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5400000031

第31章 中老年人心里防病(1)

中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中老年人的“心理更年期”

从医学上说,人到了一定年龄,有一个“生理更年期”。男女皆然。它标志着一个人由中年期向老年期过渡。在“更年期”中,有些人由于不适应生理上的变化,情绪上往往表现为:焦虑、忧郁、烦躁、情绪易波动、多疑。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从工作、劳动岗位上退下来,是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从思想、观念、感情、心理到日常生活模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在一段时间里,由于心理上适应不了这个大变化,也会出现一些异常表现。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也可以称之为“心理更年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心理异常表现为:

一是失落感。以前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几十年,把工作视为生命,认为不工作就失去生存的意义,从而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这样年复一年,早已形成了固定的、习惯了的生活模式。一旦离退休了,一切发生了根本变化,感到有些茫然,心情不舒畅,坐卧不宁,无所适从。

二是人生价值贬值感。不少老年人当初工作时都负有一定责任,掌管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工作。那时自我感觉是在一定范围内是“举足轻重”的,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上受领导重视,下受部属(群众)尊敬,说话有人听,一呼百诺。一旦退休后,就感到身价一落千丈,失去了工作,成天无所事事,说话也没人听了,办事也不那么灵了。感到有一种无声压抑。

由于心理上的不适应,情绪易波动,思想沉闷,敏感多疑,察言观色,总感到处处不顺心,在家里往往发无名火,自我价值观、理想、事业心几于崩溃,一旦有了疾病,便有一种末日感。

中医认为,“暴怒伤肝,气郁化火”。人的生理上的疾病,往往起因于心理上的气火。伍子胥过昭关,一夜须发皆白,这有些夸张,但郁闷气火,确是致病的重要原因。离退休的同志在这个“心理更年期”中,如不能尽快适应,往往会导致伤身致病。所以,在这个阶段,应慎重对待之。

学点中老年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学家为了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衰老与消亡的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原因,把心理学按人的年龄阶段划分为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人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中老年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中老年人因机体老化以及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角色的变化而引起的心理现象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老年人所特有的心理变化和心理疾病,并研究如何维护这些心理活动的卫生与健康。

我国对中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在调摄情志以益寿延年方面就有不少论著。如孔子强调“仁者寿”、“智者寿”(孔子家语)的思想,提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腧距”的论述,指出成年期随着人的成熟发展而发生的适应环境能力的变化。老庄在《道德经》和《庄子》中也明确提出无欲、无知、无为的“归真返朴”思想。

《内经》中指出。“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是说,在古代的人就懂得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掌握各种健身的方法,饮食有节制,作息有常规,不妄事操劳,所以形体和精神都很健旺,活到了他们应该享受的自然寿限。明代龚应园在《万寿丹书》中载:“如虚子日: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

“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情性变异。食物无味。寝处不安……”,其中生动地论述了人在衰老过程中的记忆、视觉、听觉、味觉以及性格、情绪状态等的一系列变化。而近代老年心理学则在我国起步较晚。对老年心理学较系统的研究(主要在记忆的年老化研究方面)是80年代才开始的,并日益受到我国心理学界和医学界的重视,可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较大的发展。

年代、生理、社会与心理年龄

科学家们认为,在人的生命进程中,同一个年代,人们可具有下列几种不同的年龄:

年代年龄

指人离开母体后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如一个小孩降生后成长了一年,他的年代年龄就是一岁,活了80年,他的年代年龄就是80岁。目前我们使用的都是年代年龄。

生理年龄

是指根据个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映这些状态和功能的各种生理活动指标来确定个体年龄。目前生理年龄一般分四个时期:从出生到19岁为生长发育期,20~39岁为成熟期,40~59岁为衰老前期,60岁以上为衰老期。也就是说,60岁以上的人就是老年人。但这里的“岁”,同年代年龄的“岁”不同,年代年龄60岁的人,生理年龄可能是55、60或70岁。要注意的是,生理年龄可以由突然患病、受伤而发生变化。总之,生理年龄和年代年龄不完全是同步的。

社会年龄

根据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年龄。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越大,社会年龄就越成熟。它也分为三个时期:从出生到17岁是未成熟期,18~59岁是成熟期,60岁以上是衰退期,社会年龄60岁以上为老年人。这里的“岁”与其他年龄中的“岁”含义也不相同,特别是与年代年龄的“岁”相差很大。有的人游手好闲,终日无所事事,在与他人交往中无足轻重,其年代年龄虽进入壮年期,但社会年龄仍处于未成熟期,并将直接进入衰退期。

心理年龄

是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程度确定的年龄。它以意识和个性为主要测量内容。心理年龄一般分为三个时期,从出生到19岁为未成熟期,20~59岁是成熟期,60岁以上是衰退期。一般认为心理年龄60岁以上为老年人。心理年龄的“岁”与年代年龄、生理年龄的“岁”含义不相同,往往也不是同步的。

采用心理年龄来确定老年人的优点是它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也有人认为心理年龄可以预测一个人的寿命。如国外有人指出,老年人的智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的衰退似乎与年龄本身无关,而与接近死亡的期限有关。

确定一个人是不是老年人,不仅是以年代年龄为标准,还要看他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年代年龄的增长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却是可以通过增进身心健康而延缓增龄的。所以老年人应该了解一些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防止早衰,使自己的寿命达到自然赋予的正常年限。

中老年人的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指对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又分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内部感觉有运动觉、平衡觉等;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现代科学又扩展了人类感觉种类的概念,增加了本体感觉、磁觉等。知觉是指对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人的感觉一经发生便转化为知觉。如一看到桔色,或尝到橘子的甜,或闻到橘子的清香等,便知道这是橘子。有时橘子放在包里,只要把手伸进包里一摸,便知道是橘子,并不需要取出来看、闻、尝,就是这个道理。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是又高一级的心理活动。知觉与感觉是同时产生的,统称为“感知”。

人的感觉能力各有不同,老年人的感觉能力可因机体老化或病理原因而有所降低。

视觉

老年人视觉的衰退很明显。1.2以上的视力,39岁以下的占80%,而40~50岁减到60%,50~60岁减到50%。在60岁以前,远距离视力,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上,60岁之后便急剧衰退。而近距离视力(指在一般阅读距离上能辨认多大的字)变化却很大,这是老年人的视力特征,即出现看近不清楚,看远清楚的现象。俗话说:“四十四,眼生刺”。也就是说,40岁以后,焦点调节功能急剧衰退,老视现象(俗称老花眼)就逐渐出现了。一般平均在47岁左右就要使用老花眼镜。人到老年,眼的晶状体变成黄褐色,因此把物体看成是偏黄色的(犹如戴上黄色的滤色镜)。老年人对蓝色、绿色辨认最困难,而黄、红色则降低很少。另外在辨别同一物体时,成年人与老年人所需要的照明度也是不同的。到老年期,失明人致也急剧增加。

视力下降的原因,并不完全是由于视觉器官的退化,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动脉硬化症、视网膜变性症、视神经萎缩等各种眼病,都会造成老年人视力下降。

听觉

在各种感觉中,受老化影响最明显的是听觉。听力以20岁为顶点,以后缓慢下降。一般50岁以后,听力就显著下降。因年龄变化,有的人听不见手表秒针的声响;有的人在人声嘈杂的环境中,听不清对方的讲话。据调查,美国65~74岁的老年人中,13%听觉迟钝,我国是48.7%。男性老人听力减退比女性明显。另外,老年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不断下降。对语言的理解在20~50岁时是相对稳定的,到80岁则下降25%,或更多,特别是对较复杂和速度快的语言的理解男性比女性减退得更明显。许多老年人不知道自己的听觉已在下降,总认为别人说话不清楚。因此,同老年人谈话最好是面对面,这样可以观察对方的口形。

味觉和嗅觉

味觉器就是分布在舌面上的味蕾。味蕾的数量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味蕾数从舌前部开始向舌后部逐渐减少,这一减少过程相当缓慢,一直要持续到老年期。另外也有从舌中心向四周减少的。到了老年期,舌前方三分之二的地方,几乎不存在味蕾了,只有舌后部三分之一左右的地方和咽部还有少数味蕾。因此,味觉的敏感程度也就随着年老而减低。味觉的基本要素分为甜、酸、苦、咸。一般50岁之后反应明显迟钝,特别是对甜和咸两种。嗅觉一般与味觉同步老化。60岁后衰弱现象更加显著。这就是老年人往往感到食物淡而无味的原因。

触觉和本体感觉

触觉在、50~55岁之间几乎不受年龄增长的影响,而到55岁之后就会骤然变得迟钝。本体感觉包括对疼痛、振动、温度、压力、倾斜、加速度等的感觉。痛觉随着年龄增长而趋于迟钝,一般从45岁开始下降。

同时,老年人的平衡觉、运动觉也相应下降,所以老年人往往走路不稳,失去平衡而跌倒。摔跤是老年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年人因感觉能力衰减,知觉能力也就相应衰减。但知觉有既往经验参考,所以比感觉衰退得晚和轻。一般来说,老年人比年轻人观察事物迟钝一些,但只要仔细地观察,其效果与青年人往往差别不大。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反应慢,青年人可以边观察边动作,老年人必须观察清楚再动作,所以老年人在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上骑车、走路要格外小心。

老年人的性心理特征

有关老年期的性问题,社会上普遍持消极和否定的态度。这里有一个心理因素,就是一般人往往狭隘地认为性仅是性器官的结合,这是不正确的。性本身并不仅意味着性交,观看异性的容姿、裸体、握手、抚摸、接吻、手淫、阅读色情小说、只同异性交谈等等,都属于性行为。

性功能随着年老而有衰退的倾向,但不会完全消失。老年人对性的欲望与兴趣能维持到相当高的年龄,是老年期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有人认为性激素的枯竭等于性功能的终结,这是一种误解。即使摘除了成人的睾丸、卵巢后(即不再分泌性激素),仍完全能够进行性活动。有些青年人,激素分泌旺盛,也会出现阳萎。也就是说,性激素确实是左右人的性活动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唯一的因素。对于人的性活动来说,大脑(精神刺激)更为重要。最新科学发现,性激素的枯竭,会导致女性闭经、男性精液分泌量和精于产生量的减少,但不会便性活动完全停止下来。

另外,伴随着衰老而产生的性器官的形态变化会给性生活带来某种影响,但不会构成性活动停止。

老年人的性行为,除了受增龄的影响外,还强烈地受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凡夫妻感情和美、家庭生活安逸、子女孝顺、心理健康的,性生活能维持到70~80岁,乃至90岁。老年人只要身体健康,一个月可过一次性生活。近来有人报告,60~94岁的老年人中,有15%的人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年之久的性活动增强阶段。

许多老年学家认为,正是老年人才最需要给于和接受性生活的能力。因为很多人的老年期是忧郁的,特别是老年鳏夫的忧郁症发病率特别高。他们失去了工作、朋友、健康,失去了“性魅力”,这时候特别需要证实自己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有价值的、重要的人物。当然,也有的老年人丧失性能力后感到轻松宽慰,把精力寄托于社会、家庭和亲友。

心病要用心药治

老年人了解心理学,目的在于使自己能主动地去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使之长期地保持最佳精神状态,从而健康地、有所作为地度过晚年。

只有身心都健康的老年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健康的。如果身体健康而心理不健康,或心理健康而身体不健康,都称不上是真正健康的老年人。在生活中,有的老年人只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这是不科学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健身首先要健心。早在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就有“神形相即”、“因郁而致病”、“因病而致郁”等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晋朝有个人叫乐广。有一天,他的一个好朋友去看望他。乐广拿出酒来招待他,两人边喝边谈。可客人好像有什么心事,酒喝得很少,话也谈得不多,一会儿便起身告辞了。这个朋友回到家里,顿时生起病来,请医服药也不见效。乐广得知这个消息,立刻去他家探视,询问病因。病人吞吞吐吐地说。“那天到你家喝酒的时候,我仿佛看见酒杯里有条小蛇在游动,心里很不自在。喝了那酒,回来就病倒了。”乐广想了想,便热情地邀他再去他家饮几杯,并保证能治好他的病。此次,俩人仍坐原位,酒杯也放在原处。主人给客人斟上酒,笑问道:“今天杯里有无小蛇?”客人看着酒杯,叫道:“有!好像还有。”乐广转身取下挂在墒上的一张弓,再问道:“现在,蛇影还有吗?”原来酒杯里并没有什么小蛇,而是弓影!病人恍然大恬,疑惧尽消,病也就全好了。

人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据有关资料报导:曾对200多人进行将近40年的情况调查,其中心情舒畅的59人中,仅有两个得慢性病或死亡,精神压力大的48人中,有18人得重病或死亡。很多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肺结核、哮喘等发病,确与情绪有关。

同类推荐
  • 汤汤水水最养人

    汤汤水水最养人

    《汤汤水水最养人》主要讲述了:人类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人体亦如世间万物一样,需要滋补和保养。饮食文化同人类一起诞生,发展至今,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汤品、茶饮作为饮食中的一个分支,装点着人们的精致生活,它从本质上提升了饮食的文化内涵。当食物对于人们来说不只是意味着充饥果腹的时候,它才真正焕发出了自身的魅力。
  • 世界上最有效的抗衰老秘方

    世界上最有效的抗衰老秘方

    抗衰老可以说是女人的终身事业。抗衰老是女性话题中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这本书,告诉读者,如何从内到外抵抗衰老,保养自己。书中“滋阴抗皱”汤品、菜品、粥品部分,均实际制作拍摄。按摩保养内容,也有真人实际指导图片。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本草纲目)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三十余年的心血结晶。李时珍(1518年―1592年),蕲春县蕲州镇(今湖北蕲春)人。少年随父学医,曾精研古籍医典,并亲自上山采药,收集民间验方,有感于历代本草谬说过多,遂参考文献八百余种,结合实践,历时二十七年,撰成《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全书共一百九十余万字,记载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物,其中三百七十四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绘图一千一百多幅,并附有一万一千多个药方。
  • 走路健身养生妙招

    走路健身养生妙招

    本书简要介绍了人体健康运动基本常识;详细介绍了散步、健身走路、徒步走路的正确方法、注意事项及预防运动损伤和防止意外的措施。
  • 改变一生的健康习惯

    改变一生的健康习惯

    健康不是到了中年之后才开始关注的事情,而是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注重,它就藏在你身边的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中。本书从日常生活、饮食、睡眠、运动、服饰、美容、心理健康、养生保健、性生活几个方面,分别讲述了你健康一生的120个习惯,让你摆脱一些看似正确的坏习惯,精力充沛土面对每天的太阳。
热门推荐
  • 王俊凯之玖爱依

    王俊凯之玖爱依

    玖兰紫依的母后中了静目思,为了就母后,她来到了人类世界,寻找三滴血脉种少年的血。殊不知,注定了一场爱情……
  • 女皇难当:夫君求放过

    女皇难当:夫君求放过

    21世纪第一杀手司诺雅,在执行完一个任务后回家途中被一辆失控的大卡车撞到来到女尊国,转世在了一个婴儿身上,且看她从此如何戏游花间
  • 折剑仙【完】(寻出版)

    折剑仙【完】(寻出版)

    一部讲述天尊轮回杀伐的小说一部为大家展示千古传奇剑修体炼之法的小说一部以内基丹、剑婴、丹田、元力奇特设定的小说一部类似七界传说的故事不久将会展开一部大小高潮不断的小说一部需要大家检阅的书籍——我将不断改正完善本书现在这本书我已经修改过了,可放心阅读!(——折剑仙①群Q.Q群号:6.9.0.4.6.8.1.3(余11空位)——)(——折剑仙②群Q/Q群号:6.9.6.2.3.1.0.0(新开)——)
  • 食择食之绝技

    食择食之绝技

    相传上千万年前,人族修行,都以精、气、神为主,并未有源力这一说。精,为天地之精华,气便是人族之气脉。神,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神识。人族修行之时,便需要人与人之间神识互通,气脉相连,方可吸取天地之精华。虽极其麻烦,修行出来却也是极其强大。就在人族气脉鼎盛之时,天地间出现一吞天兽。此吞天兽吸食天地间日月之精华,万物之精气,生灵之神识为生,使其相当的强大。人族多次围剿吞天兽未果,牺牲了数不尽的人族血脉。就在人族面临着灭绝的紧要关头,人族中出现了一位自称食择圣者.........................
  • 小狐妖下凡记

    小狐妖下凡记

    涂山狐妖,一个强大的狐妖种族,居然有狐妖不会妖法,没有妖力,来凡间尝尽人生中的五味杂陈,人情冷暖,遇到了长安城中最为著名的风流皇子,人妖殊途,他们会在一起吗?
  • 逆战启示录

    逆战启示录

    愿意和我一起并肩么?以逆战为大背景,讲述翡翠剂事件背后真正的秘密
  • 他眠于四季眠时

    他眠于四季眠时

    那年,他身披满身风雪,却将她紧紧护在身后。于她而言,她是他的青梅,他是她的竹马,两小无猜。于他而言,她是冬日的阳光,温暖而神圣,遥遥不可及。一个故事,轮转几个流年?不知曾是谁家少年,眉目间满是笑意,温声道:“温长歌,余生请多指教。”遇见你,我何其有幸。【刚开始混云起还是小白文风或许会苏希望不要介意QQ:1340909245表示是学生汪平时没太多时间更可能会更的少_(:з」∠)_】
  • 《你曾途径过我盛放的青春》

    《你曾途径过我盛放的青春》

    别人说不要为一棵树放弃一片森林,可是我的森林里本就只有你一个人。如果当年选择放手,也许结局会好一些。只是自己放不下那个鲜衣怒马的少年,所以,在我决定不放手的那一刻起我们早就注定分离两个世界了。-------------初次写文,请多包涵,不喜勿看。黑粉勿扰。谢谢。
  • 冰雪少女之复仇公主

    冰雪少女之复仇公主

    冰山公主云寒雪,为了复仇来到了圣樱中学,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可爱的女孩夏彩玫,腹黑的男生韩炫。他们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 邪瞳狂妃乱天下

    邪瞳狂妃乱天下

    一代赌神,却成了裴家的痴傻三小姐。“太子妃之位,你可愿意?”疏远而淡漠的声音,带着真挚的情感。“卧槽,谁敢动本大爷的妹妹,老子毒死他!关门,放团子!”那个对什么事请都特别随意却唯独对自己妹妹认真的毒医不满的吼道。“谁敢欺负朕的公主,关门,放儿子!”某个不输相貌的皇帝老爹也来参和一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调调新文:毒步天下:狂傲催眠师】多多支持哦,越到后面越好看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