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可说是凌波恩师的李翰祥,在《梁山伯与祝英台》大红的同一年,受电懋陆运涛的资助,组建国联公司前往台湾发展,要自已做老板。李翰祥带走邵氏的一群员工,其中就有凌波。然而,在临行前,凌波最终反悔,并未前往台湾,继续其在邵氏的反串生涯(直到1975年,她和丈夫金汉赴台组建电影公司)。
1965年,香港电懋公司拍了一部国语片,片名改为《京华烟云》。由葛兰、赵雷主演;1965年,邵氏公司也拍了一部,片名易为《故都春梦》,李丽华、关山、凌波主演;这又是一起《啼笑因缘》电影的双包案。
1952年,张活游、白燕主演的粤语片《啼笑因缘》;1974年,香港拍成由王天林执导的电视连续剧《啼笑因缘》,由李司琪主演;1975年,由邵氏拍成影片《新啼笑因缘》,由井莉、宗华、李菁主演。
1987年,安徽电影家协会与内蒙古电视台联合摄制了10集电视连续剧《啼笑因缘》,由王惠、孙家馨、李克纯主演。同年,天津电视台拍摄四集曲剧电视连续剧《啼笑因缘》,由魏喜奎主演。同年,香港亚视拍摄了粤语电视连续剧《啼笑因缘》,由米雪、苗可秀主演。这一年竟有了《啼笑因缘》三包案。
黄梅调版本的《七仙女》原本由李翰祥执导,在拍摄途中,李翰祥突然脱离邵氏公司到台湾另组国联影片公司,1963年初冬,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就是江独青主演的《七仙女》,凭藉李翰祥个人魅力,吸引了一批香港技术及表演人才渡海营建崭新的电影乐土。
而十分好笑的是,邵氏在李翰祥离开后,并没有放弃《七仙女》的拍片计划,于同年也推出了一部《七仙女》,而且影片的编剧仍旧挂名是李翰祥,同一年上映这样的两部影片,真象是李翰祥自己在和自己唱对台戏。
1963年,与邵氏签七年长约(另有三年生约,总计十年);方盈因与‘梁兄哥’凌波,合作《七仙女》而受到瞩目,两人陆续主演《双凤奇缘》、《西厢记》等古装黄梅调电影。
编剧:1926年的李翰祥;导演:任严俊的副导演的1923年的何梦华,1924年的李丽华的1917年的丈夫严俊,1919年的陈又新;主演:凌波、方盈。大家想知道更多关于李丽华、严俊的风流韵事,请详见下文《李丽华》、《严俊》。
据资料记载,李翰祥曾经的师傅严俊看到邵氏发布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演阵营后,知道凌波就是那个演闽南语电影,而且相貌平平,打心眼里就瞧不上眼,轻蔑地表示这两部电影摆在一起,简直是拳王跟小孩子决斗,胜负一目了然。最终,严俊成为小孩子。
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于1963年由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制作的电影,改编自知名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
电影由李翰祥自编自导,邵氏有‘古典美人’之称的名人与明星乐蒂饰演祝英台,凌波首次反串演出男主角梁山伯,一举成名。
《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是影响李安导演最大的电影,李安美誉为中国电影美术造诣最佳的电影。后来,李安拍摄奥斯卡最佳电影《卧虎藏龙》引用了这部电影的许多技巧和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