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西面的驿道上,一辆马车载着夜色缓缓行驶。
“姐姐是说他们把资产转移到倭国去,以便一旦在国内事发就可以逃去倭国继续逍遥?”
“正是如此,海外之地,国法鞭长莫及。”
车内交谈的两位女子,一人披着舞衣,另一人身着黄衫。两人就是刚刚在京师行凶作案后远走高飞的楚大家和操筝的乐师了。
楚氏平日寄身的所在名为出云班,并添为班首。在京师杀死达官贵人数十之后,出云班有条不紊的撤离,而小王将军阖府上下鸡犬不留。这当然不是楚氏一人所为。所谓出云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戏班,其中人物多是杀人演技两通,至于杀人和演戏的本领孰高孰低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此次诛杀小王将军一干人等前后布置,首尾清理都极到位。天明之后,世人眼中的出云班仍然是那个戏班,而楚班首依然还是一位舞姬。
世人不知楚班首名讳,便常常用楚神舞来代称。但江湖中人却并不这样称呼,江湖同道惯称她为楚倾城。并不是江湖人士粗狂不董艺术只看脸蛋,而是借用了楚大家的另一项负有盛誉的本领——神舞无双,一剑倾城!
“既然打算远避海外,想是在国朝作恶多端了。”黄衫女子问道。
“是啊,比如那个小王将军,太原王家的子弟,领着河西军的职务,上阵杀敌的本事没有,坑队友可是一把好手。敌进我退疾如风,敌退我进掠如火,上锋有令徐如林,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孙子四如也算大成了。”
“再如那个崔侍郎,清河崔氏的子弟,最擅长妙笔生花,小王将军在河西吃了败仗经他一只笔润色就成了连战连捷,每胜则弃城失地,却上书称以退为进,节节杀伤敌军,以待敌之可胜。”
“还有卢判官,范阳卢氏。。。”
“弘农杨氏。。。”
“陇西李氏。。。”
“你知道的,我最恨这些二世祖了。”因为业绩太多,楚班首倒受害人的黑资料就花了好多口水,最后以此作结语,表明自己和特权阶级黑暗势力斗争到底的拳拳之心。
黄衫女子眨眨眼,“以他们背后家世之显赫恐怕朝廷真的很难追究呢。”
“所以只有我辈江湖中人来替天行道了。”
黄衫女子又问,“姐姐为何杀人前要先跳一只舞呢?”
“这是行规,秋后问斩还要给犯人吃口饱饭呢。好吧,知道你不信。其实呢,跳跳舞,杀杀人,开心就好。”
“好啦,该分手了,扶风见。”翻身跃出马车,夜幕中楚氏翩然离去。
。。。。。。。。。。。。。。。。
倚着车窗,黄衫女子想着心事,心绪也随着马车的颠簸起伏。三年前父亲被京兆尹陷害,自己侥幸逃得一劫,此后冤屈不能昭雪,始终是东躲西藏。。。
强烈的光闪过,打断了少女的沉思,掀开车帘,京师上空正是剑气冲霄。
。。。。。。。。。。。。。。。。。。。。。。。。。。。。。。。。。。。
南山之中,重重峰峦阻隔深处,夜幕沉沉中,司徒挑灯执卷立于檐下。夜读也是司徒多年的习惯,但凡长夜难熬不能入睡,司徒便披衣而起翻看闲书,再烹一壶茶,直至天明。
读的乏了,司徒掩卷抻一抻腰,走到自己亲手打磨的书案前,开始研磨作画。只见寥寥数笔勾勒,宣纸上渐渐显出夜晚的山色,再添数笔便有雁影杳然入画。画的算不上多么精彩,简约却也神形完备,更难得的是司徒乃是一气呵成挥毫而就。
这位司徒大画家玄衣白裳,一副长衫短打半文半武,大有竹林七贤的狷狂不羁。这种半文半武、长衫搭配短装的衣服样式在江湖中称为偃武崇文装。这种服装最大的作用在于完美的结合了文人的飘逸和武人的刚健,在不影响武力值的情况下最大程度满足了江湖人士附庸风雅的需求。
就拿现在的司徒画家来说,几乎可以称为长袖及地,但袖口并不在手腕处,而是在手肘位置翻开,露出内里的白底箭袖。箭袖简洁高效,而外层的长袖则显出一份墨水气质。这种衣袖制式又俗称武功袖,也叫武袖。
再说下装,司徒的下摆分内外八重,玄色主外,白色主内。长长的下摆遮住了劲装的裤脚,并不会限制活动,反而更添洒脱。司徒的鞋子分上下两段,下半为文人墨客常用式样,上半则为武人所用的靴子的靴筒部分。
画了一幅山色,司徒换了笔,又开始伏案写作。江湖上少有人知,朝外三公之首的大司徒司徒哲闲暇时还有写小说的爱好。一本《江湖侠说》在酒肆茶馆流传极广,就是司徒化名南山居士所写。没写几笔,司徒便停笔眯起来眼,北方夜空中有明显异常的光在闪耀。
。。。。。。。。。。。。。。。。。。。。。。。。。。。。。。。。。。。。。。。。。。。。。。。。。。。。。。。。。。。。。。。。。。。。
上京东去三十里,有山名少华,山势刀削锯截,上冠景云。
夜凉如水,山间琴音幽微,顺着缕缕清音追溯,心神徜徉弦外音韵,却是音符做墨,画江山千里。但听其弦上飞笺邀鹤来鸣,梅间煮雪半盏祭红颜香消,韶华黯然处却是风沙呼啸大漠枯骨,又在遮天蔽日的沙流大潮中一曲终了,尘沙尽敛,依然是那皎月当空。
琴师一领青衫,月光下面目难以细辨,依稀神情怡然。案几上通体碧玉的七弦琴在月光洗涤下泛起一道道波纹,一盏旧茶未饮,杯中明月无暇,却是沏得人世水月镜花。细看那琴,却又造型奇特,琴首旁留出一处缺口,嵌着一手柄,其上缠以青线,不知作何用途。
修长有力的手指握住琴中的青丝手柄,青色筋络隐约浮现。
“铮”
青光灿灿,剑影重重。
青袍人显然颇有雅兴,伴随着琴中剑出,开口念了一道剑诀:
“一曲清歌绝尘影”
一剑绝尘,正是青袍人使出一式——清歌绝影
“但凭袖手拨摇光”
挥剑切光光断影,却是一招——袖手拨光
“高山不问流水意”
剑光泱泱如水,乃是一剑——高山流水
“剑点梅间三分雪”
剑锋腾挪于咫尺之间,这是——梅间分雪
“花开重重摇绰影”
但见剑影迷踪,虚实难辨,这是——绰影重摇
“招来飞羽彻青霄”
剑影腾空复又化飞羽三千,这一剑名为——青霄飞羽
二十三式剑招一一演过,青袍人道一句“明月不归藏碧海”,袖袍横扫,拂过琴面,瑶琴腾空翻转。此时其背向翻滚的瑶琴,手中引剑回旋,直插向背后腾空琴体,一声清吟,归剑入琴。
瑶琴落回琴案,这便是第二十四式剑招——明月归藏。
清光方寂,遥远天际另有光明大放,方向正是西方。
。。。。。。。。。。。。。。。。。。。。。。。。。。。。。。。。。。。。。。。。。。。。。
天还未亮,送亲队伍已经开始准备,不过下人们的心思更多还是停留在昨晚那冲天的剑光上。
作为谢府管家,刘研觉得难以启齿,刚刚收到的消息,亲家那边出了变故,可是请帖都发出去了!
刘研不想开口,但也不得不开口,“咳,老爷”。
“怎么了?”谢良看着自家的管家,从脸色看似乎有些麻烦。
“吴府那边,似乎。。。悔婚了。”说完刘管家低下头,这实在是一个无解的灾难。
。。。。。。。。。。。
天色完全放亮,纸包不住火,更何况连纸都没有,吴家悔婚的消息已经长了翅膀一样满天飞。
“小姐,消消气。。。”说话的女子语气明显没有底气,显然自己也觉得劝解的缺乏说服力。只好叹了口气,“真想不通那姓吴的脑子是不是被驴踢了,真是人渣!”
谢小姐轻皱着眉,没有应声。大红的喜服早就撤下,谢小姐一身白衣静静的看着窗外,窗外一曲静水绕着太湖石做的假山缓缓流动。
丫鬟想想觉得不对劲,“小姐你千万别想不开啊!”
“死丫头,想什么呢”,谢小姐回过头白了丫环一眼。
话匣子一打开,谢小姐也来了谈兴,“你说水里的鱼会不会想游到岸上看看?”不等丫鬟接口,又自顾自的说下去:“子非鱼,又怎么可能知道鱼想什么呢。家姐长我六岁,也是自幼锦衣玉食,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字,一手刺绣在闺蜜里也是出名的。”说着嘴角浅浅泛起笑意,“她还烧的一手好菜,可惜现在吃不到了。姐姐嫁人七年了,那年我还不到十岁。从那以后我就不常见到她了。”
说完,谢小姐转过身看着自己的丫鬟,目光中分明有奇异的情绪在涌动,“听从父亲的安排,嫁人生子,这就是姐姐一切。”
“。。。小姐你在说什么。。。”
“我其实是说人定胜天。”
“我懂”,丫鬟用力点头,“流言什么的都是浮云,小姐你一定会战胜各种八卦的!”
“你才八卦。。。”,谢小姐以手加额叹道,“我和你有代沟!”
确认小姐不会寻短见之后,丫鬟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待八卦的丫鬟走了,谢小姐又开始望着窗外发呆,良久,只听她咬牙,“姑奶奶如何就没有文君胆、红拂眼!”。
。。。。。。。。。。。。。。。。。。。。。。。。。
大管家刘研觉得自己一定和谢小姐八字反冲,自从接到消息,他感觉头疼的厉害,好一个离家出走!这不是故事里的情节吗?怎么能当真!可谢小姐真的就没按套路出牌啊。。。
刘研:“咳。。。咳咳。。。。咳”
谢良:“说,什么事。”
“小姐出去了。。。”,经过反复修饰措辞之后,铁一样的事实不容辩驳,谢小姐居然离家出走了!
“这是小姐房间里找到的”,刘总管递过唯一的一样证物给谢良过目。那是一张宣纸,宣纸上用娟秀的字体写着两行十四的字——
我有相思不可说
一片素心难着墨
注释:
(1)南山:在《山海经》中泛指范围极广,西接昆仑南通岭南,所谓南山之寿就是这个南山。当然此处取《山海经》中“南山经”范围,而也有说法“西山经”中的南山对应终南山才是正解,此处存而不论。缩减一些则为秦岭的代指,再缩减范围相应的就是终南山。
(2)朝外三公:三个复姓的江湖人士的合称。因为姓氏传自五官,五官自周始设,在汉时曾一度位比三公,因此抬高一格称为“三公”;又因为不在朝中,身在江湖,故而加“朝外”两字。
(3)一次在网上看到某路人ID叫做眉间有雪还是什么来着,然后灵光一闪就写下了“剑点梅间三分雪”,然后就有了“梅间分雪”这一式剑法。再不写出来估计都不记得这个情节了,现在老道就记不起那位路人到底叫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