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3300000014

第14章 脱敏是中国人的必修课(1)

1.一切皆能归于人品

中国人往往给人以社会公德意识不强的印象,但是个人道德多少还是有的,不过通常情况下,我们的道德都只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出了这个圈子,道德就不存在了。这就是传统伦理体系的害处,但是我们好像从来没有发现这一点对我们产生的危害。

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们最在意的就是道德。很多人从来都不懂得什么是道德,却总是拿道德来评价一个人、一件事。这个民族的个体的逻辑是那么的混乱,以至于他们看任何事情都看不到真正的关键点,甚至他们都看不到没有逻辑的害处。他们只用经验看待问题,但从来都不去寻找经验所给人带来的真正启示,他们只是把经验当做一种参考,指导自己的未来。所以,也可以说这些人是没有未来的,因为他们的未来是建立在过去之上的,是前后颠倒的。

正是这种颠倒的思维,才导致了人们的行为错乱。在中国,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就是道德,只要这个人的道德不过关,那么他不管做什么事,都是错的。如果道德过关了,那么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对的。这种思维的直接结果,就是我们民族中的每个个体都会疯狂地追求道德。但我们追求的所谓道德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而是为了掌握话语权。于是,这时候就会出现很多超出常规的,甚至是有些变态的人和事了。

汉朝是没有科举制度的,那时候普通人想要发达的唯一方式就是"举孝廉",所谓孝廉主要就是看一个人的品格,一个普通人只有被举荐为孝廉之后,才有可能成为官府的一员。于是造就了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根据古代的规定,父母去世之后,子女是要守孝的,守孝时间一般都是三年,在这三年内,守孝者不能有任何的娱乐活动,即使是夫妻之间正常的两性关系也是要禁止的。如果守孝这种事情做得好,就会被人称道,也就有了被举荐为孝廉的机会。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那时,人们争着比孝心,尤其是很多人在父母活着的时候都没有尽孝,反而在父母死后大操大办,显示自己的品德有多么高尚,关于这一点好像现在也有遗存,南方的很多地方好像还保有人死后大操大办的风俗,而那里活着的老人却未见得到有多么好的待遇。我们继续说故事,汉朝时有个读书人,为了显示自己对父母的留恋,在老人去世后,向外界宣扬,自己要守十年的孝。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件足以引起轰动的事情了,当然,放到现在更能引起轰动。不过让人们真正吃惊的是另一件事:十年后,这个读书人从父母的坟地回来后,身后还跟了一大帮孩子,那是他这十年守孝的成果……这是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故事,能说明很多问题。它说明了我们的个人品格,也就是人品更多时候是功利性质的,不是为了个人的修养,而是为了给自己树一个人品好的形象,以谋求更多的话语空间。这种功利性的品质观念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没有人品,却都愿意用人品来说事,背后真正的目的是话语权。

这种思维就导致了我们逻辑上的错乱。就像前面说的一样,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一旦认定了一个人是坏人,那么不管那个人做什么事都是错的了。而证明这个人犯错的方式,就是"不讲道理"--不说这件事你到底错在了哪里,而只是说你是个坏人,所以你就是错的。即使那人做的事情跟道德、跟人品无关也肯定会被冠以这样的标签。因此,我们的社会中不管争论什么,最终都要指向道德,都会变成证明彼此的道德不过关,而不是对方的道理讲不通。所以,我们可以说,国人不讲道理,很多时候是因为讲不清道理。

以上就是国人惯常的思维,我们总是能把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到只看个人道德就可以了。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成就也是如此,通常只要这个人厚道就可以了,不需要有什么能力,也不需要有什么魄力,我们认定的就是道德一点。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思维模式简单,看不到事情的复杂性,所以,索性把所有的问题都归为一点。这样就省了很多力气了,至于对不对是不用考虑的,因为那已经超出我们的思维范围了。

《儒林外史》里有一个故事。王玉辉是一个老秀才,沉醉于传统文化的他崇尚封建礼教的一切陈腐观念。他得知自己的三女儿死了丈夫,想要寻死殉葬,不但没有加以任何阻拦,还表示了支持。他找来了自己的老婆,让她和女儿道别。当他女儿饿死之后,他不但不悲痛,反而仰天大笑,说女儿死得好,这一死遵循了古训,堪称刚烈,是他的好女儿。

我们不排除作者在创作这个故事的时候有一定的夸张成分在里面,但是如果翻阅史书就会明白,这个故事绝对是有着现实基础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能在我们的文化中流传就是明证。这也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我们所谓的个人的道德是做给别人看的。

在中国人的思维里,他们总是按照严格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别人,而且他们不光觉得道德好的人做事一定对,而且还觉得一个常做正确的事情的人道德也一定好。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比如说他们崇拜某一个人了,或者是喜欢某一个公众人物了,那么那个人同时也会成为他们心中的道德模范。一旦有一天,他们发现那个人好像道德上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他们的精神支柱就崩塌了,于是到处去宣扬自己受到的伤害。他们会痛心疾首地跟别人说,自己以前怎么怎么喜欢某个公众人物,怎么样以他为偶像,怎么样地支持他,甚至为他跟别人发生冲突,可是呢,这个人竟然如此不争气,居然是个坏蛋,至少不是个完美的好人。他们会跟别人说自己的感情受到了多少伤害,自己被人骗了,现在心很痛,世界观也受到了挑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过来。有的甚至直接就不再相信同类事情和同类人了。他们好像忘了一件事情,当初自己喜欢那个人是因为他唱歌好、演技好、样貌好或者比较幽默,并不是因为那个人的道德好才会喜欢上他,但他们还是会说那个人善于伪装,在情感上欺骗了自己。这就是中国人,总喜欢给别人贴标签,不但不征得当事人同意,还要四处宣扬,当有一天发现他们给那人贴的标签跟那人根本就不符合的时候,也不反思自己的一相情愿,而是觉得那人骗了自己。让人很是无奈。

所以,想要让一个中国人认同你,只要让对方觉得你道德好就可以了。你可以经常请他们吃饭,他们就会觉得你这个人讲义气,够朋友,是个好人。然后呢,就跟你推心置腹了。如果你想让一个中国人讨厌你,也可以从道德上下手,你只要在背后说他们两句坏话就可以了。保他能恨你一辈子。

这些中国人的头脑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到是非不分,道理不明。但同时又是那么的自信,自信到令人发指。所以,跟这种中国人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因为你不够小心的话,就会被他们的"道德大棒"给打倒,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2.奇妙无穷的"变脸术"

有些中国人很虚伪,虚伪得让人难以忍受。可身在其中者还浑然不觉,自得其乐,觉得自己那是成熟,会做人。其实不过是善于说谎罢了,这些人把谎言说得好,当做成熟的标志。

我们的同胞,总是讲究和合性,在公众场合,人们总是想得到认同。这也就注定了人们善于隐藏自己,尤其是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们总是不愿表露真实的自己,表面上认同别人,背后里诋毁人家,好像每个人天生就是一个川剧艺术家一样,变脸造诣极深。

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和诸葛亮是联盟关系,他们一起对抗曹操。既然是联盟,自然要在一起做事。而在这做事的过程中,诸葛亮表现出了更强的能力和更高的智慧。对此,周瑜是持赞赏态度的,总是在诸葛亮的面前对他夸赞有加。然而,一旦诸葛亮不在,周瑜就开始跟别人谋划着要害他了。周瑜并没为此感到任何道德上的压力,反而觉得这正是自己的智慧,不过他最终还是因为不够聪明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同时,在《水浒》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大家都知道,《水浒》中最大的恶人就是高俅。很多梁山好汉都是被他逼迫转而落草的,可以说,梁山好汉对他绝对是恨之入骨的。可是,当高俅被抓上梁山之后,却受到了礼遇。这其中确实有宋江他们被迫的因素,但是,其虚伪之处也是随时可见的。我相信,宋江在高俅面前时非常客气,背后肯定会痛骂高俅。同样,宋江也不会觉得自己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反而会给自己安一个"会做事"的标签。

由以上种种,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是一个讲究合和性的民族,我们认为和气,至少表面上的和气是很重要的,是我们懂得做人的一个重要标尺。

请允许我在这里做一个小人式的推测。当我的朋友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肯定不会跟我翻脸,还会说我的批判有道理,但是,肯定有人在内心中不以为然,甚至觉得我这个人不地道,身为一个中国人,竟然如此批判自己的民族。而且,如果这本书是别人写的,他们没准还会在我面前对作者破口大骂。但因为我们是朋友,自然我就幸免于难了。这种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我们这里截取一个小片段,看看人们在生活中更多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人在聊天,他们说得热火朝天,就像好多年没见面了一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甲:你看我的这件衣服怎么样?漂亮吗?

乙:哎呀,真好看,在哪买的啊?甲:××商场啊!花了我上千块呢!

乙:嗯,真不错,你真会买东西,跟你很搭。甲:我也这么认为的,我看见它第一眼就喜欢上了。乙:是啊,真好,有时间我也要买一件。

……半个小时后,甲走了,丙过来找乙聊天。丙:哎!你跟甲说什么哪?聊得那么热乎。

乙:没什么啦,说她的新衣服,你看到了吗?就是她身上穿的那个。丙:嗯,看到了。

乙:觉得怎么样?丙:很一般,穿她身上不好看。乙:嗯,咱俩想一块去了,我也觉得很一般。

丙:是啊,她一直都不会买衣服,穿什么都穿不出好来。乙:就是,就是,还总爱显摆,我最讨厌这种人了。

……这是一个模拟的场景,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我们身边整天都在发生这种事。人前夸,人后骂。这似乎已经成了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像吃饭一样平常。我们不但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妥,还会觉得自己有一双慧眼,能看透世间一切虚伪,却不知,最虚伪的就是我们自己。

国人之所以这样,完全是由我们虚伪的文化决定的。在这样的文化里,当面说人坏话总是不好的,我们总是把对别人的批评委婉地指出来,小心翼翼地向对方表示:我只不过是就事论事,完全没有针对你的意思。但是,受批评方还是会腹诽,"你就是看我不顺眼,不然我有什么好批评的?"这种思维决定了,我们在人前总是小心翼翼地附和,少有建设性意见,更是不愿说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往往都虚伪得夸赞地对方。但在背后就开始挤兑别人,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以显示自己的伟大和聪明。这么做不过是为了得到群体的认同罢了。人前夸耀是想告诉对方,你看,我是同意你的,我们之间没有矛盾,可以做朋友的;在人后骂是因为想对听的人说,你看,我是有价值的,我比别人强,至少也比我说的那人强吧,你看,我讲给你的就是明证。所以,我是值得交往的朋友。

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基于和合性的。中国人是一个很奇怪的群体,不管做什么都喜欢找依据,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群体属性非常强。一个人要是身边没有朋友或者不被圈子接受的话,在国人眼里这个人就不能要了。我们会觉得这个人是如此的可怜,身边竟然没有朋友,竟然没有自己的圈子,这还叫人吗?他过的也能叫生活吗?

而且,我们自己离不开别人,离不开圈子,也总是下意识地认为人人都应该这样,所以当看到跟自己不同的情况时,就会非常惊讶,觉得不可思议。即使偶有人能接受这种情况,也会先装出一副非常惊讶的样子,他们这么做不过是想告诉身边的人,看,我也感到惊讶,我跟你们的感觉一样,我们都是一样的人,他才是另类!

同类推荐
  • 国际传播概论

    国际传播概论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际传播尚是一个相对稚嫩的分支。稚嫩的优势在于生命力的旺盛和生长点的繁多。《国际传播概论》对国际传播进行了综合的梳理,书中章节延承传播学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侧重介绍国际传播本体及其各构成要素,同时关注国际传播的一些专项问题以及中国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国际传播概论》力图在国际视野、全球眼光、人类胸怀的总体观照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全书由刘利群、张毓强统稿。
  •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本书是大学“大学生GE阅读”第3辑,书中具体收录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四个问题》、《人性新说:不要忘记我们是人》、《论苏轼的文学创作与禅宗之关系》、《“自由立兹”的周德伟》、《短语评点51则:中国古典诗词的另类品题》等文章。
  •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本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媒体高校教材。全书分为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阐述。本书不仅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新媒体教材,还可作为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士的学习参考专著。
  • 独山子文史(第九辑)

    独山子文史(第九辑)

    本书见证了石油人在石油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在重重困难面前,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顽强精神。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对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起了萌芽、先驱、基础、基地和摇篮的作用。这些在书稿中真诚、详细、专业、实事求是地一一记载。有较强的史料价值。
  •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本书乃民国七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国文讲义之汇编,撰写者分别为无锡钱基博、吴江薛凤昌、吴江沈昌直,时在戊午暑期,意在为初学者习国文辟一从入之门耳,三书于国文奥义、作法、根底各有侧重,惟指示大略,令习者得乎其法,明乎其径,优而游之一也,故名之。
热门推荐
  • 六道争锋

    六道争锋

    一万年前,造化门开山祖师造化大帝意外陨落于天外天。三千年前,早已没落的造化门遭受孽龙之劫,灰飞烟灭。于禁,本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因家庭变故走上修真之路。他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造化门遗迹,得到造化大帝传承。修真路上,他一路坎坷,一路高歌,只为揭开那最终的的谜团!
  • 天谕道

    天谕道

    全新的大陆全新的元素,在这里一切真实存在自然界的物质都能成为灵力元素,同样的强者为尊,不一样的成长之路,亲情、爱情、友情让他一步一步走向强大,这里没有绝对的正义也没有绝对的邪恶,正邪善恶往往就在众生一念之间。
  • 魂回灭

    魂回灭

    正所谓:天下正道是沧桑,邪魔歪道尽逍遥。这个本来很祥和平静的世界,却因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的贪婪、欲望、权利、包括实力,导致这个本该宁静的天下从而不太平!本书讲述的是主角经历了败落后的家族余难和各种阻碍后,和各大正义人士平复天下恶势力,行走于江湖,爱恨情仇,宿命因果……武功一途更是一个新的崛起……欲知故事情节,请观读本书。
  • 琉璃之劫

    琉璃之劫

    琉璃劫,琉璃劫,琉璃之心,以心作劫。她是一只卑微的花妖,他是一位高贵的上神。神与妖,戏剧化的相遇,是一念成劫,还是一面成结?她费尽三生,望得他所爱,努力千万年,却始终不过一个悲剧的散场。次次命运回转,难道就只有师徒这一条道路,能将他们栓在一起么?可是,师徒又怎样?爱,又怎会如此肤浅?又何必在意世俗的眼光?她眼中的他,神圣而不可侵犯,那么的高高在上,让人不忍亵渎。可他,终究也是俗人一个。什么道德伦理,什么天下为重,皆不过是一个逃避的借口。爱上自己的徒儿,是错。爱上自己的师傅,是错。他不敢言,是懦弱。她努力追求,是执念。究竟是爱,还是那执着了几万年的念想,到最后却是她自己也茫然了……
  • 你不许我听信永恒

    你不许我听信永恒

    想结婚的女人遇上不想结婚的男人,四个风格迥异的不婚族,如何走出情深不寿的魔咒……
  • 毒门绝艺

    毒门绝艺

    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本想安分守己的工作,却被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逼上穷途末路。虽是一介书生、身份卑微,但他却重情重义、无所畏惧,广交八方好友,结下深厚友谊。虽命运坎坷坏事缠身,他却每次都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自诩有幸运之神相随。不同寻常的经历,使他日渐强大,超乎寻常的毒门绝技,更是让他如虎添翼。故事因笔记而起,谜团的解开,让他下定决心去完成父亲的使命。这个艰巨的使命,对他来说无疑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 大汉未央

    大汉未央

    华美的汉室后宫,隐藏着多少血泪,有人备受冷落心性大变杀人如麻,有人恃宠而骄惹人怨恨粉身碎骨,有人被迫入宫孤独一生郁郁而终~~
  • 最强逆袭

    最强逆袭

    平庸,最强逆袭。青春无敌,一起来袭。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
  • TFBOYS十年我陪你

    TFBOYS十年我陪你

    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重庆,让三个女生开始喜欢这座城市,其中一个对这座城市有着向往在一次偶遇,遇到了最红的明星组合TFBOYS,再后来又偶遇了几次,这是巧合还是缘分?经过几次偶遇,几次认识,大家都非常熟悉;然后又成为了情侣,难道是上天注定?但是未来的事情没有人知道,三对情侣又是否能够在起,一辈子幸福?
  • 王俊凯,星空下的眼泪

    王俊凯,星空下的眼泪

    “亲爱沈若言小姐,你愿意嫁给最帅的王俊凯先生吗?”“我!愿!意!”-------------------------“沈若言,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我对你很失望!离婚吧!”“王俊凯,你终究还是不相信我!”------------------------摩天轮之上,回忆正旋转着过往……多希望能倒转摩天轮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