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月林虽然庞大,七年的时光过去了,三人除了中央位置之外其他地方皆以走遍,看过千峰擎指天,走过绿水和青山,听过虎啸狼鸣嚎,闻过百花香其间,感知天地清浊气,触过荆棘又蔷薇,尝过朝露多甘爽,品过果甜蘑菇鲜……不可谓不是访遍了暗月林中的周边。
游历了七年,和尚想念凡间鱼肉了,道士也思念人间美酒了,只有书生和这两人随处游走,走一处吃一处,走一处看一出,时常坐而论道,输的往往都是道士。
这日,三人走累了在林中歇息,互相谈天说地,无往不欢。
“书生,我且你问,你认为道是什么?”和尚问了书生一个本不应该他问的问题,他是佛法中人,却问及书生道法。
“据《道德天经》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应该说的是所谓大道不能用语言去表述吧,能表述出来的道应该不是大道,和尚,我说的对否?”
道士在一旁看着痴痴的和尚,“老秃驴,问你呢,对否。”
和尚哑口无言,他修习佛法千年,却不曾言过道法,至于对错他更是不知道,顿时尴尬了一脸,“毛老道,你就听不出我这是帮你问的嘛,还来羞煞老僧。”
道士哈哈一乐,倚着大树转了个身,“贫道修为甚浅,悟不出你这佛法明意,更是猜不出你这暗指何处,书生,对不对就问他,他既然问你了他肯定知道。”
“嘿,这时候你给我耍光棍儿,书生,别听他的,就问他,好歹也是个千年老不死,他不知道谁知道。”
书生看着这两个为老不尊,继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和尚,你可哑谜打的真好。”
道士听到之后瞬间起身落座,“你真的知道《道德天经》?”
“是有怎样,不是又当如何?”
“这《道德天经》乃是三十三天离恨天上三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在下界传道之时所做,其中有九九八十一句真言,传到今天已经散失了许多,仅剩三十六句,句句都蕴含天机大道,也是我们道法中人修炼的根本,后人根据这本天经又创造延伸了许多道法,比之天经中所含大道而言却是微乎其微,然而却是修行简单,被更多人修行,而这天经道法却是难有几人悟透,后来被我门掌门人封存,只有天资聪慧者才能上前参悟,我有幸读过第一章,却难以悟透道德天尊的道法,那蕴含深藏,不是我辈能修习的。”
“为何我脑海里却有这《道德天经》九九八十一句?”
“哦?”道士眼中放光,瞬间光又熄灭,“算了,等我真的能悟透第一句再寻你吧,我辈愚钝,实在是难言啊。”
书生感到迷茫仓皇,他脑海里有太多不应属于他的记忆在里面,而且随便想找寻那一处都能娓娓道来,他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自己不是自己,脑中的书卷有的却似曾相识,有的却未曾有过见识,只是有这般记忆,有这般造化。
“你看吧,老道士,你这不是知道,还反过来羞辱我。”
“老秃驴,你懂什么,这道法万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岂是我能参悟的透彻?虽然我有毁天灭地的法力却在道德天尊那无上高强眼里还只是蝼蚁,离恨天之上的三清宗祖传道,若是我立刻就能顿悟还需传什么道?我早就身居离恨天逍遥天地了,你读了那么多年佛经,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嘿,你这道士,我要和你理论理论,就凭你道法万千就不准我佛法无边?佛曰:众生皆有佛性,我可没听说过众生皆有道性。”
道士扮了个鬼脸嘲笑和尚,“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整天仁义道德我也没看你救过谁,倒是那酒肉吃了不少,残害了万千生灵,你还好意思跟我在这里理论。”
和尚理亏,道了阿弥陀佛,“你这和尚休要得意太早,我让小书生治你,书生,继续和他论道,我到要看看你这道士有多少道德理念。”
书生从沉迷中醒来,“我不与他论了,大道无形,不是我们这些凡人能论的,不过,我想和你论佛。”
和尚惊恐,“别别别,书生千万别,老僧肚子里几两墨水都被你挥洒了,现在老僧可不与你论。”
书生笑笑,“佛曰:不可说。是为何意?”
和尚突然灵光乍现,他知道这语出何处,“相传曾有一书生,约定与妻子某年某月某日成亲,到了既定之日发现妻子与他人婚配,书生受了打击,一病不起,后来来了一位佛陀,掏出一面镜子给书生看,镜子里呈现海边躺着一具女尸,路过一人摇摇头走了,路过第二人给了她一件衣裳,路过第三人挖坑埋了她,佛曰:此女乃夫人前世,这第二人乃书生你也,今生与你相恋只为还情,第三人才是许报生世之人。书生恍然大悟:我可不对佛吼叫,佛遂曰:不可说,一说即是错。我所言可对?”
“哈哈,和尚所言极是,不过我有偏解,既已答应之事应当属实为之,言而无信必是狡诈恶徒,然而事已至此本应让书生沉迷一世不明真相,佛陀却让他明了,他虽无言,但做法是错,一说即是错,为之更是错,为报答前世非要在今世成就一恶徒,我不明白,天地浩然正气存于何处?仁义礼智信五字可是虚言?”
书生字字玑珠,说的河上哑口无言,他只是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和故事,却没有深思,书生道破其中奥妙引得和尚自省,和尚深思,不再与书生争论。
道士也在深思,那《道德天经》之语蕴含天地大道皆是何?他参悟了千年不曾有过正解,走着后人传世创造的经典修为至此,他不知道是不是误入歧途了,然而天地万千飞升者都是如此得道升天的。
书生看着两人沉思,自己也在思考,这天地循环大道,其中真理真相都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