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病,在各类贫血患者中要占到70%左右。近年来我国各地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的调查发现,其发病率高达37%~85%。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人,刚开始可以看到其眼白发蓝,这一体征已越来越受到专家们的注意。眼白发蓝,在医学上称为蓝色巩膜,它的出现是慢性缺铁的结果。其形成的机理是:铁是巩膜表层胶原组织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物质,缺铁后可使巩膜变薄,掩盖不了巩膜下黑蓝色的脉胳膜时,眼白就呈现出蓝色来。
这种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虽然主要用于医院门诊,但如果人们掌握了这一特征,在家庭中也可以对自己的孩子或对着镜子对自己进行初步的自我诊断,一旦发现可疑之点,可以立即到医院请医生确诊。
有些妇女特别怕冷。新的研究显示,这些妇女体内缺铁。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比尔德在学校公园游泳池做了个试验:
让十名正常健康的妇女站在齐颈深的水中,水温29摄氏度,持续100分钟,共试验6次。每次试验结束后,贫血妇女的体温较正常妇女低0.7摄氏度,热量产生少13%,新陈代谢也比正常妇女低。
此外,从测定血糖也可看出,贫血的妇女主要靠体内脂肪提供热量,故保暖能力差。给这些贫血妇女补充12个星期的铁剂后,她们都达到正常人含铁的水平。
美国农业部人类营养研究中心的生理学家卢卡斯基让12名穿游泳衣的妇女站在水温为20摄氏度的水中。第一次试验前,每人先吃80天的低铁饮食。试验结束后100天内每人每天供铁16毫克(是低铁饮食的3倍),再进行第二次试验。卢卡斯基说,80天的低铁饭食几乎耗尽了她们体内储存的铁,但尚未发生贫血。
第一次试验时,约80分钟后她们开始哆嗦,体温下降了0.6摄氏度。第二次试验,约92分钟开始哆嗦,体温下降了0.3摄氏度。
去甲肾上腺素是使身体产生热量的激素,第一次试验后测定其含量比第二次试验少1/2到1/3。
试验结果表明,缺铁者的保暖能力比正常人低。因此,怕冷的妇女可有意识地增加含铁量较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菠菜等。
在一般人中,有很多人认为贫血者一定是低血压,二者基本相同。其实,贫血与低血压虽然在症状上有部分相似,如面色苍白、全身乏力、头昏等,但从病因、基本病理变化、病情的缓急以及治疗上都有根本的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贫血属于血液系统疾病,通常是指血液中红血球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正常人的最低值,其中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最为重要。贫血原因总的来说有两方面:一是人体制造的红细胞减少,二是红细胞被破坏或丢失过多。贫血类型有多种,其中以缺铁性贫血为最常见。贫血病人的血压可以正常,也可以呈合并发生低血压或高血压状,它与血压的改变并无直接联系。
经常软弱无力,疲乏困倦是各类贫血病人最常见和最早的症候,皮肤、粘膜,指甲颜色苍白是贫血病人突出的体征。病人常感心慌气短、头昏头痛、耳鸣眼花,严重者可发生昏厥。治疗须根据贫血类别的不同,或者服用铁剂,或者服用维生素B12、叶酸等。
血压是心脏排除血液时对周围动脉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它主要由心脏的收缩力、血管的弹性以及在循环系统中流动的血液量来决定。低血压是急性循环功能不全时出现的一种体征。当人体中血液在短时间内丧失太多(如大出血)、身体内有严重的疾病或细菌感染、心脏排血功能降低、机体对某种药物(如青霉素)发生过敏等,都可出现血压降低(医学上叫做休克)。病人在短时间内血压降低(收缩压降至80毫米汞柱以下),心跳加快,全身无力,面色苍白或紫绀者,需及时抢救。
有的老人体温正常,血压、神志、四肢、肝脾等也均正常,但头昏眼花、四肢无力、面色苍白、心慌气促,经化验查血才发现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血清铁降低,患上了“缺铁性贫血病”。
据报道,在我国有95%以上的老年人牙齿不好,常见的是牙齿松动或残缺不全,咀嚼困难或咀嚼能力减弱。
由于牙齿不好,老人们多不愿吃较硬的食物,这样就容易造成维生素B12、叶酸、铁剂等造血物质的缺乏。同时,老年人由于脑血管老化,消化系统粘膜,肌肉萎缩,胃酸分泌减少,肝脏合成功能下降,也易造成营养不良和缺铁性贫血病。
因此,老年人要尽力克服牙齿不好、咀嚼功能差、食欲不好的困难,想方设法进食一些含蛋白质和铁剂多的食物,如猪肝、瘦肉。
豆腐、蛋、菠菜等以保证机体所需要的营养,防止贫血病的发生。
与此同时,如果老年人牙齿不好,不能吃硬东西,也应视为缺铁性贫血的一种先兆,或已经患上了缺铁性贫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血障,指某种病因导致骨髓造血组织减少、造血功能衰竭而引起的一组综合症。
大约50%以上的患者发病原因不明,被称为原发性再障;另一部分是继发性的,由于接触化学物(砷、铋、金、汞等)、放射物(同位素、X线等)、服用药物(磺胺类、氯霉素、阿司匹林、巴比妥类、他巴唑、抗肿瘤药等)、严重感染(伤寒、肝炎、黑热病、败血症等)、某些疾病(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硬变等)而引起本病。上述某种已知或尚未查明的因素,使骨髓受损,产生一系列机能形态变化,进而引起造血功能障碍,全血细胞减少,并出现相关症候。
本病青壮年多发,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起病急剧、病势凶猛。贫血严重者为急性型;起病缓慢、症状较轻、病程长者为慢性型。
再障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疾病,急性型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生命危险;慢性型若治疗及时而恰当,可获较长期缓解,甚至治愈。
本病典型发病过程中常有贫血、出血、感染3大症候群:
各类血症的早期征象白血病
一提到癌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老年人和中年人,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在癌症中有一种相当厉害的血癌——白血病,由于其病理改变——白细胞的异常增生与恶性肿瘤的癌细胞的增生几乎完全一样,故被称为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亦称之为血癌。
这种癌就与其它癌大不一样,喜欢侵袭青少年,在儿童和青年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第一位。而且,在1980~1990年间,世界各地青少年的白血病发病率有显著上升趋势,值得引起广大青少年及其家长的关注。
白血病的先兆症状是:
胆固醇升高
人体中的胆固醇与中性脂肪,一般需通过血液检查才能查出。
这里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自己就能判断体内的胆固醇是否正常。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生活中的富贵病,它随着人们体力劳动的减轻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越是发达的国家,发病率越高;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增长也很快。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由胰岛素在人体内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病理变化涉及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临床症状为血糖升高,尿中含糖,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的“三多”现象,严重者往往会发生心血管、眼睛及神经系统并发症。
然而,不少糖尿病病人开始时并无明显征候,很容易失去警惕。等到觉得自己吃得较多、喝得较多时,往往已经大病上身。怎样早期发现糖尿病呢?请注意以下几点糖尿病的信号及特点:
皮肤病变一些皮肤病变,常常与糖尿病有直接关系,下面介绍的一些皮肤病变:
(1)糖尿病性潮红糖尿病人,尤其是青年糖尿病患者,颜面和手足多有泛发性的淡红色斑,以额部更为明显,常同时伴有外侧眉毛脱落。
(2)糖尿病性水疮疹足缘、足趾、小腿外侧和手背发生灼伤样、紧缩性的小水疮,无疼痛感,两周后自然痊愈而不留疤痕,发病前无特殊诱因,有多发性。
(3)腔骨前褐色斑小腿胫骨前开始出现红斑、小水疱、紫癜逐渐形成小圆形褐色萎短斑,直径0.5~25厘米,轻度凹陷,无自觉症状。
(4)无汗症特别是颜面多汗,而躯干、尤其是下半身出汗减少。
(5)皮肤瘙痒症早期糖尿病人即有此现象,多发生于外阴、肛门、头发等部位,也可发生全身瘙痒,另伴全身性皮肤干燥,手足部易裂。
(6)类脂性渐进性坏死好发于下肢,表现为边缘清晰的橙黄色萎缩斑,中央硬化,伴有毛细血管扩张,有时形成溃疡。
(7)环状肉芽肿多见于手背、足背和耳廓的一种淡红色环状结节。
(8)糖尿病性溃疡常发生于四肢末端,溃疡前有水疱,溃疡不易愈合并逐渐向深部发展。
—黄色瘤。在四肢外侧、尤其是膝、肘、臀、背、头面部常出现对称性的黄色结节,周围轻度潮红,常急速成群发生。
(9)皮肤硬肿颈项、上背和肩部皮肤出现非凹陷性板状及皮肤硬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