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激昂是一种主流的社会态度。所有的人做事,无不以刚烈、血性为荣。所谓的“士可杀不可辱”,侠客们都是“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这种气势让那时候的管理者—官府头疼不已。一直到汉代,儒家思想才逐渐取得了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中,强调“中庸”之道,所谓中庸,其实是一种自处的学问,通过自我价值的肯定,显出一种锋芒不太露的气质,低调而有内涵。直到这时,世俗风气才逐渐扭转过来。其实,很少有人像项羽、关羽那样激昂地走过一生,你看看,韩信受胯下之辱,但是我们谁也不会说他的内心就不激昂。低调仅仅是一种平和的态度,虽然略显消沉,可是,它实质上并不一定是消沉。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当时老子曾对他讲:“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客貌却显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诫人们,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将欲望或精力不加节制地滥用是毫无益处的。在中国旧时的店铺里,是不陈列贵重的货物的,店主总是把它们收藏起来,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告诉他们好东西在里面,倘若将上等商品摆放在明面上,岂有贼不惦记之理。不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吃大亏而不自知。所以,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即表面上看似没有,实则充满。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己,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但要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就是这个道理。
锋芒太露而惹祸上身的典型在旧时是为人臣者功高震主。打江山时,各路英雄汇聚一个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有能耐。主子当然需要借这些人的才能实现自己图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的才华不会随之消失,这时他们的才能成了皇帝的心病,让他感到自己被威胁,所以屡屡有开国初期斩杀功臣之事,所谓“卸磨杀驴”是也。韩信被杀,明太祖火烧庆功楼,无不如此。《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时,阿斗尚幼,刘备当着群臣的面对诸葛亮说:“如果这小子可以辅助,就好好辅助他;如果他不是当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为君算了。”诸葛亮顿时冒了虚汗,手足无措,哭着跪拜于地说:“臣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尽忠贞之节,一直到死不松懈呢?”说完,叩头流血。刘备再仁义,也不至于把国家让给诸葛亮,他说让诸葛亮为君,怎么知道没有杀他的心思呢?因此,诸葛亮一方面行事谨慎,鞠躬尽瘁,一方面则常年征战在外,以防授人“挟天子”的把柄。而且他锋芒大有收敛,故意显示自己老而无用,以免祸及自身。这是韬晦之计,收敛锋芒是诸葛亮的大聪明。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
做人绝招: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己,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
二、“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古语云:“治国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实,“有所为,有所不为”何止是治国之道,它也是指导做人和做事的一条重要原则。
有位青年人,非常刻苦,可事业上却收效甚微,为此他很苦恼。有一天,他找到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事业上,结果却收获很少。”法布尔同情、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个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又说:“是啊!我爱文学,也爱科学,同时,对音乐和美术的兴趣也很浓,为此,我把全部时间都用上了。”这时,法布尔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凸透镜,做了一个“小实验”让这位青年看:当凸透镜将太阳光集中在纸上一个点的时候,很快就将这张纸点燃了。接着,法布尔对有些惘然的青年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试试看,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这位青年恍然大悟,由此受到很大的启发。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只有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才能干出一番事业。这个道理虽然通俗易懂,但如果用语言表达,则很容易平淡而一般化。法布尔借用凸透镜能将太阳光集中起来并点燃纸张的现象来说明有所不为和集中精力的重要性,既明白易懂,又形象生动。
“有所为,有所不为”,最难的是“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意味着放弃,而放弃往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放弃意味着失去某些既得的利益,如地位、名誉、福利、家庭等等。而这些在某些人眼里往往是趋之若鹜的东西,怎能弃之不要呢?因此,“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求我们权衡轻重、利害、得失,作出正确选择。
人的一生,其奋斗的历程任重而道远。你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轻松上阵,也就是说必须学会放弃,放弃心灵上沉重的负担、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非分之想、放弃无益于身心的奢侈的欲望、放弃羁绊自己脚步的不良习惯、放弃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甚至放弃那些曾给过我们慰藉但如今却让我们伤痛欲绝的情感……一句话,熙熙攘攘的尘世、热热闹闹的生命里,许多我们不堪承受的东西,都要放弃,都要不时地放弃。这种放弃,不是不进取,而是摆脱纠缠,冲破困扰;而是智慧的取舍,理性的放弃;而是集中精力,扬长避短……而是有所不为中的有所为,以退为进的进取。这,就是“有所不为”的境界的真谛!
东汉的邴原,原本很能喝酒,自从游学以来,八九年间滴酒不沾。一人身背书箱,依靠自己的体力徒步行走,拜陈留人韩子助、颖川人陈仲弓、汝南人范孟博等人为师求学。学成后,临别时大家为他饯行,师友们以为他不会喝酒,便要他吃饭吃菜。邴原说:“我原来能喝酒,只是因为酒能荒废学业,所以才把酒戒了。今天要与师友道别,大家又赏脸为我饯行,我应该领情喝酒。”于是便与师友们同坐共饮。老子说:“知有所不为而为者,近道。”邴原就是这样“近道”的人。邴原的成功充分证明,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在积极的进取中,保持人生的另一种境界:有所不为!
现实生活中,无论一个地区、单位、部门,工作总是千头万绪,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只能统筹全局议大事,集中精力抓关键,积聚力量攻重点,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重点,带动一般”,“突破难点,搞活全局”,这是我们历来提倡的工作方法。如果从改革深化和事业拓展的角度来看,以退为进,舍次保主,不干则已,干则必胜,这些都是带战略性、策略性的高超的领导艺术。有些承担领导责任的干部,一味强调“有所为”,不愿去谈“有所不为”,往往就因为他们不懂得上面这些道理,不善于从更高、更长远、更全面的要求来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富有成效。因此,要问“有所不为”何以难?难就难在一些同志缺少一点辩证思想,不大讲究领导艺术,以致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有失偏颇。
诸葛武侯,高卧隆中。面对世事纷纭,天下汹汹,躬耕南畝,潜心学问。虽负经天纬地之才,而有所不为,不求闻达于诸侯,视富贵功名如粪土。刘玄德三顾诸葛于茅庐之中,热泪横流。“先生独不念天下苍生乎?”好男儿铁肩担道义,诸葛怎不肝胆俱热。他决然出山,而大有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面对大义,必有所为;面对私利,则当有所不为。
在企业管理当中,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也是一门学问。在地产和零售两个产业都飞速发展的时候,王石主动将手中“前景”和“钱景”都不错的万佳百货出售给了华润,并不是因为连锁零售业务发展不好,而是因为深感无力将两个前景广阔的业务同时做好。就像杰克·韦尔奇说的那样:“做到组织简单绝非易事,人们往往害怕被认为是头脑简单。事实恰恰相反,惟有头脑清醒、意志坚定的人,才是最简单的。”
现实工作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有所为”是目的,“有所不为”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方法。要想“有所为”就必须“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是为了更好地“有所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关键是要“有所为”。而要“有所为”,首先要弄清“为”什么?即你的使命、愿景、奋斗目标是什么。只有弄清了自己的使命、愿景和目标,才会穷尽一生的精力去追求,去拼搏;也只有弄清了自己的使命、愿景和目标,才会“有所不为”。
做人绝招:
人的一生,其奋斗的历程就像一场马拉松。你要想任重道远、有所作为,就必须轻松上阵,也就是说必须学会放弃。
三、花要半开,酒要半醉
“花要半开,酒要半醉”是古人高明的处世之道。花开艳了,招人妒忌,要么被人采了,要么就会被狂风打落;酒喝得太醉了,必然不醒人世,甚至“酒后吐真言”,酒后伤人心。
人生也是这样,在与人交往时,就要适时“装傻”:不露自己的高明,更不能纠正对方的错误。人际交往,装傻可以为人遮羞,自找台阶;可以故作不知达成幽默,反唇相讥;可以假痴不癫迷惑对手。谁不识真相谁就会被愚弄;谁能不领会大智若愚之神韵,谁就是真正的傻瓜、笨蛋。
懂得装傻,并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世上聪明者数不胜数,而自作聪明者更是不计其数,那么,到底什么人算是真聪明呢?有一种说法,就是“真正聪明者,往往聪明得让人不以为其聪明”。古往今来,聪明反被聪明误者可谓多矣!倒是有些看似“平常”的人,却成为事实上最聪明的人。
洪武年间,朱元璋手下的郭德成就是这样一位聪明得让人不以为聪明的人。当时的郭德成,任骁骑指挥,一天,他应召到宫中,临出来时,明太祖拿出两锭黄金塞到他的袖中,并对他说:“回去以后不要告诉别人。”面对皇上的恩宠,郭德成毕恭毕敬地连连谢恩,并将黄金装在靴筒里。但是,当郭德成走到宫门时,却又是另一副神态,只见他东倒西歪,俨然是一副醉态,快出门时,他又一屁股坐在门槛上,脱下了靴子—黄金自然也就露了出来。守门人一见郭德成的靴子里藏有黄金,立即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见守门人如此大惊小怪,不以为然地摆摆手说:“那是我赏赐给他的。”有人因此责备郭德成道:“皇上对你偏爱,赏你黄金,并让你不要跟别人讲,可你倒好,反而故意露出来闹得满城风雨。”对此,郭德成自有高见:“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们想想,宫廷之内如此严密,藏着金子出去,岂有别人不知之道理?别人既知岂不说是我从宫中偷的?到那时,我怕浑身长满了嘴也说不清了。再说我妹妹在宫中服侍皇上,我出入无阻,怎么知道皇上是否以此来试一试我呢?”现在看来,郭德成临出宫门时故意露出黄金,确实是聪明之举。因为假如恰如郭德成所言,到时的确有口难辩,而且从朱元璋的为人看,这类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郭德成的这种做法,正是运用了“花要半开,酒要半醉”的做人思想。
因此,从人类生存智慧的角度来看,智慧的人从来不会拒绝糊涂。装糊涂更具有与众不同的灵活作用。在漫长的人生中,我们不可能对任何事都睁大眼睛盯着,所以,人们对人生关系重大的事,如事业、品德、个性、情感和为人的态度,都尽量采取尽可能清晰明了的态度;而对于工作、生活等难以一时辨明是非、衡量得失的事情,还可以采取含蓄隐曲的态度加以应对。糊糊涂涂才是真。要知道,万里晴空是美的。既然都是美的,有时我们何不妨糊涂一次,“难得糊涂”,也正是“大智若愚”的境界。因为,大智若愚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人生谋略。懂得“花要半开,酒要半醉”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者。
当今社会,此理仍然,与领导交往的技巧就是“故意装傻”。这也就是指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反驳对方所说的话。其实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要有很好的演技才行。然而,不是人人都可以傻得恰到好处,如果没有掌握得恰到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做人绝招: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
四、有舍才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