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嫔立刻担心起来,“主子娘娘,万岁爷身体刚有起色,这么着劳累,恐怕吃不消啊。咱们快去看看吧。”
胡梅梅看一眼玫嫔,跟着叹气,“本宫何尝不担忧呢。只是,四知书屋乃是御书房,咱们后宫女子,轻易去不得啊。”想叫我给你出头,门都没有。
玫嫔看说不动皇后,只得暗自着急。要说后宫之中,谁最不希望咸丰死,那就是玫嫔。原因无他,只因咸丰五年时,玫嫔跟英嫔合伙,陷害叶赫那拉杏贞。要知道,当时杏贞正怀着载淳。后来事情败坏,英嫔降为常在,不久就死了,自己降为徐官女子,苦熬到现在,还是没保住唯一的儿子。若是咸丰这时候没了,杏贞就是铁定的圣母皇太后。等她腾出手来,第一个要收拾的,定然就是玫嫔自己。想到这里,对皇帝龙体,愈发担忧起来。
胡梅梅想了想,叫来楠木殿管事太监小崔子,“万岁爷到书房时间要是长了,你记着勤提着他吃东西。须知,龙体要紧。万岁爷可是天下百姓的天呐!”
小崔子急忙躬身答应。绿叶捧着食盒,递给小崔子。梅梅再三嘱咐一番,这才转身回去。玫嫔本来还想着再耗一会儿,说不定能见到万岁。看皇后要走,自己也不好多留,只得老老实实跟着皇后回后寝殿。
四知书屋里,皇帝几乎砸坏了所有能砸的东西。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领侍卫内大臣肃顺带着军机大臣跪了一地。固伦额驸、御前大臣景寿一个劲磕头,求皇帝保重龙体。
不劝还好,有人劝,皇帝更加震怒,啪的一声将奏折摔到景寿脸上,“这就是你那个好小舅子给朕的办的差?什么周旋和解,卖国求荣!简直就是卖国求荣!《北京条约》,依朕看,应当叫卖国条约!不肖子孙,真真是不肖子孙!”
一面摔一面骂,整个书房,全都成了皇帝出气对象。
景寿被骂的不敢吭声。怡亲王、郑亲王不住磕头,求万岁保重龙体。肃顺则是拾起地上折子,恭敬举起,大声道:“国家蒙难,臣未尽责。恳请万岁,命臣回京,与英法谈判。如若不能谨守国门,臣愿以死谢罪!”
景寿叩头在地,心中不耻,能吧,肃顺你就能吧!小六多厉害一个人,都架不住英法联军,就你?除了上折子,要求减免八旗俸禄,你还会干啥?万岁爷能准就怪了。
果不其然,只听上头皇帝冷笑,“谈判?再谈下去,我泱泱大国,就要被蚕食殆尽了!”
肃顺低头皱眉,这个人,绝对不是咸丰!
咸丰不再是咸丰,当然,肃顺也绝对不是原来的肃顺。
作为胡梅梅前男友,受前女友影响,肃顺刚穿来时,十分淡定地接受了这个穿越事实。然而,随着对环境了解适应,肃顺不再淡定了。有没有搞错,难道,我一个大老爷们儿穿过来,就是为了见证咸丰皇帝兄弟两个卖国土,然后再被慈禧老娘们儿一刀咔嚓了?
有心改变历史,奈何这娃运气不好,跟这个世界最重要的穿越人士——皇后一直没有交集。上折子请求减免八旗俸禄,不准;建议绑架外交使节巴夏礼,不准。除了举荐曾国藩得以成功外,肃顺不知道,自己还能为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做些什么。即使举荐曾国藩,肃顺也不认为完全是好事。要知道,一旦地方获得太多权力,就意味着中央不稳。
现在好了,眼看咸丰皇帝就要挂了,西太后就要举着大刀砍过来了,肃顺本着“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横竖是死,不如死做烈士的原则,趁着咸丰皇帝貌似还有点儿血性,恳请到北京和谈。明为和谈,实际上,打定主意,揣把枪在身上,到时候,见到英法联军首领,一枪崩了了事。无论如何,今后正史上,自己还能捞个“侠士”的美名!
“咸丰”皇帝自然不知道肃顺这番小心思。之前看史书,对肃顺此人护卫国土之举,还是很欣赏。如今见他这么说,冷着脸批了一番,终究还是高兴起来。叫贴身太监小张子过来,“取朕手枪,交予肃顺大人。”
满屋子大臣都吓坏了,万岁爷要动枪,这这这——这是要做什么?
小张子告退,不一会儿,捧着一把短枪来,直接送到肃顺跟前。肃顺心中疑惑,迟疑着不敢接。
皇帝大笑,“肃顺,朕知道你一片为国之心。奕这个不孝子,就知道一味求和,却忘了天子守国门的道理。朕去年按祖制行营热河,不想英法红毛鬼子趁朕不在,京城空虚,竟然攻占国都。每每想起,朕心甚恸。如今,卿要守国土。朕心甚慰。只是,洋鬼子贪欲,犹如大海,哪里有能填满的时候。奕愚蠢,主张议和,以肉饲狗,置国家百姓于不顾。如今,卿再和谈,恐更加艰难。更何况,对付鬼子,用不着君子之道。来,拿着朕的枪,带着我八旗子弟,杀回国都,护佑我国土去吧!”瞧这话说的,好似咸丰皇帝多么勇猛似的。直把一个逃逸之君渲染成了明君圣主。
一席话,说的肃顺一愣一愣的,脑子转的飞速,“这人不是咸丰。但明显,适应地这么快,要不,是对历史极为熟悉,且习惯做领导。要不,就是梅梅常说,历史的哪位人物借尸还魂。看他一句一个不孝子,八成,还是奕的某位祖宗。瞧这气势,很有可能,是盛世明君。那么,这样算下来,最有可能是清朝三位皇帝之一,即康熙、雍正、乾隆。只是,到底是哪一个呢?”心里想着,双手急忙伸出来,接过手枪,双手捧着,嘴里谢恩,像模像样磕个头,直挺挺抬起头,跪在地上,心里不住骂:“万恶的封建社会,动不动就得跪,哎哟,我的膝盖!”这幅刚正不阿的样子,吓坏了他的哥哥郑亲王端华。
好在皇帝对肃顺表现,极为满意,看他如此行事,只当是性情刚烈,为国尽忠。想了想,肃顺一个人,孤掌难鸣,又叫来载垣,看看这孩子,嗯,不错,跟朕的十三儿长的还真像。“垣儿啊,你是朕看着长大的。性子与怡贤亲王最像。如今国难当头,你愿不愿与肃顺一同回京杀敌?”
载垣听皇帝这么说,心里嘀咕:皇上,好像您比臣还小几岁吧?怎么就看着臣长大了?嘴上只能说:“臣愿意!”
“敢不敢守护国都?”
“臣敢!”
“好!”皇帝高兴了,“不错,有当年拼命十三郎的架势。朕另赐一把手枪予你。命你与肃顺,为上柱国将军、护京元帅,率领陕西、山西绿营兵勇,以及京都健锐营、丰台大营将士,九门提督兵勇,杀回京都。记住,务必将英法联军赶出京畿之地。若能生擒,最好不过!”哼哼,小鬼子,别以为这就够了,朕还有法子在后头等着你们呢!
二人一同谢恩。
皇帝又仔细安排战略方针,天黑之后,才命二人回去准备,明日出发。看看地上跪的其他大臣,叹口气,留景寿陪驾,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跪安。
皇帝拉着景寿,不住感慨,“姐夫啊,”
景寿听了,连称不敢。
皇帝只当没听见,依旧拉着景寿连声叫姐夫,“如今朕的姐姐们都去的早,看见了你,就想起朕的姐姐。想起小时候,姐弟们一同玩耍,高兴的很。本想着,等姐姐生下格格,咱们还能是儿女亲家,亲上加亲。哪知道,朕那苦命的六姐姐,这么早就去了。如今,朕的身边,只有大阿哥、大公主,姐夫家中,也就只有志瑞一个外甥。可惜,志瑞年长大公主几岁。若是姐夫看合适,将来,朕去之后,大公主就托给姐夫照顾,你看可好?”
景寿一听,万岁的意思,咱们家又要尚主了?也不敢说“不”,跪到地上,只是磕头,“皇上对奴才家如此垂爱,臣敢不从命。”
皇帝点头,没想到,富察家还真是聪明,出了弘历一个元后,又连着几辈子尚主。笑着亲自扶起景寿,“姐夫不必如此。这件事,朕还要与皇后商量。再说,大公主今年方才七岁,咱们要想抱孙子、抱外孙,可还要等好几年呢!”说完,自己先笑起来。
景寿听皇帝这么说,心里高兴,方才皇帝拿奏折砸自己的事,也暂且放下。
皇帝冷眼瞧着,知道景寿这边暂时稳住了,话锋一转,说起国事,“姐夫,今日朕留你说话,还有一事嘱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