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西北有座名山,叫崆峒山,它坐落在平凉境内,是一处有名的道教圣地。山上山下树木茂盛,冬夏春秋郁郁葱葱,景色十分优美,为太上老君第四弟子广成子的道场。相传当年张角以“五斗米教”起事,引发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军阀混战,天下大乱。起义失败后,张角兄弟三人兵败被杀,他们的师傅灵虚真人,辗转千里来到这里,隐姓埋名在崆峒山紫霄宫内修道。
数百年来,紫霄宫的香火还算旺盛,道家教义在这里发扬光大,信徒更是来自四面八方。虽经几次改朝换代,人们对道教的崇敬热情依然很高,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门庭若市,香火旺盛。
数月前,观内来了一对男女青年,男的叫高峰寒,二十多岁,身材高挑,剑眉星目,沉稳而又机敏。女的叫封之春,年龄在十八九岁,身材适中,相貌端庄秀丽。他们俩是宫内元真道人的徒弟,都是唐朝官宦子弟。两家都住在长安城太庙巷内,是很要好的邻居。两人自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
有一年,高峰寒和封之春随家人到紫霄宫来烧香。两个孩子在道观玩耍,瞧见元真道人的崆峒剑法很是好玩,就缠住元真道人要学剑。道人见两个孩子虽小,却很聪明伶俐,讨人喜欢,是练武的材料。再则,封之春的家族和元真道人有些渊源,所以元真道人就答应收他们二人为徒,二人留在观里习武。数年后,二人的武艺已经学成,就辞别师父下山,回家侍奉母亲。
高峰寒的父亲高仙芝是朝鲜族人,从青年时就已出名。由于唐朝的属国小勃律国背叛唐朝,致使西域二十多个邦国都无法向唐朝进贡。唐玄宗大怒,任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一万精兵远征小勃律国。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跋涉,他们一举攻下婆勒川的连云堡,斩首五千余众,一路追杀小勃律国国王,获得军资无数。
由于远离本国,道路艰险,监军边令诚不敢再向前追击,想退回边境。高仙芝认为应一鼓作气,穷追猛打,一定要擒获小勃律国国王。他派人保护边令诚,停在原地休息,自己带领大队人马,追至小勃律国的都城,尽俘小勃律国国王及王室贵族,并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押着俘虏和宝物到达连云堡和边令诚相见。消息传到长安,举国一片欢腾。唐玄宗论功行赏,封高仙芝为“开府仪三同”,授“左金吾大将军”,官居二品。
安禄山叛乱前,封之春的父亲封长清任安西节度使,驻守在丝绸古道上。安禄山叛乱后,他回京述职。玄宗向其征询平叛方略,他谈了自己的设想,并自告奋勇前去镇守洛阳,扼守东都。他信心十足地向玄宗表示,要率洛阳守军北上平叛,保证杀过黄河,直捣范阳。玄宗喜出望外,马上任命他为河南节度使、东都令,设宴为其壮行。他奔守洛阳后,玄宗天天盼望他得胜的消息,却传来的是一连串的坏消息。
可叹封长清在边塞驻防多年,不了解中原驻军的战斗力,还以为像他率领的边塞将士那样吃苦耐劳、能打硬仗,消灭安禄山这伙叛匪不在话下。谁知事情并非他想象的那样,人们怨恨杨国忠,进而怨恨朝廷,民心尽失,从而使得叛军气盛,不过数月便横扫黄河以北,大多城池望风投降。封长清还未赶到,安禄山便打过了黄河,直逼洛阳。封长清率军奔守虎牢关,可叹部下都是新招收的无业游民,未经过训练,根本没有战斗力,屡战屡败,最后退守洛阳城。不久,洛阳城成了一座孤城,叛军兵临城下,形势十分危险。
就此严峻形势下,杨国忠仍旧狐假虎威,不辨战场形势起了变化,传令封长清要把叛军消灭在洛阳城下,将其赶过黄河以北。
叛军军势十分浩大,天下已经震动,百姓到处逃难,唐军军心更是不稳。
周边各城镇都已归安禄山所有,封长清能守住洛阳已属不错,再要让他进攻叛军,无疑是痴人说梦。
封长清接到杨国忠的命令后,大惊失色,救援兵马未到,靠自己一支孤军,无疑是枉送将士们的性命,但又没有办法,他不敢违抗杨国忠的命令,更有愧于向玄宗夸下海口,只得开城出战。双方一接触,封长清的部队就垮了,他只得弃城而逃,路上遇到了高仙芝的救援人马,二人商量,整军再战。然而,一来唐军人马不足五万,叛军有十多万人,二来军心波动,士气不振,根本无战胜的把握。
再战,结果是大败,二人退守崤山,据险抵抗。叛军主将安守中、崔乾佑率轻骑急进,抄后路击垮唐军,二人只得退守潼关,向朝廷告急。杨国忠派不出来人马,却派来了监军边令诚。边令诚本是一个龌龊小人,贪污受贿,见利忘义。当年在平定小勃律国时,因私藏战利品,侵吞珠宝,高仙芝揭发了他,他一直怀恨在心。所以,他一到潼关便公报私仇,向朝廷写了一封诬告信,说是高、封二人和安禄山有勾结,因此把洛阳丢给了叛军,并且贪污军饷数额巨大,军心不稳。
唐玄宗一见密告,心存疑虑,找来杨国忠商量,想派人前去查证核实。杨国忠怪二人平时瞧不起自己,背后说他是“绣花枕头,不学无术”。他怀恨在心,不分青红皂白,撺掇唐玄宗下圣旨将二人就地正法。
一者,当日封长清过于轻敌,对玄宗夸下海口:自愿带兵出征,不出旬月,必杀过黄河,踏平范阳,擒安禄山回长安庆功。二者,玄宗急于求成,相信封长清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必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寄希望于封长清一身,谁知期望越高,失望也大,封长清不但没有打过黄河,反而丢失了陪都洛阳,退到了潼关,怎能不令玄宗气得头脑发昏,激怒之下便下令杀掉二人。
高仙芝当日外出,边令诚埋伏了一百多名刀斧手,宣封长清接旨,刀斧手乘机将封长清擒拿,将其杀害。高仙芝回营,边令诚将其诱捕。高仙芝刑前对天长叹道:“小人误国,大唐将亡。皇上昏聩,自毁干城,天丧大唐也!边令诚你这个狗贼,实属奸佞小人。挟私报复,残害忠良,你终没有好下场也!”就这样,大唐的中流砥柱竟毁在自己人手里。潼关无人把守,无奈何,只得派出中了风的老将哥舒翰。
家庭惨遭变故,父亲被冤杀,消息传到长安,高峰寒急怒交加,决意要到潼关去寻边令诚为父报仇。母亲和妹妹流着泪紧紧地守住他,不放他去,极力劝慰他道:“边令诚阉狗权力再大,也不敢斩杀守关大将,那是因为有皇上的圣旨,他才敢于下手。孩儿,听为娘的话,先别去报仇,咱们另寻机会。现时,若有奸人密告皇上,下毒手斩草除根,我儿就危险了。你还是先躲到外面去打探消息,等以后平稳了再回来。”高峰寒点点头,擦干眼泪和母亲到封家去商量办法,商量的结果是两家人赶紧出逃,免遭毒手。高峰寒和封之春年龄大,要躲到外地去,其他人就躲在长安城亲戚家里。高峰寒和封之春无处可逃,就想到了封之春的远房表舅——他们二人的师父元真道人。因此,二人便投奔了崆峒山。
上山后,高峰寒彻夜难眠,时刻想着为父报仇。真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高峰寒和封之春满怀父仇家恨,正不知从何处着手报仇雪恨,忽然传来潼关失守,皇帝西逃四川,马嵬坡处死了杨国忠兄妹,眼下太子李亨仍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仇人边令诚仍做监军,随太子李亨率军北上平凉的消息。二人惊喜参半,决定一路刺杀边令诚,手刃仇敌。
高峰寒遇事沉稳,他知道此事关系重大,还是请教一下师父该怎么办。
二人来到了师父元真道人的住处,见师父正在打坐。高峰寒轻咳一声道:“师父,徒儿的杀父仇人近日要来平凉,徒儿想和春妹下山一趟,取了边令诚老狗的项上人头。徒儿特来告知师父。”元真睁开眼睛,看着他们道:“峰儿、春儿,你们怎么知道边令诚要来平凉?”
“早晨从长安来了一人给大师伯送信,顺便说起的。”元真“唔”了一声,心里暗自思考着。
元真道人六十多岁,头发已经苍白,身板却很硬朗,可能是练武的缘故,他并不理会崆峒山的风寒,依然薄衣单衫。他原是王大将军府的左卫将军,因遭奸相李林甫的陷害,差点丢掉了性命,被王忠嗣极力搭救,方留得性命。
他气恼之下,便到崆峒山出家学道。
他沉思了一会问道:“送信的是个什么样的人?”高峰寒道:“他是长安白云观的弟子,说是安禄山的叛军已经占领了长安城,他差点儿逃不出来了,是他告诉我们的。另外,他还说太子李亨当了天下兵马大元帅,不日就要经过平凉到朔方镇去寻找郭子仪。边令诚老狗仍旧是皇上派的监军,随太子一起到灵州去。”元真道人道:“原来如此,安禄山占了长安,皇上跑哪儿去了?”
高峰寒愤愤地道:“他倒是跑得快,丢下长安城,连夜出逃四川。据说到了马嵬坡,众军鼓噪不前,并且杀了杨国忠,逼迫皇上赐死了杨贵妃。当地老百姓要求留下太子,带领大家抵抗叛军。皇上答应了百姓的请求,并派边令诚做监军,代表自己监视队伍。据说太子现在已在路上,快要到平凉了。”
元真道人一听朝廷近来发生了这么多变化,便急切地道:“送信的人在哪儿?快带我去见他。”高峰寒道:“他给元清大师伯送了信,喝了些水便下山走了。”
元真道人心内一阵沉痛,才两年时间,叛军进展得这么快,连京城都被安禄山夺去。大唐风雨飘摇,山河破碎,老百姓更加灾难深重啊!他叹了一口气:“唉,天意啊!皇上信任佞臣贼子,冤杀忠良,不听忠言劝告,把一个大好的江山弄到这步田地,真是令人痛心啊!”
“活该,这个昏君早就该死了。还有那个杨贵妃,二十来岁的人却要认四十多岁的安禄山做干儿子,安禄山不就是会溜须拍马,哄得她团团转吗?这下好了,干妈也当不成了,命也丢了。”封之春恨恨地说着。高峰寒接着道:
“师父,这次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徒儿一定要取了边令诚老狗的项上人头。明天我们就下山,先到平凉城等候他,趁便将他杀掉。”
元真道人摇了摇头道:“峰儿、春儿,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为人子者,当以报之!眼下大唐已经满目疮痍,风雨飘摇,叛军又四处烧杀抢掠,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皇帝老儿丢下老百姓不管,只顾自家逃命,国恨家仇,哪个重要呢?”
高峰寒望了一下师父,没有吭气。元真接着道:“太子既然恢复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官职,皇上为什么还派个监军呢?这明显是对太子的不放心。这个昏君听惯了那些奸臣阿谀奉承的鬼话,对自己的儿子都不放心,还要派人监视。唉!眼下太子出来挑头平叛,朝廷就有了希望,老百姓也就有了盼头。
边令诚这个恶贼是该杀,但是现在恐怕还不能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