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桃夭也被睢阳太守许远授予“宋州录事市令(从九品上,文职官)行承务郎(正八品下,文散官)”,桃夭还懵懵懂懂,不知道什么意思。
直到公差走后,青苔耐心地对她讲起官职品阶的事情,她才如梦方醒,高兴得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了,她小心翼翼地把告身文书及敕牒仔细地用绣帕包好,放在自己床头的小宝箱里。
青苔此刻却百思不得其解----除了先前太宗皇帝跨海征伐高丽时,曾授予相关军士十万人以爵位之外,还不曾有过这样民间赐爵的举动,难道是这次真的局势艰险?况且,授予自己校尉之职,其意何在?自己一介商贾,上马不能提刀,下马不能杀敌,就算有了这能管三百人的校尉官职,又有何用?
最可气的就是桃夭,一个小毛丫头,就因为跟着献了几匹马,居然也被授予爵位,而且还是管理睢阳市场的录事市令!如果仔细算起来的话,自己这李氏马行居然也在她的管辖范围……
青苔正思忖间,却发现桃夭整理衣裙正要出门,忙一把拉住桃夭,
“去哪?马还没喂呢!”
而桃夭却故意装出一副不屑的神情,
“本官要去东市巡查市场”,
一边慢条斯理地踱出门外……
青苔再也受不了了,噌地一下鱼跃而起,
“还反了你了……”
也跟着追了出去。
睢阳城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宋国之都,也是商朝之发源地,具有浓厚的商业传统,其工商业较其他中原城市更为发达。
如今,睢阳城的市场主要分为西市与东市,西市主要是一些官府采买的交易,普通百姓较少涉足其间;东市就因而成为全城的商业中心,在这里铸镜、印染、纺织、丝绸、陶瓷、制茶、井盐、碾桤、酿酒、制糖、漆器、制纸、印刷、首饰、铁器制作等行业应有尽有,十分繁荣兴旺;除此之外,还有专门办理官营高利贷活动的“公廨本钱”,一般录事市令兼任捉钱令史,全面负责官营高利贷事宜;还有办理“飞钱”----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柜坊”;还有质库,基本可以办理包括土地抵押和小额抵押贷款在内的多项业务;还有寄附铺,可为商民保管财物,以及代客户出售所寄存的物品;还有金银市----以打造金银器物为主,也兼营器物和金银买卖,包括金银兑换和成色鉴定服务……
青苔陪着新任的睢阳录事市令桃夭把整个东市都巡查完一遍之后,才发现原来要管的机构这么多,不仅仅包括这些被称为“百工”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连这些相关“金融机构”也要统筹管辖。看着桃夭一脸茫然的表情,青苔突然从心里涌出一股不易察觉的快意……
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也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青苔和桃夭在一家胡饼店里迅速完成了交易----青苔兼任宋州录事市佐,全面负责睢阳工商业、金融业的日常业务管理;桃夭作为宋州录事市令,主要分管李氏马行相关业务,双方相得益彰。
这时,睢阳城的战争气氛却愈益浓重了。
街上开始戒严,宵禁制度也实行起来了,就算是进城的人也要经过严格盘查,以严防叛军奸细混入。除此之外,各种令人不安的传言也开始流传,不知是什么时候,睢阳城里裹伤蹒跚而行的伤残官兵也多了起来。这一切倒搞得青苔举棋不定----虽然已经没有了马匹,但是眼看着冰消雪融,生意似乎还应该继续做下去;可是如今自己担任了政府公务员,领着国家俸禄,虽然跟自己做生意挣的钱相比不啻天壤之别,但毕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更何况这是在自己的家乡……
踌躇良久,还是决定暂且把做生意的事情放下,先把手头堆积的政府公务忙完再说。
睢阳城的工商产业及金融系统,肇始于其先商的悠久传统及春秋战国陶邑的丰厚传统积淀,具有工商业一体化的先进组织经营方式,很多类似于前店后厂模式,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已形成产业链条,其货款回收方式也较为先进,普遍已能熟练进行资金在不同产业环节之间的调配流动。
除此之外,相关工商业已经形成了十几家规模较大、信誉良好的商号,如:萧记丝绸行、陆记茶行、李记瓷店、苏家老酒坊、宋记首饰行等,还有几家较大的商号,如同昌源、德丰、永康等商号,就是综合经营各种商品贸易,获利丰厚。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睢阳的“公廨本钱”、飞钱柜坊、质库、寄附铺、金银市等相关金融机构十分发达,在提供官营高利贷、汇兑存取、典当质押贷款、寄卖及出售、金银兑换等方面,可谓应有尽有。睢阳百姓日常购买货品,汇兑、抵押钱物,也十分方便。
青苔在整顿睢阳工商业,维护正常经营秩序,营造良好竞争环境等方面,可谓不遗余力。
他一方面组织人手清查店户,摸清各家店铺的成立日期、经营时间、主营业务、有无不法纪录、内部治理情况以及历任老板的具体情况,分门别类建立明细账簿;另一方面,他亲自走访各家店铺,了解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于能够解决的问题,实行“现场办公”,当天的事当天解决;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也积极协调其他衙门加以解决,逐渐赢得了商户们的信任。
青苔在忙于公务的同时,还抽空全面清查了一下自己的内外资产:从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开始经营马行以来,在将近三年的时间里,包括茶马贸易在内,累计营业利润为一百九十八万七千三百二十六贯五百五十文,其中大约一百四十万贯文存入了扬州的户部柜坊,大约三十八万贯文存入了长安的户部柜坊,还有大约二十万贯文存入了睢阳的都畿河南道柜坊。这几家柜坊均是官方背景,存取方便快捷,信誉较好,这也是青苔选择这几家柜坊的原因所在。
要说在公务范围内,是否有青苔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还真有。那就是睢阳城的歌舞演艺机构及娱乐场所----官方歌妓培训教乐坊及遍布东市的十几家青楼、酒肆。虽然在进行茶马贸易方面颇有点心得经验,但是在管理红粉裙钗、音乐歌舞,以及宴乐消遣方面,青苔可是两眼一抹黑,有心而无力。幸亏坊有坊主,店有店头,在非常时期,大家也都比较兢兢业业,协力维持,倒也没出什么大乱子。
倒是桃夭这丫头,在对这些歌舞娱乐场所进行管理方面,呈现出非凡的天赋。对于官方歌妓培训机构教坊,桃夭虽一开始也手忙脚乱,但逐渐理出了头绪:
一、造册登记,核定编制。
经过核查勘误,睢阳教坊共分雅乐坊和俗乐坊两部分,共有教坊都知一人,乐官二人,乐工八人,歌妓二十九人,其中“官人”二十二人,“内人”七人,“搊弹家”十一人。除都知本人外,教坊在册人员五十人。
二、检点拨款,合理确定日常支出,进而确定商业演奏日程。
由于叛乱爆发,赋税收入大减,也严重影响了睢阳教坊的国家拨款,因而为了养活这几十号人,除了偶尔逢迎官府应酬演奏雅乐----“燕乐”之外,也进行一些商业性演出。
据教坊都知等人提供的情况,坊内人员并未增加,但物价却有了很大攀升----
开元年间,每文钱可买米三斤九两;而叛乱爆发后,物价飞涨,一斤米的价格已经上升到两文半钱了。按照目前的物价水平,教坊的日常饮食费、服装费、脂粉费、柴米费、生活补贴、月俸、过节红包以及其他花销每人每天也需要一百二十文左右,五十个人一年也需要两千一百九十贯,而目前每年实际到位的政府拨款也就在九百贯左右,有时候去官府演奏燕乐,还得自己掏腰包负责车马、饮食费用,境况着实凄惨。
而每年的商演收入,也因不善营销,加之战乱爆发,生意一直时好时坏,近两年来每年也就只有七、八百贯左右收入。这样算下来,基本上每年都有五、六百贯的亏空。桃夭也据此实际情况,酌情考虑增加商业演出场次,并动用自己的小金库,制作画帖、彩绸,以进一步增加宣传力度。
三、与睢阳官府就承包教坊一事进行谈判。
眼见战事一触即发,包括河南节度副使张巡、睢阳太守许远在内的一干官员都将主要精力放在调兵遣将、整顿兵甲粮草方面,准备与叛军决一死战,对于这城里工商业、教坊、飞钱柜坊、质库、寄附铺、金银市等根本不作为管理的重点。前段时间也是因为青苔等人献马,官府这才发现还有若干市民如此忠心为国,感动之余,按照先代惯例也就赐给了一些低级官职的告身,也顺便希望青苔等人能够为国多分忧,替政府做点事而已。尤其是像教坊这样的烫手山芋,官府躲都还躲不及,一听说青苔提出要承包教坊,立时很干脆地就委派睢阳长史办理相关事宜,但官府提出的条件是:
首先,教坊保留国家“事业单位”编制,但是相关经营机制要转为商业性,实行自主管理,自负盈亏,一切开支事宜,官府不再负担----明显可以看出,官府可真是盘算得精明之至!
其次,任命青苔为睢阳教坊都知,桃夭为教坊副都知,负责全面管理运作睢阳教坊,其实是完全把这“国有资产”交给了青苔等人运作,官府以其原有的教坊资产“入股”,每年收取“股权性”收益----定额管理费一千七百贯。
青苔与桃夭经过考虑,也提出了三个条件:
一是一次性地交给睢阳一万贯,完全取得睢阳教坊的所有权、经营权和控制权,并改名为李氏教坊;
二是李氏教坊保留官方编制,对外仍称睢阳教坊,但所有预算投入及拨款不再需要官府承担,而完全实行自负盈亏,每年睢阳官府所需要的雅乐演奏服务,完全由李氏教坊提供,不再收取报酬;
三是教坊所有人员对官府不再具有人身上的依附关系,而成为李家的私人歌妓或乐工。
睢阳官府很快答应了,倒不是因为这帐算得有多清楚,而实在是因为战事愈益紧急,也越来越顾不上这些。青苔也马上从都畿河南道柜坊的二十万贯中提了一万贯,转到睢阳官府的账户,而官府的相关任命书以及教坊资产交割书也迅即交到了青苔手中,李氏教坊至此正式成立。
此外,青苔鉴于柜坊的巨大作用,又在睢阳东市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柜坊----李氏柜坊,提供汇兑、存取、借贷等金融服务。可是问题随之而来,店铺多了,上哪去找那么多掌柜、管事和伙计呢?
问题好办,咱不是还有睢阳折冲府校尉的名头吗?能不能通过这个渠道招募一批人?……
而睢阳官府也十分干脆地做出了回应:
不行,绝对不行!
理由非常充分:现在是国家多事之秋,校尉作为国家正规军官,现役军人经商本来就已是法外开恩,绝不能允许再搞什么从唐军中选拔商才,扰乱军心之事。
但青苔仍不死心,继续寻找突破口,最后双方经过多轮谈判,勉强达成一致:李青苔利用自己的折冲府校尉身份,自行招募三百人马,平时与官军一起操练,同时购买唐军制式武器,但相关人员不具有唐军正规军编制,只算做睢阳团练,同时官府也有在紧急时刻征调这支团练部队,抵抗叛军的权利。
经过官府同意后,青苔就大张旗鼓地在睢阳城内开始招聘相关人士,招聘标准为:
一、身材挺拔、健壮,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
二、身高七尺二寸以上(约合现在的1.74厘米);
三、出身为农民、雇工、矿工、手工业者(如有特殊才能,出身可以放宽);
四、视力良好,四肢有力。对于奔跑、负重等指标均有特殊要求;
五、头脑灵活。有商业、金融服务业等经验者优先;
六、因睢阳百姓具有忠贞不二的传统,故睢阳本地人士优先;
七、非独子。刀剑无情,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绝后危险;
八、民族与籍贯不限。尤其欢迎来自北方的彪悍兄弟。
但青苔真的张榜求贤后,才发现这种方法作用不大,整整十几天,连报名的人都寥寥无几,最后还是桃夭的一席话让青苔茅塞顿开,
“东家,这样做不行!现在叛军就要攻到城下,就算有壮丁,也早被官府征召了,哪儿还轮得到咱们?不如趁现在还能逃,我们先离开睢阳,到扬州去,那儿暂时还没有战火,也是南北商贾汇集之地,我们在那儿可以重振商号,也顺便能征召些壮士……”,
这个建议很快被青苔否定,
“不行!睢阳是咱们的家乡,况且现在咱们又担负公责,抛下父老乡亲,于情于理皆不可!”
想了又想,青苔最终决定给远在并州的生意上的好友钱獾写封信,让他按照自己的标准在晋阳周边替自己招募壮丁三百人,以备“看家护院”之用,并接着转去三千贯钱作为招聘费用。青苔把信并李氏柜坊的银票用蜡丸封在信函中,交给了睢阳驿----估计十日之内能到晋阳。
转眼到了至德二年的二月,战争气氛更加浓重。还未等到晋阳方面回音,睢阳城就发布了叛军距睢阳只有三天路程的告示。这下睢阳城内的各地商人、达官显贵以及附近乡绅都乱作一团,匆忙收拾金银细软,开始出逃他处。
只有一些普通匠人、贫苦百姓,以及一些小本商户,一方面缺乏财力,加之故土难离,又对战局抱有幻想,因此依然留在城中。而青苔心里也开始变得沉甸甸的,每日干起公务来竟多有恍惚。
在睢阳战报声称叛军离睢阳只有两天距离的时候,睢阳城里的商铺、手工作坊、“公廨本钱”、飞钱柜坊、质库、寄附铺、金银市、酒馆、青楼等基本上已经关闭大半,一干人等是逃的逃,散的散,街上行人也立时消减了许多。
而在这段时间内,青苔所采取的唯一举动,就是应桃夭的反复劝说,将李氏马行、教坊以及柜坊店铺转移到了扬州,托自己生意上的两个至交好友照看----并在写给好友的信中说自己大概五七个月后即可抵达扬州,亲自执掌李氏商号。
日子一天天飞速流逝,就在睢阳城已经能望见叛军先头部队的当口,青苔在晋阳的好友钱獾之弟钱迈亲自带领着自晋阳招募的三百壮士终于到了,他们是在睢阳封城之前的最后一刻抵达的。
而且若非青苔、桃夭等亲自到城门前解释说明,并附上相关凭信,这三百人也根本不可能进到城中来----听说最后还是张巡大人亲自过问此事,最终批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