选择,就可以后悔。似乎后悔就是软弱可耻失败的表现。
我实在想不明白这其中的逻辑。
我的逻辑是:
后悔是一种情绪,它跟是谁的选择无关。
而更重要的逻辑是:任何人做出选择,都会后悔,即便是一瞬间的感觉,也同样是后悔。
我们应该做的,不是不去后悔。而是怎么去后悔和怎么面对后悔。
人生不能重来,但可以后悔
每当跟朋友谈起人生,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叹气:“如果人生像玩儿游戏一样,可以每隔一年存个档,到后边儿感觉不爽,就把之前的档取出来。如果是那样,我就先把2003年的档取出来,然后贷款买几套房子;把出生的档取出来,让自己生在官员家里;把昨天的档取出来,按今天的中彩号码买上十注……”
正是因为如此,人生才没有“存档/取档”大法。
所以,任何人在做出生涯选择的时候,都是在走一条“不归路”。这话怎么看怎么像《法制周刊》之类的杂志里常出现的话语,本身就充满了后悔和悲哀。
后悔,意味着我们存在并做出选择。说得更玄乎一点儿,后悔,恰恰意味着审视自己做出的选择。因为不面对选择,往往会采用逃避的方式,比如有意识地遗忘。这么看,劝诫别人“不要后悔”是否才是不愿正视而刻意逃避遗忘的手段呢?
老帅哥刘德华唱《男人哭吧不是罪》里有一句歌词:
“明明后悔的时候,却忘了心里怎样去后悔。”
每当品味后悔时,就觉得这句歌词实在是精妙不过,道出了那些“不后悔”之人内心的感触。
即便如此,我们依旧需要明确怎样去后悔。
后悔是需要管理的。
接受后悔
当产生后悔或预感后悔的时候,与其抗拒、忘却、欺骗,不如让后悔在自己的身体里停留一阵,叹口气、哭一哭。此时,当我们接受已经产生的后悔之后,后悔反而并不可怕。当知道“男人哭吧不是罪”时,男人哭一哭反而让心情变好。
现在满世界都是诸如“世界十个不去就后悔一辈子的圣地”“五十部不看就后悔一辈子的电影”“一百个不吃就后悔一辈子的小吃”之类夸张的说法,使人心头发痒,生怕没去过、没看完、没吃完就死翘翘了。殊不知,与其害怕这样的后悔,还不如去几个地方、看几部电影、吃几次好吃的,吃不着再认后悔。这样你是不是就敞亮了?
后悔的价值,是令我们重新审视过去的选择。通过发现后悔背后的原因而采取更积极的行动。
莫沉迷于后悔
沉迷于后悔的人有没有?
沉迷后悔终身成就奖非“祥林嫂”莫属。
“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说一次还能得到很多人的同情,但是天天说,人们就开始嫌弃了。这便是沉迷在自己后悔之中的表现。
诚然,祥林嫂所遭受的苦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而我们仅仅是职业选择的一点儿后悔,却依旧容易进入一段时期的沉迷。因为沉迷于后悔可以让自己感到安全,我们会给自己一个很好的理由:
我现在所发生的一切问题都是因为当初所做的选择,未来还会发生类似的问题,同样因为我当初的选择。
然后,就不采取任何行动,继续后悔,直到海枯石烂。好悲情。
后悔,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选择。但是沉迷于后悔,却只能令我们浸泡在自己描述的“错误”之中。
预防沉迷的最好办法并不是“沉迷预防软件”,而是“仪式法”:
首先,给后悔设定一个期限。
其次,在此期限之前,尽情后悔、哭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当期限来临时,给自己一个很庄重的仪式,只是做一点儿不太一样的事情就可以,比如:沐浴、吃顿素餐……然后在内心告诉自己:“后悔已经结束了,我得做出行动。”这又是一个咒语。多念几遍,奇迹就会发生。
风险管理发威
此时,我们是否发现,之前提到的“风险管理”,其实就是埋伏下的一支精锐部队,后悔时便开始发威了。
第一步,把风险全部列出:
当我们后悔的时候,你后悔的事情是否在风险清单中存在?选择跟一千公里外的女友结婚,但后悔聚少离多。选择走全新的领域,但后悔初期难出业绩。聚少离多,初期难出业绩是不是就是风险?它应该已经存在于风险清单中。
如果你已经考虑周全,那么你所后悔的事情就如同浮雕一样凸显在风险清单之中;如果当时未考虑周全,那也没关系,至少在风险清单里,留了一条“未知风险”。
第二步,计算风险分值:
风险分值=风险发生可能×风险的后果
我们后悔的事情是否风险分值比较高?如果分值比较高,那真的要恭喜主公贺喜主公,这说明你对风险的评判绝对准确;如果分值并不高,那更值得欢呼,这说明我们在风险发生前就能重新评价风险,逃过了一次误判。
第三步,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有N种方案:
如果能做好风险应对,即便后悔,也有对策,每种方案都能降低后悔的痛苦程度。
异地婚姻聚少离多,多坐几趟火车飞机,给铁道部和航空公司交点儿钱就OK(好)了。而且小别胜新婚,咱们不追求时间,追求质量,兴许更快乐、销魂。
新行业初期难出业绩。找到业绩提升的关键点,结合自我优势,投入一年,同时降低业绩期待,兴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
N年以后的回眸
其实,我们总是混同了两个词:后悔和遗憾。
在我们做出改变的当下,我们会后悔;而多年之后回顾过去所产生的“我真希望当初……”的感慨,则是深深的遗憾。人们总是在多年以后对当年没有勇气做出的选择所“遗憾”:我希望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别人希望我过的生活;我希望当初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我希望当初能多陪陪孩子;我希望当初能活得开心一点儿……
因此,如果选择之后即面临后悔,那就设想一下:
十年以后的那个早晨,你在做什么职业,享受什么工作,家庭如何……
那时,如果你回顾十年以前的你所做出的选择,它带给你的价值是什么呢?
人们常说“世上无后悔药可卖”,HOWEVER(然而),咱们这里卖的就是“后悔药”:
后悔药:
1.小小地后悔一下;
2.发现后悔背后的价值;
3.给后悔一个期限;
4.回顾风险管理;
5.从N年后回眸。
让后悔成为一张珍贵的照片,偶尔拿来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