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工作勤奋。我对自己要求很苛刻。”
——比尔·盖茨,哈佛1975年肄业生,微软公司创始人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曾说:“工作是一个人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得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以及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个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好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很多时候,工作态度折射着我们的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着我们能否取得非凡的成就。当我们立志从事商业活动时,并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结束一场打工噩梦的权宜之计,而应该将其视为另一段全新的生命历程。正因为它即将成为我们的未来,所以我们理应怀抱严肃认真的态度,并以崇高的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
1.比尔·盖茨:一个不知疲倦的“工作狂”
尽管比尔·盖茨从未当面聆听过约翰·洛克菲勒的教诲,不过他知道这位亿万富翁所言非虚,除非将事业当成一种活着的理由,并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否则难有十分的收获。事实上,20世纪70年代盖茨从哈佛退学与他的合伙人保罗·艾伦一起创办微软时,的确付出了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艰辛和苦难。他的一位朋友说,他的生活极其紧张,三天不睡觉对他来说如同家常便饭,通常他都是一边吃比萨饼,一边喝可乐,一边彻夜不眠地编写电脑程序。
盖茨那时几乎能在任何地方睡觉,他的秘书就曾多次发现他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实际上,在创业的那段日子里,累了的时候,不管周边的环境多么嘈杂,他总是用毛毯盖在自己的头上,随便找个地方躺下就睡。盖茨非常明白,相比当时已经颇具规模的IBM公司和苹果公司,微软不过是大森林中一株刚冒头的嫩芽而已,如果自己不夜以继日地汲取清晨的阳光和雨露,恐怕将来连做棵小草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长成参天大树了。
毫无疑问,盖茨是个典型的工作狂,这种习惯从他在哈佛大学求学时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1974年,盖茨在上哈佛大学二年级时,桥牌和计算机消耗了他的大部分时间。无论是钻研计算机,还是玩桥牌,他都废寝忘食,不知疲倦。他第一次玩桥牌时非常糟糕,但他并不气馁,最后终于成为了桥牌高手。只要不玩桥牌,盖茨就会出现在哈佛大学的艾肯计算机中心,有时疲惫不堪的他会趴在计算机上酣然入睡。盖茨的同学们说,他们常会在清晨时发现盖茨在机房里熟睡。盖茨或许不是哈佛大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他在计算机方面的才能却无人可敌。他的导师不仅为他的聪明才智感到惊奇,更为他旺盛而充沛的精力感叹不已。他回忆说:“盖茨这样的学生一开始便展现出在计算机领域的远大前程。毫无疑问,他必然会取得成功。”
1983年,微软宣布了要开发Windows操作系统的消息。一位曾到过盖茨住所的商人惊讶地发现,他的房间里不仅没有电视机,甚至连必要的生活用具都没有。在创业的日子里,盖茨常在夜晚或凌晨向编程人员发送电子邮件,内容是关于他们所要编写的计算机程序。然后,盖茨会在第二天的夜晚检查编程人员所编写的程序,再把自己的意见反馈给编程人员。盖茨位于华盛顿湖畔的办公室,距其住所只有10分钟的车程。一般情况下,他于凌晨开始工作,至午夜才回家休息。他每天至少要花费数小时来答复编程人员的电子邮件,同时处理大量的其他事务。商场如战场,尽管盖茨才华出众,但他依然认为如果自己想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倍努力。
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波音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这个航空领域的霸主曾在1990年给盖茨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年,波音公司拍摄了一部虚拟的电视新闻片:一个天色晦暗的日子,波音公司的员工成群结队、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工作多年的飞机制造厂;厂房上高悬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厂房待售”;扩音器里一个沉重的声音宣告:“今天是波音时代的终结,波音公司关闭了最后一个车间。”波音公司之所以会拍摄这部电视新闻片,是想告诫所有员工:如果他们不勤奋、不充满激情地工作,那么他们的结局就会如此惨不忍睹。正是由于一直充满这种强烈的危机感,波音公司才在屡遭变故的情况下屹立不倒,始终保持了自己行业霸主的地位。
盖茨由波音公司想到了微软,他曾反复思考波音公司前总裁菲尔·康迪特的一句话:“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要确保10年后还能在电话簿上查到本公司。”这句话,不仅对波音公司是种警示,而且对微软来说同样是种警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没有人能保证下一个赢的人始终是自己。因此,盖茨总是希望员工能像自己一样勤奋、充满激情地工作,甚至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个不计得失的“工作狂”。或许这样做并不能永远保证他们立于不败之地,但至少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失败来临之前抵达人生辉煌的顶点。
整个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报纸和街头巷尾都充斥着盖茨勤奋工作的报道和传闻。《今日美国》描述盖茨是一个“连开宴会时都处于竞争状态”的人,他是一个“果断、斗志坚强、冷酷无情的生意精”;《公司》杂志形容盖茨是一个“精力充沛、奋斗不息”的人;《财星》杂志说“盖茨随时处于备战状态,因此在谈话时,几乎是不停地摇动”;一位朋友叙述盖茨是一个“任何时候都走在刀口上的人”,另一位朋友则说他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他会用自己的意志力打败敌人,就像工业巨子洛克菲勒、卡内基和梅隆一样”。当然,最有意思的说法来自他的竞争对手。一位竞争对手在1991年告诉媒体:“我们乐于见到盖茨结婚,并且多生几个孩子,这样他会变得柔软一些。”另一位竞争对手则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说:“盖茨是一个妄想狂,他做每件事总想赢。”甚至还有竞争对手说,联邦贸易委员会之所以近期就微软垄断软件产业的态势进行调查,就是由于盖茨个人的缘故。
在微软小有名气之后,盖茨同样不敢懈怠。树大招风,对于软件行业龙头老大这一宝座,所有的业界人士都虎视眈眈。1998年5月,美国司法部连同20个州的首席检察官联合对微软提起诉讼,指控它垄断计算机操作系统。2000年6月,美国地区法官托马斯·杰克逊宣布,他们搜集到的证据表明微软的确存在垄断行为,并希望将其一分为二。随后,美国上诉法庭驳回了这一过分严厉的裁决。在此之后,盖茨将微软CEO的职位交给了他的助手鲍尔默。当时如果微软被拆分,那么盖茨很可能与鲍尔默形成竞争,而他的公司也将被雅虎收购。经过这场风波之后,盖茨在工作中更加慎重和周密,而慎重和周密的直接结果便是他不得不加倍努力。否则,便是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自从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以后,盖茨每年都要花费很多时间穿梭于世界各地。旅行期间,他的每个工作日可能长达16个小时,这令他疲惫不堪。在去外国的飞机上,他还得抓紧时间阅读有关该国国情的书籍或杂志。到达目的地后,他必须在紧密的日程安排中,一边会见微软的当地代表,讨论商务策略,一边向各种各样的听众,包括政府官员、商界领袖、学生和新闻界人士,亲自演示和讲解微软的产品,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微软总部,晚上偶尔有闲暇,盖茨便在公司里到处走走,不仅看看有谁还在那里埋头苦战,也看看员工办公桌上的用品和他们装点自己工作环境的图片。他不仅想了解员工在做什么,更想了解他们在怎么做。同时,他还尝试着设身处地地感受一下员工如何看待他们所面对的任务,以及他们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容易遇到哪些问题。有时,他还会与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员工并肩走上几步,问问他对公司的项目或者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何看法。
作为微软的主要决策者,除了要领导公司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制定企业战略之外,盖茨还要全力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而所有这些都要消耗他的时间。在任何人眼里,时间都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资源,对盖茨来说更是如此。他是那种为事业而不仅仅为财富工作的人,所以时间对于他来说永远不够。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时间,盖茨专门雇佣了一位私人助理,使用在线日历帮他把时间尽可能合理地安排好。
2007年,盖茨第一次参加博鳌论坛,一位记者向他提问:“你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盖茨毫不犹豫地回答:“工作勤奋,我对自己要求很苛刻。”的确,盖茨之所以拥有比别人更成功的事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比别人更加勤奋,否则,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他极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挤压得毫无立足之地。
美国第三大钢铁公司伯利恒的创始人齐瓦格曾说:“要想成功,最重要的莫过于将工作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你非要做个贪婪者的话,那就做个贪婪工作的人吧!我没有听说过有人因为超时工作而遭到厄运,却知道不少因为没有超时工作而命运多舛的例子。不幸有多种表现形式,比身体伤害严重得多的是在浑浑噩噩中让自己的头脑无情地枯萎,这将导致停滞不前和最终失败。”毫无疑问,在有限的生命中不勤奋工作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只有那些在任何状况下都勤奋工作的人才能赢得成功和赞誉。
2.法兰西斯·利斯:勇于自我牺牲的现代“骑士”
哈佛出身,像盖茨一样以勤奋和自我牺牲著称的另一位成功人士,是美国著名企业家法兰西斯·利斯。如果说商业是美国人真正的灵魂,那么这一点在利斯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更重要的是,利斯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企业家把理性决策、注重效率和数字分析注入企业,彻底地改变了美国企业的管理状况。美国著名财经作家约翰·伯恩曾盛赞以利斯为代表的一批著名企业家,认为他们身上所焕发出来的激情是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再现,他们以巨大的自我牺牲换来的伟大成就,足以使他们成为当之无愧的“美国现代企业管理之父”。
利斯1914年9月出生于美国依阿华州的首府得梅因。他的父亲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受害者,本来对商业活动很感兴趣,但公司破产后,只能顶着一头乱蓬蓬的白发躺在家里无所事事。他的父亲负债累累,失去了一切,连生命力和意志力也一起失去了。迫于生计,他的母亲不得不在自家门前卖面包和杂货。“如果我父亲把花在省钱上面的时间用来赚钱,”利斯后来回忆说,“我的母亲也不用那么辛苦了。”生活的艰辛让年轻的利斯显得很成熟,如果说他那时候有什么感触的话,那就是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再重蹈父亲的覆辙。对于那些放弃努力的人,利斯几乎是无法忍受的,他最鄙视的人就是好逸恶劳的人。他说:“如果你对不起自己,也就对不起每个依赖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