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2600000039

第39章 35个落空的末日预言2

13.公元l 843年4月23日

新英格兰一个名叫威廉·米勒的农夫经过多年对《圣经》进行非常认真仔细的研究之后,得出惊人论断,上帝已经敲定摧毁地球的时间,对圣经的字面解释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在此之后,米勒向所有愿意聆听的人解释说,世界将在1843年3月21日至1844年10月21日的某一天走向毁灭。在他的鼓吹以及刊印的一系列资料影响下,数千名追随者(被称之为“米勒信徒”)最终敲定1843年4月23日为世界末日。很多人出售或者放弃他们的家产,准备“坐以待毙”,理由就是这些东西已经不需要了。然而,10月23日那天什么都没有发生,预言中的世界末日并没有出现,这个末日组织也随之解散。后来,其中一些人又组建了所谓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14.公元1847年8月7日

德国曾出现一个很小的邪教,名为“Harmonists”,现在早已被人遗忘了。它的领导人乔治.拉普(G。orge Rapp)相信耶稣会在他死前重返人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拉普也未曾动摇过这种信念。但事实证明,他的预言是错的。

15.公元1874年

“耶和华见证人”教派曾经多次预言这一年世界末日会来临,这个年头是值得记住的一年,因为它是这个教派第一次预测世界末日出现的年份。而在之后,他们还将再次发出这样的预言。

16.公元1881年

对于很多预言师和占星师来说,1881年都是标志性的失败的一年。首先是16世纪世界著名的预言家“希普顿妈妈”(Mother Shipton)预测:“世界末日将在1881年到来。这个预言最初在1641年出版,但是当时距离1881年还很遥远,很多人认为这是十几代人之后的事情,因此引起的恐慌有限。1862年这个预言再次被出版,后来当然没有实现,而书的作者自己也承认,加入这个预言以及其他预言,例如预言电报和蒸汽机的发明,无非是为了提高书的销量而已。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预言1881年将是世界末日的一年,其中包括基督教派“耶和华见证人”,此教派认为1881年耶稣将降临审判世界。另一个权威证据来自使用特殊的金字塔几何学推算世界大事的神秘学专家查尔斯。皮兹·司密斯(Charles PiazziSmyth),他认为埃及的大金字塔不是埃及人建造的,而是《旧约》中的主教在神灵的指导下修建的。因此他根据金字塔的结构分析大事,其中包括计算世界末日,而他的预测同样是1881年。他的预言在1881年1月5日发表在《纽约时报》的专栏里,写道:“根据观察,在大金字塔里一共有1881个小洞,因此如果大金字塔的神明显现,地球已.经进入历史tz最后一年。”

1881年的末日论在欧洲尤其是英国的影响很大,因为查尔斯·皮兹·司密斯是苏格兰人,据说当年人们晚上多半不在家里过夜,都是在野地里、教堂里跪着祈祷,但是世界还是照样迎来了1882年的元旦。

17.公元1891年

1835年2月,摩门教会创始人约瑟夫·史密斯召集教会领导人举行会议。他在会上声称自己曾在最近与上帝对话。上帝对他说耶稣基督将在56年内重返人间,在此之前将爆发导致世界末日的善恶大决战。

1 8.公元1910年

彗星因为拖着长长的尾巴,好像扫帚一样,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是不祥的预兆,1910年哈雷彗星的再次来临引起极大恐慌。虽然以前流传的很多世界末日的预言都没有实现,但是哈雷彗星被很多人认为是人类真正的威胁。年初的时候,英国和爱尔兰的一些作家表述观点,认为哈雷彗星来临是德国入侵的先兆,而巴黎人在之前经历了塞纳河泛滥淹没城市,也将这归咎为哈雷彗星的不是。但是最大的恐慌来自于芝加哥的约克天文台(YeskesObsevatory),1910年2月,天文台宣布观测到哈雷彗星的尾部携带着含氰的毒气。《纽约时报》的文章报道说,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卡米拉·弗拉马里翁(Camille Flammarion)相信,这些毒气可能透过大气层污染地球,造成星球上所有生物死亡。

很多科学家无论自己是否相信毒气说,都选择安慰公众,著名天文学家帕西瓦尔·罗威尔(Perciva1Lowell)解释说,彗星的尾气非常稀薄,几乎和真空相当,就算进入大气层也不会有太多影响。但是预言的恶果已经产生,人们蜂拥购买防毒面具或者“彗星丸”——据说是毒气的解药,真不知道是什么厂商发这样的无良财。随着彗星来临的日期越来越近,大城市的居民开始恐慌,很多人用纸把钥匙孔堵住,或者在地下室里准备密封房。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最极端的例子是,一个人躲在大木桶里,然后要求朋友把他放下12米深的干井里。

在5月哈雷彗星安全掠过地球之后,《芝加哥论坛》报用显著标题写道《我们还活着》,尽管这多少有点多余。哈雷彗星可能是第一个有科学依据而不是宗教误解的“天启恐慌”。有趣的是,出生于1835年——另一个哈雷彗星年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对自己死于1910年的准确预测倒是与彗星的这次再临恰巧相合。

19.公元1919年12月17日

气象学家艾伯特·波塔断言,1919年12月17日这一天,行星的罕见会合会形成强大的重力或者磁通流量,使得巨大的太阳耀斑向地球爆发,把大气烧成灰烬。听到这一预言后,有些胆小者害怕地球灭亡竟然选择自杀。仔细想想,你会感觉这一理论相当荒谬,是科学法的又一失败。

20.公元1967年

1966年底,罗纳德·里根被选为加州州长。这位后来的美国总统公开指责嬉皮士“打扮得像人猿泰山,头发长得像小丫头,闻起来像野兽”。面对来自官方的歧视,“垮掉派”们选择了和平对抗。1967年1月14日,旧金山地下报纸《神谕》在金门公园的草地上举办了一次超大型的行为艺术表演,取名“人类大聚会”(Human Be—In)。组织者请来了金斯堡,以及前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自称是LSD专家的蒂莫西·利里(Timothy Leary)。金斯堡在舞台上带领大家诵经,而利里则喊出了一句响亮口号:“审视内心,关注社会,退出世俗。”

可是,被组织者请来做宣传的记者们发现,参加“人类大聚会”的2.5万名“演员”没人在乎舞台上发生的事情。他们要么和周围新认识的人聊天,要么和心爱的人一起窃窃私语,要么干脆什么也不干,就躺在地上晒太阳。这些人长发披肩,脖子上挂着便宜的珠子项链,赤着脚,穿着道袍似的褂子,许多人手里还拿着点燃的香,似乎是刚从寺庙里走出来的隐士。他们无论打扮得多么怪异,全都面露微笑,态度平和。

组织者自豪地向记者们宣布:嬉皮士就是“爱的一代”,1967年夏天将是“爱之夏”,届时旧金山的大街上将遍布“花童”(Flower Children),欢迎大家头戴鲜花,来旧金山和嬉皮士们一起享受生活。

于是,1967年的美国出现了百年不遇的景象。大批来自保守的内陆地区的年轻人离开家乡,搭便车向旧金山进发。他们一路上哼唱着那首《旧金山》,头戴鲜花作为接头暗号,希望找到那传说中的无所不在的“爱”。

这一年也称为世界末日预言最火爆的一年,吉姆·琼斯、文鲜明(SunMyung:Moon)以及自称与UFO接触过的乔治·范-塔塞尔都预言,这一年的“爱之夏”将是世界末日。

21.公元1980年4月29日

巴哈伊教首领利兰·延森宣称1980年4月29日这一天几个大国将发生核武器交火事件,会导致数百万人死亡。事实上,1979年和1983年才是最可能发生核武器大战的两年,但是,人类都侥幸避开了。4月30日当这位“先知”发现自己还安然无恙地活着,于是立即改口为“这是苦难的开始”。

22.公元1982年3月10日

1974年,约翰·格尔宾(John Gribbin)和史蒂芬·普莱格曼合著了一本当时非常畅销的“科学”著作《木星效应》(TheJupiter·Effect),警告说在1982年3月10日,木星和其他几大行星将排列成行。届时行星的引力联合,尤其是大体积行星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将引起大地震或者太阳耀斑,或者两者兼有。大地震的严重程度将把整个旧金山夷为平地。这本书有相当的可信度,因为两名作者都是在剑桥大学接受教育的著名天文学家,其中约翰·格尔宾还是权威科学杂志《自然》的编辑。尽管有很多科学家批评《木星效应》,认为这是纯粹的天文想象,但此番言论还是在一般民众中引发极大恐慌。在“灾难日”即将到来的最后几天,人们用电话轰炸当地的天文台,就连在远方的东方,当地媒体都发表文章安慰民众称,天文现象和自然灾难没有必然联系。

3月10日,灾难日终于安全度过,事实上,我们唯一能感知的行星会合的引力效应可能是在某些地方发生潮汐,潮峰比平常高0.04毫米。1年之后,约翰.格尔宾和史蒂芬·普莱格曼又合作出版了《木星效应反思》(Th。Jupiter Effecl:Reconsidered),同样成为超级畅销书。

23.公元1987年4月29日

巴哈伊教首领利兰·延森在上一次末日预言落空之后,很快又捏造了新的预言,称在1987年4月29日这一天地球将灭亡。而这一次,他的理论是地球和哈雷彗星相撞可能导致世界末日。当人们安然度过了4月30日之后,利兰·延森也被冠上了“世界末日贩子”的称号。

24.公元1988年

这次地球末日的恐慌主要由1970年的畅销书《圣经预言:消失的伟大地球》引起。书中解释了《福音书》中的一段话,说这段话的意思是救世主将在以色列建国40年内再临。而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是1948年5月14日,自然,这次预言的末日被定为1988年5月14日。 ’

25.90年代

1988年11月13日,前NASA工程师埃德加·维森纳特(Edgar Whisenant)出售450万本预言书《1988年被提的88个理由))o根据书中的预言,20世纪90年代,世界将会灭亡。但是预言终未成真,他的书也没有热卖。

26.公元1992年9月28日

古怪的传教士罗伦·斯图尔特公开宣称,他破译了圣经中的一句话,1992年9月28日这一天将是世界末日。他不断鼓动人们采取疯狂行动。后来,斯图尔特因绑架罪入狱,他挑起的末日疯狂也达到了极点。

同类推荐
  • 左手日记

    左手日记

    《左手日记》本书收录了宗利华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作品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于质朴中见幽默,于调侃中见温情,于娓娓叙述中蕴含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厚体验和独特思考,对广大读者和写作者有着极其特殊的启悟意义。
  • 小战友: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

    小战友: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

    这是真实的故事,一群13至17的小战士跟随部队入朝作战,做战地宣传、救护、观测工作,经历了一至五次战役。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小战友和大战友一样不怕流血牺牲,英勇作战,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小说以纪实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残酷的战场,通过表现志愿军英雄们如歌如泣的战斗事迹,深切地怀念那些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们。读来令人热泪沾襟!
  • 好人的温度

    好人的温度

    本书收录了好人的温度、我也哭过、一场南辕北辙的爱、我愿是你梦想的幸福、美玉偶卖掉的孩子、随礼、四个字的荣誉、秘密、身痛、我是一只小小鸟等故事。
  • 平原烈火(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平原烈火(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一九四二年五月,冀中抗日根据地整个地翻了一个个儿。冈村宁茨坐上飞机,在天上指挥着五万鬼子兵进行大“扫荡”,残酷的战斗,到处是一片红火。日本鬼子的汽车把遍地黄金的麦子轧烂在地上,骑兵包围了村庄,村庄烧起来,熊熊的火苗儿把黑烟卷上天去。
  • 大淖新事

    大淖新事

    青年作家周荣池工作生活在里下河小城高邮,小城虽无大事,但小人物的小事情也常给人~大感动。这位细心的写作者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以身边的好人好事为原型创作了一部短篇小说集,这就是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大淖新事》。
热门推荐
  • 情定异界:菲你不可

    情定异界:菲你不可

    夏菲儿为给母亲寻找一味珍惜的中药材治病时,失足跌下万丈深渊,就这样穿越了……这里是一个被诅咒的地方,人像动物一样,动物像人一样,这是成人荒诞的童话。是夏菲儿的粉色爱情梦……是让我们寻找我梦中的“千与千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与那么多明星生活,好纠结

    与那么多明星生活,好纠结

    心灵是一个明星,理所当然地与圈子里的大多数都扯上了暧昧的关系,故事从那时说起……
  • 带着外挂去穿越

    带着外挂去穿越

    穿越武当小道士带着系统在异界抽奖练功,当上掌门人!什么?仗着人多欺负我?召唤出哮天犬站在这你敢动一下试试?什么?你说你天下无敌战斗力爆表?来来来,刚好我获得了龙珠变身技能看看谁耐揍!揍几个江湖恶霸,出任武林盟主,携手红颜知己,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 衣然如初见

    衣然如初见

    温温和和,滋润人心。三生三世,不离不弃。
  • 恋爱的柑橘小姐

    恋爱的柑橘小姐

    爱情里“谁喜欢谁主动”差不多是个定律。喜欢着啤酒先生的柑橘,听不得别人的劝。执着的以为只是自己不够努力,做的不够好,所以啤酒先生才不喜欢自己。其实他喜不喜欢你,你早就知道了,何必骗自己。你向前走了一百步也没有用,他是大长腿,怎么能追得上。好好爱自己就有人会爱你,不是乐观的说辞。要不要试试爱自己呢!你看,柑橘小姐就不知道这个道理。
  • 大叔,我们在一起吧

    大叔,我们在一起吧

    她,冰雪聪明,是全家人的宠儿,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智力,一路从初中直接跳级到了大学,却在十五岁那年悄然“失踪”,二十岁那年,她历经千辛万苦才逃离家人的强烈“束缚”,却无奈落入另一个人的手中。
  • TFBOYS快乐环岛

    TFBOYS快乐环岛

    TFBOYS和Quiteautumn两个人气组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tfboys之原样

    tfboys之原样

    于绵是个普通女生,却因为小时噩梦变得冷漠,在韩国她遇到了EXO,他们帮她走出噩梦,只有在他们面前,才像个孩子。接到姐姐电话,回到中国,却遇到tfboys,于绵表示:这真不是她想要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以后的打击,于绵是否能承受住?
  • 腹黑师兄,泥奏凯

    腹黑师兄,泥奏凯

    第一次见某男,就被顾凝朵当成试验品,想跟某男来段话本子里的戏段,却被某男当众嫌弃,第二次见某男,顾凝朵成了他师妹,当众说她耳聋,于是顾凝朵怒了,两人以成为冤家,但在吵吵闹闹中,顾凝朵失心了。顾凝朵表示当某人的师妹真的很难,不仅要逼着练剑法,还要和某人斗智斗勇,还要提防某人挖坑。
  • 外国文学作品导读

    外国文学作品导读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除中国以外世界范围内18个民族、国家的54部作品,适用对象是远程教育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还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使用,对一般外国文学爱好者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