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泄在位16年病死,其子姒不降继位。姒不降在位的第6年,征伐了九苑这个部落。在位59年后,因为儿子孔甲性情乖僻,他担心儿子继承王位后治理不好国家,于是决定改变自姒启以来传位给儿子的制度,在活着的时候把帝位传给弟弟姒扃(音jiōng)。这种禅位,因为有别于尧、舜时期外姓之间的禅让,只在本家族内部进行,因此又称为“内禅”。内禅制度后传入东南亚等国。
姒扃在位18年病死,传位于儿子姒廑(音仅)。姒廑又名胤甲,他即位后,把都城从老丘迁到西河(今河南省安阳市)。他在位的最后一年,传说出现了“天有妖孽,十日并出”的怪现象。其实就是当时天气非常炎热,百姓酷热难耐,而姒廑不注意解决民苦,却住进夏季别墅里,独立纳凉,因此被百姓讥讽为“廑”,意思是“短暂居住的居所”。这就是他名字的来历。姒廑在位时期,夏朝的国势渐渐衰落,但姒廑还算是一个守成之君,虽然没有做出什么特别出色的业绩,但也还不算行为荒唐,真正使夏朝走向衰落的是他的继任者孔甲。
姒廑在位8年,没有儿子,他临死之前,又把王位传给了姒不降的儿子姒孔甲。姒不降活着的时候,他就担心孔甲不是一个好君主,如今孔甲做了夏王,所作所为果不出当年的姒不降所料。
前文曾经提到过,夏朝由于流传下来的史料很少,所以夏朝大部分君主都没有详细的事迹。靠口耳相传下来的东西,如果所做的都是普通的好事,那就基本都会失传,但如果做的是影响比较恶劣的坏事,那就绝对会流传下来。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由此可以推断,上述这些事迹不详的君主,要么是守成之君,没有什么大的建树,要么对待人民还算说得过去,不至于留下太大的坏名声。但此时即位的姒孔甲,却在史书上留下了很坏的名声。
孔甲是个胡作非为的昏庸之主,他在位期间,不修国政却肆意****,沉湎于饮酒歌舞之中,并且喜好信奉鬼神。孔甲的行为使夏王朝的权威日益下降,百姓不再拥护他,诸侯们也开始背离,夏王朝国势日衰。
有一天,孔甲外出打猎的时候,遇到了一雄一雌两条龙,然后叫手下抓起来带进了宫。第二章《三皇五帝》中已有论证,所谓的龙其实就是鳄鱼。孔甲得到了两条龙,但却找不到会喂养龙的人。帝舜时期有一个名叫董父的人,擅长养龙,所以他的身边有许多的龙,帝舜听了非常高兴,因此赐姓为豢龙氏。孔甲找不到豢龙氏的后代,但却找到了一个名叫刘累的人。刘累是陶唐氏帝尧的后裔,因为陶唐氏家族衰落,于是他就跟随豢龙氏学习了养龙技术(鳄鱼养殖技术)。刘累替孔甲养龙,孔甲见他的技艺十分精良,能把龙养得非常乖巧,于是就赐姓为御龙氏,并把豕韦氏后代的封地改封给他(今河南省滑县一带)。
刘累替孔甲养了一段时间的龙,结果那条雌龙却死了(鳄鱼怕低温,估计这条雌龙的死跟气温有关系)。刘累非常害怕,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孔甲就会让刘累把两条龙拉出去给他表演节目,如今死了一只,那怎么办?刘累深感难以交差,于是就把死了的龙做成肉酱给孔甲吃,结果孔甲吃了之后感觉味道非常鲜美,就又找刘累索要。刘累怕得不行,担心死龙之事败露,不敢再养下去,丢下那条雄龙逃到了尧山(大龙山)东麓,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鲁山县居住。刘累是世居河南的许多刘姓人的先祖,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据称就是刘累的后代。
《吕氏春秋》记载的一个故事很有意思:孔甲有一次曾在东阳黄山打猎,突然刮起了大风,天昏地暗。孔甲找不到回路,于是走进一个老百姓的家里暂避。这家人家正在生孩子。有个人说:“国君到来,这可真是个好日子啊,这个孩子将来一定非常吉利。”可有个人却说:“就怕这个孩子享受不了这个福分,将来一定会遭受祸患啊。”孔甲听了这后,于是就把这个孩子带回了宫廷,他说:“让他做我的儿子,谁敢让他遭祸?”谁知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后,一次帐幕掀动,屋顶的椽子裂开,斧子掉下来砍断了他的脚,于是只好做了个守门人。孔甲见状叹息说:“哎呀!发生这种事情,大概是命中注定吧!”于是创作了一首名叫《破斧》的歌。据说这就是最早的东方音乐。
孔甲在位9年病死,他的儿子姒皋继位。
姒皋在位3年后死,他的儿子姒发继位。姒发在位期间,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朝进一步衰落。姒发在位7年而死,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姒癸(又名履癸),这就是夏朝大名鼎鼎的亡国之君夏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