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午了,其其格问阿斯根:儿子,你饿了吗?
阿斯根想了想才说:有一点儿。
其其格笑了,说:你啊,自己饿不饿都不知道,还得想想啊?
“妈妈,我是玩儿忘了。”阿斯根认真地答。
“我看你啊,自己一个人还能玩儿傻喽?竟然连饿不饿都不知道了。得了,咱们找个阴凉地方先吃点儿东西吧。”
“好啊。”
在河岸边一处牧草茂盛的地方,勒勒车停了下来,其其格下了车,手中拿起一根木棍在草丛中胡乱抽打。
“妈妈,你这是要干什么?”
“我这叫‘打草惊蛇’。如果有蛇,会被吓跑的。”
“妈妈,我勇敢,我不怕蛇。”
“不要瞎逞能。以后在草原上如果是自己走,下车、下马的时候更要注意,特别是靠近河边,在小心再小心。”
阿斯根刚要往下跳,被其其格喝住:呆着!让你下来了吗?
阿斯根不敢动了,其其格拉着红马的缰绳走到大树下,这里的草相对又稀又矮。
“下来吧。”
妈妈的一声令下,阿斯根立即自己蹦了下来。其其格大树阴凉里铺了一块毡垫,母子二人坐下来享用午餐。
伙食很简单,可营养却不差,有“白食”也有“红食”。“白食”指的是奶制品,“红食”指的是肉类。这肉就是其其格准备好的牛肉干,奶制品当然少不了奶皮子、奶豆腐还有其其格灌了一壶的奶茶。
白马被牧仁直接留在了牧点儿,只有枣红马驾车。其其格也让马在附近吃起了鲜嫩的青草,补充力量。她没有把勒勒车从马背上卸下来,因为这一卸一套会浪费很多时间,只好辛苦马儿负重用餐了。
大黄狗西日也许是和大黑狗哈日学的新本领,围着勒勒车不离开,看着枣红马不让它乱走。阿斯根自己吃得不多,他悄悄走过去,把手里的肉干塞进西日的嘴里。边塞还边往其其格这边看,很怕妈妈训他浪费食物。其其格假装没看到,眼睛瞅向了另一边。
阿斯根跑了回来,说:妈妈,你做的牛肉干真好吃。
儿子的“此地无银”让其其格又好气又好笑,便又递给他一条牛肉干,阿斯根刚要站起来,却被其其格按住,盯着他把这条牛肉干“保质保量”地吃完。
喝了几口已经有些凉了的奶茶,看了看头顶的太阳,其其格招呼儿子又开始赶路。
小山和小岭联袂演出“勇闯草原”的闹剧后,妈妈董静对他俩盯得就更紧了。
当天,经历了大惊大悲大喜,孩子平安回来就好,沈福和董静只是对他俩进行了简单的批评教育,并没有打骂。小兄弟俩清楚闯了多大的祸,也表现得特别乖。
沈福做了一番深情的叮嘱,就返回牧点儿了。
当夜无话。
一觉醒来,小山和小岭就把昨天的事儿忘到爪哇国去了。趴在被窝里就开始互相撩闲,你抓我一下,我打你一巴掌。
董静这个气啊,她的忍耐也是有限的。经过一夜强制性的平稳过渡,还是不可控制地爆发了!
她连喊都没喊、骂都没骂,直接到外屋厨房拿起烧火棍子,照着小山的屁股就是三下,照着小岭的屁股就是两下。
两个孩子被打蒙了。还纳闷儿今天妈妈怎么没吵吵上来就动手啊,这不符合她的脾气啊?愣神儿只是一瞬间,疼痛感就从屁股传遍全身,两兄弟几乎是同时放声大哭。
董静这几棍子根本没有留情,除了小岭在数量上少挨一下外,在力道上是和哥哥同等待遇的。好在草原上的昼夜温差比较大,早晨还很凉,兄弟俩都盖着被子,否则屁股开花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兄弟俩哭出了眼泪,董静也掉下了眼泪。儿子的掉泪是因为疼,妈妈掉泪是因为气,是因为“恨铁不成钢”。
董静站在炕边,拿着木棍指着他俩开始发话了:疼不疼?说,疼不疼?
连问了两遍,两人都没有答话。小岭是因为太疼,哭得没法回答;小山是因为想得多,也不敢回答。小山有过经历,以前妈妈打自己时也问疼不疼,一开始他实话实说——“疼”,妈妈就会搬过他的屁股再给两巴掌,边打边说“还觍脸说疼?让你疼、让你疼!”后来再有挨打小山就说“不疼”,妈妈照样把他的屁股搬过来补上几下,边打边说“让你不疼,让你不疼,我非打疼你不可!”
所以,这一次小山真的不知道如何回答,也就不敢回答了。
董静又把木棍举了起来,恶狠狠地问:你俩给我说话,到底疼不疼?
小岭哽咽着说:妈妈,疼,可疼啦。
“小山,你说,疼不疼?”
“疼。”小山见弟弟回答了“疼”而妈妈手中的木棍没有落下,就赶紧答复了。
董静:好,知道疼就好!不打疼你俩是不长记性啊!给我记住了,从今往后,再给我一整就往草原跑、一整就往河边蹽,我打得比今天还要狠!让你俩的屁股一个月都沾不了炕!记住了吗?
兄弟俩从来没有见过妈妈这么凶,赶紧乖乖地回答:记住啦!
董静:记住就好,别属耗子的撂爪儿就忘!都憋回去,不许再哭!赶紧起来,把被都给我叠好喽!今天哪也不许去,不许迈出大门口儿一步,不然我就把腿儿给你俩打折喽!
董静是真生气了,她也是害怕这两个家伙再往草原跑,真的担不起这个心,也受不了这个刺激了。
小山和小岭都止住了哭声,起来穿好衣服,兄弟俩合作开始叠被子……
黄昏时分,经过一天的奔波,其其格和阿斯根回到了萨仁台。
其其格牵着马车进了院门,阿斯根提着蝈蝈笼子就蹦下车往外跑。
其其格喊:阿斯根,你干啥去?
阿斯根头也没回地答:去找小山——
“慢点儿跑,别摔着喽!”——其其格还在嘱咐呢,话没说完阿斯根早已经没影了。
正在厨房做饭的红霞听到外面响动,知道是其其格回来了,就和妈妈娜仁托娅一起走出屋门。
红霞:回来了。
其其格:姐。
娜仁托娅帮着女儿牵住马,红霞帮着妹妹卸车。
红霞问:你刚才喊阿斯根,他干啥去了?
“这小子,火急火燎的,找小山和小岭去了。”
“饭都做好了,他吃完饭去多好。”
“他还能等了?这不嘛,牧仁给他编了几个蝈蝈笼子,他又抓了好些蝈蝈,去给那俩孩子送去了。对了,我得给牧仁打个电话,要不他该惦记了。”
其其格掏出手机晃了晃,发现没有信号就爬上了墙头儿。
红霞:小心点儿。我看啊,你还是换个手机吧,这手机肯定是太旧了,信号不好。我的手机在这儿虽然信号不是满格,可也对付能打。
其其格:是该换了,耽误事儿。
在草原牧点儿上,牧仁一直挂念着妻子和儿子。他在山梁上拿着手机看着,信号还足。他来回走动,有几次想拨打电话还是忍住了,怕其其格在路上赶车时,万一手机铃声一响惊着马就麻烦了。
大黑狗哈日在山坡下看护着羊群,不时向牧仁这边“汪汪”叫着,大概是一再提醒主人该回去了。
天色渐渐暗下来,山梁上来回走动的牧仁形成了一道移动的剪影。
一阵手机铃声在空旷的草原上显得那么清脆,牧仁兴奋地接听:好,好,到家就好!
收起电话,牧仁兴奋地向山坡下喊道:哈日,回去喽——
萨仁台的夜幕降临了。
屋里的电灯已经亮了起来,额尔德木图和娜仁托娅坐在炕里,其其格和姐姐往上端碗。
额尔德木图问:阿斯根咋还不回来?
“这孩子,一放出去就不知道回家。”其其格答!
额尔德木图:天都黑了啊,去看看吧。
其其格:我去找他。
红霞忙说:还是我去吧,你赶了一天车怪累的。
其其格:姐——
“让你姐去吧,柜子上边有手电。菜先等会儿盛,回来一起吃。”额尔德木图安排道。
红霞:嗯。
红霞拿上手电走了出去。
额尔德木图问其其格:今年牧点儿上羊的膘情咋样?
其其格:还挺好的。
额尔德木图:牧仁就是上心啊。
小山家已经吃上饭了,阿斯根也上桌儿一起吃起来。董静边给三个孩子盛饭边说:一会儿你们先吃着,不要打闹,我去阿斯根家告诉一声他在这儿吃饭了。
“没事儿,我们不闹。”小山答应得特别爽快。话虽这么说,可他却放下筷子就去抢弟弟的蝈蝈笼子。
小岭:妈,我哥又抢我的蝈蝈了。
董静:小山!是不是屁股不疼了?是不是没记性?
小山立即收敛,嘻嘻笑着说:我是逗他玩儿呢。
董静已经盛好了饭,说:千万别闹啊,我去去就回来。厨房里的那根烧火棍你们俩可要记住喽。
董静没有明说,话里隐含的意思小山和小岭都心知肚明,那份痛入骨头的感受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小山也曾想到要把那根烧火棍扔掉,思前想后还是没敢。于是,这根木棍就成了沈家的“家法”了。
小岭赶紧乖乖地回答:妈妈,你去吧,我们保准不闹。
小山给阿斯根夹了一块肉,阿斯根乐呵呵地吃下去。
董静笑了:这才有个样儿。
董静刚要往外走,就看到大门外有手电光照射进来。
红霞进了屋,说:正在吃饭呢?
董静:红霞来了。
阿斯根喊:大姨。
小山和小岭一起喊:姑姑。
红霞:真懂事儿。阿斯根在这儿都吃上了?
阿斯根笑着不回答。
董静:我正要去告诉其其格呢,怕她惦记。孩子赶上了,他们三个还愿意在一起,而且好几天没见了,就在这儿吃吧。沈福在牧点儿,我一个人走不开,这不,刚给他们盛上饭要过去呢。
红霞:家里正要吃饭呢阿斯根却不回去,我来看看。
董静:没事儿,吃完饭我给他送回去。
红霞:不用,一会儿我再来接他。我先回去了,家里也等着我吃饭呢。阿斯根,在这儿听话啊。
阿斯根:知道了。大姨再见。
小山、小岭也学着说:姑姑,再见。
红霞:再见。这俩孩子,越来越懂礼貌了。经历一点儿事儿,感觉长大了不少。
是啊,经历是一种成长,特别是经历了痛。可这一生中,哪个人会愿意经历痛呢?可又有哪个人能避免痛的经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