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命太卜当众卜卦的结果可想而知,卦象显示迁到这个地方不吉利!殷商贵族们一看全都傻了眼,问那该怎么办?也好办,再占卜,看迁到哪个地方吉利?再卜,结果卦象显示洛邑最吉。卦象代表着上天的命令,殷商贵族对此特别迷信,于是周公趁机把殷商贵族迁到了洛邑,让他们和周民杂居。
把这部分余民迁到洛邑以后,周公作《多士》一文,用周成王的命令狠狠地把他们教训了一番:你们受了上天的惩罚,本来我准备要杀死你们,但上天有好生之德,现在暂且留下你们的性命。你们应该学会感恩,老老实实地在我分配给你们的田地里认真劳作,自我丰足,如果还是执迷不悟,那我就要重重地惩罚你们。
此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殷商贵族们除了服从,再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为了防止这些余民再生事端,吉公又委派召公在洛邑驻兵八师,加强对他们的监视。
殷余民的第二部分,周公把他们封给了殷纣的庶兄微子启。
当初周武王率军攻陷朝歌的时候,商纣的庶兄微子启手持宗庙里的祭器来到周武王的军门前,他袒露上身,双手反绑,让人在左边牵着羊,在右边拿着茅,用膝盖跪着前行,来到周武王面前,表明自己归顺周朝的心意。于是周武王命人释放了微子启,并恢复了他原来的爵位。此时周公杀了武庚,考虑到商族中再没有更合适的亲周人选,于是命令微子启代替武庚做了殷商的后嗣,祭祀殷商的先祖和宗庙,并作了《微子之命》一文以阐明此意,把他封在商朝故地宋国,建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让他治理殷商的这部分余民。微子启也是一个颇具才干的人,在替代武庚之后,得到了这部分殷商余民的拥护和支持,导致宋国在此后成了一个势力较强大的诸侯国。
第三部分殷商余民,大多是商王朝的中产阶级,是一些手工业者和庶民,复辟的愿望没有贵族们那么强烈,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周公把他们封给了自己的九弟姬封,立他为卫国国君,建都朝歌,居住在黄河和淇水之间,也是商王朝之前的故地。姬封就是卫康叔。
周公担心卫康叔年纪太小放纵自己,就一再告诫他说:“一定要访求殷国的贤人君子和德高望重的长者,询问他们最初殷朝因为什么而兴盛,最后因为什么而灭亡?一定要把爱护百姓作为头等大事。”告诉他殷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他沉溺于酒,贪酒就会出现失误,就会唯妇人之言是从,所以纣王的祸乱是从这些开始的。周公专门为卫康叔写下一篇名为《梓材》的文章,以昭示君子所以效法的准则。卫康叔到了封国之后,很好地遵循了周公的这些教导,用来安抚和团聚百姓,百姓都很顺服,卫国很快得到治理,卫地稳定了下来。
殷商余民的迁徙和顺服,标志着商王朝的真正灭亡。
顺利地将殷商余民迁徙之后,周成王接受周公迁都的建议,派召公前往洛邑观察地形,卜地相宅,具体规划建都的地址。召公到达洛邑,指使殷民在洛水北岸规度城郭、宫室、郊庙、朝市的位置,顺利完成规划。之后,周公又亲自前往洛邑,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经占卜吉利并请示周成王同意之后,周公向各诸侯国及殷民颁布命令,举行了盛大的奠基仪式,正式动工修建洛邑新城。经过为期八九个月的兴建,洛邑新城建成,周成王来到洛邑,受到各地诸侯的朝贺。由周公负责督建的洛邑新城,被称之为“成周”。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起,周王朝才真正“大业始成”、“周道始成”。周公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四方的诸侯前来进贡,路程都是相等的。”
周成王入居成周之后,在那里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并在成周会盟了天下诸侯。此次盟会不仅是周成王即位之后的第一次会盟诸侯,也是周王朝自建立以来的第一次会盟诸侯,称之为“成周之会”。周成王把九鼎安放在了城中心的明堂,史称“定鼎天下”。成周,从此成为周王朝朝会东方诸侯的东都。东都“成周”与西都“宗周”(位于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沣河两岸)相对,西都宗周又分为两部分,周文王时作丰邑于河西,周武王时作镐京于河东,因为那里是周人的聚居地,也是祖先宗庙的所在地,所以称之为“宗周”。这就是西周时期著名的两都制度,也就是同时有首都和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