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陆运涛、李翰祥
陆佑家族,如今仍存在,不过,已是没落的贵族;陆佑在东南亚从苦工做起,稍有积蓄,买下一座废弃的锡矿,开采锡矿石,从此发达,他也因此而成为一代锡矿大王;此后,他的商业延伸到金融、地产、航运、种植和电影等;待到1917年,他去世之时,遗产多达2000万元。
陆佑去世后,儿子陆运涛执掌,接管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机构。1950年代,陆运涛创办电影制品厂,成立电懋公司,开创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张爱玲也曾为陆运涛写剧本。
1956年和1957年,陆运涛和邵逸夫相继在香港成立电影懋业和邵氏兄弟,开始大规模的制片业务。洋化的电懋和务实的邵氏展开多轮竞争,共同带动香港电影的起飞、迈向现代化之路,香港电影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在早年经营邵氏时,邵逸夫也绝对是个狠角色,最典型的案例是邵氏与电懋的挖角事件;当时,邵氏白手起家初成立,没有大明星;邵逸夫许下重金,想要挖当时的竞争对手:电懋公司的头牌明星:林黛;邵逸夫约到林黛后,亲自为她斟茶,并且将准备好的合约摆在林黛面前,开出的片酬是电懋公司的两倍,最终,林黛转投邵氏。
但是,在接连数起双胞、挖角、抢拍案中,电懋均落后于邵氏,陆运涛于1962年亲自任电懋总经理,并和台湾电影业展开大规模合作,以期获得突破。
为了逆转不利的局势,电懋公司的掌门人:陆运涛亲自上阵,先是花重金从邵氏挖走了林黛、乐蒂这些当红名人与明星,又说服李丽华和严俊自组公司。想知道更多关于李丽华、林黛、乐蒂的风流韵事,请详见下文《李丽华》、《林黛》、《乐蒂》。
同时,两公司大闹双胞胎案,争拍同一题材的影片抢占市场。这种恶性竞争,直到1964年双方签订君子协定才宣告结束。不久之后,陆运涛意外辞世,电懋也无力再和邵氏抗争,香港电影的格局就此从楚汉相争变成了邵氏的一家独大。就如诸葛亮和司马懿,最后,三家归晋?大家想知道更多关于诸葛亮、司马懿的风流韵事,请详见下一部作品《博弈历史天下》。
到第三代陆容章执掌家族,仍有产业,但是,规模较小,已不能与香港大佬相提并论。传承至此,陆家虽衰落,愈发对慈善有兴趣,不断捐助教育和医疗等。
百年前,陆佑曾为香港大学而捐助百万元,港大为投桃报李,建造一幢钟楼,命名为:陆佑堂,并在建筑物前竖立一座陆佑铜像。
然而,短短的几年里,国联不幸地失败了。在《浩瀚一生李翰祥》的纪录片中,李翰祥说到这段经历时颇为气愤,他说:“那时候,我们并不算是失败,我们卖的钱是‘台湾’、‘新华’替我们代理,他们从来不跟我们算账。他们后来跟我订了4年的合同,他每年修改合同,4年下来不结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