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此穴,能够促进脏腑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使之流转循环自动不息,生命因此得以维持。凡是元气不足、元气虚弱的人都可以通过刺激该穴得到改善。古书记载气海穴为男性“生气之海”,也就是说它是男人精力的源泉,因此刺激气海穴,使“气海”充实,可治阳痿、遗精,永葆强壮。该穴对妇科虚性疾病,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以及中风、脱肛等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6肾俞穴
肾俞穴是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调节脏腑功能、振奋人体正气的要穴,分布在腰背部膀胱经上。肾俞穴是肾的背俞穴,是肾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所以肾俞穴是治疗腰痛的首选穴。
肾俞穴位于人体腰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中指、食指并拢后的宽度)处。人体背部与肚脐眼正对的位置就是第2腰椎,在第2腰椎棘突下向左或者向右量取1.5寸就可以了。有腰痛的问题人,可以多按揉肾俞穴,不用在意按摩的手法,每次按揉3~5分钟便可。
肾俞穴属于膀胱经,而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所以刺激膀胱经上的肾俞穴能起到调节肾经的作用,基本上与肾虚有关的疾病都可以考虑按摩该穴,如耳聋、耳鸣、久咳、哮喘,以及男性阳痿、早泄、遗精、不育,女性月经病、不孕、子宫脱垂等。另外,刺激该穴对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也非常有效。
7俞府穴
俞,是输的意思;府,指体内脏腑。俞府就是指肾经气血由此回归体内。
饿了但不想吃饭,或总感觉气上不来,或总是打嗝儿,就是老有逆气上来,这些都是由于肾不纳气造成的症状,此时需要及时把气调上来。按揉俞府穴,可以将肾经的气血调动到上边来,缓解不适感觉。
从穴位上讲,肾经起于涌泉穴,止于俞府穴。俞府穴位于人体上胸部,人体正面中线左右三指宽,锁骨正下方。
所以当你有不适的感觉时,可自行按摩俞府穴,不必计较按摩手法,每次可轻轻揉按3~5分钟,不适之感就可缓解。
8命门穴
命,指生命;门,指出入的通道。顾名思义,命门的意思就是生命的通道。中医认为命门是两肾之间的动气,蕴藏先天之气,内藏的真火被称作是“命门火”。命门火指的就是人体的阳气。
命门火衰的病症与肾阳不足证大多是一致。例如有些人会出现四肢冰冷的问题,睡觉时也感觉不暖和,这其实就是中医里所说的“命门火衰”之相。
命门穴与肚脐眼是前后相对的,所以非常好找,只要以肚脐为中心围绕腰部做一个圆圈,这个圆圈与背后正中线的交点处就是该穴。经常按摩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治疗腰部虚冷疼痛、遗尿、腹泻,男性遗精、阳痿,以及女性的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症,并能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其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
按摩命门穴不要拘泥于方法,只要方便的时候按揉按揉就能起到保健作用。艾灸命门穴效果更好,每次灸15分钟左右,隔天灸一次,就能起到日常保健作用。对于女性手脚冰凉、老年人关节怕冷、男性尿频尿急等诸多阳虚症状,艾灸命门穴每次需灸30~60分钟,灸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每星期灸一次,则可很好地缓解不适。
9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被历代医家推崇为养生保健要穴。它属于胃经,是调养脾胃的大穴。《针灸真髓》中记载:
“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民间也有谚语“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之说。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肾的精气有赖于脾胃运化水谷所生精微之气的培育和充养。所以,肾要健康,脾胃必须调和。刺激足三里穴,可以调理脾胃、补益气血、通经活络、扶正培元,达到保健防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4横指、胫骨边缘。取穴时,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再由此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做一正三角形,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简便易行。每天可以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1次,每次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感觉就可以了。除了用手指按压外,还可以用一个小按摩锤之类的东西进行敲击,力量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5~10分钟便可。艾灸足三里穴,每周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至皮肤稍现红晕为度,能够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温中散寒、化瘀消肿的作用,并能健脾补胃,增强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10三阴交穴
顾名思义,三阴交穴,指的就是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三条阴经指脾经、肾经、肝经。此处交会的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阴交穴归属脾经,是身体里鼎鼎大名的保健名穴。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取穴时正坐,把除大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并拢,小指下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与胫骨后缘的交点就是该穴。中医认为,肾藏精,肝藏血,脾统血,而且自古以来就有“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脾肾相济”的说法。所以,肾与肝和脾之间有着特殊的、紧密的联系,肾要安康,必须重视对肝和脾的保养。经常刺激三阴交穴,可以同时调补肝、脾、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可少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但有些习惯或行为往往就是造成肾虚的原凶。所以对于补肾来说,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合理的营养,以及不嗜烟酒、不熬夜、不吃过分辛辣的食物,这些都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最经济、最省事、最有效的养肾方式。具体到生活的细节中,以下良好习惯对养肾很有帮助。
肾三脏,起到健脾益血、调肝补肾的作用。
此外,由于三阴经通过三阴交处与任脉之关元、中极相联系,奇经八脉的病变又都与三阴经关系密切,治疗上可以通过三阴交穴调理冲、任、督、带脉的病变,而妇科临床上许多病症都是由肝肾不足或冲任损伤所致,所以三阴交穴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重要穴位。经常按摩三阴交穴,可以治疗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或过少、经前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能够帮助女人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保持年轻。
按摩三阴交穴,每次以3~5分钟为宜。艾灸15分钟左右即可。无论是按摩还是艾灸,只要长期坚持,就可起到日常保健的作用。
1冬季早睡晚起
前文讲过,冬季是养肾的最好季节。那么怎么补呢?就是在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之后,还要多休息,并且不熬夜。冬季适合早睡晚起,特别是早晨,可以在床上多赖一会儿,这对养肾是有好处的。因为肾阳最强的时间是早晨4点至7点,肾阳最弱的时候是22点到凌晨2点,所以晚上最好在22点以前睡觉,早晨最好在7点以后起床。早睡可以保持身体里的阳气,晚起可以躲避外界的阴气,这样顺应了冬季自然界和体内阳气潜藏的规律,能够使阳气藏于肾中。
2饮水不能过少
如果喝水过少,尿液就会减少,尿液中携带的废物和毒素的浓度就会增加,这样就会给肾脏增加负担。饮适量的水,可以稀释尿液,有利于废物和毒素的充分排出,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临床上常见的肾结石、肾积水等都和长时间不喝水有密切关系。
3不能过度喝饮料
饮料属于高度酸性物质,饮后会破坏人体内酸碱度的平衡,长期过度摄入会给肾脏带来负担,增加肾脏损伤的概率。
4饮食不宜太咸
前面说过,咸入肾,咸对肾的养护是有好处的。
但是,饮食太过偏咸,人会不知不觉地吸收过量的盐分,导致血压升高,使肾脏血液不能维持正常流量,从而诱发肾病。
5不要经常憋尿
尿液在膀胱里憋太久,很容易繁殖细菌,细菌会经输尿管逆行到肾,导致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严重的还会发展成为急性尿毒症。尤其是男人,这一点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6常做腰部运动
腰为肾之府,腰健康了,肾才能感觉到“家”的温暖。经常做一些与腰部有关的运动,自然能强肾健体。比如,太极拳就是以腰部为枢纽的一项缓慢运动,非常适合体质有些虚弱的中老年人锻炼。另外,用运动为肾补充“火力”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可见运动在生命里具有重要意义。运动能强身健体,也能为肾补充“火力”。
生活中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到底做哪些运动能起到强身健肾的目的呢?不是气喘吁吁的长跑、高难度的健身套路,也不用健身房中的运动器械,简单的散步、慢跑、行走、转腰、走猫步、打太极、光脚走路等就可以,只要持之以恒,定能达到健肾还可以选几样适合自己的强肾健身操做一做,对身体都是非常有益处的。
7不嗜烟酒
吸烟直接伤害肺,容易引起肺部疾病,而肾与肺却协同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水液代谢平衡和呼吸运动的正常运转,所以长期抽烟也会对肾造成很大伤害。长期过量喝酒伤肝,容易加重肝的负担,引发肝病,而肝藏血、肾藏精,肾与肝之间存在着精与血互生的关系。肝不健康,肾同样不能健康,所以嗜酒非常不利于养肾护肾。
强体之目的。
1行走
行走锻炼既可以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又可以促进肾脏运动。行走方式的锻炼方法,动作简单易行,安全性高,人人都可以做,长期坚持对肾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若选用快步走法,可以选择比较松软的路,每分钟走120步左右,走路时横隔肌、腹肌、腰肌之间相互配合,可刺激肾脏的血液循环,对肾脏是一个很好的恢复性锻炼。垫步走法要求脚跟提起,用前脚掌走路,可滋肾补脾,调肾补气。
2慢跑
慢跑可以保护中老年人心脏功能,使全身肌肉得到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增强血液循环,对强肾健体具有积极作用。对于一些肾病患者来说,快步行走有些吃力,慢跑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走猫步
医学研究发现,经常走猫步不仅可以缓解心理压力,还可以增强男性肾功能。走猫步时会形成一定幅度的扭胯动作,这对人体会阴部能起到挤压和按摩的作用。男性走猫步,可以预防和减轻前列腺炎症状;女性走猫步,可以减轻盆腔充血、缓解腹部下坠等症状。
4散步
散步就是随便走走,是最简单、最经济、最适合人类防治疾病、健身养生的好方法。散步、慢步行走等强度较小的运动方式,尤其适合老年人或患有较重肾病的人。因为强度较小的运动可以避免运动量过大而增加肾脏负担,有利于肾病康复。
5光脚走
光脚走与散步相似,不同的是需要光着脚在铺有鹅卵石的小路上行走。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按摩足底,促进全身尤其是肾脏的血液循环。
需要指出的是,不论做哪一种运动,都要控制好运动的量。运动量不足,起不到锻炼的作用;运动量过大,非但不能起到强肾健体的作用,反而会对身体肾虚了,当然要补,但不能盲目地补,补肾需要慎重。尤其是选取用药物补肾,更应慎之又慎。这里的慎重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药物需要对症,二是药物不能滥用。
肾虚有肾阴虚和肾阳虚之分,如果肾阴虚的人吃了补肾阳虚的药,不仅治不了肾阴虚,还会适得其反,加重症状。所以,用药物补肾时,首先必须分清楚自己属于肾阴虚还是肾阳虚,然后对症下药,方能取得成效。
也有人认为,多吃补肾药物,可以帮助自己早日摆脱肾虚带来的痛苦,让自己容光焕发。这种想法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只要是药,吃到身体里,都会给身造成伤害,得不偿失。那么,如何去把握这个量呢?只要运动后感觉神清气爽、精神饱满、体力充沛,晚上能很快入睡,起床后精神状态良好、没有感到疲惫或精神不振,说明这样的运动量是合适的。如果运动后无发热感且没有出汗,可断定为运动量不足,应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果运动后感到胸闷气短、身体乏力、头晕眼花,晚上无法入睡,起床后感觉非常疲惫,可断定为运动量过大,应该适当减少运动量。
体带来毒素,多吃药物带给身体的毒素就多,而肾负责体内的排毒任务,这样肾的负担势必加重,不利于肾的康复。所以,肾出现问题了,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药量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而不是自己滥用药物。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为防止未老先衰,应当重视日常对肾的养护,加强身体锻炼、合理营养、充分睡眠、性生活适当等这些良好习惯才是最根本的,其次才是药物滋补。如果不是极度虚弱的人群,补肾应以平和为主,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季节、体质和气候选择不同的药补方法。
积极治疗原发病
在这里,原发病是指能够引起肾虚的疾病。人体各脏腑之间,不仅在生理上具有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在一定条件下,可影响其他脏腑出现病证。所以,五脏六腑出现病变都可能引发肾虚。但是,如果能预防各脏腑出现疾病,那么引发肾虚的因素就会减少;如果把引发肾虚的疾病治好了,那么肾虚自然就能得到治疗。所以,要想让肾虚远离自己,积极对原发病进行预防和治疗,是最根本的方法。这就如同治理洪灾,除了从洪水泛滥的地方引渠挖沟进行疏导以外,最主要的是保护河流上游的自然植被,积极植树造林,防止因土壤流失阻塞下游河道而引发洪灾。植被可以固定土壤,只要做好土壤植被的保护工作,水灾就能避免。这里的保护上游植被就相当于治疗原发病,这就是所谓的“治病要治本”。
比如,肺病日久及肾,以致肾气虚损,引起肾虚,这里的肺病就是肾虚的原发病。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好肺病的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就能减少由于肺病引发肾虚的机会。不过,一旦肺病引发肾虚,那么首先治疗肺病是根本,只要肺病康复,肾虚就会不治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