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
观音甘露洒吾头,势至金台安我足。
一刹那中离五浊,屈伸臂顷到莲池:
莲花开后见慈尊,亲听法音可了了。
闻已即悟无生忍,不违安养入娑婆,
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
我愿如斯佛自知,毕竟当来得成就。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无边光炽身,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满分二严身,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大家念“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要知道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是清净海众的一位。现在以最殊胜无上的菩提心摄持,为了帮助一切的如母众生,迅速地由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海之中超脱出来,所以我们来学最殊胜、最一乘了义的不可思议的法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这是我们圆满的一会了。上午讲到了阿弥陀佛的迁识法,是格鲁的传承。还有一些内容需要补充一下。
从宁玛的传承来说,他念这个“嘎”是不用降到心轮的,看你是什么传承,都是可以。二十一遍修完了,一定要观顶上红色的阿弥陀佛转为长寿佛,手里面托的是长寿宝瓶,再念长寿佛心咒。第三个,这种是最简便的,事实上有很多种迁识法,我所得到的传承就有十多种,这是一种比较容易的。而且分三次,这样其实还是随顺凡情,一定不要执著。在临命终时,你这个最强烈的求生的愿望,就可以帮助你的神识出去,进入到阿弥陀佛的心中。那么你就念一次,也就可以直接到达,也是可以的。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个殊胜的善巧方便。
上午讲到了中辈的三品。其中中品上生是久持小乘戒;中品中生是暂修小乘戒,受持八关斋戒,乃至于一日一夜,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皆得往生;那么中品下生是世间的世俗人,平时没有听闻过佛法,不过,还是世间的好人、善人,也就是说观经三福里面的第一福“孝养父母,行世仁慈”,他有修,但是没有怎么听闻过佛法。
我们要修品位高,一定要有出离心,不要给这个世俗法所绑死,祖师说:“生前徒费心千万,死后空余手一双”,“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所以我们要能够早一点觉悟。并且,这里面有一个要点,就是说屈伸臂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也就是说,我们以后给人助念,要知道,不要以瑞相作为判断他是否往生的唯一标准。事实上,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这四品他已经往生了,但是助念的人看不到什么很明显的瑞相。但是也可以从往生者的身体比较安祥、比较柔软判断出来。
我们继续讲清末的梦东彻悟禅师的开示。他的开示有八大窍诀:
第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为学道通途。要真为生死,要痛念生死。事实上与文殊菩萨的开示是一样,文殊菩萨说三主要道: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智慧。这里说真为生死,也就是出离心、发菩提心。学佛求解脱,无论你学什么法门,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尤其对于净土宗来说,发菩提心有很具体的标准,就是圆发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第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是净土正宗,也就与藕益大师的开示是一样,深信切愿最重要。这个六信(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是否具足,真正具足六信,深信不疑,那这个人是大开圆解,这个人是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将来至少都是上品中生。
第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下手的方便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当我们念佛时候不可有别想,没有其他的杂想,就是止;当念佛时了了分明,心起念,口出耳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够了了分明,这就是观。所以一念佛号之中止观具足。一念佛号之中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实相无相无不相,一念不生而又了了分明,是寂而常照;了了分明而同时一念不生,一念不生谓至诚,是真正的至诚心,这是照而常寂。能够这样行持,净业必成;能够这样成就,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那么一定是上品上生。所以一人乃至于百千万亿人,如是修,皆能如是成就。
第四,是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折伏现行烦恼,就是说你现在起现行的这些烦恼,如果你不能降伏自心的话,要成就就难,要品位高也难了。正如蕅益大师所说,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浅。
你能够折伏现行烦恼,虽然你每天就念十句佛号,这个持名功夫都很深。千万要听清楚,是持名之深浅,不是持名之多少,你不要为了完成任务,你每天念十万句,但是妄想纷飞,这个持名功夫还是浅。因此能够折伏现行烦恼,能够降伏自心,是修心要务。
第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为人道根本。也就是《首楞严》上所说的四种清净明诲: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为人道根本。
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要能够过非常简单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一心不乱是真正的苦行,是真正的精进,清净心是真正的精进。
第七,以一心不乱,为净行归宿。念而无念,没有能念的我,破我执;没有所念的佛,破法执。能所双亡,这是实相无相,这是不乱。虽然能所双亡,而一句佛号又历历分明,二六时中不间断,不夹杂,这是一心,这是实相无不相。
第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灵瑞,你看,净土宗的祖师大德,都是念一句佛号,出一道光明,光中有化佛。
这是梦东彻悟禅师讲修习净土法门要成就所要关注的、要学好的八大窍诀。
事实上中品中生,即一日一夜受八关斋戒,信愿持名,就能中品中生。受八关斋戒功德非常大,最重要是,第一要将持戒功德回向往生净土;再一个,要外持八戒一斋,内持六念。因为凡夫的力量很小,是不定聚,这个心比较散,用很长时间去严持净戒就难,但是受持一日一夜很容易专精。受一日一夜的戒法容易专精,所以这个心就非常欢喜,非常清凉。你将这个功德回向往生,就功德无量。
事实上有智慧的人,身为佛弟子应该在做任何功德之前,都最好以戒法来摄持。比方说,你明天选择去灵泉寺做一堂普佛,那么,你最好先受八关斋戒。那你以八关斋戒来摄持,跟你普通的这样地去做一堂普佛,这个功德有很大不同。有八关斋戒的戒法,再做一堂普佛,这个功德比普通的要大很多。你要拜忏,以及要做任何佛事,要供斋,都应该先受八关斋戒,如法受持。
《观无量寿佛经疏》上面说:“又十方众生,修小乘戒行,愿往生者,一无妨碍,悉得往生。但到彼先证小果,证已即转向大。”转向大乘。“一转向大以去,更不退生二乘之心。”
那么中品下生呢?这种人是世间的好人,平时并没有遇到佛法,也并没有求出离,只是在临命终时他机缘好,也是宿世的善根福德因缘所感,遇到善知识劝他,为他广说净土法门,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的依正庄严和法藏因地的四十八愿,所以一念回心,产生信愿,就能往生。故此善导大师特别告诉我们:第一个,这一辈人,你看他平时没有遇到佛法,他都能够中品下生;第二个,他平时也并没有出离心,三福之中,他所修的只是第一福人天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一福是世俗的善根;第二福是持戒的善根;第三福是大乘的善根,是菩萨行的善根。所以只要能够回向,因缘好,尽得往生。
上辈的三品都有阿弥陀佛来迎;中品上生、中品中生都有化佛来迎;下品上生也有阿弥陀佛遣化佛、化观音菩萨、化大势至菩萨来迎;下品中生临终忏悔念佛,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花上有化佛来迎;下品下生是见金莲花,如日轮,来住其人前。
你看,为什么中品下生就没有佛来迎?没有佛来迎,他只是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智者大师说,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往生受生之心。临终这个愿很切,只要临终正念现前,愿生西方,就可往生。他并没有强调说,一定要见到西方三圣来迎,才可以往生。我们助念的时候就可以知道了。如果助念的人都见到很多的瑞相,那这个人的品位决定很高,决定是中品中生以上。另一个方面,我们也要有信心,能够开示他佛法。能够助念的善知识,也可以说就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他,也可以说是化阿弥陀佛。
第十六观:下辈三品
先说下品上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
下辈的三品,都是造恶业的众生。下品上生呢?他是有世间的恶,“作众恶业,无有惭愧”,造了很多的恶业,又没有惭愧心,但是他没有谤法。这种人指在家者,一般的世俗人。下品中生呢?有出世间的恶,毁犯戒律,“不净说法”,为了名闻利养来说法,“无有惭愧”,这是兼指在家、出家。下品下生呢?他有出世间的恶,造五逆十恶。
所以说“观经语,最惊人,许五逆,得往生。”这个是确实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你看,造了五逆十恶的,本来要堕无间地狱。他临命终时因缘好,善知识一劝,他有信心,他自己也头脑清醒,马上就由地狱道直接超升到佛地。这个不可思议,非常不可思议的如来的威神加持,阿弥陀佛的愿力摄持。“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
【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
命欲终时,遇到善知识。可见这个善知识就非常重要了。为他说大乘的十二部经,“长行重颂并孤起,譬喻因缘与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与授记。”为他不能够广说十二部经,只说经首的名字,即经题。
【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
前面是悟门,这是行门,“称南无阿弥陀佛”。你看,前面《观经》都在一直讲观法,由第一观到第七观莲花宝座观,都是讲极乐世界依报的庄严;由第八观到第十三观是正报庄严。正报庄严是定善,底下的十四、十五、十六观是九品往生,是散善观,还是正报。
事实上前面的十三观,就是告诉我们“上求佛道”。后面的三观九品往生是“下化众生”。上求佛道,观依报庄严是成就佛净土,观正报庄严是成就佛身。所以,这特别不可思议。
这里面告诉我们,“称南无阿弥陀佛”,特开持名念佛之方便。所以说《观经》非常不可思议,它讲净土的理论,讲求往生的方法,讲九品往生的情况、条件,都非常详尽,非常透彻,非常明了。而且四种念佛方法都讲到了。
《无量寿佛经》上面,三辈往生都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跟这个九品来比,等于是九品的上辈三品——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修大乘法,发菩提心,持名念佛,“入有得空,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无生,即凡成圣。”
“入有得空”,开始是有念,由有念而巧人无念,所以说入有得空,即凡心成佛心。我们要知道,按照本经的教导“称南无阿弥陀佛”,我们持名的时候,就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是上辈的观心念佛。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念得纯熟,万缘放下,能所顿空,所以就是无住。而在这个无住之时,又一句佛号朗然明白,这就是生心。
无住而生心,生心而无住,实质所有的佛法,修行法门,都可以用这一句来概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八个字。你看,现在我们非常巧妙地做到了,念而无念,所以无住;无念而念,而生心,生心就是见自性,就是一心。所以句句是佛知见,念念放般若光。我们一句佛号,持名时,就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可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念佛号就是念诸法实相,就是显发我们本具的佛性。
我们平时见面,问你今天在做什么?那么要回答:“我今天在作佛”。我念念念佛,就是念念在作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念佛即是作佛。你在这个世间做什么?有什么意义?世间人做这些,心起贪、起执著,都是三恶道的因。所以,我们要念念作佛,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千万不要把宝贵的光阴去打妄想,去造六道轮回的业因。你不要以轮回心来念佛,口里面念阿弥陀佛,心里面想,我今天买什么菜,你那颗心与你所念的佛号不相应,你没有真正做到观心念佛。
同样是这颗心,与其去造无边的罪业,不如念念作佛;同样是过一天,与其烦烦恼恼,忧悲苦恼,非常忧虑,不如看破放下念弥陀;同样是要过一辈子,与其是哭哭啼啼,每一天都有压力,不如是万缘放下,欢喜自在,求生净土。所以一定要知道这个持名念佛的妙处。
在《净土圣贤录》上面,说了一个往生的故事。有一个妇女很信佛,很信净土,专念阿弥陀佛。她很想劝丈夫念佛,怎么劝她丈夫都不听。我没有你那个闲工夫,你去念吧。丈夫不信,这个女的就想了什么方法呢?
有一天,她看到邻居的小孩子,拿一个小小的铜铃铛在玩。她就心生一计,在她家大门口也挂一个铃铛。
她对丈夫说,“哎呀,这一段时间社会治安不好,盗贼也很多,我不敢随便乱开门。我平时经常把门要关起来,如果你外出回来的话,就请你摇一下这个门上挂的铜铃,同时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以此作为一个暗号,我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不然的话,我就不开门。”(众笑)
她丈夫心想,你一个人在家里我也不放心。就说:“可以,反正回来我就摇一下这个铜铃,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听我念了,就赶快给我开门。”
两个人配合得很默契,三年以后,丈夫病死了,但是他的胸口还很温暖,所以一直就没有下葬。五天以后,他就复活了。活过来以后,他悲欣交集,跟他老婆说,因为自己造了一个杀生的业,死了以后,去到镬汤地狱,非常苦。
他马上忆起平时的习惯,摇一下铃子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他非常痛苦,就不知不觉高声唱南无阿弥陀佛。即时整个的油锅里面都充满了莲花,这个热油就成为清凉池。所以阎罗王就放他回来了,你回去好好念佛。
你看,随口散心念佛,都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力。何况是我们能够至诚恳切,万缘放下来念。我们学了这么多天,特别强调了善导大师的开示,对于上品上生、上品中生,应该充满信心。
【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华乃敷。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
称佛名就能够灭无量的罪,灭五十亿劫的生死之罪。为什么?要知道,你能够真正至诚恳切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不容易,这是什么?这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因缘好。《阿弥陀经》上所说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要知道,我们能够持名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多善根,就是善中之善。为什么?因为能够以发菩提心来念佛,这就是观心念佛。你能够观心念佛,就一定可以上辈往生。就具足《大智度论》上面所讲的五种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