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风急云涌,齐恒公中原首霸
葵丘盟会,霸主地位被确认
齐国的祖先是西周武王的第一功臣姜(吕氏)尚,姜尚因助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为公爵位齐侯,同时在平定“三叔之乱”时,周成王又赐予齐国一种特权——可以讨伐有罪的诸侯,凭借着这项特权,齐国在西周时期已发展成为东方的大国。
到了春秋时候,北方的山戎和狄人不断地向南进逼,楚国在稳定了江、汉之间后,随即向北方扩张。郑庄公在位时候(公元前六八五年至公元前****三年),郑国曾经一度取得华夏各国的领导权,但郑庄公死后,郑国由于推行公族制度陷入内乱,国力急剧衰败,失去了南北双方扩展的实力。于是北方的“异族”——戎狄趁机灭亡了邢、卫两国,南方的“蛮夷”——楚国相继入侵吞并了蔡、许、郑三国,面对南北“夷人”的同时进逼,迫使中原华夏各国采取联合一致、抗拒外侮的路线。在齐恒公以前的齐襄公时代,齐国就已经灭了纪国,随后伐卫、伐郑、伐鲁,国势开始向外扩展。
到齐恒公即位,在鲍叔牙的举荐下,大胆启用曾经刺杀过自己的管仲。管仲上位后,开始设官制盐、铁,铸造货币,整顿国政,设各种官吏,各司其职,并把全国分为二十一个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此十五乡即为农乡,乡中之人在平时专心务农,战时当兵。如此几年之间,齐国国富民强,
庄公十年(前六八四年)
春季,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出兵应战,曹刿请求见庄公。他的乡里人说:“每天都吃肉、做大官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做大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入朝拜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国君您凭借什么去同齐国作战?”
庄公答道;“衣食一类用来安身的物品,我不敢独自享用,必定要分一些给别人。”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每个国人,他们是不会跟从您去作战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宝玉和丝绸,寡人是不敢擅自动用而分给他们的,一定要忠实诚信。”
曹刿答道:“这种小信不足以使鬼神信任,鬼神是不会赐福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官司案件,寡人虽然不能件件详察,但也算是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说:“国君您这是尽心尽力为民办事的表现,凭借这一点,鲁国可以和齐国打一仗。打仗的时候,请让我跟国君您一同去。”
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现在SD莱芜东北)同齐军交战。庄公正想击鼓进兵,曹刿说:“不行。”
齐军已经击了三通鼓,曹刿才说:“可以出兵了。”
齐军被打得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击。曹刿说:“还不行。”
说着,他下了车,察看齐军车轮的印迹,然后登上车,扶着车轼瞭望齐军,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庄公下令开始追击齐军。
鲁军打了胜仗之后,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凭的全是勇气。齐军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卯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时勇气便耗尽了。敌方的勇气耗尽时,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会取胜。大国用兵作战难以预测,我担心他们设兵埋伏。后来,我看出他们的车轮印很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才去追击他们。
对于这段历史,后人有诗道:
齐甲强临力有余,鲁庄为战念区区。
鱼丽三鼓微曹刿,肉食安能暇远谟。
且说齐恒公当初逃亡在外避难的时候,经过谭国(现在SDZQ市龙山镇),谭国人对他很不礼貌,不予接待。等到他回国继位后,诸侯都去祝贺,谭国又没有人去。
这年冬季,齐军就灭亡了谭国,这是由于谭国没有礼貌。谭子因此逃亡到莒国避难,这是因为两国同盟的缘故。
庄公十四年(前六八〇年)
春季,齐国召集陈、曹两国,组成三国联军进攻宋国。齐国同时还请求周天子也出兵干预。
夏季,周大夫单伯带着天子的周兵同三国诸侯联军相会,一同兵临宋国城下,同宋国讲和,一致拥立宋闵公的弟弟御说继位,是为宋桓公,然后联军罢兵回国。
冬季,周大夫单伯在卫国的鄄邑(现在SD濮阳)地方会见齐桓公、宋桓公、卫惠公、郑厉公,向他们通报了宋国已经顺服、国内已经平定的情况。
次年春季,齐桓公召集宋桓公、陈宣公、卫惠公、郑厉公再次在鄄邑会见,诸侯一致拥戴齐桓公为盟主,齐国开始称霸。
庄公二十二年(前六七二年)
陈完,妫姓,陈氏,字敬仲,是陈国国君陈历公妫跃很疼爱的儿子。还在敬仲年幼的时候,成周太史带着《周易》去见陈厉公,陈厉公让他为幼子敬仲占筮,占卦后,周太史说:“……所以说,他的昌盛在于别国吧!如果在别国,必定是姜姓之国。姜是泰岳(注:神农氏)的后代。山岳高大可以与天相配。但事物往往不能两者一样大,要等陈国衰亡了,他这个氏族才会昌盛起来吧!”
陈历公薨殁后,其弟弟妫杵臼继位,是为陈宣公,他立自己的宠妃之子御寇为太子后,见太子御寇与自己的侄子公子陈完交好,以为他们要暗地里密谋不轨,就杀死了太子御寇。
事实上,御寇是因为敬重公子完是贤者才与之频频往来。太子御寇被杀后,公子完担心会祸及己身,于是携家带眷投奔到了齐国避祸,改姓田氏,这就是齐国田氏的始祖。
齐桓公久闻敬仲的才能,想任命敬仲做齐国卿士,他辞谢说:“我一个避难而寄居在外的小臣有幸获得国君您的宽恕,能在宽厚的政治之下赦免我的缺少教养,使我得以免除罪过而放下恐惧,这是国君您对我的恩惠。我从国君您这里已经得到很多了,哪里还敢接受这样的高位而很快地招来贵国官员们对我的指责?因此我谨昧死上告。《逸诗·翘车》说的好,‘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
原来没被收录在《诗经》中的周诗,都被称作逸诗。他说这诗歌的白话文的意思是:
贤聘之车多高大,用弓招呼我登上。
非我不想登上去,实怕友朋把我妒。
齐桓公想想也是,就改让他担任了“工正”(注:齐国掌管百工之官)之官。
敬仲担任“工尹”后,设宴回礼,招待齐桓公一起饮酒。桓公酒兴很高,一直饮到傍晚。桓公和敬仲谈的很投机,觉得意犹未尽,于是下令道:“点上灯烛,咱们继续喝酒。”
敬仲辞谢说:“臣只知道白天招待君主,不知道晚上还要陪饮。臣实在是不敢遵命。”
对此,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
对此,当时就有君子说:“酒用来完成礼仪,不能没有节制,这是义;和国君饮酒既完成了礼仪,又不使饮酒过度,这是仁。”
庄公二十三年(前六七一年)
话说这一年楚成王刚一登位,就布施仁德恩惠,与诸侯修好结盟,派人到成周向周天子进贡,周天子回赐给他祭肉,说:“镇守南方、平定夷越各族的****,不要侵犯中原各国。”
于是楚国的疆土,顺理成章地向南扩展到千里之外。于是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国,立刻成了楚国东进中原和齐国争霸而要争夺的焦点。
庄公三十一年(前六六三年)
夏季六月,齐桓公来鲁国奉献讨伐山戎的战利品,这是不合于礼的。凡是诸侯讨伐四方夷狄有功,就要奉献给周天子,周天子用来警戒四方夷狄;在中原作战就不这样,诸侯之间是不能互相赠送俘虏来献捷的。
闵公元年(前六六一年)
狄人进攻与齐国隔河相望的姬姓邢国(现在HBXT市XT县齐国正卿管夷吾,姬姓,管氏,字仲,他对齐桓公建议说:“戎狄好像豺狼,是不会满足于区区一个邢国的。夏族(注:泛指中原)各国应互相亲近,这一点是绝对不能抛弃的。一个国家如果因为害怕战乱而贪图安逸享乐,就如同饮毒酒自杀一样致命、有害,是不能怀恋的。《诗经·出车》中说:‘难道我不想回家?无奈有《简书》在身。’这个所谓的《简书》就是指,邻国有难就应当奔命救之的意思,就是同仇敌忾而忧患与共的意思,所以请国君您仿效诗中的《简书》去救援邢国。”
于是齐恒公决定出兵救援邢国。
原来,这邢国是周公旦的后裔子嗣国,和齐国是世代联姻的盟国,两国曾有歃血为盟的“简书”,即写有盟誓的竹简。
闵公二年(前六六〇年)
冬季十二月,刚被齐、邢联军击退不久的狄人又复进攻卫国。于是卫懿公动员全国国人参战。在分发兵器的时候,一些接受甲胄、兵器的国人纷纷表达了心中的不满,说:
“应该让鹤去啊,鹤实际上享有官禄官位,我们有什么能耐,哪里打得了仗!”
“国君爱鹤,让鹤去御敌好了!”
原来卫懿公平时喜欢养鹤,竟荒唐地赐给鹤以官位和俸禄,还给鹤配备了贵人专享的“轩车”。面对国人的这种怨言,卫懿公自然无言以对。
出征前,他把随身佩戴的玉玦给了大夫石祁子,把随身箭矢给了大夫宁庄子,让他俩共同防守都城,说:“寡人只能用这些东西来告诉您们二位:帮助您们的国家吧,选择有利于国家的去做。”
原来那个时候,玉玦的“玦”通“诀别”的意思,而箭矢的“矢”通“难于防御”的意思。石祁子和宁庄子自然领会这层含义,叩首拜受。然后,卫懿公脱下自己内穿的绣衣授予夫人,嘱咐道:
“你务必要听他们二人的指挥!”
然后,卫懿公任命勇士渠孔驾御指挥战车,勇士子伯为自己的车右;勇士黄夷统领前军打冲锋,勇士孔婴齐统领后军殿后。
卫军和狄军在荧泽(现在HN鹤壁J县西)相遇交战,卫军大败,卫懿公因不肯丢掉自己的帅旗,所以被戎兵包围而乱刀所杀。狄人俘虏了卫国史官华龙滑、礼孔,继续追击卫军。
这两个人说:“我们是卫国的太史官,执掌着卫国的祭祀大典。如果我俩不先回去,你们是断然得不到国都的。”
于是狄军就让他们先回去劝降。他们回到都城,就告诉守卫都城的石祁子、宁庄子说:“我们不能再抵御了。”夜里,就和国都的人一起退走。
狄人进入卫国国都,跟着又追上去,在黄河边上全歼了撤退的卫军,卫国灭亡。卫懿公玩物丧志,最终导致身死国灭。
当初,卫懿公的父亲卫惠公即位的时候还很年轻,齐国人授意他的长庶兄昭伯和他新寡的母亲——卫宣公的夫人——齐国公主宣姜私通,昭伯不同意。齐国人就逼迫他干,他只好勉强为之,后来生了齐子、戴公、文公,另外还生有两个女儿,后分别嫁给了宋桓公、许穆公,是为宋桓夫人、许穆夫人。文公长大后,由于见卫国祸患太多,便投奔了母亲的娘家齐国。
且说宋国国君宋桓公见自己夫人的故国——卫国已亡,因惧怕狄军而只好夜里偷偷渡过黄河,逆黄河去迎接、收纳卫国的遗民男女共计七百三十人,加上共邑、滕邑(注:共、滕两国已灭,此时为齐国的两座城邑)逃难而来的百姓共五千人,随后,辅助随难民逃来的戴公为卫国国君,暂时寄居在卫国漕邑(现在HNH县的野外。
许穆夫人在许国闻讯故国被灭,想回故国的漕邑去慰问兄弟戴公,但半途被许国国君派人截回。她满怀郁愤,只好创作了《诗经·载驰》这首悲愤动人的诗作,聊表心意。诗歌道: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而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而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芒。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樨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白话文的意思是:
车马疾驰快奔走,回国慰问我卫侯。马行归途路悠悠,行旅匆匆到漕邑。大夫跋涉来追赶,我心哀伤又忧愁。
没人赞成我赴卫,要我返回万不能。你们想法都不好,不是我思不深远。没人赞成我回卫,想要阻止也不能。你们想法都不好,不是我思不谨慎。
登上高高的山岗,采集贝母解愁肠。女子多愁又善感,各人心里有主张。许国大夫责怪我,实在幼稚且张狂。
我在郊野忙行驶,麦子繁盛又茂密。前往大国去求援,依靠谁来帮我忙。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再把我责备。你们纵有百般计,也不如我亲自去。
许穆夫人是我国第一位见于记载的女性诗人。
齐桓公闻讯卫国灭亡,也派遣公子无亏率领战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前来帮助守卫漕邑,还赠送给戴公四匹驾车的马,祭服五套,牛、羊、猪、鸡、狗各三百头,还有做门户用的木材,另外又赠送给宣姜夫人用鱼皮装饰的车子一辆、上等的绸缎三十匹,以示慰问。
僖公元年(前六五九年)
齐恒公把邢国迁移到夷仪(现在HB邢台XT县西浆水镇)重新安置。邢国被齐恒公迁居到夷仪地方后,好像回到原来的国土一样。
秋季,楚国为了东扩与齐国争霸,准备进攻齐、楚之间的郑国,这是由于郑国过于亲近齐国的缘故。齐恒公闻讯,召集鲁、宋、郑、曹、邾五国在宋国的荦邑(现在HNHY县西北)结盟,共同谋划出兵救援郑国。楚军见以齐国为首的诸侯联军实力强大,只好不战而退兵回国。
僖公二年(前六五八年)
春季,齐恒公率领诸侯联军在楚丘(现在HNH县东七十里)地方筑城,而后由周天子重新封给卫国。卫国在楚丘地方重建后,戴公病逝,由其在齐国的弟弟文公继位,不久,他就忘记了亡国之痛。
卫文公为了感谢齐恒公之恩,创作并赋《木瓜》以颂之,诗歌后被收录在《诗经·卫风》中。诗歌道: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白话文的意思是:
您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您,珍重情意永相好!
您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您,珍重情意永相好!
您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您,珍重情意永相好!
诗中的“琼琚”“琼瑶”“琼玖”都是古时候用美玉雕成的珍贵佩玉。
秋季,齐恒公召集宋国、江国(现在HNX县西南)、黄国在宋国的贯邑(现在SDC县南)地方结盟,这是因为江国、黄国已经归服于齐国的缘故。
且说自当初楚军攻陷郑国的“纯门”(注:郑都城外城的南门)而差点进入郑国内城以后,郑文公恐怕楚国兵马再次讨伐,便派大夫聃伯去镇守“纯门”。
冬季,鬬章率领楚军在经过二次不战而退后,突然发起进攻,再次攻破毫无准备的“纯门”,镇守的郑国大夫聃伯被俘。
僖公三年(前六五七年)
秋季,齐桓公召集宋桓公、江国人、黄国人在齐国的阳谷(现在SD阳谷)会见,共同商讨如何联合进攻咄咄逼人的楚国。
面对强大的楚军,郑文公想求和,郑大夫孔叔进谏说:
“齐国正为我国忙着联系各国,而您现在却想丢弃他们的恩德而向楚国讲和。这不会有好结果的。”
这天,齐桓公和夫人蔡姬在后宫花苑里坐船游览散心,蔡姬故意摇动游船,齐桓公被摇得晃来晃去,很是害怕,脸色都变了,叫她别摇,蔡姬不听。齐桓公很生气,一气之下把她送回娘家蔡国,但并没有断绝婚姻关系。
蔡国国君见齐桓公把女儿送回娘家也很气恼,一气之下把蔡姬改嫁给了楚国。
僖公四年(前六五六年)
春季,齐桓公率领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穆公、曹昭公各诸侯组成的联军入侵蔡国,表面上是报复蔡君随意把女儿改嫁楚国。
蔡军溃败,齐桓公乘胜率领联军继续南下,转而进攻楚国。楚成王派遣使者来到军中,对齐桓公说:
“国君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真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没有想到国君您竟然不顾路远,千里迢迢来到我国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
齐大夫管仲回答说:“以前,周王室的召康公姬奭以成王名义准许我们的先君——太公吕望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辅助周王室。’还赐给我们的先君征伐的范围,东到大海,西到黄HN到穆陵(现在SD潍坊LZ县南百里的大岘山),北到无棣(现在SD滨州WZ县当初,您楚国不进贡王室的青茅,使得天子的祭祀缺乏应有的渗酒物资,不能用‘缩酒’(注:请神用酒)来请神,敝国寡君为此而来问罪。还有,周昭王当年为此南征您楚国而客死异乡,寡君为此而来责问。”
楚国使者回答说:“当初贡品没有送来,这确是敝国寡君的罪过,今后岂敢不供给?至于昭王为什么没有回去,还是请贵君去问问汉水边居住的渔人吧!”
诸侯联军继续前进,驻扎在楚国的陉邑(现在HN漯河ZC区地方,以武力相逼。
夏季,楚成王无奈只好派遣大夫屈完与诸侯联军谈判。诸侯联军这才撤兵到楚国的召陵(HN漯河ZC区东三十五里)地方驻扎。
屈完只身来到联军驻地,齐桓公把所率领的齐国军队列成战阵,和屈完同坐一辆战车检阅队伍。齐桓公在车上沾沾自喜道:
“这次寡人和几个诸侯联合出兵,难道是为了‘不谷’(注:为人之君的谦称)我一个人的利益吗?其实为的是继续我们两国先君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贵国与‘不谷’我重修友好,怎么样?”
屈完回答说:“国君您能惠临敝国来求福于社稷,承蒙国君示好于敝国寡君,这也正是敝国寡君的意思!”
齐桓公洋洋得意地炫耀道:“用‘不谷’我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够抵御他们?用这样的军队来攻城,哪个城能不被攻破?”
屈完冷冷回答说:“国君您如果能用德行来安抚诸侯,谁敢不服?如果想用武力一味孤行,那敝国将用方城山(注:山名,位于现在HNY县南)作为城墙,用汉江作为护城河,殊死一战。到时,君王您的军队即使再多,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吧!”
说罢,屈完就与各诸侯订立了和平盟约。
僖公五年(前六五五年)
齐桓公召集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昭公各诸侯在卫国的首止(现在HN商丘Z县东南)地方相会,周惠王的长子姬郑也赶来与会,讨论的主题是安定成周王室,确立姬郑的嫡长子的太子地位。
原来周惠王此时正意欲废嫡长子姬郑而另立庶子姬带为太子。为了这事,周天子惠王和公子带与齐桓公开始交恶,在周惠王的授意下,公子带准备联合楚、晋、郑各诸侯国与齐国对立。
秋季,楚、晋、郑三国诸侯在晋国某地举行会盟,表示支持周惠王废嫡立庶的决定。期间,周惠王派卿士周公来到晋国军营,召见郑文公,给他打气,道:
“天子让我来安抚您去随从楚国来对付齐国,然后再让晋国来辅助您,这样,您总可以放心了吧。”
因为此时的郑国,其综合国力已经失去了郑庄公时代地区小霸的威风,充其量只能算是个二流诸侯国了,因此在盟会上,郑文公总是支支吾吾、察言观色,不急于表态。
郑文公对周惠王的命令感到高兴,可又对和齐国这样的大国对立仍然感到惧怕,所以最后还是决定逃回国而不参加盟誓仪式。随行的大夫孔叔不让他走,劝阻道:
“国君您的举动不能轻率,轻率就会失掉亲近您的人。失掉了亲近您的人,必会招来祸患。国家一旦有难而再去乞求与人结盟,到时您所失掉的东西就多了。您一定会后悔。”
郑文公不听大夫孔叔的劝谏,没有继续参加盟誓,而是借口国内有急事发生,离开了晋国的军营,顾自潜逃回国。
僖公六年(前六五四年)
夏季,为了惩罚郑文公擅自逃避首止的那次诸侯结盟,诸侯联军进攻郑国。诸侯联军包围了郑国的新密(现在HN郑州密县)城邑,公开的讨伐罪名是,郑国在农忙时节擅自动土筑城。由于泄氏、孔氏、子人氏三家郑国世袭大夫的主战和严密防范,只好不战自退。
楚成王得知齐国伐郑,便亲自率领兵马趁机攻伐许国,包围了齐国的附属国许国的都城。
齐桓公听说楚兵伐许,连忙转移伐郑的兵马去救许国,郑国都城才得以解围。
僖公七年(前六五三年)
春季,齐国人再次进攻郑国。郑国大夫孔叔见齐恒公是盯上郑国了,忧伤地对郑文公说:
“俗话说,‘心志假若不坚强,怎么能又怕屈辱?’既然我国强硬不起来,又不能软弱下去,因此,只有死路一条了。国家危险了,请您向齐国表示屈服以挽救国家。”
郑文公心存侥幸道:“寡人知道他齐国是为什么跟寡人耗上的,他无非是想寡人倒向他齐国,姑且稍稍等我再权衡一下。”
孔叔焦虑地回答说:“情况已经是十分危急了,早晨都等不到晚上了,国君您想怎么等待呢?”
夏季,无路可退的郑文公只好杀死从楚国投奔自己的大夫申侯以讨好齐国,同时,将郑国背叛齐国的责任推给申侯。当然,这也是由于陈国大夫辕(注:通袁)涛涂诬陷的结果。
秋季,齐桓公与鲁僖公、宋桓公和陈国太子妫款在齐国的宁母(现在SD济宁YT县东)地方结盟,策划再次进攻郑国。
齐大夫管仲对齐桓公谏言说:“臣听说,招抚怀有二心的国家需用礼,招抚疏远的国家需用德。凡事皆要重视德和礼,这样才能让所有人就会归附于您。”
齐桓公接收谏言,以礼对待诸侯,连诸侯的随行官员也都收到了齐国赏的土特产。
郑文公闻听齐国再次在宁母召集诸侯会盟,害怕齐国再次伐郑,于是派遣太子姬华到会求和,同时来接受盟会的命令。会后,郑太子姬华私下对齐桓公说:
“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皆是郑的世袭大夫,但均不听我父亲的命令而专与贵国作对。国君您如果帮我们除掉他们三家,然后和敝国讲和,敝国就可以作为您的内臣而听命于您。这恐怕对您来说也没有什么不利的吧。”
齐桓公准备答应他的要求,一旁的管仲悄悄劝谏说:“国君您用礼、信召集诸侯会盟,谋划伐郑,现在却要用和郑国私下协议的方式来结束会盟,这恐怕不行吧。父子不相违背叫做礼,见机行事而完成君命叫做信。一旦违背了这两点,就太邪恶了。太子华不就是这样的人吗?”
齐桓公振振有词,说:“上次寡人率诸侯联军进攻郑国的新密,并没有得手。现在正好有机可乘,顺势而为除掉郑国与寡人作对的三个世袭大夫,难道也不行吗?”
管仲回答说:“国君您应该先用德安抚,再加上教训,他太子华如果不听,然后再率诸侯联军继续讨伐郑国。郑国到时肯定无言以对,肯定惧怕您而臣服!如果你自己有罪在先,再发兵进攻郑国,那郑国就有理了,他还怕您什么?况且您会合诸侯只是为了尊崇德行罢了。
“现在您允许奸邪之人太子华例会,怎么向后代交代?您现在会合诸侯,您的德、刑、礼、义和一言一行,没有一个国家是不加以记载的。如果记载了有邪恶之人居于盟会中,那您的联盟就废了。事情做了而不能见于记载,这就不是盛德。国君您还是不要同意太子华的请求为好!郑国一定会接受盟约的。太子华既然已经做了太子,而他还要求凭借大国的力量来削弱他自己的国家,他一定会咎由自取而惹祸上身的。
“再说,郑国有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的代表——叔詹、堵叔、师叔这三个贤明的大夫在辅政,您是没有空子好钻的。”
齐桓公于是向太子华辞谢,太子华只有接受盟约而回国。从此他得罪了郑国泄氏、孔氏、子人氏三家氏族。
冬季,郑文公派遣使者到齐国请求订立盟约。
僖公八年(前六五二年)
春季,周王室的使者和齐桓公、鲁僖公、宋桓公、卫文公、许僖公、曹共公、郑世子款在曹国的洮邑(现在SD濮阳F县南)地方会盟,商谈如何安定王室。
因为这时周惠王已经驾崩,太子姬郑并没有被立为天子,姬郑担心弟弟公子带争位而秘不发丧,并急忙派人向齐桓公求援。
郑文公听到这个消息请求参加盟会,表示顺服齐国。会上,齐桓公联合诸侯一致推举太子姬郑为天子,是为周襄王。襄王的君位安定后,才举行周惠王的丧礼。
冬季,周王室派使者来鲁国讣告周惠王的丧事,由于发生公子带争位的祸难,所以讣告迟了。
僖公九年(前六五一年)
夏季,齐桓公和鲁僖公、宰周公、宋桓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在宋国的葵丘(现在HNLK县张君墓镇和堌阳镇周围地区)地方会见,重温过去的盟约,同时发展友好关系,这是合于礼的。
周襄王派周公姬宰孔把胙肉(注:古时经过祭祀的肉)赐给齐桓公,说:“周天子祭祀文王、武王,派遣我把胙肉赐给伯舅(注:周天子对异姓诸侯的称呼)享用。”宰孔见齐桓公准备下阶拜谢,继续道:“还有命令。天子派我说:‘伯舅年有七十,应重重嘉奖,爵位上奖赐一级,不用下阶拜谢。’”
齐桓公回答说:“天子的威严就在前面,小白(注:恒公名)我岂敢受天子的命令而不下阶拜谢?不下拜,孤惟恐在侯伯的位置上摔下来,给天子留下羞辱。岂敢不下阶拜谢?”
说罢,齐桓公下阶拜谢,然后再登上台阶接受祭肉。
此次诸侯的会见一直持续到秋季,齐桓公和诸侯在葵丘会盟后,说:“凡是这次我们一起结盟的人,既已盟誓,之后就应当以和好为自己唯一的归宿。”
且说周公宰孔完成周天子的使命——正式承认齐恒公的候伯地位,就先行回国了。他在回国途中,半途遇到了正要去宋国参加“葵丘盟会”的晋献公,就对他说:
“您可以不去参加会盟了。齐桓公不致力于德行而在忙于远略,所以他十二年前就向北攻打山戎,然后向南边攻打楚国,现在西边又组织举行了这次诸侯会盟,他是否会向东边开拓疆域还不可预知,我想他攻打西边是力所不能及的。此人恐怕会惹火上身吧!君侯您应该致力于靖乱,不要急于前去参加盟会。”
晋献公听了这话,没有去参加盟会就回国了。
僖公十一年(前六四九年)
夏季,成周洛邑南面的扬拒、泉皋、伊洛的戎人一起进攻周国京城——洛邑,进了王城,烧了东门,这是王子带召引来的。秦军、晋军闻讯赶紧攻打戎军的老巢来救援成周。
僖公十二年(前六四八年)
周襄王由于戎人骚扰的缘故,讨伐王子带。
秋季,王子带逃亡到齐国避难。
冬季,齐桓公派遣管仲出面让戎人和周襄王讲和。周襄王十分感谢,用上卿的礼节设宴招待管仲。管仲辞谢说:
“陪臣(注:臣之臣)是低贱的官员。现在有天子所直接任命的国氏、高氏在敝国,如果他们按惯例,春秋两季来接受天子的命令,天子您又用什么礼节来待他们呢?所以陪臣谨请辞谢。”
原来春秋时代,周天子封姜姓的国氏、高氏于齐国来辅助吕氏齐侯,其任命均由周天子直接授予,凡齐国政务,皆由国氏、高氏二卿与吕氏国君共同裁决。因此,国氏、高氏被称作“齐国二守”。
天子说:“舅父(注:天子对自己的昵称)我赞美您的功勋,接受您的美德,这可以说是深厚而不能忘记的。去执行您的职务吧,不要违抗我的命令!”
管仲最终还是接受了下卿的礼节而回国。
对此,君子曰:“管氏之世祀也宜哉!让不忘其上。《诗》曰:‘恺悌君子,神所劳矣。’”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
君子说:“管氏世世代代受到祭祀是多么恰当啊!谦让而不忘记爵位比他高的上卿。《诗经·旱麓》说:‘和蔼平近一君子,神明要来保佑您。’”
僖公十三年(前六四七年)
春季,齐桓公派遣大夫仲孙湫到成周聘问(注:礼节性互访),同时让他说起王子带的事情。等到聘问完了,仲孙湫并没有和周襄王谈起有关王子带的事情。
回国后,仲孙湫向齐桓公谎报说:“还不行。周襄王对王子带的怒气还没有消除呢,恐怕要等十年了。不到十年周王是不会召王子带回去的。”
正是:
三往何劳万乘君,五来方见一微臣。
微臣傲爵能轻主,霸主如何敢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