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康在位21年病死,他的儿子姒杼即位。
杼又叫予,或作季杼、宁、伫,他精明强干,是夏代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如前文所述,他亲自参加父亲少康领导的复国战争,并立下了卓越的功绩。
姒杼初期的都城是原(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后来迁都老丘(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姒杼在位期间,针对和夷族作战处于劣势的实际情况,发明了一种用兽皮做的可以遮挡弓箭的护身衣,称之为“甲”,这就是战争中铠甲的雏形。铠甲虽然对于距离近力道强的弓箭起不了多大作用,但对于距离远力道弱的箭簇,还是有相当强的防护作用的。
此外,姒杼还命人制造了一种锋利的武器——矛。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在狩猎时,把木棒的一端修尖,用来刺杀野兽,到后来,又用锋利的石头、兽骨制成矛头,缠在木柄的前端,进一步增强了杀伤功能。但这样的武器在东夷族的弓箭和金属武器面前,仍然相形见绌。于是姒杼命人用青铜铸造了矛头,并安装在木柄上,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武器的杀伤力。矛因此成为冷兵器时代大量装备和使用时间最长的武器之一。
凭着这两种强有力的防御型和新型进攻型武器,并仿照东夷族制造了石镞、骨镞的弓箭,姒杼在对东夷族的作战中取得了大胜,降服了东夷。此外,姒杼还征伐东海及三寿部落,降服了一个以九尾狐为图腾的部落,擒获了他们的首领。姒杼把夏朝的势力进一步向东扩展,使更多的古少数民族融入到了华夏民族中来,功绩也是非常大的。《鲁语》:“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报”的意思是“报祭”,是指我国古代为了报答祖先恩德功劳而进行的祭祀。在夏王朝的十多个帝王之中,只有姒帝杼获此殊荣,他被夏朝人看成是能够继承大禹事业的一位贤王名王,在夏代历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声望和地位。
姒杼在位17年病死,他的儿子姒槐即位。姒槐又叫姒芬,姒芬发。由于之前姒杼征服了东夷,所以在他在位的第三年,东方的九夷(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都来朝觐,姒槐在位期间,可说是夏朝的辉煌时期。
姒槐在位44年而死,他的儿子姒芒继位。姒芒又叫姒荒,他即位之后,开创了一项延续数千年的“沉祭”仪式,也就是把祭物沉入水中企求水神的庇佑。因为古人认为水神住在水下,将祭品沉入水中,更容易被水神接受。姒芒除了把猪、牛、羊沉入河中,还把当年帝舜赐给大禹象征治水成功的那块玄圭也沉入了水中,以示虔诚。这一风俗从姒芒开始,一直延续了数千年。殷代甲骨卜辞中分别有“沉三羊”、“沉三牛”、“沉五牛”、“沉十牛”等祭河礼仪的记载。后世周穆王曾把玉璧递给河宗伯夭,伯夭接受玉璧后面向西将玉璧沉入黄河中,太祝也将牛、马、羊等牺牲沉入河中祭祀河神。春秋时期,晋平公发兵进攻齐国,将要渡过黄河时,其臣下用两对玉向神灵祷告,并把玉沉入黄河后才渡河。甲骨文中有“沉嬖”、“沉妾”的记载,嬖、妾就是作为牺牲的女子,将她们沉入河中祭神,实际上就是后世流行的“河伯娶媳妇”。直到近现代,居住在江河湖海畔的渔民或居民,仍有将祭品沉入海、江、河、湖之中,祭祀海神、河神、湖神的传统。
姒芒举行“沉祭”仪式后,前往东海游猎,在海边捕获了一条很大的鱼。大臣们都向姒芒称贺,认为是海神所赐,可以永保太平。
姒芒在位58年病死,其子姒泄继位。姒泄在位期间,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六个部落派使者前来朝谒,接受姒泄的封爵。这一事件标志着,东夷已经正式承认了夏朝的正统地位。
帝泄在位期间,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商部族的第七任首领王亥经常载着货物、赶着牛羊到别的部落去做生意。王亥到有易氏部落(今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易河一带,易河因战国末荆轲刺秦王而闻名天下)做生意的时候,有易氏的部落首领绵臣见财起意,于是杀了王亥,赶走了王亥的随行人员,夺走了他的财产。王亥的儿子上甲微非常悲愤,从河伯那里借兵讨伐有易氏,最终消灭了有易氏,杀了绵臣,为父亲王亥报了仇。王亥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因为他来自商部落,所以外部落的人在做贸易时就把他们称之为“商人”。久而久之,“商人”一词就成了“买卖人”的代称,用于交换的物品就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做“商业”,并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