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衡利弊,有取有舍”人生中是一个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在关键时刻,人们却不会运用。因为,“权衡利弊,有取有舍”的重心是“有舍”。“得”就是自己想得到的,或者已经得到的;“舍”却是舍去自己即将得到的,或者已经得到的。
有这样一位哲学家说过: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凡事有舍才有得!在失去的时候,你肯定也有所得。但是人们往往只想着放弃的东西,而没有想到放弃之后也是有道理和收获的—甚至于财富就在你的身边的时候,你却还在为放弃的东西而痛心。
有一名老翁靠捕鱼为生。一天清早,他还和往常一样来到溪边,发现小溪里面全部都是碎石,是因为昨天的雷雨而冲到下游来的.他因不能够捕鱼,而嚎啕大哭起来。小溪旁山坡上有一座小庙,庙里的师父听到了他大哭的声音,便下山来点化:“老人家,你为什么哭啊?”“小溪里面全部都是碎石,我没有办法捕鱼了……”“不可以下网捕,可以用手去抓啊!你没看鱼儿全在碎石上、石缝间跳跃吗?”老翁揉揉眼睛看去,果然鱼儿全在碎石上、石缝间跳跃,随手可得,怎么刚才没发现呢?以“有取有舍”的正面意念、积极心态来看待某件事情,不是要你陷落虚拟情境,而是让你看清现实。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既需要你做出选择也需要你学会舍弃。与其说是选择得当,不如说是放弃得好。人生苦短,要想获得的多,就得放弃的多。那些什么都不放弃的人,是不可能有很多收获的。其结果必然是对自身生命的最大放弃,使自己的一生永远都处在碌碌无为之中。
夜市里面大都有捞金鱼的小游戏,捞金鱼的铁丝网贴了薄薄的一层纸。这种纸浸水以后很容易就破了,经常捞了一、二次,就不能再用了。有一位在夜市里面摆摊很多年的老板,偷偷的透露了捞金鱼的方法:“先把捞金鱼的网子,用牙签打破一个小洞,下水的时候就不会很容易破了。”小朋友总是舍不得先动手把那层纸给弄破一点,鱼网反而破得更快。生活中到处都有能舍而后行的奇迹。先有所舍才能有所得,舍出如同种籽撒播出去,转了一个来回,又带了一大群子子孙孙回来。“舍”永远都是在“得”的前面的,这不但是非常重要的顺序,更是幸福的秘诀,可是有很多的人却忽视了这个最奇妙的步骤。小时候在农村打水,假如不先灌一点水下去,井水是打不出来的,只要一小桶水的水就能够引来整座井的泉源。
其实得与失之间,有一平衡点。你不能够只看到失去而痛苦万分,你应该学着看到获得而欢乐。它们在你所在的空间是平均的,任你感受体会。如果你经常感到失落,那是你心眼太狭小了.假如你经常体验到获得的喜悦,说明这时你的心态才是正确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飞快行驶的列车上,有一位老人不小心将刚买的新鞋从窗口弄下去一只,旁边的旅客都为此而感到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那只也扔了下去。众人都沉浸在迷惑不解当中,老人却坦然一笑:“鞋无论是多么的珍贵,可是剩下的那只对于我来说已无用处了。把它扔下去,说不定拣到的人能得到一双。”老人看似反常的举动,表现了这样的一个思想: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果断放弃。
法国一家报纸进行智力竞赛时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卢浮宫失火,当时情况只可能救一幅画,那么你救哪一幅?多数人都说要救达·芬奇的传世之作—《蒙娜丽莎》。结果呢?在成千上万的回答中,法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贝尔特以最佳答案赢得金奖。他的回答是:“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这个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在人生的路上,放弃什么,选择什么,是一门艺术。有时,放弃就是获得。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捉到猴子,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人们总会嘲笑猴子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
有人斤斤计较帮助别人时自己的得失,有人对慈善救助感到为难,总以为付出就是减少,收入才是增加。这些事情不是数学,而是植物学,不只是加减乘除而已,乃是先要怎么栽才能怎么收。放下才是得到,能舍才是领受。因为付出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不求回报就是最好的回报。我们不是以功利的心态,为了得而舍,而是以积极的心态,愿意学习舍的功课,毕竟在这个过程中,内心的喜悦就是最大的幸福。
做人绝招: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凡事有舍才有得!在失去的时候,你肯定也有所得。
五、身处其中,置身事外
人生在世常有不可预测的危险,如果处理不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这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表明态度,眼光要放长远一点。如果看不清是是非非,不妨置身事外。
春秋战国时期,韩、赵两国发生战争,双方都派使者到魏国借兵,但魏文侯一口拒绝了。两国使者没有完成任务,怏怏而归。当他们回国后,才知道魏文侯己分别派使者前来调停,劝告双方平息战火。韩、赵两国国君感激魏文侯化干戈为玉帛的情谊,都来向魏文侯致谢。韩、赵两国力量相仿,都不可能单独打败对方,因此都想借助强国魏国的力量。在这种情形下,魏国的行动直接关系到韩赵之战的胜负。魏文侯没有去介入两国之争,以第三者公平的立场加以调停,战争变成了和平,从而使魏国取得了三国关系中的主导地位。
置身事外,是在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后,采取的一个措施。然而变生肘腋时,人们的习惯一般是先看看反应,但是等都看明白了,为时晚矣。所以,在危险之中,应该尽量置身事外。
魏晋时期,国家动荡,政权更迭,那时的文人如果站错了队,或者得罪了当权者,很可能会丢掉性命。“竹林七贤”之一,当时的名士阮籍不愿与统治者为伍,但也不想得罪他们,他采取的办法就是隐居山林,推杯换盏,常常喝得烂醉如泥,坚决不参与政事。当时,司马昭把持了魏国大权,他想拉拢阮籍来为自己服务,利用阮籍在上层社会中的影响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便派人去向阮籍求亲,要阮籍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司马炎(就是后来的晋武帝)。如果换了一个巴结的人,肯定会高兴得不得了,可阮籍不愿意,他不想和司马家族攀亲,但又不能公开拒绝,便整天喝酒喝得烂醉,媒人去提亲,跑了一趟又一趟,每次都看到阮籍喝醉了酒,呼呼地在沉睡。时间一长,老是说不上话,司马昭事情又多,便把结亲这件事丢下了。当时的钟会是司马昭身边的红人,他多次拜访阮籍,想打听他对国事的看法。阮籍知道钟会是个小人,不想与他交往,当然也不想得罪他。钟会每次来见阮籍,都见他喝得烂醉,根本没有清醒的时候,钟会根本没办法与他交谈,因此也就免去了一场杀身之祸。司马昭有一个谋士叫何曾,他知道阮籍瞧不惯司马氏当擎,建议杀了阮籍,可司马昭认为:阮籍只是好喝酒,成天迷迷糊糊地过日子,虽然名气很大,但还没有反对自己的实际行动,犯不着杀他,便一直对他抱容忍的态度。阮籍借用烂醉如泥的方法躲避祸患,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折磨自己的消极办法,但是在当时那种政治气氛之下,的确起到了一种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醉酒其实也是一种蔑视和反抗,是一种生存的策略。
一个高层的管理者,很多时候也需要一种置身事外的艺术。如果你手下的两个部门主任为了工作发生了争执,你已经明显感到其中一个是对的,而另一个是错的,现在他们就在你的对面,要求你判定谁对谁错,你该怎么办?其实,一个精明的领导者在这时候他不会直接说任何一个下属的不是。因为他们是为了工作发生的争执,而影响他们作出判断的因素有很多,不管对错,他们都是非常出色的人才。当面说一个手下的不是,不但会极大地挫伤他的积极性,让他在竞争对手面前抬不起头,甚至很可能你会因此失去一个得力助手,而得到表扬的那个下属会更加趾高气扬,也不利于你的管理。学会了置身事外,你的管理水平当然就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档次。
做人绝招:
置身事外,是在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后采取的一个措施。然而变生肘腋时,人们的习惯一般是先看看反应,但是等都看明白了,为时晚矣。所以,在危险之中,应该尽量置身事外。
六、自恃才高必然导致迂腐
在现实当中,如果你处处表现锋芒,时时显示比别人聪明伶俐,如此—来,只会招忌及受害。锋芒太露,常使人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太露锋芒者,会像桌上突起的钉子,容易让人用锤子给敲下来。
据河南商报报道,某高校研究生小柳,这几年为自己“积攒”下了一串串的“光环”:中共党员,任过4年学生干部,策划组织过不少学校的大型活动等。按说,像小柳这样的优秀毕业生,毕业找工作并不是很难的事,而且在今年的求职季节,不少单位都相中了他,但在看了这些单位的情况介绍后,他认为不适合,予以回绝。在小柳看来,凭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没必要跟其他的同学一起争这些单位,自己应该能找到一家更好的单位。基于这种考虑,小柳没有看中学校与用人单位组织的人才交流会,他一直在等待。眼看着交流会一个个机会过去,大部分中等偏上的同学已经签约,这时的小柳心里开始着起急来。这时,他从报纸上看到一家效益不错的外资企业招聘总经理助理,他信心十足地报名参加了应试。首轮笔试,外资企业测试他的学业及成绩,小柳对答如流,令人比较满意。接下来的面试让他泄了气,面试者让小柳谈谈对公司营销理念的观点,他回答得语无伦次,因为只看重了公司的名声,毫无准备的小柳败了下来。据一家用人单位透露,优秀毕业生谁都想要,但优秀毕业生一方面学校推荐,另一方面却又自恃才高挑三拣四,总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与其这样难“侍候”,还不如降低标准,选择那些中等偏上的毕业生。
大家都知道“放牛郎王冕画荷花”的故事,却不知道成年以后的王冕也曾自恃才高而受到了冷遇。王冕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满怀信心,而且甚是傲慢,满以为能够金榜题名,结果却事非所望,名落孙山。王冕一气之下,竟将自己所写的全部诗文,付之一炬。受此打击之后,一向自恃才高的王冕,思想受到了很大的震动,转而发愤苦读兵书,他对书中的一些深谋远虑的内容很有兴趣,积极钻研。王冕又多次参加了科举考试,然而时运不济,屡试不第。这对王冕打击很大,以致使他对仕途丧失了信心,行为更加不拘小节,放荡不羁。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他戴着一顶高檐的草帽,身上披着一件草绿色的蓑衣,脚上踏着一双带着长齿的木鞋,手里拿着一柄木制长剑,一步三摇地边走边唱,游弋在会稽的大街上。有时候,还可以看到他骑着一头老黄牛,手里捧着《汉书》在高声吟诵。他那副疯疯癫癫的样子,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疯子。虽说王冕整日癫狂不休,时人避而斥之,却有一个姓王的同乡长者,与他甚为友善。王公对王冕渊博学识非常欣赏,并很器重他。二人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吟诗作文,自有融融之乐。可是,好景不长,王公很快地离开了会稽,到江浙做检校官去了。
王冕虽然才高八斗,但是一直不能在官场行走,而政治是古代文人一生的抱负。其实,王冕不是没有政治基础,而是他自恃才高,不能平和待人,因此,官场不能容他。王冕的个性就像唐代的李白,虽然学富五车,但自己的政治生涯也被自己的傲慢堵住了去路。据历史记载,因王冕不满于达官人向他求画,便画了一幅梅花悬在墙壁上,并题诗道:“冰花个个贺如玉,羌吹它不下来。”表示不愿给他们作画。因王冕对统治者予以无情的讽刺,被认为是反对无朝,险些入狱。后来,他被迫埋名隐居到家乡的九里山,白天种植豆棋粟、灌园养鱼,晚上读书、作诗画,过着清贫生活。后来,王冕虽然成为一代画家,但是他一生的政治抱负却无处施展。
做人要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智而示以愚,强而示以弱,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其目的就是为了蒙蔽对手,争取主动。
才高者,只有低调行事,放下身段,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因为低调的人懂得主动适应对方,而不是总是要别人来适应自己。因此,不管什么人,千万要记住一点:不要恃才傲物,否则会给你的人际关系带来障碍。
做人绝招:
做人要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本来胆大如斗的,却表现得胆小如鼠;本来足智多谋的,却表现得寡言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