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各个小组的紧张准备,第一个“原型机”做成了!它可以说是凝聚了大家集体智慧的精华,效果会如何呢?现在需要人们来试体验。
于是半实体化项目组进行了一场抽签,随机选取体验者,我和儒馨作为顾问自动获得体验资格,不需要经过抽签,这就是顾问的特权呀!抽签完毕之后,抽到资格的人就获得了一个进入许可,可以自由进出1号原型机50分钟,我和儒馨与别人一样,也只能体验50分钟,50分钟之后,系统会暂时关闭,那就是大家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建议的时候了。
我迫不及待地进入了1号原型机“体验新生活”,选择同意了几个协议之后我就看到了初始界面,只见在初始界面有三个选项,分别是拟人模式,拟物模式,旁观模式,这三个选项只能选取一个进入系统,肯定会让有选择强迫症的人抓狂,要是都能选该多好哇!尽管我知道实体世界当中是做不到这一点的,那里的人们同一时间只能出现在一个地方,干一件事,真是可悲,就这样我们还这么想去,真是够贱的。
我定了定神,驱赶了这些杂念,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拟人模式,半实体化要模仿的主要就是这个嘛,尽管拟物的程序更容易制作出来。
选择拟人模式进入之后,我来到了下一个界面,这个界面有两个选项,一个是自然人,还有一个是异体人,所谓自然人就是延续了古代人类身体外形特征的人,这个外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正常的人,或者被称为保守的人;而异体人嘛,就什么外形的都有了,是人类选择的结果,人们在实体化的时候可以想变成什么样子就变成什么样子,反正所有“肉体”都是定制版,一切全凭她们选择,只要不违背生理学和物理学规律就成,所以这可以说是实体世界最“靓丽”的风景线,各种奇形怪状的身体把审美观和生物学诠释到了极致,真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各种奇葩的造型争奇斗艳。
我看过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对这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我个人倒不是很喜欢这些“人造”的怪异身体,原汁原味的自然身体不是更好吗?尽管这样有可能会被嘲笑为没有创造力,不过,别人的嘲笑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考虑了一番,选择了自然人。
由于只是原型机,很多地方做的还比较粗糙,比如说,身体是随机构建的,不能由自己设计,这点我是最讨厌的,不能捏一个自己喜欢的样子多难受呀!不过以后的成熟产品肯定会有所改进,在此就先忽略。我进入了场景,一边还期待着自己会是什么样子的,这和模拟器差不多,也是以一个人物为载体“看世界”,只不过这次看到的世界是真正的实体世界。
睁开眼睛一看,视觉连接已经建立,耳朵也能听到排风扇的声音,我向四周观察,发现这是一个房间,目测了一下,大概是20尺乘20尺的大小,高度为5尺左右,这空间感知能力也不知道准不准,管它呢,反正也差不离。这个房间的地面是黄色的,墙面是白色的,天花板是淡蓝色的,看上去还蛮清爽的,房间里还有一些别的陈设——几个色彩斑斓的立方体,一个灰色的小推车,一红一绿两个圆球,还放了几盆深蓝色的植物,茎干上面开着鲜艳的花朵,五彩斑斓的花瓣把房间点缀得有了一丝活力,深深一闻,花朵果然还带着一缕香气——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香气,姑且这么认为吧。除了花香,这个房间里就再也没有什么别的味道了,或者说我没闻到。
这还是我第一次进入实体世界中的房间,真正存在的房间,由物质构成的房间!这个房间给我的感觉与模拟器里的有何不同吗?我想了想,确实有点儿不同,尤其是听觉,这是真正的听见了“东西”,这个排风扇的声音虽然我在虚拟世界中就很熟悉,但是亲耳听到又是另一回事儿了,感觉声音更加“立体”,细节更加饱满,在视觉上也同样如此,那些熟悉的物体看上去都更加细腻,更加真实,似乎能感觉到更多信息朝我涌来,然而解读起来却毫不费力。我不自觉地指挥着这具“身体”挪动了一下,我听见了熟悉的脚步声,我自己这具身体发出的脚步声,我往下一看,看见了一双长长的腿,皮肤黝黑,腿的尽头是踩在地面上的脚,仔细感觉,还能觉察到脚面传递给我的压力,这是星球的重力呀!我开始连贯行走,一步接着一步,我能遥控这具身体的移动,四肢都能操作了,手可以很灵活地贯彻我的意志,我轻松地抓起了一个红色的球,稍微瞄准了片刻,计算轨迹,然后朝着绿色的球扔了过去,绿色的球被精准地砸中了!两者相撞的清脆声音传到了我的耳中,我无意识地双手一拍,又发出了一阵响声,于是我又拍了几下,还拍出了节奏感,我“奏出”了一首最简单的曲子,当然,也只有我自己觉得这还是“曲子”。
这还只是半实体化达到的效果,如果真正实体化又会是什么感觉呢?是不是跟这一样?我脑子里胡乱地想着,一看时间,已经过去了35分钟,不得了!时间过得真快,我都还没看到“自己”随机成了什么样子呢?整个房间也没个镜子可以让我注意自身仪表,也没有窗子让我看外面的世界,就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这点以后要改进。到处摸了摸,感知了一下各种物品的手感,每摸一下都给了我一种“实在”的感觉,就是这样的到处摸、到处闻让我花了整整35分钟!
剩下的15分钟,我还是去拟物模式看看吧,于是我退出了拟人模式,回到了主界面,然后选择拟物模式进入。这个程序的退出界面设计得很巧妙,只要立在那里一动不动,脑子里默默地想,界面就会弹出,完全是“意念”控制的,这个设计值得保留。
拟物模式中再也没有次级界面,直接就进入了实体世界。当时设计的时候她们就说拟物模式里的机器载体都是一样的,不搞特殊,这样采购起来成本也低一点,搞一样的设备就可以了,相对简单。
一进入实体世界,我就又看到了一个房间,大小和第一个房间差不多,陈设也类似,但是植物盆栽变成了大盆栽,数量也比之前的那个要多几个,盆栽的植物却没有开花,也就闻不到花的香味了。我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我并没有和机器完全融合,我只是获取了机器的操作权而已,可以操作它,接收它收集的信息,就像在那个1号国家野生动物研究中心里操作机器一样,只不过这次的机器体积更精巧,传感器更丰富,操作的自由度更高,还没人在旁边唠叨。由于机器的体积比较小,每一样物品在我“眼里”都显得更巨大,因为我知道它们原本的尺寸,把机器缩小一些是我们有意为之的,这样可以在同样的空间里有更大的活动范围,看起来也就更自在一些。
目前的机器可以前进、后退、飞行、降落,比“人”的自由度还高,至少我刚刚操作的那个人是只能在地上走的,我们这个物种本来就不会飞,也许有些异体人能够飞翔吧。这个机器飞起来声音还很小,只有一点轻微的动静,而房间里也没什么其他的声音,显得比较单调,这一点可以整改。要多给这些空间里添加“色响味”——更美的图像、更悦耳的声音,更多的味道,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传感器进行感知。
不知不觉我在里面待了10分钟了,时间真是不经用,是不是一旦实体化了,时间就过得更快了呀?
我最后操作这个机器挪动了几个物体,把一些陈设给变动了一下,显得我来过了……然后我就退出了拟物模式,在主界面进入了旁观模式,这等于是不能操作任何设备与实体空间进行交互,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只能看不能摸”,只能感觉不能“动手”改变什么,我进的是一个同样的房间,里面有一个可操作机器,那个机器正在到处飞来飞去,横冲直撞,很多东西被撞的一团糟——显然是另一位体验者正在“野蛮”操作。这是我发现房间可以切换,然后我开始切换房间,观察不同房间中人们的行为,可惜每个人最多只能旁观6个房间,当时之所以这么设计是为了防止被试人数暴露,真是处处体现着保密精神。看完了这六个房间,没有一个人选择了异体人。
50分钟的总时间到了,我们还在程序里的人自动被弹出了系统,又回到了熟悉的虚拟世界里,我们的各个进程被恢复了,一切如初。我们的这些小组确实厉害,把一切都过渡得如此平顺,让人不会有丝毫不适,这能耐,比那个自称业内最专业的多杰拉组都要厉害,这个组织果然是高手的云集之地,现在我们已经很有体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