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的男童,大约七八岁的样子,却梳着他这个年纪的人少有的发髻,肤色白皙,鼻梁高窄,双目较深,典型的沙陀人体貌,在这兵荒马乱的乱世之中这个孩子的一双精致小手,脸蛋上细嫩的皮肤无不暗示着其不平凡的出身。
老者露出了微笑,向男孩问道:“这位小友,你觉得老夫是为何来此钓鱼啊?是否和柳宗元一般出于孤独郁闷啊?”
闻言,男孩也跟着露出了笑容,回答道:“我从老先生身上感觉不到半点的凄凉,而且我看您钓鱼时心思也不全在鱼竿上。我猜老先生在此钓鱼纯属为了打发时间或者等待某人赴约。”
听到男孩的话后,老者面露惊异,心中不禁对面前的这个小家伙赞赏起来。
“师父,我去龙兴寺上完香了。”男孩身后传来一阵年轻男子的声音,男孩转头看去,看见一个书生打扮的人提着一个篮子正向着自己走来,他一眼便认出来这个书生正是自己和义父离开龙兴寺时在寺门口碰见的那一个。
书生看到男孩也一眼就认了出来,毕竟沙陀人在青州还是不多见的。书生看向握着鱼竿的老者,指着男孩好奇地询问道:“师父,这位是?”
老者将鱼竿轻放于地上,淡淡地回答道:“你别问我,我也不知道他是谁。”
“我跟义父今天刚搬到这来,住在山腰上属于寺院的那间小屋里。”男孩出口答道。
闻言,书生一脸释然,笑道:“原来你们父子就是方丈口中的夏施主及其义子啊,我跟师父呢就住在离这不远的另一间小屋呢,在这片山腰上,总共也就我们两间屋子,说起来我们也算是邻居呢。我姓王,家师姓何,有空欢迎来串门啊。”
说完,书生径直越过男孩,走到老者身旁,将其搀扶起来。老者笑着摆了摆手,对书生说道:“朴儿,为师还没老到这个程度呢,为师自己能起来。”
虽然老者都这样发话了,可是这位名叫王朴的书生在收拾了老者放在河边的渔具后,依旧搀扶着老者。他对男孩说道:“天色不早了,这么冷的天你还是快回家吧,省得你义父担心。”说完他便搀扶着老者向前方行去。
老者嘴里不停念叨着不要书生扶自己,他自己一个人能行。书生闷声不响,执意继续搀扶。不过老者并没有因此生气,相反,这张久经风霜的脸庞上满满的都是笑容呢。临走前,老者还微笑着与小男孩告了个别。
看着二人渐行渐远的背影,男孩也转身离开这座小潭。他沿着来时的路原路返回,虽然之前迷路了,回去倒是没什么问题,不一会就回到了那座屋子,此时已经日暮西山了。
“从衍,你回来啦,正好可以吃饭了。”屋子已被壮汉打扫干净,此时他正端着两碗饭走向屋子正中的大桌子,桌子上搁着几盘看起来刚做好不久,热气腾腾的小菜。
男孩走到桌子旁坐下,接过壮汉手中的碗筷,和壮汉一起吃起饭来。
饭桌上,壮汉对男孩说道:“从衍啊,从今日开始我们就要正式在这居住下来。这附近有树林以及几亩薄田,我想靠我砍柴种地维持我们二人生计应该问题不大。你呢平时可以跟我学点武术,我可以把我夏家的功夫传授与你,乱世之中学两手防身还是很有必要的。闲暇之余你可以去山下的寺院里的藏经阁去看看书,明宗陛下生前就常告诫你的两位皇兄要多读书,做一个有文化有休养的人。只可惜秦王殿下——”提到秦王,壮汉的顿时变得有些伤感起来,不再继续说下去。
“义父,我知道了。我会好好读书的。”男孩看着壮汉,认真地说道。
“你有这份心就好。”壮汉听了男孩的话,一扫面上的悲伤,笑着说道,“本来呢是想跟宫里一样,请位先生专门教你读书写字的,可是这兵荒马乱的年代丘八便地都是,要找位学识渊博,人格高尚的夫子却是有些困难呢。等日后有碰到再说吧。”
说完二人继续吃着晚饭。壮汉看着孩子吃饭津津有味的模样感到有些心酸,这个孩子本应该在皇宫中吃着山珍海味,如今却只能跟着自己在深山中吃着粗茶淡饭。
第二日,壮汉教了男孩一套拳法后,让他自个在屋前练习,壮汉自己则去附近的林子里去砍柴跳水。
男孩在认认真真地打了三遍义父所教的拳法后,便开始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一会后,他望向义父前往的那片林子丝毫看不出有义父回来的征兆,一时间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突然他心中一动,想到了昨日去过的那个小潭和谭边钓鱼的老者。
在这荒山野岭的,外加人生地不熟,实在没什么地方可去,倒不如找昨日那位老者聊天看他钓鱼。抱着这样的想法,男孩便独自再次前往那个小潭。
男孩循着前一天的路线到达了小潭后,果不其然看到了正在垂钓的老者,只不过今次那位名叫王朴的书生也在场。王朴坐在老者身旁,手握着一本书聚精会神地看着。
突然,王朴放下手中的书卷,将目光看向老者鱼竿,开口说道:“师父,您对王猛有何看法?”
老者捋了捋自己的长胡子,答道:“王猛可以称得上经纬之才。虽然投身前秦为异族效力使其饱受世人诟病,但其使得前秦变得富强,一统北方,令身处前秦的汉人百姓安居乐业。孟子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猛造福百姓,实是大功呢。”
随后,老者转身看向身旁的书生,脸上露出一抹带有深意的微笑:“怎么,朴儿,你是打算效仿王猛为异族效力一展心中抱负吗?”
书生的心意似被老者看破,将头瞥向一侧,扭捏道:“徒儿没有这样的想法,徒儿一心只想陪伴在师父身边。况且徒儿一介穷书生哪敢自比于王猛呢?”
“徒儿你也别太妄自菲薄,王猛被苻坚赏识之前何尝不是一介布衣,你已而立之年,这些年来学识已不浅,所欠缺只是一位赏识你的明主而已。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为师曾经也有和你一样的想法,想要寻找一位明主施展自己的才华,即使是异族也无妨,怎奈何乱世之中各方节度使全都重武将而轻文人,连在中兴唐室的庄宗手下也处处为伶官酷吏所牵制,不得施展抱负,最终为师心灰意冷便回到这里隐居起来。说起来还是比较羡慕我的同窗敬翔呢,考进士未中,却深受梁祖赏识,委以辅国重任。虽最后因小人谗言,末帝屡次不听从他的计策以致亡国,他自己也落得以身殉国的下场,但比起我这个山野村夫要好上太多呢。”开始本是打算鼓励书生的,可是说到后头,老者逐渐满脸的惆怅。
书生也是一脸怅然,感叹道:“连师父这样的人都碰不到明主,我就更别说了。”
老者伸出手拍了拍书生的肩膀,说道:“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机遇,未来说不准你会碰到自己的伯乐,到时候可得好好珍惜,不要像我一般留有遗憾啊。”
“听二位先生的谈话,我感到二位先生学识甚是渊博,你们可否收我为弟子教我读书呢?”二人说话间都没注意到身后多了一个人,等到身后传出稚嫩的声音后二人才转过头去,看到昨日见到过的沙陀男孩正跪在二人身后请求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