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运涛、李翰祥、邵逸夫
台湾政治人物胡志强的夫人邵晓铃于1969年自政工干校毕业后,加入国军艺工总队服务,原本的工作是替学长、学姐提化妆箱;在一次录影前,女主角无故迟到,邵晓铃临时代打而上场,却引起众人注意,意外进入演艺圈。
闽南语片兴盛时期,张曾泽协助张英导演台语片;后获李翰祥赏识入国联执导《菟丝花》;起初在中制厂担任纪录片剪辑,李翰祥在台湾成立国联公司,张曾泽被网罗,执导琼瑶小说改编的《菟丝花》,一炮而红,让该片的女主角汪玲成为玉女明星;张曾泽夫人李虹是台湾著名主持人。梁修身难过说:“张曾泽是我的恩人,当年,我和邵晓铃合演中视《大地风雷》之后,张曾泽就找我试镜,当场决定我演电影《笕桥英烈传》的高志航,开拍前,我跟他搭直升机飞到嘉义水上机场,和空军生活10多天,才准我上镜,我从张曾泽身上,学到对电影的热情和执著,没有张曾泽,就没有今天的我。”
宋存寿是最不像导演的导演,怎么说呢?!因他外表斯文,个性温和,和传统强势主观的导演相距甚远,然而,他人文素养深厚,尽管作品不多,但是,每部都是经典,和宋存寿合作过的演员都深受其谦虚风度之感染。
在华人影坛有文化导演称誉的宋存寿;宋存寿以人文素养深厚、风格隽永淡远见长。在宋存寿的自传中,提到他入行的机缘及从影50年的心路历程;宋存寿的从影经历,很曲折,就读高中时,中日战起,他辗转至香港,于香港文化专科学校夜间部新闻科就读;白天,在印刷厂半工半读,认识了在印刷厂任会计助理的胡金铨;胡金铨后来到龙马电影公司作美工,并介绍宋存寿认识李翰祥;之后,李翰祥介绍宋存寿担任罗维自导自演的电影《多情河》的编剧;他在1955年,由胡金铨介绍而进入四维电影公司,编写《多情河》电影剧本,这是宋存寿首度接触电影实务工作,1956年由李翰祥介绍转入邵氏电影公司担任编剧,宋存寿完成剧本《一夜风流》。
到了1963年,李翰祥的人生因为一部影片而完全改变,这部影片也令整个东南亚的华人为之倾倒与疯狂,这就是无与伦比的爱情巨制《梁山伯与祝英台》。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让李翰祥成为亚洲最具票房价值的导演,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华人,都在追看这部电影,火爆程度远远超过了30年后的《泰坦尼克号》(1997)。
仅在台北,这部影片就公映了长达半年之久,很多观众连看了数十遍还拍手叫好,经典程度自不待言。有人曾经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轰动程度是空前绝后的,电影工业的往日和将来都难以再现这样的场景,这话或许是真的。
之后,宋存寿先后在邵氏、新华等电影公司担任编剧、场记及副导演。1963年,宋存寿与王植波、萧铜为李翰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编剧,在台湾创下空前卖座的纪录。同年,李翰祥脱离邵氏,到台湾自组国联电影公司,宋存寿也到台湾加入国联担任副导演。1963年入台湾国联影业公司任副导演,1966年任导演,1966年,正式执导首部电影《天之骄女》,展开其导演生涯。
1950年,1931年的白景瑞经外文系系主任梁实秋及艺术系系主任黄君壁同意,而转系至艺术系,为师范的公费生,热衷于话剧的演出,因此,认识了当时主持话剧社的1930年的李子达(即李行)。导演话剧《禁止小便》,演出李行导演的话剧《火烛小心》。
在台湾电影最风光时代,宋存寿和李翰祥、胡金铨、李行、白景瑞等导演齐名,宋存寿一生拍过30多部电影,但是,最大的遗憾就是从影50年却始终与大奖无缘;李行获1995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终身成就奖,白景瑞获1999年第3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终身成就奖,宋存寿于2001年获台湾电影金马奖终身成就奖,仅在2001年,宋存寿获金马奖终生成就奖。
原本以文艺片见长的郭南宏,在胡金铨、张彻的新派武侠电影的影响之下,改弦易辙,也改拍武侠片。首作《一代剑王》(1968),由上官灵凤、田鹏主演,播出后票房一鸣惊人,使他成为继1924年的张彻、1932年的胡金铨之后,香港电影市场上第三位百位导演,也成为台湾国语武侠电影的代表作之一。1970年,郭南宏赴港发展,加盟邵氏。
不过,李翰祥虽然功败垂成,但是,对台湾电影的发展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在国联出品了19部电影,培养了1930年的宋存寿、1931年的张曾泽、1935年的郭南宏、甄珍等电影人才;1978年,在郭南宏执导的动作片《太极气功》中担任动作指导。
陆运涛也因此被人们尊为一代影王;一个人的死改变香港电影史:陆运涛;不幸的是,1964年,陆运涛和公司高管所乘飞机失事,全部遇难;电懋遭受重创,一蹶不振。
陆运涛飞机失事之前,电懋和邵氏屡战屡败,这更多的原因在于电懋自身的制片能力。邵逸夫说过,陆运涛投资电影,更多只是公子哥儿的一种兴趣所致,而他邵逸夫则是完全为了电影、靠着电影而生。从这个层面说,香港电影少了陆运涛,可能是伤筋痛骨,而少了邵逸夫,则一定会大伤元气。
在陆运涛逝世后,幸免于难的邵逸夫曾真诚地表示哀悼,惋惜他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对手。也即是从那时开始,邵氏开始了独霸香港影坛的多年风光岁月。
李翰祥的到来加速了台湾影业的发展,可惜,陆运涛飞机失事,之后数部大制作拖垮了国联公司。
李翰祥在60年代中期,得到当时邵氏的主要竞争对手电懋影业的支持,转赴台湾,自组国联电影公司,可惜不久之后,电懋的老板陆运涛和众多高层人员就遭遇飞机失事,失去了靠山的李翰祥在台湾勉力维持,虽然拍了不少好电影,给台湾电影业的发展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电懋在陆运涛去世后一片混乱,李翰祥得不到资金和东南亚发行院线的支持,票房没有保障,拍戏又大手大脚,加之交友不慎,被人算计,在1970年左右,李翰祥在台湾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了,欠了一屁股债,他从台湾退役老军人那里集资弄钱而拍电影,结果票房不利,引发民怨,台湾当局准备扣押他。
李翰祥借口给新电影《缇萦》配音,假道日本回了香港,金蝉脱壳,他是跑掉了,可是,妻子家小都被台湾当局扣住了;整整扣押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