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
茶馆里,台上的说书先生讲着当世的奇闻异事,台下坐满了形形色色的人。角落里着一身白衣兰花绣样的公子格外扎眼,唇红齿白,貌若潘安,扔在糙俗大汉中间难免格格不入。他到不以为然,时而掩扇而笑,时而抿一口茶,听得津津有味。
“话说这方天城,那是个什么地界?江湖人称天下第一城!第一任城主方傲天,武功高强,善于岐黄五行,在这乱世中培养了一大批杀手,做什么呢?就做这雇佣于金主,暗杀他人之事。几年前,老城主突然失踪,有人说是练功不慎走火入魔,驾鹤西去;也有人说是他四方寻得武功绝学,闭关修炼。真相,不得而知。此后,这城中谁人掌事呢?那便是老城主未及弱冠的儿子,方卿古。此人……”
“就知道你在这,跟我走!”书刚说到精彩处,一紫衣男子便冲了进来,抓住角落里的白衣公子大喝,也不顾周围人讶异的目光,连拖带拽地将人拉走。
“啊呀!锦宫哥哥你干什么呀!”玉钿一脸娇嗔甩开男子的手,“是爹爹发火了吗?就知道你这呆瓜不可靠,连个老头也糊弄不住,又被王伯逮住了吧!”说着跳起来,抬手拍男子的脑袋,男子面色凝重地看着她。
“别闹。”
玉钿嘟起嘴,喃喃道:“不闹就不闹。”心里却犯嘀咕,锦宫哥哥今日是怎么了,难道真的生气了?想到这她语气软了下来,“锦宫哥哥~我错了,你就别生钿儿的气了,好吗?”上官锦宫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温软细语,心中的气闷顿时少了许多。
“本也不是在生你的气,只是传旨采选的公公已经去了你家,我一时情急,语气重了些。”
“采选?”玉钿想起前几日京中传来消息,说是要在百官家眷中选适龄女子入宫,不禁皱起眉头,“玉钿只想和锦宫哥哥在一起,皇宫里处处是规矩,要被闷死的。”二人合计了一下,决定先赶回柳府看看情况,见机行事。
柳府正厅大堂上坐着位身形圆润的老者,身着绿色圆领袍,头戴黑纱巧士冠,腰间束着玉带,左手架一把拂尘,右手端一只秘色瓷的茶杯,色泽如冰。
“早听闻柳大人和丞相爷亲近,果然不假。瞧这君山银针,长短、大小均匀,色泽鲜亮,闻上去香气扑鼻,一看便是上等货色。”老者呷一口清透的茶水,嘴中发出“啧啧”之声,眉梢眼角满是笑意。“咱家虽在宫中,也不常喝到这样的好茶,大人果然是多福之人啊。”
“李公公见笑了。”柳庭范一边拱手作揖,一边朝着堂下的王管家使眼色。接着又差下人端出些金叶子送在李公公面前,李公公见了更是喜笑颜开,脸上又多出了几个褶子。
王管家着急忙慌地朝府邸大门跑,迎面撞上个人,他一个踉跄,身体偏向一边,“哎哟!哪个不长眼的,真不会挑时候!”稳住身子一看,才发现来人正是柳玉钿。
“大小姐!这火烧眉毛的时候你又上哪去了,让小的一通好找!”玉钿摸摸被撞疼的手臂,吐了吐舌头,“王伯您别急,我这不是回来了,爹爹呢?”说着就朝大堂奔去,王管家眼疾手快拦住了她。
“哎哟!我的小姑奶奶!宫里传旨的公公来了,正和老爷说着话,你去不方便!”接着对上官锦宫挤眉弄眼,上官锦宫心领神会,快步上前,捂住玉钿的嘴,驾着她朝后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