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现在的郑国到了既无内忧也无外患,一般有作为的君主这个时候就该找事了,凡是对我有威胁的都该打击消灭。对郑国威胁最大的就是宋国了,虽说刚签完合约,但是没办法,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在利益面前协议不算什么。为了出师有名找了个理由,说宋殇公不朝见周天子,按照要求你是员工要定期向老板汇报工作才行,上班那么久了也不汇报工作这是你的失职。所以郑庄公决定以周天子的名义联合齐鲁讨伐宋国。
郑国拉拢了齐鲁两国三国联军进攻宋国,宋殇公没有郑庄公的才能,一开始就输了,郑国连续攻占两地,直接送给了鲁国,自己都没留。能不受盟友支持么。宋国也没闲着联合卫国和蔡国进行反击结果非但没有凑效反而输的更惨,连带盟友受损。第二年三国联军进攻许国,许国是个小国,是郑国真正想吞并的国家,宋国太大了根本吃不下,许国很适合郑国的胃口,但是那个时候还不敢明目张胆的吞并许国,毕竟打着天子的旗号,是教训一下不是要人命。所以占领了许国的很多土地。这是郑庄公第一次在对外战争中侵占别国土地,占为己有
控制宋国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是个很费国力的事情,一直到今天都是如此。打的太多是可以拖垮一个国家。就连现在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打个伊拉克叙利亚都吃不消,何况古代的时候,宋殇公继位十年发生了十一次战争。连年战争劳民伤财,在郑国的压力虾这不宋国首先就吃不消了,国内矛盾重重,这个时候民众的怒火是最容易被利用的时候,。时机让太宰华督抓到了,说来起因很简单,当朝司马孔父嘉佑个漂亮的老婆被华督看上了,司马应该相当于现在的总装备部长之类的职务。因为打仗靠马,他是负责管理马匹的。放在现在可以去想办法让他离婚在娶进来,或者像水浒里的潘金莲西门庆偷晴。不过这个方法在华督看来太费事,不如直接杀了做个长久夫妻。所以就四处散播谣言,说我们之所以这么苦都是孔父嘉造成的,是他怂恿国君不停的打仗,谣言害死人,趁着群雄激昂,华督杀了孔父嘉,夺了家产老婆。这种事放在什么时候也不是重罪啊,放在现在即使没造成严重后果的谣言都要重罚的,何况把当朝司马给杀了,国君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所以华督很害怕,干脆把国君也杀了。
内乱一起正是扶持自己人的好时机,这种事情在春秋战国时期此起披伏,各个都希望通过扶持对自己有利的人来获得更大的利益。郑庄公也不例外,所以郑国,鲁国,齐国还有陈国就商讨平定内乱的事情,明显是代替周天子做决定。当初郑宋交战的起因就是宋国上一任的国君的儿子在郑国,宋殇公始终担心会被篡位,这位公子冯在郑国一住就是十年,管吃管喝,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如果他被拥立为国君肯定会对郑国有好处的。而华督也需要别人的支持,毕竟杀的是国君,为了避免被清算多活几年,给郑国,齐国送了厚礼,商谈合作的事情。双方达成共识,宋国拥立公子冯做国君,郑国齐国不找华督麻烦,还扶持他做宋国的宰相。互惠互利,皆大欢喜。从此之后郑宋两国算是消停一段时间了。
这个时候的郑庄公是春风得意,周围的国家都被他打怕了,没有人是他的对手,齐鲁两国也和郑国结盟,把当他老大对待。往往这个时候就是出现危机的时刻。
最大的危机
现在最不能容忍郑国强大的就是周天子了,打着天子的旗号四处征战不听天子号令的,自己确连天子都不朝见。和齐鲁陈结盟,扶持宋国,确抢天子的麦子。别人可忍天子不能忍,本想着让宋国卫国好好教训一下郑国的,结果都被郑国制服了。所以在公元前707年周天子正式免除了郑庄公卿士的位置。这年秋天周恒王带领王师,召集陈,蔡,虢卫四国联军御驾亲征。
打仗真的不是人越多越好,精兵强将加上有才能的统帅才是最重要的。郑国成立以来就一直在打打杀杀,士兵都是经过锻炼的,将士也是战场上厮杀过来的。但是周天子的王师并没有记载参加过什么战役。至于参加的诸侯国也都是郑国的手下败将。真正最大的威胁其实是周天子本人,带给郑国精神上的冲击。虽说天子权威下降但毕竟还是天子,从道义上就胜了一筹了。这不曾经的同盟,陈国加入了王师,拉拢的宋国保持中立,自己的盟友齐鲁对郑国也是爱莫能助。
两军相遇在繻葛,这个地方在今天长葛的北面,郑州的南面。从地图上来看周天子带领的联军不是直接从西面而来。这件事史记周本纪不详,只有十三个字,十三年,伐郑,郑射伤桓王,桓王去归。就是说周桓王讨伐郑国,郑国射伤看周桓王,桓王回去了。左传记载的比较详细,和史记中的郑世家记载的比较详细。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带领诸侯讨伐郑国,郑庄公出兵抵御。周桓王亲率中军,虢公林父率领右军,蔡国和卫国的军队属于右军。周公黑肩率领左军,陈国的军队属于左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军。古代的三军其实就是分成了三部分,左中右每人各率一部,中军是实力最强也是最尊贵的。
郑国毕竟常年打仗,经验丰富,准备了一个叫鱼丽的阵势,简单来说就是用战车冲锋,后面紧跟着步兵趁虚而入。
子元论战祝聃射王
打仗战术很重要,好的战术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货。子元对郑庄公说,陈国正是****的时期,军队没有斗志,如果先攻击陈军他们一定会逃跑,有人逃跑就会引起混乱,在进攻蔡国和卫国的右军,他们坚持不住也会溃逃。然后合围天子的中军一定能胜。典型的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郑庄公觉得这个方式很好,听从子元的建议,命令曼伯带领右军进攻,祭仲足带领左军进攻,原繁、高渠弥带领中军待在郑庄公身边听候命令。
从布置上来看,王师的战斗力应该还是很强的,要不然不会放在最后,还有一种可能是希望王师跟着左右两军自行溃败。避免和周天子直接对战。不过打起来就没那么多顾及了。大旗一挥,击鼓进军,几乎和子元说的一样,陈军蔡军卫军不堪一击,直接溃败。只有周天子的中军还在郑军的围攻下苦战。
郑肯定知道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的道理,所以在战斗中郑国大将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但是周天子依然在指挥战斗,慢慢后撤。可以周桓王出生的太晚看,早个二十年在郑庄公还没成气候的时候攻击,也就不会是这个结局了。这是周郑互质,偷天子麦子以来对周天子权威的最大打击了,就像黑帮里常说的一句话,今天被打了如果不还回去,以后谁还听我们的,不过这时候的周天子真没实力还击了。
毕竟是天子,当晚郑庄公就派祭仲足带着礼物就看望周天子。对兵戎相见深感遗憾。真有一种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感觉。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用在这里在恰当不过了,输了一场战争,周天子的权威扫地,在没有实力号令诸侯了,天子之位只剩下象征意义了。郑国实力空前强大,威望高过天子。
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霸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