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确实不急。”我冲着儒馨会心一笑。
那就先等等吧,看看情况再说。陌思远会不会主动来找我们加入项目呢?实际上我们作为提出者,本来就应该自动是项目组的一员呐,可是目前我们什么都没收到。
正当我们“按兵不动”的时候,暗语系统向我们传递了第一份私人通知,我和儒馨分别收到了几乎一致的内容,大意如下:
您好,作为半实体化最初的提议者,我们知道,您对该任务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如果有您的加入,整个项目势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诚挚的邀请您作为项目组的顾问。当然,除了担任顾问这一角色,您还可以根据你的特长和兴趣加入项目组下属的某些专业小组,从事特定工作,这一切都不受限制。希望您作为组织的一员,能接受我们的邀请!半实体化项目团队敬
通知后面带有加入的选项,和之前的广播通知类似,我们只要选择这个选项就可以加入。
我和儒馨同时收到邀请,说明我们都在受邀之列,这份通知通篇都没有提到我们的名字,看得出来,是比较谨慎的,不过她们还是提到了“半实体化”这个词,好在这个词目前并不敏感。
果然不出儒馨所料,她们邀请了我们,而且这么早就邀请了,算是比较主动了。我看了之后心情大好,由此可见,我们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呐,被她们这些厉害的人所需要。
“欣德,你真厉害呀,果真不出你所料,她们主动邀请了我们。”我佩服道。
“我原以为是陌思远会来和我们说,没想到是一份通知。”儒馨淡然地笑了笑。
“那你看……我们现在就接受邀请吗?”我询问道。
“既然她们已经诚心诚意的邀请了,我们就加入吧,当顾问可是很有话语权的,我们要掌握尽可能多的话语权,到时候才能处于有利地位。”儒馨对我说道。
“好的,明白。”我回答道。转念我想了想,以比较严肃的语气问儒馨道:“你对这种利益怎么斤斤计较起来了呀?是不是算计太多了呀?你不是说你为了理想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吗?”
“我们对于这个组织几乎一无所知,在这种时候,表现的强势一些才能为我们今后的活动留下余地,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起码不能表现的那么好欺负,这是一种社交策略。”儒馨又在为我“授课”,算是人生哲学课吧。
“涨知识呀!”我回答道。
于是我们一起选择了加入。暗语系统自动跳转到了一个讨论组内,这就是半实体化项目团队的总交流群吧,很多人在这里畅所欲言,各种不同的内容汇集在一起显示在我们面前,但我们也无法看出一共有几个人在讨论,每一句话或者发送的每一个文件都无法追溯,直接就显示在了上面,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哪些话是自己说的,至于剩下的话是由几个人说的谁也不知道。保密效果真是好。
不过,这个讨论组里面有两个管理员,这个是可以确定的,只是管理员是谁就不知道了,她们主要负责主持讨论组的秩序,发布一些公告。目前讨论组里已经建立了7个专业小组了,负责攻关不同的问题,入口都被管理员挂在了醒目的位置,是否加入全凭自愿,这7个专业讨论组里唯独没有顾问组,不过仔细想想,顾问主要是统筹全局的,也不需要单独设组。
系统自动向新进的成员打招呼:欢迎您的加入,您的加入让我们离成功又近了一分。您可以自行选择专业小组加入或者新设一个专业小组并说明理由,方便后面人的选择,谢谢您的合作。
“那我们作为顾问应该怎么做呢?”我问儒馨道。
“我也不知道,直接私信管理员吧。”儒馨建议道。
于是我向其中一位管理员发送了一条私信:你好,管理员,我是特邀的顾问,请问我接下来需要做什么?
对方立刻就发送了回信:你好,你就是半实体化项目最初的倡议者之一吧?很高兴你能参加这个项目的开发,目前你的工作就是深入到各个专业小组,和她们交流你所设想的半实体化,向她们描绘这个项目应该达到的效果,对她们提供宏观方向上的指导就行。
我想了想,回信道:按你的描述,我的工作还挺轻松呀,其实就是向她们再表述一遍我的构想嘛,感觉我的工作是多余的。
看完我的私信之后,管理员又发来了一封私信:不要这么想,你的工作不多余,作为首倡者,你的理解肯定更为深刻,也更为精确,这点是不容置疑的,大家需要你的把关,别把自己看的那么没用。
这位管理员还是挺有人情味的,这个鼓励倒是让我很受用。既然她让我去指导各个专业小组的工作,为她们“答疑解惑”,那我就去吧,虽然大家都是匿名的,但有人聊天还是不错的,而且都是一些高手,和高手交流自己也能提高。
儒馨表示,她也收到了这样的私信,管理员让她“深入一线”,和专业小组里的组员交流心得,帮助产品模型的修改。
“看来我们的任务都差不多呀。”我对儒馨说道。
“是呀,毕竟我们两个是一起的。”儒馨说道。
“那我们要不要加哪个专业小组呀?”我问道。
“我原来是学生物工程的,倒是可以加入感觉传达小组,再加上我的建筑学知识,应该是可以胜任部分工作的,至于你嘛,你可以加入风险评估小组呀,参与制度设计,帮助规避法律风险。”儒馨给我出主意。
“嗯,好主意,我本来还想新设一个法律小组呢,听你这么一说,看来没必要了。”我说道。
“哈,在这里,并没有太多的地方要用到法律知识吧。”儒馨说道。
“感觉我学的东西没啥用。”我有些失落。
“只是在这里用处不大而已,即使用处不大,不是也有发挥作用的地方吗?”儒馨拍了拍我安慰道。
“嗯,我明白,我已经申请成为风险评估小组的一员了,她们给我安排了几项工作,总算觉得自己还有点价值了。”我说道。我其实与每个组都进行了密切的交流,不过是以顾问的身份交流罢了,唯独在风险评估小组,我既是组员又是顾问,与那些根本不知道身份的人在一起讨论问题,规划设计,我都不知道这个小组里有几个人,我们只能看到通讯记录而已。
“你的工作进展如何呀?”我问儒馨道。
“很顺利,同伴们都很给力,组织里面果然是人才济济,我们算是投靠对了地方。”儒馨说道。
“看来你很开心呐!”我说道。
“是呀,照这个速度,半实体化指日可待呀,目前唯一的不确定性就是贡献度如何界定。”儒馨略有所思。
“这个要等所有工作结束以后吧?那样才能论功行赏,而且,市场营销也算贡献呀,看看怎么算吧,肯定有一个科学的界定方法,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我说道。
“我也相信组织有这个处理能力。”儒馨也抱有期望。“现在我们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去呀!比如说,我们可以建议提高首倡者的贡献权重,这样对我们就比较有利,你说是吧?”她已经开始算计了。
“嗯,有道理,我们作为顾问,确实可以对这个过程施加影响。还有,销售方面,也可以建议更高的分成,提高大家推销的积极性。”我说道。
“对,这点也是要提的。”儒馨接话道。
……
要实现这个半实体化项目,其中最关键的有两点:一是实体交互设备的获得,这是最基础的一步,没有实体的设备,如何对实体世界施加最终的影响呢?二是神经性程序的编写,能让人的感觉与机器传感器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想当年,这两点我们一个也没有克服——既没有搞到设备,又没有编出程序;而现在,第一个难题一下子被我们强力的组员给解决了,解决的简直是轻松加愉快,再一次佩服她们的能力,这些人真是深不可测呀!我也不知道她们是通过什么渠道搞到的实体设备,我没问,她们当然也不会主动透露,我猜这很可能与已经实体化的成员相关,她们生活在实体世界里,应该比较容易搞定到设备。
搞到实体设备之后,剩下的事情就容易了,相关程序的编辑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神经程序的编辑复杂得超乎想象,但并不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儒馨所在的那个小组协同其他小组一起攻坚克难,正在迅速地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项目成功真的指日可待了。
也正是因为项目进展顺利,我们才有闲心在这“斤斤计较”那一点利益,其实我们并不是很在乎这些额外的积分,只是我们要在新环境中展现出一种姿态,一种“积极进攻”的姿态有助于我们提高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