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旨意: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先帝知朕谨慎,故临崩寄朕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天下初定,朕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然军队疲(pí)弊,作奸犯科着众,严苛军法亦不能止。此诚军事危急存亡之秋也。状元郎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朝堂召辩,众臣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唐为巡。营中之事,悉以制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着唐巡抚使近期上任。钦此!”
早朝上莫隐当众与朝臣辩论,莫隐精辟的言辞加上东宫齐和平西平北等几位将军的支持,天武帝的推波助澜,最终胜出,天武帝朝堂即刻下旨,将此事给定了下来,莫隐受封兵部巡抚使。兵部巡抚使是兵部官衔,官职低于侍郎,属从三品,但职权大小全由皇帝决定,兵部无权决定。莫隐是新科状元,封从三品简直就和平步青云差不多,自然就招来一些人的嫉恨,伺机扳倒他。王朝军队疲(pí)弊,矛盾迭起,军伤民的事情屡禁不止。
莫隐下朝回家是坐的官轿,是礼部配的,所有朝臣都有。按官阶高低配的轿子的级别和质量不一样,低级官员以及取得功名的举人、秀才乘坐青色轿子,轿顶可用银装饰,配轿夫二到四人;高官坐轿用颜色较深枣红色做围幕,装饰物可以用金,配轿夫四到六人,皇帝坐轿围幕用金黄明黄,可随意装饰,怎么高贵怎么来,怎么华美怎么来,轿夫在八人以上,钦差大臣三品以上轿夫八人。皇室宗亲,朝廷命妇乘坐轿子都有严格规定,不准逾制。杂职可乘马。官轿不仅是官员出行时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权势和地位的象征。人们根据轿子颜色,围幕用料、装饰物及轿夫数量,就可以区分乘轿人的不同身份。
莫隐巡抚使从三品衔,属京官,又需奔走各个军营及边塞驻防地,所以莫隐配轿夫八人,乘坐枣红色轿子。礼部的轿夫将人送回加后,就回礼部报道了,只留下了官轿。配轿夫八人只是给你一个规定数量,轿夫要你自己找人,所以莫隐做官后得到的就是:一座衙门,一身官服,一乘官轿。
做了官就需去衙门贡职,莫隐在京期间需到武督巡抚使衙门,所有武官及家眷犯事都有权出面办案,离京期间武官的所有事就由兵部管理,说白了武督巡抚使就是皇帝分兵部的权利收归皇权的结果,文督巡抚使分吏部的权利。
从前有武督巡抚使一职,但天武帝没有合适人选就一直空着,兵部权利过大,就好比上回二皇子凯旋归来,天武帝想立他为太子,就受到了礼部和兵部官员的反对,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分为王爷。莫隐当了武督巡抚使,分走兵部大半权利,损害了兵部官员的利益,自然就有人来找茬,最好能让他服软,受兵部实际上的管理,毕竟只要莫隐服软,武督巡抚使属兵部官职,到时皇帝也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