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5100000014

第14章 用尊重赢得尊敬(3)

小译是校拉丁舞队队员,舞跳得很好,在江苏省青少年拉丁舞比赛中已获得了许多奖项。他本是小帅哥一个,白皙的皮肤,很引人注目。他对同学很友好,我们都请他教跳舞,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们。他还喜欢体育运动,跳绳是班级之冠……一般的同学在班级接力比赛中总会失手,可是他轻松得很,有时不但很快地跳过去,还在空中做了一个360度的大转弯,看得大家一愣一愣的……同学们禁不住地拍手。这样的同学真的很酷!

小胜也很酷,他的家庭条件好,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名牌哦,同学们都称他酷哥。但这不是主要理由,他很善于帮助同学,在开学初班级扶贫济困活动中,他把积攒了196天的零钱全部捐给了贫困同学,我们看到他把储蓄罐里的钱都掏空了,真的非常佩服他,因为他在帮助同学。

谈话中,刘老师发现很多同学理解的酷不仅仅是家长所说的物质上的追求,孩子们已经懂得怎样才能真正做一个“酷”的人。刘老师觉得今天的班队课上让孩子说一说,辩一辩,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说一说有好处: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交流,他至少明白了一点,不能靠外表上的模仿追求美好的东西,而是内心的美好才能吸引人!

有人说:教师的眼光总是那么挑剔,对于孩子的优点和成绩,往往是视而不见;对于孩子稀奇古怪的想法,往往会戴起放大镜。可是,孩子们有自己的世界,走进他们的童心世界,也很有趣。如果你平时遇到这类事情,你会怎么处理?刘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反思:

1.学会接纳孩子

当孩子出现盲目地崇拜明星或者成为一个“模仿秀”的时候,当教师的首先要学会接纳,切不可一味地加以否定,或者持先批评教训一顿的错误想法。像孩子耍酷,影响其学习成绩了,刘老师没有轻易去批评孩子,而是从容应对,将计就计。

2.要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世界

其实,在大人眼里,酷是一种内在心境体验的自然外在流露。喜欢一些新颖的东西,时尚的东西,新潮的东西,不仅仅是大人的专利,小孩子也一样。凡是美好的东西,启迪人心灵的东西,孩子谓之酷也无妨。关键是能重视方法上的引导,能帮助孩子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像案例中的刘老师,利用班队课,让孩子之间先交流,再来解决问题就比较好。

3.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成长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个新词出现在学生的生活中,什么“美眉”、什么“伊妹儿”,还有许多人的口头禅“帅呆了”、“酷毙了”……对此,我们老师不必大惊小怪。重要的是我们平时要适时引导他们,启迪他们,让学生明白不可盲目地模仿影视明星,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星上,荒废了学业,那就耽误大事了。我们要引领孩子品读名著,完善自我,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真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师的思想也要跟着变,这就叫“与时俱进”。

在平等中培养平等

全国优秀特级老师李镇西讲过一件事:

课间休息,一女生来到办公室:“李老师,我想借个杯子喝水服感冒药。”我坐在椅子上,用手指了指角落的书柜:“喏,第二格抽屉里有,自己拿吧!”学生找到杯子,自己倒开水服了药,说:“谢谢李老师!”然后走了。

上课了,是作文课。学生在下面写作文,我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这时,手中的红色圆珠笔没油了。于是,我轻声地问前排学生:“谁有红色圆珠笔,借来用用?”虽然是轻声,但许多学生都听见了。于是,坐在前几排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从书包里拿出文具盒,然后以最快速度打开,找出圆珠笔,他们纷纷把握着笔的手伸向我:“李老师,用我的笔吧!”“李老师,用我的!用我的!”每一双眼睛都充满了真诚的渴望。还是那位课间向我借杯子的女生反应敏捷,坐在第三排的她几乎是小跑着上前,把笔递到我的手中——在递到我手中之前,她还细心地将笔芯旋转了一下,把原来的蓝色旋转成红色。

尽管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向老师借过杯子,但我相信几乎所有老师都曾向学生借过笔,并享受过学生争先恐后递笔的热情。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学生向老师借杯子,老师想都没有想过亲自把杯子递给她呢?而老师向学生借笔时,为什么学生没有对老师说:“喏,文具盒里有,自己拿吧!”

我当然不是说,老师向学生借笔时学生叫老师自己拿,才是正常的;不,我认为学生把笔递给老师是对人起码的尊重。问题是,学生跟老师借水杯时,老师为什么没有亲自把水杯递给她呢?

因为在老师的潜意识里,学生毕恭毕敬地把笔递给老师,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他们是学生;而如果老师把水杯毕恭毕敬地递给学生,则是有失体统的,因为老师是老师。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而且这样的“为什么”还可以问许多:为什么校园里师生相逢,往往是学生先招呼老师,而不是老师先招呼学生(而且有时学生招呼老师,老师还爱理不理的)?为什么上课前学生毕恭毕敬地向老师鞠躬:“老师好!”而老师往往只是敷衍地说声“同学们好”,甚至只是“嗯”一声?为什么学生到医院看望老师不过是“应有的礼貌”,而如果老师到医院看望病中的学生就成了难能可贵的“事迹”?为什么老师去家访时,学生总会为老师搬来椅子,而学生来到办公室很少享受“请坐”的“待遇”?为什么学生违反了校纪被处分是“理所当然”,而老师犯了错误接受班规惩罚就成了“品德高尚”……

一切都源于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师生是不平等的。

师生平等与否,往往通过一些司空见惯的细节表现出来,而且这些细节都是不经意的,但也许恰恰通过许多“不经意”的“细节”,我们就正在为未来培养着公民或顺民。

既然民主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那么这种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表现为人际之间的平等。让学生从小在心灵深处确立平等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这种“平等”,这是我们教育的分内之事。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生活要求人与人之间拥有人格上的独立与平等。还要使学生了解公民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平等性以及在法纪面前的一视同仁,懂得尊重、维护自身与他人权利的道理。努力使学生具备尊重自己,同时又尊重他人,善于交往,善于与人合作,重视各种横向联系的生活态度。

基础教育界近来流行一句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对于过去教师伟岸地站在讲台上俯视学生无疑是一个进步。但我理解这句话中“蹲下来”的本意主要不是指“肢体的蹲下”而是“心灵的蹲下”,即教师要在心灵深处平视学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蹲下去和孩子说话”不应该被视为一种“更高境界的师德”——如果“蹲下去”纯粹成了一种姿态,那说明教师的心并没有“蹲下去”,所谓肢体的“蹲下去”不过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已,骨子里还是把自己看得比学生高。

我这样说,是想特别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不仅仅由教师的所谓“师德”决定,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蕴含的必然要求。教师在从事教育或教学时绝不可能是单向的,因为他面对的是同样有着思想感情精神世界的“人”,因此,教育的实施必然是师生双向互动。教师必须有赖于学生多方面合作——即使是一种被动合作,也可能完成其教育任务。如果学生不配合,教师的教育任务不可能完成。换句话说,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一种授受一体的关系,是双向互利性的,而不是一种单向施与。

作为肩负教育使命和引领责任的教师,当然应该在思想上比学生更成熟、学识上比学生更渊博;但这不妨碍我们拥有一颗孩子般的童心,童心与童心的相遇,才是真正自然而然的平等。

对教育者来说,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与其说是煞费苦心的“教育”,不如说是潜移默化的“感染”,即通过教师本人心灵深处平等意识的自然流露,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教师走进课堂,学生起立齐声说:“老师好!”教师应该真诚地鞠躬回应:“同学们好!”需要帮助的学生被叫到办公室,教师首先请他坐下;校园师生相逢,教师主动招呼学生,或者面对学生的问好,教师也真诚地问学生好;课余,教师和学生不妨一起嬉戏娱乐……这都体现出师生尊严上的平等。

在营造班级人际平等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唤起一些后进生内在的尊严感。往往有这种情况,对于自卑感很重的学生来说,无论同学们怎样对他友好,他都表现出一种孤傲和冷漠。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的热情成了礼貌,而他的勉强应酬则成了客套。这不是真正的平等精神。因此,唤起部分差生的尊严,是使他们具有平等意识的关键。尽管现在的学校教育大多只把学生的尊严体现在分数与名次上,但是,我们应该善于帮助学生发现并发展他自己独特的禀赋与才能,使他们产生“我有着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有的智慧”的自信与自尊。

“平等”首先意味着人们在社会上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享有同等权利。这个权利当然包括受教育的权利。所谓“受教育的权利”应体现在两个方面:入学的权利和在学校接受人格引导、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权利。对前者,人们一般都比较关注(比如对“普九”的重视);而对后者,人们却往往忽视。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只要学生进了学校,他受教育的权利就已经得到了保障和尊重。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如果说,适龄儿童入学权利的保障,更多的是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话,那么,在校学生是否真正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真正平等地尊重每一个学生。

要让我们的学生意识到,同在蓝天下,都是大写的人!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才能、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家庭经济情况等等存在着客观差别,但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绝对相等的。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养——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

同类推荐
  •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孔子曰: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在新课改的今天,这话是如此地合适。当我们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中走来,我们要珍惜眼前盛开的每一朵花。抬头仰视它,千万不要低头的刹那间碰落。因为,每一朵都有它盛开的理由。“悲剧是永恒的”,人们常说这话讲得颇有道理。诚然,童年的许多次欢乐已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褪色,而许多的痛苦永久异常清晰地萦绕心间,挥之不去。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宽容是生活的一种香味。多美啊!学生的任何一个错误,老师不可小视。为了不使他们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应细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宽容地给他们一个改错的机会,而不是一顿粗暴的打。
  •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向扛起民主教育的大旗,教书必须育人,培养学生做心灵的、王人,促进学生自育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管理班集体,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了1100多场报告,讲了900多节公开课。马来西亚文报纸称他为:穿西装孔子,他就是魏书生。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这是对当代名师魏书生一生忠于教育事业的赞美。
  •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一书中以一些班主任工作经典教案为例讲述了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我感触很深,以后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本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媒体高校教材。全书分为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阐述。本书不仅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新媒体教材,还可作为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士的学习参考专著。
热门推荐
  • 三途楼

    三途楼

    三途楼,巫涉谷,榭春阁,连起来了,都连起来了,可笑,可笑,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他赢了,那又如何,不过是颗弃子,二十年前就是颗不折不扣的弃子,只要他活着,就是颗弃子!
  • 保护神女

    保护神女

    五年前,她被推下山崖,灵魂离体成傻子五年后,她灵魂复体,傻子翻身是谁推了她?是谁救了她?灵魂复体又将遇到怎样的波折?oh,nonono,她只想美美的做个仙子,驾鹤游历某男:“娘子,我跑的好累,可否回家造包子?”
  • 金光明经疏

    金光明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及皇叔貌美

    不及皇叔貌美

    爱了十年的男人,为了迎娶别人,要烧死她!临死前,有人从天而降,救她出了火海。“你想做什么,我都帮你。”沈故渊道:“只要你最后姻缘得成。”“我要报仇!”池鱼咬牙:“要让那对狗男女付出血的代价!”只是,报仇归报仇,这么凶狠的女人,姻缘始终没个着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乐本座

    不乐本座

    人世间有太多的情感难以割舍,临到死亡的时候都会不乐本座,这是自然的情感,不乐本座其实是众生的必然情感。出生在这个世界必然和这个世界的某些东西产生联系,而到死亡的时候必须斩断这些联系,不论是天人还是凡人都会有一些情感上的不舍。人生匆匆几十年,几人又能看透生死,《庄子》言“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弗可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生亦何欢,死亦何哀,今朝有酒今朝醉,快快乐乐的度过一生,不为外物牵绊才是精彩的一生。
  • 快穿之炮灰翻身

    快穿之炮灰翻身

    因救人反被杀的女主,为了生存下去,穿越一个个离奇古怪的世界,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豁出去了——渣男?送去和渣女凑成一对;原配?拆散一对是一对;小三?没你出场的份……
  • 你与我的神秘领域

    你与我的神秘领域

    童年记忆模糊的他,与父亲相依为命,直到有一天,胸前的玉破碎,他来到了从前那个地方........
  • 天籁妖罗

    天籁妖罗

    不知时间流转了多少岁月在琼昆千年之劫即将到来之际沉睡的身躯再次苏醒天籁妖罗的歌声再次唱响一个冗长的回忆在我耳边轻诉然后,我开始踏上了征程
  • 月色洛基

    月色洛基

    月球上的高智慧生命一个平凡的地球中学生为了和平与家园而战!
  • 穿越只为恋上你

    穿越只为恋上你

    沈寒洁在一天清晨漫步在花园的小路上,忽然晕倒了……等醒来时就看到一堆装着古装的男女在她的床前哭。她就纳闷了,自己好好的怎么会到这里来?莫非是穿越了?没错!那我现在的身份又是哪个家伙?“小姐!”一个丫鬟激动得叫出声。“我是谁?”沈寒洁装成失忆患者的样子。“你是纳兰梦洁!”我现在是纳兰梦洁,不是沈寒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