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湖范庄客厅。鹿郢、诸稽郢、湛舌庸、窦皋如、范蠡、范伯、范成在座。
鹿郢:诸位看了冶场、集市,有什么感想?
窦皋如:大茅峰下官私两个冶场,对比太过鲜明。范大夫能否赐教?
范蠡:朝廷的治商类似于治军。治军需要下属无条件服从,而治商则需要下属充分发挥个人才智。我们可以强迫众人做事,但却难以强迫众人用心做事——想干与不想干,结果完全不同。
湛舌庸:范大人的意思是作坊内使用奴隶不行,换成工匠就好啦?
窦皋如:太宰没听清楚,范大人的意思是,会不会干活、愿不愿意干活是关键。
范蠡:窦大夫说得对。老子曰: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手矣。掌管锡山矿冶的夏都护是个小军官,他的前途在仕途,留心的是为官之道,不是格物之道。对他来讲,懂不懂冶金重要吗?不重要,只要能管好人就行;赚不赚钱重要吗?不重要,只要能找到理由就行。什么是重要的呢?上级的信任是最重要的。大家想一想,由这样一个并不关心冶炼事业的人来管冶炼,有可能管好吗?
湛舌庸:照你这么说,朝廷官吏就不能管理作坊啦?
范蠡:管仲在盐铁论中说得很明白,官营方式应是官有民办、官督民办、官民合办。官府包办一切,官阶等于能力,位子等于知识,恐怕是不妥的。
鹿郢:先生所言有理。
窦皋如:范大夫是怎样让工匠们主动自觉的呢?
范成:小人插句嘴。我家使用的人,无论作坊里的工匠、店铺内的伙计,大家都是既拿薪水又拿提成的。比如大茅峰冶场,果卡二十五人可拿三成利,干的多挣得也多,多劳多得。他们自我管理,我家平日不问,每月仅核算一次。
窦皋如:好,你们范家的办法好。
鹿郢:先生的办法是好,比新政的办法好。朝廷之所以搞新政,目的是想尽快的让朝廷拥有财力。怎样做才能让国库尽快富裕起来?父王让我来就是想听听大将军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没有。
范蠡:太子累了没有?若不嫌累,我带大家看看另一件大事可好?
鹿郢:先生还有大举动?
范蠡:哈哈,前面你们看到的冶坊、集市都只是小动作。更大的事还没带你们看呢。
鹿郢:好哇,怎么样?大家跟着太师一起去看看?
一行人出门,在埠头上船,逶迤南行,驶进长广溪。
范蠡:你们看见东面南面一望无际的稻田了吗?这些都是我近几年围垦出来的新田,有近十万亩之多。
鹿郢:哇,这么多,那要多产出多少粮食呀。
范蠡:每亩产白米二百斤,一年产出近百万石白米。
诸暨郢:你自己能净得多少?
范蠡:每年向朝廷上缴田亩税八万石,我自己可收获二十万石。窦司空、大司马,怎么样,我这里就是你们的小粮库,周转不灵时,随时可以上我这里要粮。
诸稽郢:好哇,要是都能像大将军这样,何愁军队无粮?
鹿郢:范叔说说,朝廷怎样来学你的做法。
范蠡:整个江南温暖湿润土地平阔,最适宜种植水稻。可惜的是大片土地都是水涝沼泽,可耕土地不多。为什么呢?因为这里雨水多,地势低洼,积水难以下泄,潴留成泽。前朝时期,开挖了直通大江的望虞河,使姑苏以东变成了大片良田。可以说,当年吴国的国力就是靠望虞河来支撑的。如今,若朝廷能动员人力,于暨阳东面再开挖一条入江新河,那么,姑苏以西直至延陵,大片沼泽又可化为良田。不过三五年,吴越必成为全天下最大的粮仓。
鹿郢:范叔所做的三件事真令人振奋。范叔能否再不辞辛劳,出来带领我们一起干?
范蠡:我已经老啦,干不动啦。
窦皋如:大王尊敬大将军犹若神明,座位旁用百镒黄金铸成大夫身像,自古谁人有这等殊荣?大夫就不要推辞啦。
范蠡:我已经退休,不问朝政。干涉太多,十分不妥。
鹿郢:万望范叔还需不辞劳苦指点愚侄。改日我派人来接,请范叔前往姑苏游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