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000000015

第15章 不要内疚,这世界没有绝对的清白(3)

这时,需要或者说能量是流动的,我的心得到滋养,你的心也得到滋养,这个关系也得到了滋养。

M的人际关系是严重失衡的,他只给而不要,这样一来,他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对方又会产生负罪感。于是,最后他会成为孤家寡人,不管他多么能够继续满足别人的需要,别人都会有点不敢和他来往。毕竟,需要很重要,负罪感也一样重要,谁都不想成为罪人。

不过,更进一步来说,将人际关系建立在满足彼此需要上,这的确是形而下的境界。

心理学说,关系就是一切。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则说,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我与你,一种是我与它。

当我将你视为满足我的需要的工具与对象时,这一关系就是我与它。

当我没有任何期待与目的,而是带着我的全部存在与你的全部存在相遇时,这一刻的关系就是我与你。

刚刚,有快递员给我家送了一份快递,我收了快递后说了一声“谢谢”。他走之后,我回忆时发现,尽管事情是刚刚发生的,但他的样子已然非常模糊。

因为,我和他没有相遇。

对我而言,见面那一刻,他就是一个“快递员”,满足了我正在进行的一种需要。如此一来,我就没有拿出我的全部存在去碰触他,于是他对我而言就是很模糊了。

同样的,可以推断,对他而言,我也只是一个客户,满足了他的工作的一种需要,他也没有拿出他的全部存在去碰触我。

想到这一点后,我看着我最心爱的阿白(我家养的加菲猫),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尽管它对我而言是很清晰的,但我与它仍然是以一种需要与被需要的方式来建立关系的。对我而言,我喜欢它的可爱,于是它一直扮演可爱与我打交道。

那一刻,我忽然间好像穿透了一切,看到了阿白的全部存在。

很有趣的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阿白与我形影不离,我走到哪儿它跟到哪儿,而这时我们彼此之间是没有任何需要的。之前,这种形影不离只发生在它需要我时。

我也想起一次在飞机上遇到的一个帅哥,他至今还在我脑海中无比鲜明。我清晰地记得,他和任何一个人打招呼时,都是全神贯注的,他的眼睛会全然真诚地看着你。先看到他与空姐打招呼时,我想,哦,这小子,他估计什么样的女孩都可以追到手。

接下来,当他也这样看我时,我明白,他这不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技巧,而真的是一种境界。

也许我们认为需要是有罪的。

所以,我们想戒除需要。并且,你会看到,需要总是与被需要在一起,它们势必在关系中呈现。

那么,是不是当我是孤家寡人时这个罪就可以没有了?

所以,很多想开悟的人会斩断关系,独自一人待着。

这是一条路。然而,当境界不到时,独自一人待着会受到至少两个严峻的挑战:一个是饮食,一个是男女。修严格断食的人时,饥饿感甚至会让胃液变得贪婪而吞噬掉自己的内脏,性的欲火也可以让一个人走火入魔。

在我看来,孤家寡人常常是一种奢望,而需要或欲望总是逼迫着你去建立关系,在人际关系中寻到一条路。

这也是心理学的魅力所在,现代心理学将着眼点集中在人际关系与需要这两个主题上,并表示,关键不是消灭欲望,关键是接受欲望,并看到围绕着欲望而产生的负罪感,并从这种负罪感中走出来。

那时,我们还是有欲望的,但我们将不会用破坏的方式去追求欲望。

实际上,我们之所以用疯狂的方式表达欲望,恰恰是因为我们自己觉得这是有罪的。

自卑,只是因为缺乏爱

一个人想与你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模式,这反映了他的内心。

一个人能与你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模式,也是由你所决定的。

经过上一节的分析,本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假如完整表达,可以换成以上两句话。

说起来,人其实有些可怜,我们常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决定我们的行为,但实际上,我们在与别人交往时,多数时候不过是在重复小时候我们与父母等亲人打交道的方式而已。并且,这种重复真的会一一对应,非常具体。

我曾谈到性格是“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关系模式”,其实这只是基本说法。完整的说法是,性格浓缩着我们童年的一切人际关系。尽管主要是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模式,但也有我们与兄弟姐妹、我们与爷爷奶奶、我们与姥姥姥爷、我们与其他亲人乃至我们与宠物的关系模式。

例如,你可能与男性老师的关系处不好,但却与女性老师的关系不错。那么你想想,你是不是与父亲的关系不好,而与母亲的关系不错?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可以说,你是将“内在父亲”投射到了男老师身上,结果你与这位男老师的关系就重演了你与父亲的关系模式。

例如,你可能与男性老师关系不好,但你与男同学的关系不错。那么,你是不是与父亲的关系不好,而与兄弟的关系不错?

例如,你可能与女同学关系不好,但与女老师的关系不错。那么,你是不是与姐妹存在着强烈的竞争关系,而你却独占了妈妈的宠爱?

…………

一次,我作为评委在一个电视台参加一个选秀活动,一位做DJ的女选手唱了一首歌,很专业很好听。选秀活动结束后,我正与她聊天,这时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跑过来,很崇拜地仰望这位美女说,姐姐,你长得真漂亮。

这位美女摸了摸小女孩的头说,小妹妹,你也长得好可爱。但她接着用手指着小女孩的鼻子说,咦,你这儿怎么有个雀斑啊?

小女孩听了这句话明显很受伤,跑了。

这位美女作为一个大女孩挑剔小女孩的长相,就构建了一个“我这个大女孩比你这个小女孩漂亮”的人际关系模式,那么可以推断,这个美女的内心有一个相应的内在关系模式,譬如很可能她家里有一个妹妹或姐姐,而她与妹妹或姐姐存在着相貌竞争的关系。

并且,我还发现,这位美女和比自己年长的女性也不能很好相处,那么也可以推断,这位美女和自己妈妈的关系也不怎么样。

但是,我与她相处感觉很舒服,那么可以推断,她小时候与家里男性的关系尚可。

按说,这个大女孩相貌漂亮,歌唱得很专业,她应该很自信才对,但如此失控地去挑剔崇拜她的小女孩的相貌,让小女孩感觉自卑而跑掉,那么我们可以推断,这个女孩自己的内心很自卑。

什么叫自卑呢?如果说自信是“内在的小孩对获得内在的父母的爱充满信心”,那么自卑就是“内在的小孩对获得内在的父母的爱没有信心”。

自卑与自信,其实是由我们小时候获得的爱的多少所决定的。如果从父母那里获得了足够多的爱,那么不管一个人的外在条件如何,他都会很自信。

相反,如果从父母那里没有获得多少爱,甚至相反是被蔑视、被伤害甚至被虐待,那么不管一个人的外在条件如何,他都会很自卑。

所以,不要被一个人的外在所迷惑。

作为男孩,假若你以后想追求一个条件优秀的女孩,你不要以为她条件如此优秀,所以她会很自信,所以她会很难追,你要先看看她的童年,了解一下她的家庭背景。

同样的,作为女孩,如果你想追求一个条件卓越的男孩,你也不要以为他会很自信所以很难追,你也要去看看他的童年。

通常而言,童年得到的爱越多,一个人就越是难追。这样的人会相信自己的感觉,凭感觉去找到适合自己的人。如果他觉得你是他想要的,那他可能很快接纳你;如果不是,那么可能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是没有用的。

相对而言,童年得到的爱越少,一个人就越容易追。只要你对他很好,他就很容易感动,而暂时接纳你。但是,他是一开始容易追到,而以后会很难相处,因为他会过于敏感。

如果你是一个很自卑的人,你可以回溯一下自己的童年,明白这是如何形成的。明白自卑是源自缺乏爱后,你才有可能真正突破自卑,而走向自我接纳。

心灵成长书吧:《女心理师》

作者:毕淑敏

启迪性:4.0分 易读性:5.0分 趣味性:5.0分 推荐度:4.5分

┢ 推荐理由

读过无数小说,也听过无数真实的故事。比较这两者后,我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现实总比小说更离奇。

这个结论,也可以用到毕淑敏出的小说《女心理师》上。

仅从情节而言,小说作者可以凭借其想象力,虚构出现实生活中所不曾存在过的离奇来。然而,从人性而言,小说里人性的离奇永远超不过真实故事中的离奇。

由此,尽管《女心理师》的故事情节堪称离奇,但我却很少感到惊奇,因为我已知道,总有比这更离奇的,而这一切离奇都是合理的。

毕淑敏在这部小说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优雅的老太太得了癌症,即将不久于人世,但她临死前最牵挂的,不是已逝的老伴儿,不是孩子们,也不是什么秘密,而是101个洋娃娃。

这个“有一点儿像伊丽莎白女王”的老太太做了一辈子的女强人,安排过许许多多人的命运,但她却不知该如何安排这101个布娃娃的命运,是留给自己的儿女呢,还是捐到幼儿园去,或者和她的尸身一道火化……

这是一个鬼魅的故事,这鬼魅袭击了小说的主人公、女心理师贺顿,当听到那101个洋娃娃时,她被吓着了;当听到老太太说“把这101个洋娃娃和我的尸身一道火化”时,她更是被惊骇了。

年轻的女心理师的惊骇是有道理的,因为这的确是一个可怕的故事。贺顿让老太太想一想这101个洋娃娃究竟有什么象征意义,而老太太经过反思,也终于明白了它们的意义。

原来,每一个洋娃娃都代表着一个人,一个曾被她迫害过的人。“文革”时,她共迫害过101个人,她意识上从未计算过自己究竟害过多少人,但潜意识替她计算过了——你曾经害过101个人,并指引她得到这101个布娃娃,爱它们胜于一切,仿佛这样就可以赎罪了。

这是贺顿听到的“最不可思议”的故事。

无独有偶,《心理月刊》杂志刊登过一个类似的真实的故事:一个法官离职做了艺术家,他的家中摆着14具“尸体”,他忍不住这样做,但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后来,他明白了,他曾见证14个犯人被执行死刑,他们向他递过哀求的眼神,他也认为他们罪不当死,然而他无法阻止死刑的执行。后来,他以为这些眼神自己已忽略、已忘记,但家中的这14具“尸体”表明,他的灵魂为此不安,并为此而忏悔。

女心理师贺顿还听到了许多匪夷所思的故事,这些故事的离奇性,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

离奇+离奇+离奇……

然而,仿佛毕淑敏觉得这样还不够,她还给这些匪夷所思的故事的倾听者贺顿安排了一个离奇的人生:

先是一个悲惨的童年,父亲早逝,母亲给她找了一个继父,她被继父多次强奸。

接着,母亲去世,继父横死,贺顿(原名绛香)做过一段时间的保姆,专门照顾一个姓贺的传奇老太太,并在贺家学会了做许多优雅之事,这是贺顿获得拯救的一个关键点,贺顿的名字也是贺老太太所赐。贺老太太去世后,她再度颠沛流离,在养老院做过“临终关怀”护工,卖过害人的化妆品,偶然读了心理师的课程,并在一家电台做过一段时间的主持人。

取得心理师资格后,贺顿渴望开一间心理诊所,但她什么都没有,于是用婚姻换取了开诊所的房子,用性换取了10万元的借款,最后得偿夙愿,拥有了自己的心理诊所,取名“佛德”。

在这间诊所里,贺顿的心灵吸收了太多故事,每吸收一个人的故事就好像自己活过了一遍一样。于是,她感觉自己尽管只有20多岁,但却“好像已经3000岁了……像一个老妖”。

即便这样的经历,毕淑敏仍不满足,她还给贺顿的故事又加了一个离奇:她的督导老师姬铭骢,用发生性关系的方式,找到了贺顿“上半身热、下半身冷”的秘密——她的继父强奸她的时候,用了清凉油做润滑剂。

咨询室听到的离奇故事,加上贺顿离奇的人生,再加上督导老师的非法手段,再加上贺顿的丈夫、婆婆和生意伙伴的离奇故事,又加上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这一切让《女心理师》这本书充满令人眩晕的离奇。

只是,我想,一切都是离奇反而损害了这本书,令它在展示人性的复杂性时力有不逮。

法国一个哲学家曾称:任何一个人的人生,如果你往下看,都会看到一个深渊。

所以,写人性的高手,是不会刻意用离奇的情节去展示人性的离奇的,他们反而会用看似平淡的笔触、看似平淡的故事,写出人性的令人战栗之处。

由此,可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小说,但远称不上卓越。

小说中展示的咨询过程,很多学院派出身的咨询师估计会挑贺顿的刺,但我认为不错。和许多咨询师一样,贺顿犯过一些错误,但每个咨询师都是在错误中不断获得成长的,而且小说所描写的心理咨询过程不乏精彩之处。并且,我有时也的确觉得,贺顿宛如一个活了3000岁的老妖,对人性有着非凡的洞察。

但这也恰恰是这本书的一个问题所在。作为一个心理师,贺顿很年轻,而且没有文化,给读者的印象是,她仅仅读了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课程,获得了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就可以开一间诊所,而且还做得相当不错。

这给许多人一种错觉: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师,门槛很低,而且过程很迅速,毕竟贺顿是用了相当短的时间就做到这一点的,而她的起点还那么低。

然而,就我所了解的,这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国内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考试的门槛很低,仅仅读这样的课程,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毕淑敏在书中所描绘的这种境界的。

我想,这是一种错位。真正像一个活了3000岁的老妖的,不是仅仅20多岁的贺顿,而是已55岁、拥有丰富的人生体验、读了无数书并写了许多文学作品的毕淑敏,她是将自己的心智,安在贺顿身上了。

假若你看了这本小说,心中涌动起一种激情:贺顿是我的榜样,我要像她一样努力。

这是可以的,我鼓励你这么做。只是,我要提醒你一下,贺顿的闪电速度可能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同类推荐
  • 女人幸福靠自己

    女人幸福靠自己

    一个光着脚的人和一个饥饿的人结伴而行。光脚人对幸福的定义是有一双鞋,饥饿的人对幸福的定义是有一餐饱饭,但是当他们看到路边有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时,他们突然感觉自己是幸福的:虽然没有鞋穿,但至少还有一双可以走路的脚;虽然饥肠辘辘,但身体还是健康的。而轮椅上的人说:“我也是幸福的,因为我还活着。”幸福很常见,也很琐碎。在人的一生中,得到是一种幸福,失去也是一种幸福。人生的幸福取决于我们对生活是否欣赏和接受。当你接受生活赐予自己的一切时,你就可以感受到幸福;当你厌倦生活的琐碎时,幸福就离你很远。
  • 三分管人 七分做人

    三分管人 七分做人

    管理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领导者要想做好管理,在管人之前就要先学会做人,一切要先从自我的修炼与提高开始。
  • 改变一生的10堂口才课

    改变一生的10堂口才课

    古代有“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现在有“一句话可以让人笑,一句话也可让人跳”。由此可见,口才的重要性。卡耐基说:“好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业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只有掌握了说话的技巧和原则,才能够达到“一语惊起千层浪”的效果,才能够掌握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 做一个忠诚的员工

    做一个忠诚的员工

    本书围绕员工为什么要忠诚,什么是忠诚,怎样做到忠诚等问题进行阐述,其视角较新颖,能启发企业各级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对这一问题的双向思考。处理好“忠诚”这个问题,有利于企业素质的提高,员工素质的提高,以及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
  • 顺势者昌

    顺势者昌

    本书共分为顺势而为,主宰人生;顺势而谋,寻机而动;顺势造势,事半功培;审时度势,灵活应变;顺势东风,万事成功五大部分。为读者解秘成功的圣经,帮助读者打造成功的坦途。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时空穿梭

    网游之时空穿梭

    一个落魄流浪汉,偶然进入游戏,得遇奇物,在虚拟世界练就一身奇异本领,回到现实报深仇,在事件慢慢清晰之际,斩杀恶人,外太空魔物横行地球,带领自己兄弟杀妖除魔。苍穹在手,神魔胆寒。神龙出世,万妖俯首。为伊人,陷入生死劫难。生死之际,问苍天:“何为真?何为假?”飘渺虚空传来一声轻叹:”宿命使然。“何人能说的清...........
  • 妃为戏

    妃为戏

    她是当红女明星,以演技出名!她是宁南王府嫡女,颜倾天下!一场占卜,一场大火,她变成了她。为复仇,隐姓埋名、逃难他乡,成为第一花旦!“我原以为,只要动用了魂术,就能改变一切。谁知,我拼了命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让她再痛苦一次罢了。”——颜安“我这一生,戏,太过精湛。哭戏,吻戏,苦情戏,样样深入人心。到最后..竟是连自己的心,都骗了过去..”——宁姽婳“我初见她时,她就那么直勾勾地看着我。我还从未见得哪个女子像她这样。我竟没来由地脸红起来。此后,她天天跟在我后面叫景轩哥哥,也就由着她了。可我发现我越来越奇怪,我会在她不爱惜自己时生气,在她胡闹时发脾气。后来我才知道,我那是喜欢上她了。”——蔚景轩
  • 莫问仙乡

    莫问仙乡

    世间传说,灵山福地内有不死仙人,采仙药,炼灵丹,驾云气,御众星。少年顾景历经人生大变,来到众人传颂中的仙山修炼,等待他的是狐妖缱绻,御剑逍遥,还是白发枯骨,刀剑江湖。千年回首处,只道一声“莫问仙乡”
  • 剑蛇

    剑蛇

    民国期间,朝阳城的大山下埋藏了一座千年古墓,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命案。为了查清楚真相,朝阳城的盗墓门派“鬼狱”传人,大少和十三少深入墓穴之中,经过一番探查,他们发现了古墓中隐藏着一股神秘生物。
  • 那年,樱花树下

    那年,樱花树下

    春天匆匆逝去,突如其来的雨季,樱花落了满地,正如我们的青春来不及好好珍惜,最终狼狈收拾,仓皇逃之。代榕和刘子墨两人从小青梅竹马,感情深厚。一度以为短暂的生活就会是永恒,然而另外一个叫齐蕊的女人的出现彻底将原本的生活变得不堪甚至混乱……
  •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一书,是作者不断思考中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以及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总结,是一把试图解开人类生存、生活、发展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的钥匙。是为了使人类全面认识、充分利用资源,尽量减少灾源,甚至消灭灾源,使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而写的经济学著作。
  • 凰临异世:狂傲邪神逆天行

    凰临异世:狂傲邪神逆天行

    她,一袭红衣,邪魅风流,放荡不羁,端的是狂妄!端的是潇洒!她,女扮男装,放纵爽朗,坚强敏睿,结实好友遍布四海!她,玄气幻力,炼药铸器,无所不能,世人皆称其成就已超前人!——————————————————————他一身黑衣俊朗的面孔上尽是万波风浪静寂后的安详,凤眸中带着宁静的视线轻落身旁红衣女子脸上,细细端详着这张脸,不禁感慨,薄唇轻启道:“现世安稳,我们一起纵横天下可好?”【一串串疑问,一段段旧事,重启封印后,唯留一声声叹息】
  • 相公有点坏

    相公有点坏

    她代姐而嫁,未曾洞房即被下堂。隔天,全府上下传言她婚前失贞,她无力辩驳。嘲笑谩骂冷眼喷涌而来,她泰然处之,自认清者自清。他对她恨之入骨,她却爱他无怨无悔。当刻骨恨意碰撞绵绵情意,她用满腔温柔来软化他铁石心肠,却被他伤的伤痕累累,心碎成殇。当她小产,那触目惊心的鲜血将他的理智摧毁,也让他对她的感觉发生了变化。可是,她已经心死。
  • 地北

    地北

    满生荆棘的在沙漠中寻找你的背影,即使找不到,也要继续微笑
  • 豪门倾城少奶奶

    豪门倾城少奶奶

    落魄的豪门千金,在顽强中生活,颠沛流离至寄人篱下,受尽各种屈辱。十八岁那年,天真的她真的以为遇到了良缘,将自己默许给了他,而他却亲眼看见自己深爱的男人和自己的姐姐滚上了床。呵呵!男人么?有什么了不起?他从路边带回一个失忆的少年,气的养父母把他赶出了,正好,眼不见心不烦,她离开了那个让人厌恶的家庭。神马情况?那个带回来失忆的少年,竟然是帝豪集团的总裁,这下好了,秒秒虐死那些个势利眼。“总裁不好了,院子里刚从美国空运过来的紫玫瑰被夫人摘了。”“请最好的大夫看看夫人有没有受伤。”某男说道,“等等,既然夫人喜欢摘,那就多买一些紫玫瑰放着,让她摘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