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3300000013

第13章 乌合之众(3)

世界是公平的,时间会让一切变得公平,小圈子的稳定必将被真正的公正和理性所取代,若始终以这种姿态面对自己的错误,早晚会被抛弃。但最可怕的现象,是我们每个人都这样。这不光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更是这个民族的悲哀。但愿这个悲哀在不久之后能够不复存在,只有懂得认错的民族才是能够纠错的民族,只有具有纠错能力的民族才能更好地发展。否则沿着错误的道路一直下去,只会错得更多,最后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哭都来不及了。倒不如在开始就大方地承认,改正之后就不会再挨骂了。

4.既喜欢结圈子,又喜欢窝里斗

中国人的群体属性是最强的,他们最愿意结圈子,可是他们又最不懂得合作,总是喜欢窝里斗。就像柏杨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单个是条龙,但是几个联合之后就变成虫了,没能耐了。

大家都应该知道曹植,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子,七步成诗,才华横溢。曹植是曹操的三儿子,也是曹操最喜欢的一个儿子,曹操甚至曾经想过死后要把自己的家业都交给他,这自然就让曹操的大儿子曹丕心中不爽了。于是,曹丕和曹植展开了一系列的争斗,最后,曹丕赢了,接替了曹操的位置。于是,他上位后的第一个动作不是改革,而是找来了曹植,对曹植说:你以前经常在老父亲的面前逞能,显示你的才华,可我觉得你是装的,如果你真的有才华,那么就在我面前作一首诗,我给你走七步的时间,你若作出来了,我放了你,作不出来就证明你虚有其表,我就杀了你。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那首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作完了这首诗后,他老母亲出来了,帮曹植说了话,而曹丕也颇受感动,于是就顺坡下驴,放了自己的弟弟。

这就是窝里斗的一个典型案例,曹丕对待自己的亲人比对待外人更狠。可是,有人会问了,为什么呢?我们是一个讲究亲情、讲究团结的民族啊,怎么还会热衷于窝里斗呢,那不是矛盾吗?

关于这一点,看似矛盾,其实是有其内在的逻辑的。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是有很强的群体属性的,也就是爱找圈子,这种思维的基础是没有自我。因为他们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得到别人的评价,以感受自己的存在,所以,圈子在他们的心里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都会为了不违背圈子的价值取向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另一点,他们找圈子仅是为了感受自己的存在,而不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有问题了,一般来说,以实现价值为目的的人,他们选择圈子的时候肯定会更加苛刻些,他们是把理想建立在圈子之上的,至少是想通过圈子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这时候,圈子内的合作关系,也就是整个圈子的创造力或者说效率,对他们来说就非常重要了,因为这是他们实现自我的手段。所以,对他们来说,圈子的创造力或者效率跟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发展方向相同。因此,他们团结,他们会更加在意圈子的稳定,而不去破坏,因为构造圈子就是在实现自我。

而没有自我意识的人,建立圈子的目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们来具体看一看。中国人结圈子是为了感知自己的存在,他们走进一个圈子的目的不是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是想得到圈子里的人的认同,对他们来说,圈子更像是他们的庇护所。他们对圈子的要求也就变成了趋同性,他们更喜欢跟自己同等水平的人组成的圈子。如果一个圈子里突然有一个人发迹了,那么,圈子里的其他人大都会疏远那人,因为这时对他们来说,这个人的存在衬托了自己的不成功。当然,也有依附于一个强者的圈子的情况,不过这种圈子更不可靠,里面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来的,他们是以放弃人格的代价依附于强者。一旦圈子出了问题,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撇清跟圈子的关系,对他们来说,自己的安全更重要。所以,在自己和圈子之间他们永远都选择自己,因为他们将自己和圈子看成对立关系,而不是共存关系。还有就是,依靠这种关系成立的圈子最害怕的就是利益,因为大家进入就是为了利益,那么一旦有更大的利益出现,他们马上就会反目,之前所有的所谓盟誓,所谓团结都不在了,瞬间变成了敌对关系。

这样,我们就应该明白了中国人不能合作的原因。因为他们来到圈子的目的本就不是合作,他们都是各有各的需求的。加入圈子不过是想找一些认同自己的人而已,而这认同也不是人格上的认同,不过是能一起吹牛皮的人而已,一旦关系到利益的时候,圈子马上就解散了。所以,当他们面对利益的时候就会产生分裂了,因此曹丕和曹植虽然是亲兄弟,但面对权力的时候也一样反目。

因此,中国人很难合作,或者说很难团结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他们本就不是为了团结来的,他们来到圈子的目的就是获得认同或利益,而不是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对圈子的概念就是能给自己带来好处,而不是利用和圈子一起成长带来好处。

这时,对他们来说,圈子的成功只能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欲望,一旦他们觉得自己在合作过程中身价提升了,那么,他们就会马上选择离开这个圈子,去寻找下一个,这时候,圈子就解散了。

所以,很多的圈子都会呈现出分分合合的状况,时而一致对外,时而内斗不断,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两败俱伤。

同样是曹植的那个年代,还有几个同姓兄弟,比曹氏弟兄斗得更狠,那就是袁绍的几个儿子。

袁绍死后,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了最喜欢的儿子袁尚,结果,他的大儿子袁谭就不高兴了,父亲死了没多久,就跟自己的弟弟打起来了。结果,两个人还没分出胜负呢,就被曹操抄了后路,结果袁谭被杀,益州也成了曹操的领土。

失败之后,袁尚和自己的另一个哥哥袁熙逃跑到了辽西的乌丸。当时,曹操要带兵去追杀他们以除后患。后来在郭嘉的劝说下,曹操打消了这个念头。郭嘉劝曹操不是因为他心地善良,而是他太了解袁氏兄弟了,他料定,兄弟两个去了乌丸之后,肯定会跟乌丸的公孙康联合,以期共同对付曹操,不过,一旦曹操放弃追击,他们的危险解除之后,兄弟两个肯定就会开始拿出自己窝里斗的本事,谋划公孙康的位置。那时候,公孙康肯定会将他们杀掉。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就传来了消息,袁氏兄弟想要杀掉公孙康夺取辽西,结果谋划不周,反而被公孙康给杀了。

这是一个更加曲折的故事,其中有好多的情节,非常符合我们的民族习性。当然,也充分印证了之前的分析,那就是一旦遇到利益纷争的时候,中国人总是会相互反目,而患难的时候倒是好些。所以,我们从来都是能够共患难而不能同富贵的。

那么,中国就没有一起做事的圈子吗?有,当然有,不过大都是动机很好,结果向来糟糕。很多圈子也是为了一起做事成立的,但是往往都是以解散告终,或者出现了内讧。

我们就再来分析一下这种情况。为什么共患难比同富贵容易?因为吃苦的时候能享受平均,比如说,一个馒头的时候,大家一人一口,谁也不会说什么。此时的目的是寻得更多的馒头。那么,等到馒头多了,就不好办了。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时候是很难平均的,就会有人计较得到馒头的多少了,更有人计较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是否成比例。于是矛盾就来了。所以,很多几个朋友一起做的企业都是这样,开始的时候大家干得很热闹,一旦做出一点成绩,他们就开始互相计较了。

还是文化在作怪。我们已经说过了,中国人是依靠别人的评价而感知自己的存在的,别人对他的意义也仅限于此,他们做事的时候都是依靠自己的感觉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自私,他们只关注自己的感受,所以,干活的时候也总是觉得自己干得更多,而分配的时候呢,又总是觉得自己得到的最少。这也是矛盾产生的一个原因。当然,还有一个就是,中国人总是谦虚的,不过他们一般都是"假谦",但"真虚"。很多时候他们让利不是因为真的不喜欢,而是怕别人说自己贪婪,其实心里爱得要死。他们想要的就说自己不要,然后别人硬给,最后自己勉强地应下了,还表现出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觉得这样才有面子。如果你真的以为他们不要了,那他们就恨死你了。

所以呢,中国人在最开始创业的时候,通常几个人都表现得很谦虚,说自己少分点就行了。事实上呢,那时候本就无东西可分,而且,他们这么做不过是想让别人以为自己大度,而不是真的想少要。然后呢,几个人都这么说,彼此都觉得对方是厚道人,合作吧。可到了分利的时候,问题来了,给谁少了也不干,平均分也不行,我付出得多啊?

由此看来,不能合作也就是必然的了。

同类推荐
  •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论及传播与社会问题的大量倾心之作。这些论文不仅展现了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研究的广阔知识视野,更提供了一种将文化传播放在“外部”社会权力关系中考察的理论路径。通过讨论“帝国时代”世界传播的新自由主义逻辑和中国媒介商业转型的历史困境,作者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清晰地确立了“权力”与“社会”这两个富有解释力的柱心范畴而且用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视野覆盖了全球化、主权、民主平等、公共性、多样性等现代政治中最重娶的议题。
  •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本书汇集了广州市第一幼儿园60年幼教工作的教育科研成果,分为三个分册,分别为《保育员工作手册》《新教师工作手册》《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本书内容涵盖幼教工作的各个方面,来源于幼儿园60年实际工作的研究总结,其内容丰富,操作性强,是幼儿园幼教工作者实用的参考书。
  • 抓住学生的心理

    抓住学生的心理

    教师成长是教育事业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位名师,路有多远?有没有捷径?该遵循怎样的规律行进?
  •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他在书中对他所看到的中国社会作了一个全方位的鸟瞰。虽然不免有许许多多的偏见、误解与曲解。有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偏见与曲解,有的是文化上的误读和误解.但大体上还是勾勒出了一幅中国的社会的真实画卷。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具有理性的现代化的外来旁观者的深刻洞察力。
  •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研究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不仅因为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更重要的是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吸收了与该研究相关的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领域的信息,力图使整个研究既有理论的思辨力,也有对现实问题的穿透力。
热门推荐
  • 谈笑风生

    谈笑风生

    说好的于你相伴那便不会放弃最后的死因不怪你。你弦断音垮,何来求鸾曲答?
  • 逼婚萌妻:总裁的温柔陷阱

    逼婚萌妻:总裁的温柔陷阱

    童洛熙的人生简直是个悲剧!大学四年不但要卖情趣用品挣钱养自己,还要斗后妈斗亲妹,现在还要斗冰山未婚夫!哦,对了,还要防着未婚夫的帅叔叔。刑墨尧瞪着童洛熙脖子上的牙印气得怒火焚烧,二话不说直接埋首咬上一口,霸道宣言,“我记号的东西别人不能碰,记住了!”卧槽,记住你妹啊,她是人不是东西啊,还有还有,她是他侄子的未婚妻啊,小叔!刑子寒瞪着眼睛看着自己的未婚妻躲在小叔的怀中笑靥如花,心中千万头神兽呼啸而过,那是他的未婚妻啊,小叔你挖墙脚略过分!
  • 诛逍遥

    诛逍遥

    佛尊猪悟能以天通眼窥视嫦娥灵山沐浴,王母寿宴之际调戏七彩仙女,偷进月老宫乱搭三界姻缘线……因佛心不稳,恋恋红尘,扰三界之姻缘,但念起西天取经之大功,西天如来我佛慈悲,将佛尊猪悟能打入轮回,历经人世间九十九世大悲情劫,以示惩戒。
  • 沉默的罪罚

    沉默的罪罚

    仇赴因为一次任务的的失败,曾与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和女友不幸牺牲,从刑警队调到交警队又当回刑警,本以为不会再接触爱情的他却碰到了她…机缘巧合使得两人合力查案却在破案期间发生频频怪事……
  • 佛治身经

    佛治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狼族王子的纯情公主

    狼族王子的纯情公主

    拥有绝美的外貌的她,身为血族公主,竟然被敌族陷害,失去了两百年前的记忆!两百年前的一幕幕血腥画面,她最最信任的人都背叛了她!她的哥哥在她深陷困难处境的时候悠然自若!连她最最亲爱的母亲大人也没有一丝一毫要帮助她的意思!就这样,她陷进深渊!两百年后,她又遇到了他们,他们不认识她了,但是他们还记得她给他们带来的感觉。她已经忘记了两百年前的事,被敌族收留的她又恢复了记忆。回到血族,她还会是以前人人都凌辱的废物公主吗?
  • 古剑缘:断罪花

    古剑缘:断罪花

    这是一片不详的土地,历史交迭,版图变迁,被上天诅咒的大陆之上,永远燃烧着猎猎烽火。当名将白了头发,美人凋尽朱颜,吟游诗人苍白的咏叹调里,早已写遍了烽火流离中的生死契阔以及情非得已。天长地久,难有尽时,神魔虽寿,终为土灰。情为砒霜,无常如戏,爱似荆棘,世人争拥。幽冥无泪,奈何有桥,苍生恨世,不堕轮回。枕剑长醉,恍若梦醒。——《解剑七叹》不开后宫只开挂,不装流氓只装逼,一心描写我心中的玄幻仙侠。
  • 无想者的旅行日记

    无想者的旅行日记

    这其实是一篇幻想乡的同人嘛……其实是某本弃坑的书的后半段不过既然发生在幻想乡那么就当做东方project的同人看吧
  • 空白格书

    空白格书

    一个没有方向的人,从迷茫走向成功,人生的路上有失有得,我们更应该去感谢的更多是当自己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所得到的。虽然我们不能做到完美,但是只要我们肯用心,相信你所想触及的东西不会很难,你我所需要的是一颗善于发现和思考的心。说起这本书写起来是小说其实更像记录自己,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去记录,到后来才发现过去的点滴都像是在磨练自己。或许生活给你带来许多不公平,但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可以改变一些东西的,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因素,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即使是再微小的改变也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有些事只要我们肯说服自己努力去做,我相信,在以后的路上我们不会留下太多遗憾!
  • 云起未央

    云起未央

    大二学生贺小云在已有异地恋男友姚风的情况下,偶然结识了学弟李嘉瑞然后跟随李嘉瑞在学校一家“茶物语”的奶茶店打工遇到了变化很大的旧友小小和茶物语老板萧萧、常客曹起等人踏着兵荒马乱的青春,迎风开始一场盛大的逃亡。他能与你相爱相遇,已是最美好的结局。所有物是人非的风景,我最喜欢你。本文转自晋江文学城,原文地址:http://www.*****.com/?onebook.php?novelid=2484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