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官僚士大夫一般都很重视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人生模式的追求;而人们之所以将“齐家”放在重要位置加以对待,原因就在于“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务事”处理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从政做官者的声名和业绩,甚或关系到国家兴衰存亡。
所以,“家务事”成为人们普遍感到棘手而又不得不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家务事”要处理好,首先就得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或许有人会心存疑窦:那些朝廷重臣、高官们,尤其是主宰天下的帝王们,过着为所欲为、悠闲自在的生活,哪里还会有什么“齐家”的烦恼,什么“家务事”的忧虑呢?事实上,不管是那些左右朝政的丞相们,还是那些拥有天下一切的帝王们,为政是否清明,事业是否有成,很大程度上都与“齐家”这个问题处理得好不好联系在一起。
他们中的不少人,就自身人格、学识、才能而言是很不错的,但有的人最终身败名裂,遭受国破家亡的灭顶之灾,主要原因是在于没有把他们的子女、亲友教育好。在中国历史上,诸多亡国之君、亡国之臣,乱国之君、乱国之臣,除了他们自身素质的原因外,“齐家”的问题、“家务事”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则是关键所在。从而,不仅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反复强调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那些朝廷重臣显官、封建帝王们也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家庭教育的问题予以不同程度的重视,留下了许多可资后人借鉴的家训、家诫文字。这些文字尽管从主导方面而言,体现了封建思想学说的内容,存在着明显的封建糟粕,但在某些方面又很自然地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积极的要素所在。毛泽东曾经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当加以认真总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
人们常说:以铜为鉴知衣冠,以人为鉴知得失,以史为鉴知兴替。现今那些贪官之所以晚节不保,最终走向遗臭万年的犯罪道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学历史,不懂得从中国传统家训中寻找可借鉴吸取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没有也不知道如何“齐家”,如何管好妻子儿女、亲朋戚友的手脚,乃至于变成阶下囚才醒悟到“齐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此可见,即使封建帝王和封建中央集团重心人物的家训、家诫篇章,时至今日仍有可资借鉴的成分存在。
《帝王家训》和《宰相家训》分别于1994年3月和1994年8月出版发行,此次修订增补时,根据出版社的考虑,两书合成为《帝王将相家训》出版。就其“将相”二字而言,只不过是为了读起来顺口罢了,实际上指的是丞相或宰相之类重臣显官。这是需要向读者加以特意说明的。依据这一体例,我们在此次修订增补过程中,主要做了这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帝王家训,或是尽管为帝王家训,有的因内容不突出,有的因篇章过多过长的作了删节。二是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宰相家训,或是虽然为宰相家训,但因篇幅过多,则作了删除或节录,而对原书未收入之篇章则作了某些增补。如曾国藩对弟弟们的家训文字全部删除,有关训诫子女的重要篇章则作了增补。三是对原版中出现的错误,尽力作了修正。四是增补了一部分注释文字。这样处理的效果如何,尚乞读者诸君品评鉴识。
《帝王将相家训》能够以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首先要感谢重庆出版社的诸多支持和帮助。其次,要感谢原两书编着者和新增编着者的精诚合作与辛勤劳动。最后,我要代表全书编着者向以不同方式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的朋友致以由衷的谢忱。
成晓军
2008年6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