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7700000013

第13章 国语与国语文法

什么是国语?我们现在研究国语文法,应该先问:什么是国语?什么是国语的文法?

“国语”这两个字很容易误解。严格说来,现在所谓“国语”,还只是一种尽先补用的候补国语:并不是现任的国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一种方言已有了做中国国语的资格,但此时还不曾完全成为正式的国语。

一切方言都是候补的国语,但必须先有两种资格,方才能够变成正式的国语。

第一,这一种方言,在各种方言之中,通行最广。

第二,这一种方言,在各种方言之中,产生的文学最多。

我们试看欧洲现在的许多国语,那一种不是先有了这两项资格的?当四百年前,欧洲各国的学者都用拉丁文著书通信,和中国人用古文著书通信一样。那时各国都有许多方言,还没有国语。最初成立的是意大利的国语。意大利的国语起先也只是突斯堪尼(Tuscany)的方言,因为通行最广,又有了但丁(Dante)、薄伽丘(Boccacio)等人用这种方言做文学,故这种方言由候补的变成正式的国语。英国的国语当初也只是一种“中部方言”,后来渐渐通行,又有了乔叟(Chaucer)与威克列夫(Wycliff)等人的文学,故也由候补的变成正式的国语。此外法国、德国及其他各国的国语,都是先有这两种资格,后来才变成国语的。

我们现在提倡的国语,也具有这两种资格。第一,这种语言是中国通行最广的一种方言,——从东三省到西南三省(四川、云南、贵州),从长城到长江,那一大片疆域内,虽有大同小异的区别,但大致都可算是这种方言通行的区域。东南一角虽有许多种方言,但没有一种通行这样远的。第二,这种从东三省到西南三省,从长城到长江的普通话,在这一千年之中,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文学的著作。自从唐以来,没有一代没有白话的著作。禅门的语录和宋明的哲学语录自不消说了。唐诗里已有许多白话诗;到了晚唐,白话诗更多了。寒山和拾得的诗几乎全是白话诗。五代的词里也有许多白话的词。李后主的好词多是白话的。宋诗中更多白话;邵雍与张九成虽全用白话,但做的不好;陆放翁与杨诚斋的白话诗便有文学价值了。宋词变为元曲,白话的部分更多。宋代的白话小说,如《宣和遗事》之类,还在幼稚时代。自元到明,白话的小说方才完全成立。《水浒传》《西游记》《三国志》代表白话小说的“成人时期”。自此以后,白话文学遂成了中国一种绝大的势力。这种文学有两层大功用:一,使口语成为写定的文字;不然,白话决没有代替古文的可能;二,这种白话文学书通行东南各省,凡口语的白话及不到的地方,文学的白话都可侵入,所以这种方言的领土遂更扩大了。

这两种资格,缺了一种都不行。没有文学的方言,无论通行如何远,决不能代替已有文学的古文:这是不用说的了。但是若单有一点文学,不能行到远地,那也是不行的。例如广东话也有绝妙的“粤讴”,苏州话也有“苏白”的小说。但这两种方言通行的区域太小,故必不能成为国语。

我们现在提倡的国语是一种通行最广最远又曾有一千年的文学的方言。因为他有这两种资格,故大家久已公认他作中国国语的唯一候选人,故全国人此时都公认他为中国国语,推行出去,使他成为全国学校教科书的用语,使他成为全国报纸杂志的用语,使他成为现代和将来的文学用语。这是建立国语的唯一方法。

什么是国语文法?凡是一种语言,总有他的文法。天下没有一种没有文法的语言,不过内容的组织彼此有大同小异或小同大异的区别罢了。但是,有文法和有文法学不同。一种语言尽管有文法,却未必一定有文法学。世界文法学发达最早的,要算梵文和欧洲的古今语言。中国的文法学发生最迟。古书如公羊、榖梁两家的《春秋传》,颇有一点论文法的话,但究竟没有文法学出世。清朝王引之的《经传释词》,用归纳的方法来研究古书中“词”的用法,可称得一部文法书。但王氏究竟缺乏文法学的术语和条理,故《经传释词》只是文法学未成立以前的一种文法参考书,还不曾到文法学的地位。直到马建忠的《文通》出世(清光绪二十四年,西历1898年),方才有中国文法学。马氏自己说:“上稽经史,旁及诸子百家,下至志书小说,凡措字遣辞,苛可以述吾心中之意以示今而传后者,博引相参,要皆有一成不变之例。”(《文通·前序》)又说:“斯书也,因西文已有之规矩,于经籍中求其所同所不同者,曲证繁引,以确知华文义例之所在。”(《后序》)到这个时代,术语也完备了,条理也有了,方法也更精密了,故马建忠能建立中国文法学。

中国文法学何以发生的这样迟呢?我想,有三个重要的原因。第一,中国的文法本来很容易,故人不觉得文法学的必要。聪明的人自能“神而明之”,笨拙的人也只消用“书读千遍,其义自见”的笨法,也不想有文法学的捷径。第二,中国的教育本限于很少数的人,故无人注意大多数人的不便利,故没有研究文法学的需要。第三,中国语言文字孤立几千年,不曾有和他种高等语言文字相比较的机会。只有梵文与中文接触最早,但梵文文法太难,与中文文法相去太远,故不成为比较的材料。其余与中文接触的语言,没有一种不是受中国人的轻视的,故不能发生比较研究的效果。没有比较,故中国人从来不曾发生文法学的观念。

这三个原因之中,第三原因更为重要。欧洲自古至今,两千多年之中,随时总有几种平等的语言文字互相比较,文法的条例因有比较遂更容易明白。我们的语言文字向来没有比较参证的材料,故虽有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那样高深的学问,那样精密的方法,终不能创造文法学。到了马建忠,便不同了。马建忠得力之处全在他懂得西洋的古今文字,用西洋的文法作比较参考的材料。他研究“旁行诸国语言之源流,若希腊,若拉丁之文词,而属比之,见其字别种而句司字,所以声其心而形其意者,皆有一定不易之律;而因以律夫吾经籍子史诸书,其大纲盖无不同。于是因所同以同夫所不同者。”(《后序》)看这一段,更可见比较参考的重要了。

但是马建忠的文法只是中国古文的文法。他举的例,到韩愈为止;韩愈到现在,又隔开一千多年了。《马氏文通》是一千年前的古文文法,不是现在的国语的文法。马建忠的大缺点在于缺乏历史进化的观念。他把文法的条例错认作“一成之律,历千古而无或少变”(《前序》)。其实从《论语》到韩愈,中国文法已经过很多的变迁了;从《论语》到现在,中国文法也不知经过了多少的大改革!那不曾大变的只有那用记诵模仿的方法勉强保存的古文文法。至于民间的语言,久已自由变化,自由改革,自由修正;到了现在,中国的文法——国语的文法与各地方言的文法——久已不是马建忠的“历千古而无或少变”的文法了。

国语是古文慢慢的演化出来的;国语的文法是古文的文法慢慢的改革修正出来的。中国的古文文法虽不很难,但他的里面还有许多很难说明的条例。我且举几个很浅的例罢:

(例一)知我者,其天乎?(《论语》)

(例二)莫我知也夫?(《论语》)

(例三)有闻之,有见之,谓之有。(《墨子·非命中》)

(例四)莫之闻,莫之见,谓之亡。(同上)

这两个“我”字都是“知”字的“止词”;这四个“之”字都是“见”字“闻”字的“止词”。但(例二)与(例四)的“我”字与“之”字都必须翻到动词的前面。为什么呢?因为古文有一条通则:凡否定句里做止词的代名词必须在动词的前面。

这条通则很不容易懂,更不容易记忆,因为这通则规定三个条件:(一)否定句(故例一与例三不适用他),(二)止词(只有外动词可有止词,故别种动词不适用他),(三)代名词(故“不知命”、“不知人”、“莫知我艰”等句,虽合上二个条件,而不合第三条件,故仍不适用他)。当从前没有文法学的时候,这种烦难的文法实在很少人懂得。就是那些号称古文大家的,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不过因为古书上是“莫我知”,古文家也学着说“莫我知”;古书上是“不汝贷”,古文家也学着说“不汝贷”;古书上是“莫之闻,莫之见”,古文家也决不敢改作“莫闻之,莫见之”。他们过惯了鹦鹉的生活,觉得不学鹦鹉反不成生活了!马建忠说的那“一成之律,历千古而无或少变”,正是指那些鹦鹉文人这样保存下来的古文文法。但是一般寻常百姓却是不怕得罪古人的。他们觉得“莫我知”,“不汝贷”,“莫之闻,莫之见”一类的文法实在很烦难,很不方便,所以他们不知不觉的遂改作“没人知道我”,“不饶你”,“没人听过他,也没人见他”。——这样一改,那种很不容易懂又不容易记的文法都变成很好讲又很好记的文法了。

这样修正改革的结果便成了我们现在的国语的文法。国语的文法不是我们造得出的,他是几千年演化的结果,他是中国“民族的常识”的表现与结晶。“结晶”一个名词最有意味。譬如雪花的结晶或松花蛋(即皮蛋)白上的松花结晶:你说他是有意做成的罢,他确是自然变成的,确是没有意识作用的;你说他完全无意识罢,他确又很有规则秩序,绝不是乱七八糟的:雪花的结晶绝不会移作松花的结晶。国语的演化全是这几千年“寻常百姓”自然改变的功劳,文人与文法学者全不曾过问。我们这班老祖宗并不曾有意的改造文法,只有文法不知不觉的改变了。但改变的地方,仔细研究起来,却又是很有理的,的确比那无数古文大家的理性还高明的多!因此,我们对于这种玄妙的变化,不能不脱帽致敬,不能不叫他一声“民族的常识的结晶”!

(原载于1921年7月1日至8月1日《新青年》第9卷第3、4号)

同类推荐
  • 独自遗忘的岁月

    独自遗忘的岁月

    《独自遗忘的岁月》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梵的生活被一位声称占有他一半记忆的人物蓝搅乱,于是他开始了一段疲沓却充满意义的旅途的传奇故事,主要反映了80后在面对感情、工作、求学、求知、性和友情、亲情时的认知和无助,并表现了人们直面内心阴暗面的勇气。
  • 城市器物

    城市器物

    中国历来有“诗的国度”之称,诗歌能让人们感受到最好和最美的中国文化元素。德国作家歌德就特别欣赏中国诗词,他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所展示的山水花鸟和姑娘明朗的笑声,神往中国迷人的典故、古老的格言,尤为崇尚中国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道德和情操。每一次欣赏好的诗词,都是一次重新发现的航行。李永才先生这部诗集《城市器物》,用自己的心迹引领读者走过城市与乡村,在时光与岁月的车辙中找寻自我的归属,体会生命的从容。正如诗人所说“从诗歌中获得一种恒久的力量”
  • 语言文学前沿(第一辑)

    语言文学前沿(第一辑)

    本辑共收入论文30篇,其中学术论文16篇,教学改革论文14篇。论文的作者大都是文学院现任教师,也有从文学院调入我校艺术研究院的教师、与教师合作论文的在读或毕业的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收入本辑的所有论文均是在此首次公开发表,可以作为反映文学院教师科研、教学的一个窗口。
  • 通往维根码头之路

    通往维根码头之路

    奥威尔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他始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记录着他所生活的时代,致力于维护人类自由和尊严,揭露、鞭笞专制和极权主义,并提出了超越时代的预言!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通往维根码头之路》是研究奥威尔“不可能绕过”的著作。在书中,作者对英格兰北部几个工业区进行了考察,总结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在缅甸时的苦恼和选择流浪的理由,提出了改善工人状况的实际建议以及对英国政治、阶级形式的认识,体现了作者对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批判和社会主义者倾向。本书1958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后,《纽约客》发表了一篇重要的书评,称此书是“最佳社会学报告”。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

    随笔是散文中的一种,又称小品文,它最早起源于英国。如果从始祖培根算起,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随笔一度雄霸英国散文的主导地位,五四之后开始传人中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朱自清,就是随笔写作的大师。随笔由于是随意而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所以它的题材比一般散文更加广泛。现实生活的见闻,以往事件的漫忆,所思所想,作家作品的漫评,以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工作学习,旅游见闻,史话传说,掌故轶闻,笑、憎、苦、恨,千秋刹那等,无不可作为随笔的材料。朱自清的随笔题材就是丰富多样。他的笔端既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扬州的夏日、北京的潭柘寺和戒坛寺,又有欧洲的罗马、柏林、伦敦、巴黎等城市。
热门推荐
  • 一生不胜一诺

    一生不胜一诺

    小时候,他离开了她,16岁那年,她为了找他,来到了他的所在地A国。
  • 名门甜宠:国民老公要定你

    名门甜宠:国民老公要定你

    【作者大大开新文】五岁的的胖枭二十年后,强势归来。“什么鬼,谁能告诉我,前面这个蓝颜祸水是谁!”曲依依在机场魔怔了。这还不够,可爱素儿神助攻模式已上线,宠宠宠,一宠再宠,神马白莲花都靠边站。“后宫佳丽三千,枭哥哥独宠我一人,就宠我,就宠我!”【作者懒癌晚期,请谨慎入坑。读者群:327048214快进来吧!】
  • 青春谁不最疯狂

    青春谁不最疯狂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写成小说.主题是青春生活。诉说烦恼。
  • 啼笑皆妃:拐个王爷么么哒

    啼笑皆妃:拐个王爷么么哒

    一朝穿越,竟砸中个美男王爷;一次逃跑,却无意救下霸道阁主;特殊的身份却让女主陷入重重危险;两男相争,女主只问:“谁愿意跟老娘回大陆?美男王爷说:“你是本王的,本王当然跟着爱妃走!”霸道阁主推开王爷答:“本阁主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魂,你看着办?”女主表示有压力,一个拥有李敏镐的大长腿,一个长得宋仲基的国民老公,带谁?只能取其一……
  • 我的长孙皇后

    我的长孙皇后

    【法医穿越━━盛世牡丹之长孙皇后】一场牡丹盛宴,梦回大唐皇朝!是顺者昌?还是逆者亡?★在21世纪,她是炙手可热的法医界新秀,在大唐,她是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盛世牡丹、贞观之魂!她上马能战、下马能谋,她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她具备一切祸国殃民的条件却选择了一条无人明辨猜透的路,优雅和妩媚相得,骄傲与自负益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李世民,拥着她睥睨天下,“我夺江山只为你,我的江山只有你!”★【片断一】战事胶着,久攻不下…他独坐军营看着女人的画像发呆。某部下好心询问,“秦王想王妃了?”他抬头叹道:“每每此时,我在勉励本王,难道还有什么是比她更难对付的吗?”★【片断二】冲锋陷阵,他向来在最前端…只是今天,他捂着肚子痛苦之极的落与人后,“快,去找个隐蔽的地儿,朕肚子坏了。”某部下大惊失色,“陛下,是有人下毒?”“…昨晚没如皇后的意,今早喝的茶有可能是减肥茶。”★嘿嘿…简介小白,文乃正剧!顺应潮流追逐潮流开通的:我的微博:http/weibo.com/xxsysxxhdwb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xxsysxxhdbk有微博的茼子们记得来捧场哈!有可能有先睹为快的惊喜哦o(∩_∩)o哈哈~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穿越之这个女主不靠谱

    穿越之这个女主不靠谱

    简介:治愈萌文,当廖小寺醒来的时候居然发现自己的灵魂附在了一条蛇身上后,她彻底的囧了。当去绍湖参加集会的时候,高冷小蛇遇上高冷九皇子和腹黑六皇子之后,开始了皇宫之旅。小寺:老天不惜让我就算是借身于一条蛇妖身上,也要让我穿越到这里来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妖精之界的华丽与我何干?皇室兄弟之间的仇怨与我何干?我只是想心中不留愧疚的,不欠任何人恩情的,坦坦荡荡的在这个世界简单的活下去。欢迎加入催更群,号:197649964
  • 追寻太阳的人

    追寻太阳的人

    婚前旅游中,遭到绑匪,未婚夫不幸受伤。为救男友,欠下巨款。恰逢,男友家出事。水晶被迫做了人质留下来还债。回国的男友劈腿爱上自己的女闺蜜,让水晶再一次陷入困境。而这时一个高冷禁欲的男人出现在水晶的身边,高冷男说:“不是我高冷禁欲,而是我所有的温柔只为你一个。”高冷男一直编织着温柔的情网,直到有一天水晶坠落当水晶再一次坠入情网时,相同的事件再次发生。劈腿,闺蜜···水晶又将何去何从?前世我遇见你,今生我追随你。你化身千千万万溶于我们的身体里,我寻你万万千千归于我们的灵魂里。在寻你的路上,我困苦迷茫。在寻你的路上,我历尽沧桑。在寻你的路上,我压抑疯狂。
  • 俏皮王妃:冷魅王爷来袭

    俏皮王妃:冷魅王爷来袭

    一天夜里,乌漆墨黑的街上亮着红色的光芒,“王爷,王妃娘娘把内务府给烧了”“由她去”“王爷,王妃娘娘把荣乐郡主最宝贵的金簪拿去卖个高利贷了”“由她去”“王爷,王妃娘娘说有玉夫人就没有她”“来人!把玉翠燕扔出去!”
  • 来自霍格沃茨的麻瓜巫师

    来自霍格沃茨的麻瓜巫师

    我原本是一个即将要上中学的麻瓜,但是一封信给我带来了惊天动地的变化,霍格沃茨是个神奇的地方,遇到了挚友,经历了神奇美妙的事情,我想这就是命中注定。麻瓜中的巫师,巫师中的麻瓜,这就是我,贝蒂·兰卡芬特,这里没有没有鼻子的伏地魔,只有简单的生活和有趣的课程。一起和同学议论“哈利·波特”,一起经历了神奇的7年,还有美好的泡泡恋爱。正在弄努力更新一年级……
  • 狂武斗天

    狂武斗天

    “现在正式废除凡家第四十八代家族继承人,凡天!”大长老的声音犹如雷声一般,充斥着整个大堂。大长老的话音一落,大堂中家族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唰唰的落在人群中一个身穿黑丝衣衫,眉清目秀,薄唇挺鼻的少年身上。目光里面包含了无奈、同情、讥讽、遗憾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