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康熙晚年最害怕的就是不能善终,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太多,特别是和他类似的齐桓公,同样的儿子众多,肯定给康熙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才导致了后期一系列的事情。还是回来看下齐桓公。
历史不断的重演,强权人物去世之后,后来者威望不够能力不够,曾经被压制的矛盾都不断涌现,所以内乱不止。在那个时期最大的内乱其实都来自于争夺君位。齐桓公的问题就是儿子太多造成的。而且能力都很强。
春秋称为乱世,一是各国不断征战。第二就是国内不断****。国内****主要就是为公子们争夺君位造成的。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重,临终前,齐桓公前去探望,询问继承人,有点类似于后来吕后询问刘邦。桓公问你死后群臣中谁可以继任,管仲没有直说,只是说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臣子了。桓公说,易牙这个人怎么样,管仲回答说为了你想吃肉就杀了自己的儿子,这还是人么不行的。桓公又问卫开方怎么样,管仲说离开自己的双亲伺候君主,不是正常人不合人情,不可以,又问竖刁,管仲说还是不行。最后管仲推荐了一直跟随齐桓公的隰朋当继任者。管仲知道齐桓公喜欢这三个人,再三劝说齐桓公要远离他们。齐桓公没有听管仲之言,
齐桓公除了喜欢这三个宠臣之外,其实造成后面****的还有三个主要的原因。最大的危机就是儿子太多,根据记载齐桓公最少有十多个儿子,仅凭史书记载在齐桓公之后当时君主的就有五个,还有七个儿子去了楚国。而且太子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这种情况下发生内乱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二个就是不知道是对太子不放心,还是因为有三位宠臣在,可能关键还是对太子不放心吧,害怕威胁自己的地位,所以对于太子在国内并没有太多的安排,也没有像其他君主帮助太子寻找得力的助手辅助新君,反而是让宋襄公帮忙照顾公子,如果齐国有****一定要支持太子。这种方式本身就不靠谱还会引狼入室。
第三就是每位要争权的公子都有自己的势力。各自扶持各自的党羽。看过琅琊榜的都知道,皇帝前期是两个儿子互相争权夺利,在齐桓公这里是五个儿子争权夺利。五位公子都要求当太子,齐桓公都没有加以遏制。所以导致后期齐国内乱不止。而且最重要的一点齐桓公还答应让无亏就是长子做太子。
公元前643年,十月齐桓公生病了。随即五位公子为了争位互相攻打,齐桓公躺在床上,尸体都腐烂了,虫子都爬到外面了,都没有人管。一直打了两个月,到了十二月老大无亏胜出,继位做了齐国君主,这才给齐桓公准备棺材设置灵堂。
公元前642年,齐桓公原来的太子昭凭借宋襄公的支持,杀回国内,在里应外合之下,杀死无亏。可是这个位置实在太有诱惑力了,其余四个公子看到位置又空出来了,一起攻打太子昭,这太子也太失败了,能让四个兄弟一起围攻,没办法还是依靠宋国的军队打败其他公子。太子昭才正式继位。就是后来的齐孝顺公。这一年的八月,死了十个月的齐桓公才入土为安。看到齐国这样也没法安的。
齐桓公从公元前685年到公元前643年,总计在位43年。期间任用管仲为相还有鲍叔牙,隰朋,高氏国氏的辅助,对内经济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协助三个国家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保卫华夏文明。率领诸侯遏制楚国的北进,令楚国再次向周天子进贡。在人人不尊重周天子权威的年代,依然尊重周天子。
齐国的霸业在管仲齐桓公死后随之衰落,退从此整个春秋除了后来的齐景公,在也没有兴起。不是齐国不强,只是比他更强的晋国楚国兴起了。
齐国持续的内乱,楚国趁势在次挥师北上。和齐桓公的委托人宋襄公发生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