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傍晚,姑苏城干将大街两旁的店铺门楣上已挂上了红红黄黄的灯笼,沿着大街两面的民房几乎全部开成了店铺。大街上一片喜气。鹿郢、窦皋如一老一少身穿便装随随便便的走着。鹿郢东瞅西看,掩不住内心的高兴。
鹿郢:窦世伯,您说范大夫咋这么有本事呢。您还记得几个月前不?同样是这条街,那真是冷清哇,家家店铺都关着门,大街上稀稀拉拉的几个人也都面带忧愁。大夏天的,可我的心里直发冷。您看看现在,多热闹哇。
鹿郢走到一边的糕团摊子,丢下一个戈币,拿起一个糕团品尝。
窦皋如:太子有福啦,太子的心里只装着社稷百姓,越国有福啦。
鹿郢:别净说些好听的。世伯对我讲讲范大夫是怎么弄的?
窦皋如:这个好办。咱们找几家店铺问问不就清楚啦?
西边的晚霞还未褪尽,东天的圆月已然升起,万宇一片清澈。
迎面一家店铺门口高高挑着一个酒字布帘。两人信步走进,小二连忙招呼、让座。
窦皋如:我们是姑苏官府的,请你家主人前来问话。
一会儿,一个老者从后面来到,拱手见礼。
窦皋如:你是这家酒店的主人?生意咋样?
店主:回老爷的话,生意还好。
窦皋如:这位是太子。我们想了解一下我们姑苏新实行的财税政策情况。希望你认真回答。
店主重新见礼:回太子、官老爷。我一定知无不言。
鹿郢:你的店铺现在是怎样交税的?
店主:回太子,我是自己做酒自己卖,后面是酒坊,前面是酒店,归在前店后场类了。范大将军仔细查看了我店里两年内的经营账簿,在跟我商量后,给定了个十抽其一的税率。税收是有点高的,不过还行,大将军答应我需要的做酒用粮可以享受官府优惠价;我的酒还可以卖给军队。
鹿郢:跟以前相比,跟前几个月的贡赋新政相比,你觉着有什么不同?
店主:回太子,前一阵子推行贡赋新政时,我也关门了。不关不行呀,没办法做的。现在,税收简单,一目了然,我的酒也不愁卖,生意比过去好。还要感谢太子体恤小民。
窦皋如:如果你家只有前面的酒店没有作坊,收税又是多少?
店主:回大人,这条街上有不少饭铺、酒肆,还有小商铺、杂货店什么,税率差不多都是半成,很低的,比我的低一半。
窦皋如:好,恭喜老板发财。
两人走进一家院落较大的粮店。店内正面摆着十数个小斗,内装白米、黄米、大豆、扁豆、燕麦、小麦、面粉等等;靠墙是几个粮屯。向后有大门直通后院。
窦皋如:你家主人在吗?我们想问点事。
伙计看出两人衣着不凡,赶紧向后院跑去。不一会儿,沈老商人从后院走来。一见两人,即刻跪地大礼。让座、献茶、水果、寒暄。
窦皋如:太子想问问,你们为什么跟以前大不一样?是什么原因让你们生意这么红火?
沈老商人:回禀太子,现在好啦,比新政之前还好。范大将军单独为我们姑苏制定了新政策,叫做“官民共有,官督民办”:像我这样的大粮店和大碾米作坊,官府把左近的官仓、货栈与我合办;计划钱财由官府掌管,经营生产由我执行;把过去官员俸禄用粮、军队用粮由计划调拨一律改为集市买卖——朝廷从我这里拿粮食,跟集市上一样也花同等价钱;朝廷调拨来的粮食也同样按市场价进入我的帐目。经营利润分成三块:税收、提成、薪俸;官府得税收和提成,我个人得提成和薪俸。这样搞,我的日子过得很好,旱涝保收哇。比湛大夫新政的一味盘剥可是大不一样啦。
鹿郢:哦,我明白了,这就是利国护民是吗?
窦皋如:对,太子说得对。执政大夫的新政只知利国不知利民,或者说是损民利国;范大夫的办法是护民利国,官民两利皆大欢喜。棋高一着呀。
湛老商人:我们街面上的人都说范大将军——朱公是商圣,是我们商人的保护神。
鹿郢:哈哈哈,商圣,好,就是商圣。湛舌庸他们这次是要一败涂地喽。哪天有空,咱们一起去看看虞河水利工地好吗?我很想现在就看到新开田亩的样子,看到新田里绿油油的禾苗。也不知在沙洲新开河以后,能新添多少田亩。
湛老商人:小老儿知道这件事,是范大将军带着人在开河造田。沙洲新开河一旦修好,姑苏以西大部分积水都会被排到大江里去。这样以来,东有望虞河,西有新开河,东西北三面的积水都会被排尽,新造良田至少也在五十万亩。以每亩产米六石计算,咱姑苏府就会多出粮食三百万石,多养活二三十万人口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