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彻、张家班3
至于张彻稍后开创的新武侠,在李翰祥的眼中则几乎是场闹剧了:“开始,招考了一群年轻好动、孔武有力的孩子,在邵氏的后山上,拍起武侠试验片来。据说,完全放弃了龙虎武师的套招方式,缠头裹脑的花拳绣腿,全部不要,一上来,就是三本铁公鸡,真刀真枪,拳拳见肉。所以,每天都把小哥儿几个打得鼻青脸肿,每天都打伤七八个,后来一看拍出来的拷贝,个个都傻了眼了:全部镜头都是一字长蛇阵,雁别翅排开得乱打一锅粥,不是中景,就是大远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还怎么行。所以,闹哄了一阵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张彻原来还真是被他推荐的么,这人是间歇性失忆了还是怎么着?李翰祥的确是间歇性失忆,武侠试验片,没有不了了之的,他笔下那几位“鼻青脸肿的小哥儿”,也成为了最初的张家班。
曾几何时,在国内的荧幕上都曾闪耀着两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光头,他们是那样的相像,甚至让很多人都傻傻分不清楚,他们就是几乎包揽了反派人物的两个标志性人物,计春华和杜玉明;两个人塑造了众多经典的反派角色,是很多人童年时期的噩梦;在娱乐圈,特别是想起那些让大家印象深刻的反派人物,就不得不提起的两个人,就是计春华和杜玉明,他们特点鲜明,给人留下太多不可磨灭的记忆;杜玉明和同样光头无眉的计春华合称:冷面双侠。
张家班初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而后历经几代,英才辈出;手下这帮功夫小子,后来或成为远近闻名的影视明星,或成了世界各地的武术指导,极其深远广阔的影响了功夫武打片的发展。
罗烈,原名:王立达;跟过张彻一段时间,大红大紫却是在别的导演之手;1973年,曾自组电影公司,唐季礼的姐姐唐嘉丽做主演,之后,罗烈娶了唐嘉丽。
于是,张家班,由一个王羽、半个罗烈为始;王羽自然是当之不让的大侠,张彻在这样一个人物身边,又安排了亦正亦邪的一个罗烈;罗烈没有优待,罗烈是南国训练班的产物,并非张家班的御用,况且是出了名的滥拍,罗烈有句名言:“导演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董志华和徐小健的遭遇就是一个例子;他们是华人功夫片里被埋没的两个天才;尤其是董志华,他的武打功底、个人素养和演技风格,远在李连杰之上,但是,他却远没有李连杰幸运;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徐小健,他和董志华是双子星座,就如狄龙和姜大卫;在张彻的电影中,有董志华,必有徐小健,反之亦然;徐小健更为英俊,完全的偶像范儿;除了机遇外,他们具有了所有武打名人与明星应该具有的要素;但是,生不逢时啊,生不逢时。
即使个人来得及等待,但是,时代是仓促的;一代大师张彻去世,董志华和徐小健再无赏识者。
1971年左右,邵氏招演员,他从千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但是,他在邵氏发展并不出色,主要是邵氏明星太多了,出头的机会不大;1972年,孟飞凭非邵氏作品《方世玉》而走红。
中国大陆曾经引进潘迎紫主演的《神雕侠侣》、《一代女皇》、《神州侠侣》、《一代皇后大玉儿》、《婆媳过招70回》、《游龙惊风》等剧,因此,在内地也有相当知名度。
1984年,潘迎紫与孟飞主演中国电视公司八点档连续剧《神雕侠侣》造成收视轰动,是当时台湾娱乐圈公认的荧幕情侣。
1952年的孟飞,原名:杨安东,于1984年与1949年的潘迎紫合拍电视剧《神雕侠侣》;1985年,又与潘迎紫合作拍摄《神州侠侣》一片,当时被认为与潘迎紫是荧幕情侣;之后,与仍是娱乐圈的艺人、名人与明星的1956年的陈美凤(1981年的邱泽、1979年的罗志祥的前女友)交往,但是,交往数年后,即分手。
祖籍山东,在广州长大,后偷渡到了香港(据当事人称,最后游泳10个小时到香港);张家班里,后期弟子孟飞倒是游泳过来的;无论如何,‘游泳至港’这四个字听上去,就比‘翻柏林墙’难度大多了;一度误传,说王羽是游泳来到香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