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仰。”丹太子恭敬施礼。
苏代、苏秦,是天下最出名的说客,苏秦凭着一张嘴,“合纵”天下,挂了六国帅印,走到哪儿都吃香喝辣的,在燕国被奉为上宾,因为与燕王的母亲有染,逃到齐国,在齐国被大臣妒杀,临死时还安排一个局,为自己报了仇。
(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苏秦重伤未死。齐闵王派人捉拿凶手,没抓到。苏秦将死时,要求齐闵王以“帮助燕国在齐国从事间细活动”为名,将他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以使贼人出现。齐闵王照计行事,诛杀了凶手。)
一个死苏秦,还能算计数条齐臣命,何况活的。
苏代根本就是苏秦附体。
苏秦为燕谋事的事情暴露了,齐闵王也曾气得暴跳如雷,如今当早忘了当初的情绪。
也忘了苏代是苏秦的弟弟,和燕国有姻亲。
只记得苏代是个人才,可以为其所用。
“苏某早就耳闻齐太子之美名,太子长相俊雅,身负异秉,才华风仪天下无人能及,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一开口,就在齐闵王心上扎一根刺。
齐闵王最讨厌他的臣子名誉过甚,哪怕那个臣子是他的儿子,所以丹太子有意折损太子的声誉,如今这苏代偏又把太子往上拔,搅着齐闵王的心病。
来者不善。
“一切全仰仗父王的教诲。没有贤明的父王,就没有今天的齐太子。”丹太子再一次把光环罩在齐闵王身上。
齐闵王的脸色似乎缓和了些。
“齐王是一代明主,是天下人所共知。”苏代顺势夸赞。
齐闵王听闻,眉头舒展,很是受用。
跟儿子抢名誉,天下第一帝。
“太子,苏先生是旷世奇才,齐国最需要这样的人才。”齐闵王一见面,就有拉拢之意。
苏代确实是个人才。
他的故事也要讲个三天三夜。
苏代为燕国来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说一个故事:
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早晨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知道他的马是匹骏马。
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回头再瞅一眼,我愿意给您一天的费用。”
伯乐于是就照着卖马人的话做了,结果一下子马的身价竟然涨了十倍。
苏代道: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替我前后周旋的人,先生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的辛苦费吧。
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的吩咐。
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威王作了引荐,齐威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
不知道苏代今天有何高论?
有一点丹太子可以肯定,苏代事燕,他之前的故事,无一不替燕国谋划,断不会替秦说话的道理。
“苏先生,今者秦王要寡人与之同称帝,此事,先生以为如何?”齐闵王对苏代非常客气。
齐闵王对他的臣子从来也没这么客气过。
丹太子等着苏代的说辞。
丹太子以为苏代会以“不可”开头。
苏代手捏着下巴,眉头深锁,像是非常认真的思考着齐闵王的问题。
显出对齐闵王所问的高度重视。
苏代还真会做戏。
试问天下,哪个说客不会做戏。
各国都互有间细,秦使者来齐国,还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看着,苏代当早知道秦使者的目的,心中早准备了说辞。
齐秦同时称帝,称帝后就要有人臣服,衬出帝的高位,必有下一步的行动。
燕国最靠近齐国,齐国有行动,燕国是首选。
看着别人演戏,也是件有趣的事,尤其是对方是天下最高段的说客。
好久,苏代开了口道:“大王对臣的提问太仓促了,而祸患的产生常常不明显。微臣有个不成熟的建议。”
先有言在先,留有余地,好有转机。
确实高明。
齐闵王瞪大眼珠子听着。
“希望大王接受帝号。”
居然是这样的建议!这是丹太子始料不及的。
齐闵王的眼睛珠子快瞪出来了,仿佛看到那皇帝的帽子已经戴到了头上。
俄尔苏代浇一盘冷水:“但不要马上就准备称帝。”
齐闵王张开嘴,全身都在问“为什么”。
丹太子已经猜到苏代要说什么了,他不得不佩服苏代的手段。
缓兵之计,伺机而动,可进可退。
“秦国称帝后,如果天下安定,大王再称帝,也不算晚。况且在争称帝名时表示谦让,也没什么妨碍。”
齐闵王了然,满脸笑容。
苏代的法子,卑鄙得极端出色。
如果是讲究仁义的宋襄公听了,听会把苏代乱棍打出去。
可苏代面对的是齐闵王,一个不择手段的王。
“秦王称帝如果遭到天下指责,诸侯讨伐,大王可以代天行道,率天下之兵讨伐秦国,齐便自然成为天下之王。”
这方法太高了,秦国想称帝,拉齐国垫背,齐国把秦国翻倒在地,来个反垫。
“可是……”齐闵王对称帝还是念念不忘。
苏代最会察言观色,道:“况且天下并立两帝,大王认为天下是尊崇齐国呢,还是尊崇秦国呢?”
齐闵王这点自知自明还是有的:“尊崇秦国。”
苏代说:“如果放弃帝号,天下是敬爱齐国呢,还是敬爱秦国呢?”
齐闵王这点判断能力还是有的:“敬爱齐国而憎恨秦国。”
“大王英明。”苏代伏地叩拜道,“此乃齐国万民之福。”
一步一步把齐闵王说得心悦诚服,然后水到渠成的奉之为“明主”,任是谁听了都高兴,何况并不十分聪明却十分贪名贪利的齐闵王。
“秦国还提出合力攻赵,先生以为如何?”齐闵王权当苏代是齐国的谋臣了。
视丹太子为空气。
丹太子也想听听苏代的高论。
赵国全境东北与东胡和燕国接界,攻下赵国,齐国这只狼和燕国这只羊贴得更紧了。
苏代不可能同意这个方略的,不知道他又是如何一番说辞?
苏代这次没有矫情,直接道:“赵崛起于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志向远大,眼光不凡、意志坚定、立排众议大胆的推行胡服骑射,并选练精锐弩弓骑兵。赵国在六国中率先组建起了强大的骑兵部队。用了十二年时间,赵国西破林胡、楼烦、北灭中山,拓地千余里。”
苏代对各国形势了如指掌。
这是说客的基本功,但看他说得那么顺溜,丹太子还是佩服。
“赵国民风剽悍、崇尚气力、慷慨悲凉之士甚多,又得兵法之教,故迅速成为北方军事强国。其崛起速度之快,出乎天下人意料之外,足令六国为之侧目。现在魏、楚相继衰落,秦国崛起,赵国在中部可谓中流砥柱。”
极力渲染赵国的强大,赵军的勇猛,让齐闵王住手。
从赵武灵王说起,因为现在赵国的王是赵武灵王的儿子,亲自生的。
“赵国对秦国而言可谓是东出的最大的阻碍,并有可能发展成为秦国潜在的竞争对手与军事宿敌。秦国不会看着他的对手一步步的壮大从而威胁自身地位,自然想尽一切办法削弱赵国。”
齐闵王听得非常认真,跟尧语听先生讲课似的。
“赵国是秦国东出的最大障碍,却是齐国阻挡强秦最坚固的城墙,大王攻赵,就是推倒自己的长城,让秦国这条恶狼坐到自己的家门口。这等火中取栗的事,以大王的英明绝对不可能去做的。”
顺便再水到渠成的猛夸齐闵王。
齐闵王非常受用,连连点头。
也说得齐闵王心服口服。
“先生以为如今的齐国下一步,该如何走下去。”齐闵王很诚恳问,眼中只有苏代,丹太子怀疑齐闵王已经忘了,屋里还有一个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