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雪夜,雪映着月光,火光,把这天地照得如白昼。平坦的雪地上,陷着一行足迹,末端凸起一块石头,石头上坐着足迹的主人。
那人穿着一身黑棉,连着衣裳有一个帽子,帽子里也是棉,裹着那个人冻得红彤彤的脸。那人哈出一口暖气,随机变成水雾,散在空中。
他光着手,双手冻得有些僵硬。手上抱着竹琴,琴身光溜溜的比他的手更硬更冻。
他可是来弹琴?
不,他是要磨琴。
他叫吴夕,他要下山。
一阵冷风吹过,吹得身后的竹林都微微下俯,夹着几片雪花拍打在吴夕的衣服上,一触便碎开,化成千万雪屑扑向大地,吴夕的衣服沾得微湿。他收收紧身上的衣服,捂得更严实些。
风没有止,依旧掀起千层雪。吴夕手中的节节草沾湿以后,被冻得有些僵硬。吴夕握着它,费力地在竹琴身上磨着。
竹琴有些地方还很粗,吴夕已经想到了若被划一道口子,在这冰天雪地,痛苦会被放大多少倍。所以他打磨得很小心。
小心不代表就很用心,他磨两下,便停下来摸摸发红的鼻子,顺便甩走两道鼻涕。他粗重的呼吸声在这雪夜中显得非常大。
就这样停停干干,粗糙的琴身被他磨得颇为光滑。
他的身上已经覆盖了一层雪,远远看犹如银色的雪人。
他站起来,抖掉雪花,抖动着麻木的身体,如提线木偶般僵硬地跳了两下。然而雪地紧紧地咬着他的脚,他没能跳得很高。
他又坐下去打磨竹琴。粗糙面在渐渐缩小。
干净的天空中,月亮已升到了他头顶。
他低声呢喃着一首民间小调,轻柔的声音飘散在寂静的雪夜中,在竹林里打着转儿,最终又回到吴夕的耳边。这使得他的声音大而空灵。有时这声音遇到一股风儿,便会湮没在风儿的呼啸中。
吴夕突然寒上心头,浑身打了个特别大的冷颤。突然他吃吃地笑了,感觉身体已经与这夜晚融在了一起。
这是黑夜不可阻挡的魅力。
不知不觉,琴身已被打磨完毕。
是不是该去找师父了?把他在这雪夜中拉起来,然后自己钻进被窝里,好好睡一觉。这时被窝必定很凉了,只要他翻滚两下,很快就会暖起来。雪夜里的被窝,想想就让人很舒服。
吴夕当即决定算了,再打磨一下吧。
此时离拂晓还有很久。这山中睡眠正沉,许多人正蜷缩在被窝里面。这睡眠有多沉,这山就有多静。这沉,是大家的沉。这静,是他一个人的静。
他要独享这夜晚的静。
他突然又站起来,举着竹琴对着月亮,仰着头细细打量着。衣服上刚刚堆积的雪又滑落下来,一阵寒风,吹得他的帽子脱头而出,朝后折下去。
他举着琴看了很久,脸被冻得更红了,鼻涕也因为仰着头,而没有往下流。
一条雪道上,前面是稀疏的竹,后面的繁茂的林,光滑洁白的雪地上只有一行浅浅的足迹还有他。月华覆盖大地,把地上的一切蒙出了一阵朦胧的美。
吴夕觉得不满意,又坐在了那块大石头上。
今夜是满月,月亮的弧是完美地弧,然而竹琴的弧身,把月亮缺得有点丑。
他握住节节草,打磨着琴身那段不完美的弧。
他孤身一个人,夜很冷,他却满心欢喜,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心境。
他在想,下一次,他还能不能再找到这种感觉。
他不再想,因为患得患失不是珍惜一样东西的好办法。他要做的,就是享受当下。
琴身已经打磨得很光滑了,他觉得自己可以以琴为床,以衣为被,在这雪地里好好睡一觉。转瞬他又觉得这想法好疯狂。
雪花乱飞,覆在吴夕衣上,他再一次成为了一个雪人。
他又从雪堆里站了起来,把琴举向天空,月亮所在的方向。他感觉这一次月亮的位置,已经改变得很明显了。
所以这次,他的帽子没有被吹开,只是一股强烈的风,顶着他的后背,仿佛要把这个障碍物吹走。同时雪地还是紧紧地咬着他的脚,使得他难以移动。
他细细打量着琴身,这次他很满意,被琴身截断的月亮,弯成了一道残月。
他抱着竹琴,离开了坐了一晚上的石头,在四处游荡。又一行深深的足迹,以石头为中心,向四周延伸而去。
然后他又坐回石头上,抚琴轻吟。一曲《磨琴》正合当下情形。
“待琴磨成,
心亦磨好……”
这一夜,师父分明要他磨的是心。
此时他的心犹如天外方物,人间难寻。
不多时,月落下,日升起。这一夜结束了。
老师傅看了一下竹琴,便知晓了一切。
没有完美的心境,是打磨不出完美的竹琴。
愿这一夜长伴你身。老师傅说道。
愿这一夜长伴我身。吴夕说道。
望你铭记。老师傅说道。
我将永远铭记这个夜晚。吴夕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