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爱河中的“湿婆神”
越是讳莫如深的隐秘东西,越具有神秘性,也越发充满了“危机”与“生机”。
这边厢“谈性色变”,那边厢却“性感如潮”;口称庸俗,对美女却青眼有加。
在“性与不性、法与不法、德与不德、藏与不藏”的纠缠与碰撞中,怎样才能找到二者之间的“燃烧点”和“平衡点”呢?
(一)
有一条发源于喜马拉雅山、横跨印度境内四邦(省城)、全长2510公里的神秘之河,名曰恒河。传说恒河是女神的化身,她应人间国王之请为洗脱祖先的罪孽而来到人间。于是,印度教的湿婆神就站在喜马拉雅山上去迎接她,让汹涌的河水沿着她的乱发流向大地,肥沃农田。从此,恒河就成为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圣水。
但据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记载,说是当印度教大神湿婆与妻子乌玛做爱时,一次就达100年之久,中无间断。当精液喷射出来后,便成为恒河。
虽然说法不同,但都牵涉到湿婆神。
传说中的湿婆神,既是“死亡之神”,又是“残酷之神”,而且还是“百兽之王”。他的地位凌驾于印度众神之上,但他通常又是以“苦行僧”的面目出现。不过,最为人们称道和喜爱的却是另一个称号,即“生殖之神”。
在印度的许多寺庙里,都供奉着湿婆的神像,而最令人触目的地方,则是他的生殖器。有的庙里供的,干脆就是在石座上耸立一个“棱伽”(男性生殖器),让世人去朝拜。
印度妇女去朝拜时,都大大方方地在它面前献上花瓣,再合十参拜,然后再在它的圆顶上抚摸。也许是抚摸的人太多,棱伽都变得光滑而褪色了。
印度的大神“湿婆”于8世纪初传入中国时,名称已经变为“大黑天神”。形象也很凶猛,三只眼、四只手、五张脸,手持的兵器通常是三叉戟,看去颇有点像判官、阎罗王的架势。中国佛教信徒把他归属于密宗神只,主要流传于西南地区。
我在云南考察当地石窟佛像时,便见过许多大黑天神的雕像。云南人对外来的佛像并不在意,但对当地的“本主”祖先神像却非常崇拜。大黑天神的原型本来就是从印度传来的“湿婆”神,但经过云南祖先们的接纳、整合之后,早已变为自己的“本主”神了,所以作为云南祖先的后代儿孙们,也就把他作为“本主”神来看待。尤其是云南剑川一带的白族人民,对他更是崇敬有加。但仍把他视为密宗神只,并将他看做是“大日如来”,也就是“欢喜佛”之一。同时也将他视为“毗卢舍那佛”的法身,对其“生殖之神”的根本属性也一并接纳,并加以膜拜。
当地人不仅崇拜男性生殖器,同时也崇拜女性生殖器。就在剑川石钟山石窟佛像神龛中,便有一个象征“女阴”的石雕雄踞于莲花座上。右边大书“广集化生路”,左边则是“大开方便门”,当地白族人呼之为“阿央白”。“阿央”,是姑娘的意思,“白”则是指婴儿的出生之处,相当于老子说的“牝”,即生殖之门。
当地妇女常常专程到“阿央白”前祈祷跪拜,以求子嗣。她们在深槽内涂沫香油,希望顺产。由于跪拜抚摸的人太多了,时间一长,座前的那方石板上竟留下了两条深凹的痕迹。
但人们在追求生殖器崇拜的过程中,不仅是为了传宗接代,而且同样也想在生命制造过程中追求和享受一种与生俱来的性爱之乐。
不过,这样一来便出现了“合法与非法”、“道德与不道德”、“公开与不公开”、“性与不性”、“戒与不戒”等矛盾冲突。同时也就在这类诸多的矛盾纠缠和碰撞中,更隐藏和透露出种种神秘的“天机”、“生机”
与“危机”,还有说不出、道不明的“玄机”。越是讳莫如深的隐秘东西,越具有神秘性,也越发充满了“危机”与“生机”。
(二)
从印度传统关于人生有三大奋斗目标的说法中可以看出,他们是把性爱之乐趣当成是人生的三大奋斗目标之一。
因此,在一部以经书形式写成而流传至今的《爱经》中,便大讲特讲性爱技巧与性爱和谐的秘诀与体验。其中不仅讲述64种性爱姿态和艺术,而且还把当时的社会环境、民俗民情和相关的法律,都栩栩如生、绘声绘色地描摹出来。以此说明,性爱不只是赤裸的肉欲之欢,而且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境界和一种禅机。只要能找到性爱的“契机”、“支点”,就能达到性爱的最佳状态和最高境界。
在位于印度北方重镇的卡朱拉霍的石窟神庙里,至今还可看到不少有关性爱和裸体的雕刻群像。据有关资料介绍,说:
雕像中反复出现一个国王模样的男性,变换着各种姿态与丰腴婀娜的女性交媾。其中有个场景是这样的:国王面向外坐着,张开两臂,一位妙龄女郎背朝外倒立,两腿张开……此种姿势,若没有很深的功夫恐怕难行。国王左右各有一名侍女搀扶着他,侍女的旁边有个半侧着身子的妇人,窥视着交合中的男女,羞怯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不少雕像虽然已是断胳膊少腿,可如此汪洋恣肆的展现还是让人瞠目结舌。
世界上许多地方,在各种古代文明的雕刻艺术中,还从未见过如此放纵的性的描绘,然而这座1000年前修的神庙内外却布满了裸体的性爱雕像!(《百科知识》2005年第10期)
卡朱拉霍石窟群虽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但人们对这些性爱和裸体雕像的看法,依然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而且,往往坠入“干得而说不得”的怪圈里。
154即以印度而言,既有崇拜生殖器的传统习俗,但同时又讳莫如深,乃至视为一种禁忌。既把性爱视为人们的本能和人生享受,但又鼓励人们禁欲,将禁欲者视为有崇高道德的“君子”。印度圣人大多是禁欲主义者。近代史上的一代伟人圣雄甘地,37岁时就立誓禁欲,此后一直未过性生活。印度前总理德赛也说,他从33岁开始就没有过性生活了。
在今天印度的大街上,即使是情侣夫妇,也极少相拥相依而行,更无当众拥抱接吻的现象。就连公开谈论性的情况,也很少有过。印度的电视电影,也是爱多欲少,笑声多于床声。如果你要挑战情色“底线”,那就会被当成“新新人类”,受到公众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总之,印度人似乎总想在纵欲与禁欲、性与不性、公开与隐蔽、道德与非道德、开放与封闭、传统与现代等诸多碰撞与纠缠中,找到平衡和超越二者之间的“契机”与“支点”,以此来解决由性爱给人们带来的享乐与麻烦。
但是,天机难觅,契机难求。看去人们似乎找到了平衡性爱的“支点”,即“过犹不及”,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也就是说,没有性爱生活不行,但超过了“度”和没有达到一定的“度”都不行,必须把握好火候,恰如其分。
然而,要达到“过犹不及”的水准,难度的确太大了。因为人的情感指数和性爱欲望,不像电子计算机可以量化、程序化和软件化,它充满了太多不为人所控制的变数和机缘,这是电脑微软解决不了的,单靠法律和道德的制裁约束也无济于事。
因此,我们看到当今的印度俨然像一条躁动不安的蛇,总是在性与不性、欲与不欲、戒与不戒、法与不法和现代与传统的巨大反差中纠缠不清、左冲右突。
一边是“禁欲”大旗迎风招展;那一边则是欲海狂潮,奔腾不息。
这厢是“谈性色变”,那厢则是纷纷对着各类选美佳丽青眼有加,追之如狂。
总之,性与不性并存,欲与不欲共舞,戒与不戒交织,就像滔滔恒河一样,圣水与污水都在神秘烟幕和佛光辉映下融为一体静悄悄地奔流着。
祖先创造的“性爱”符号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我们的祖先已在性爱文化的诸多矛盾冲突中,找到平衡阴阳的“支点”,并用文化符号传承下来。
现代人倒腾来、倒腾去,要么羞于出口,要么色胆包天,直把爱河搅得波翻浪涌。
(一)
在重庆市綦江县中锋古镇的山岩石壁上和林间道旁,以及古岩墓内的壁画中,都赫然呈现出许许多多象征男性生殖器的石雕。有的呈“十”形,有的形似“宝剑”。
特别是那刻在石壁和林立于山冈旷野中的5000多根、约4米之高的男根石柱,则更令人叹为观止,格外撞击眼球。远远望去,那一根根、一排排的“宝剑”,气冲霄汉,直插蓝天。
微风中,夕阳下,那充满阳刚之气的“男根圣地”,禅风劲吹,气吞山河,真可谓“一柱擎天”,气宇轩昂。
当地人戏称它是“桅子”(男性生殖器的别名),又呼之为“雄起”。而且,视之如神,敬之为佛。凡是想求神得子的人,都拜倒在“一柱擎天”
的石根之下。在当地乡民的心目中,这“一柱擎天”的“桅子”,便俨然成了“送子观音”。而且这一蛮风野俗,一直延续下来,乃至今天前来跪求“桅子”的善男信女们,仍络绎不绝。
这“一柱擎天”的“宝剑”,到底是专为乡民驱邪而设的守护神呢,还是一种对男性生殖器的图腾崇拜?抑或是还包含了性交意味?
为写《中山古镇》(已出版),我曾去江津中山古镇考察,无意中发现当地有许多“十”字架。而且,陪同我参观的向导告诉我,这实与性爱有关。由此,我又想到了我们的祖先。
(二)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但不论多么推崇“礼仪”,生殖崇拜还是免不了的。或者说,首先推崇的“礼仪”,恰是“生殖器”。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说:“中国是标准的祖先崇拜的国家。”
试看“祖宗”这两个字,你定会大吃一惊。先看祖字,在甲骨文的象形文字中为:
(参见李敖《中国性命研究》)
一目了然,这是男性生殖器勃起时的形状。也就是“祖”字,当时还没有“示”字旁。到小篆出现后,才在“且”字旁边加上“示”字。但即便这“示”字,也仍然是“男根”的象征。
在古文中,示字上面只有一横,下面一竖,表示生殖器的基体。左右两点,则表示睾丸:
可见,组成“祖”字的两边,不论左右字旁,都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
再看“宗”字,下边的“示”字不用说了。上边的“宀”字形,意为家,表示室内供奉的是男根。四川人说的“家神”,就是祖宗牌位。
由此可知,所谓“祖宗”,原来就是这个玩意儿。人们拜了这么多年的祖宗,殊不知拜的正是这个东西。所谓“木主栖神”,那用木头做的祖先牌位,看上去虽然神圣庄严,但说白了,也只不过是完成了人类从古至今的生殖崇拜的一种文化建构而已。
这种蛮风野俗的文化轨迹,在太极八卦中表现得更为形象、完整。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两仪中的阳“——”,就是代表男性的阳刚之气,龙来龙去;两仪中的阴“——”,则表示女性的阴柔之气。例如成卦:
咸卦的卦形符号为,上兑下艮,表示少女与少男。其卦辞是:
“咸:享,利贞。取女吉。初六:成其拇。六二,咸其腓。……”
这分明含有性交的意味。其实,道家文化本身就属于生殖文化。
(三)
至于佛家在这方面,也毫不回避。所谓“莲花”,便是象征女性阴部。所谓“金刚杵”,便是象征男性生殖器。
释迦牟尼的“法身”(毗卢舍那佛),其原型就是大黑天神。他的根本属性,就是“生殖之神”,古印度人称之为“棱枷”,类似于“金刚杵”,即中国人说的“宝剑”,是一种特别的“法器”。
另外,那个镌刻在佛像胸部的“卍”字符号,既是佛智和“吉祥云海”的象征,同时也是佛教和早期印度教作为“男根”的显示。
佛教之密宗则视之为性的“源点”,即万物之源。在西藏的一幅岩画上,有一个右旋的“卐”字。它被画在一幅女性阴部和双乳之间的右下方,表示一个女阴与四根阴茎相连,显然是当地曾流行“一妻多夫”
制风俗的反映。
其实,在中国早期出现的那个类似于佛教“卍”字的太阳符号,也象征着男性生殖器,故民间将阴茎的龟头称为“卍”头。直至今天,在中国南方地区的方言中,依然称性交为“日”。话虽庸俗,但话丑理端,还是一语中的。
由此可见,佛教的“卍”字符号(音w伽n)虽然神秘,但象征“男根”却是十分清楚的。
还有,从禅字的字形结构来看,更与男性生殖器和性交有关。禅的繁体字为“禅”,从“示”,“单”音。即由“示”和“单”构成,为左右结构。
“示”者,不必再说。“单”字,上面两个口字,象征男女二人,口对口的亲密接触;中间的“田”字,则指上丹田(头部额间)、中丹田(胸部)和下丹田(脐下的气海),三者代表人的上半身;下面的“十”字架,则是男女性交的意思。若在卍字的四角外沿再套上一个O,即成为田。
法国有部电影,名叫《O娘的故事》。这是根据18世纪法国作家萨德的小说改编的,所谓“O娘”,指的就是性感女人。这个圆形符号,就像是中国老子说的那个“玄牝之门”,同禅师说的O形空圈一样,都是“化生万物”的“天地之根”和有关“人之性命”的头等大“事”。
綦江人似乎早已知道,如果只靠单一的“桅子”,而无女人的配合,那是生不出后代子孙的。正如只有“阳”而没有“阴”一样,是不能达到阴阳交媾,化生万物的目的的。
但老子对生殖文化的体道之说,诸如“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说得过于复杂。道家在《太极图》中讲的阴阳和合、五气朝元、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则更为玄妙。
綦江先民最讲实际,不屑于烦琐,而最善于将最复杂的东西作简单化和形象化的符号处理。因此,他们便打造出最为直观的十字架。
“十”字的一竖,代表男根;“十”字的一横,代表女阴。
然后将二者交叉,则意味着男女交欢。
这就是说,在綦江先民看来,男女结合,阴阳交媾,不仅是追求传宗接代,而且同样也追求享受在生命制造过程中的乐趣。
显然,这种性交崇拜就超越了那种单纯追求生殖器崇拜的意义了。
而这种复杂而深邃的内涵,却体现在最简单而形象的十字架之中,它向世人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念:
人们并不完全是为了繁衍后代子孙,才去做爱的。其中还包含了出于人之本能需要的“快乐原则”。今天的许多西方人,乃至还有不少的中国人,他们婚后并不急于要生孩子,而是只图潇潇洒洒地过夫妻生活,想必原因正在于此吧。
其实,綦江人早就领悟到了这一奥妙,而且还将此性交情结凝固在十字架上,堂而皇之地摆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大方方地去顶礼膜拜。
当然,他们去朝拜的时候,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求子。因为綦江正当重庆南大门的交通要道。历来战乱频仍,男人多被抓了壮丁,以致造成男丁的极度匮乏。因此,人们盼子心切,便去乞求于十字架,求老祖宗保佑多生贵子。
在遍布綦江古墓中的壁画中,这种十字架和宝剑式的桅子,几乎随处可见,触目皆是。
这表明墓主们不仅希望活着时能享受得子之乐,而且也希望这种快乐和福分世代相传,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如果说“人就是符号”的话,那么生殖符号则是“符号世界”的核心。
看来我们的祖先已在性爱文化的诸多矛盾冲突中,找到了平衡阴阳的“支点”,并用文化符号传承下来。
但后代子子孙孙们,倒腾来、倒腾去,却对此要么羞于出口,要么胆大包天,直把爱河搅得波翻浪涌。这倒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一见钟情”是爱的“杀手”
所谓缘分,只不过是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一种偶然契机,一种同频共振的心理认同而已。
爱都是在“机缘”的掌控中进行表演的。
一见钟情同喜新厌旧,都是爱的“契机”。
要想找到理想中的情人,首先就要找到理想中的自己。
(一)
佛家最爱讲缘分。其实,今日之芸芸众生也爱说缘分。不论是信佛的,还是不信佛的,成功也罢,失败也罢,结婚也好,离婚也好,都爱用“这也是缘分”来开释。话一出口,冥冥中仿佛有一个什么神秘的东西,始终在主宰着自己的命运。因此,在“缘分”之中总不免掺和着几分宿命的意味,还带有一分沧桑,一分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