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两天又过去了。
丽莎拿到了曼桢的签证和船票,上面的出发日期在四天后;这些都是皮特亲自送来的,他和丽莎的父亲有些交情,所以对丽莎很是照顾。
离开前教堂前,皮特还表明四天后会开车来载她们去码头;丽莎就此而高兴地向对方道了谢。
等皮特上车走了,丽莎就拿着那些东西去找曼桢,不巧曼桢正在上课。
她只好凑到窗户前,敲了敲。
曼桢听见动静,就往那个方向看去;她以为和往常一样,是哪位带了孩子的太太来做礼拜,佣人没有看好小孩,让他们溜到这里,看到一些别的小孩端坐在里面,就故意“作怪”,想要吸引“注意”。
见曼桢往自己所在的方向看来,丽莎就兴奋起来,拿着票在那儿使劲晃手。
曼桢见她这孩童般的举动,无奈地笑了笑;又见她手里的那些东西,竟生出些忐忑来。
那些正埋头写字的小孩子们自然也听见了响动,就停了手,眨巴着双眼盯着窗外;看着那头的丽莎手舞足蹈,他们也“嘻嘻哈哈”的笑了起来,朝着窗外扮起了“鬼脸”,有的还离了自己的座位。
“啪”!
曼桢用教鞭敲了面前的桌子一下,吓得小孩子们立马又归了原位,不再嬉闹,继续写起字来;有几个调皮的,还是偷偷地不时瞅向窗外。
自从那晚和玛利亚修女谈过后,曼桢就有了些新的想法。既然不知道如何处理那些过去,就不如暂且放下,去尝试一种新的生活。
接下来的几天,除去代课时间,曼桢就被丽莎拉着去选购纪念品了。
丽莎觉得好像什么都有纪念意义:她打开一柄扇子,感叹着上面的山水画栩栩如生,诗也提得好;摸着一件旗袍,自言自语着上面的刺绣令人着迷,如果自己的母亲穿上会是多么高贵;捧着一套茶具,不断地问曼桢是不是很精致;指着那个有着四角翘天顶帽、鹰纹底座的古董花梨衣柜……
从这个店面,到那个店面,两人手里提了不少东西;这期间,丽莎一直逛的是兴致高昂,而曼桢则走的时喜时忧。
这第三天的时候,她们二人在一间古董店里遇见了个人,是曼璐。
当时曼璐陪着那个李先生在这里谈完生意,正准备离开;丽莎却是正好拉着曼桢进入这家店,准备选一个好点的砚台。
两姐妹就这样意外的相见了。
曼璐只是深深的看了曼桢那么一眼,就笑眯眯地撒了娇,拉着那位李先生离开了;曼桢则是愣在那里,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直到与曼璐擦肩而过后,她前面的丽莎叫她,她才又恢复了神志。
而丽莎见曼桢不动了,一开始不明所以;后来又以为曼桢是走累了,就提议先去对面的茶楼里休息一会。
这边坐在李老板车上的曼璐却是舒了一口气:曼桢看起来这几天过的还不错,没有受苦。
曼璐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放松些了。
这些天,为了讨好这李老板,她一直都小心翼翼的;不但要在床事上让他尽兴,还要费脑子帮他办些烟草生意上的事,着实有些吃不消。不过好在这个家伙已经答应她,明天再陪他办些事,就带她去那洋庙里转转;到时候,就找个借口让他先离开,然后就可以带曼桢回家了。
曼璐想着这些就开心,但又有些难过:明明今天碰到人了,却不能带回家,甚至连句话都没敢说。
她是个被人糟践的舞女,她不想曼桢因此惹上麻烦。
这天夜里,曼桢是彻底失眠了。她想着家人对她的好,自己又要离开了,决定第二天要回家一趟。
再说那天顾老太太晕过去后再醒来,就不太念叨曼桢了,只是心里既盼着曼桢全须全尾的回来,又暗自责怪曼桢不懂事;更怨恨是曼璐带坏了曼桢,对顾母也越发严苛起来。
“你是怎么回事?这是人吃的吗?真是个扫把星!害的我儿子早早死了,还生出个舞女来,把小的也带坏了,这个家迟早要坏在你的手上!”
老太太看着桌上有些寡淡的饭菜,就义正言辞地斥责顾母道。
大伟也有些不开心,就生气地说:“妈,怎么不做红绕肉了?对了,奶奶爱吃的鱼怎么也没有?”
小伟听见哥哥这样说,白嫩的脸蛋不自觉地绷了起来,心里也闪过些什么;他把目光投向顾母,看到母亲低着头,站在那里揉着衣角,表情好像很难受,就忍不住开了口:“奶奶,青菜也很好吃呀。哥,土豆里不是有你爱吃的肉吗?”
说完这话,他又主动夹了菜给老太太;孩子的这一举动,显然取悦了老人家,。
“还是我两个孙子懂事,小小年纪就这么孝顺;不但关心有没有我老婆子爱吃的菜,还主动夹了好菜来给我这腿脚不便的‘老太婆’……哪像有些人……”
老太太露出笑脸,直夸着两个孙子;眼神也在大小伟身上转来转去,最后又瞪了顾母一眼。
“妈,明天别忘了做红烧肉。我正长身体呐!”
大伟拨着土豆,夹了几块肉到自己碗里,不耐烦地说道。
老太太也连忙说:“听到我孙子说的话没?”
顾母战战兢兢,面带苦色,犹豫着应承下来。
阿宝面无表情的坐在桌子上,虽然也是嫌弃菜色不好,但她却是全程不发一言;看着这一家子在那里吵来吵去,她甚至有些隐隐的开心。
就这样,等大家都吃完了饭,又服侍着老太太休息了,顾母才有机会在厨房里用了些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