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3300000082

第82章 迦陵仙音第九讲(2)

临命终时,他就站在一个高台上,十多万人跟他一起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临入涅槃了,最后他每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有一道光明出来,光中有化佛,有阿弥陀佛。然后乌龙少康法师就给大家授记说:“你们刚刚看到我念佛的时候,见到我念一句佛出一道光明,光中有化佛,你见到这个瑞相,将来必定得往生”。给大家授记毕,就放光而逝,放大光明入涅槃,示现生安养、生极乐。

可见这个法门,是大光明法门。

【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

净土法门是九界同遵,十方共赞。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以此法门,劝导他们国土的众生念佛超出生死轮回,求生极乐。所以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能够持戒念佛,我来迎汝。

【行者自见坐莲花上,莲花即合,生於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於七日,莲花乃敷,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

得到初果,即是得到预流,预入圣人之流。然后断了八十八使见惑,再经过七番的生死,就能够成阿罗汉道。

【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

在娑婆世界你修行,七番生死就可以成阿罗汉,在极乐世界要经半劫。为什么?其实我们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于极乐世界的修行一百年。为什么?

因为娑婆世界本来就是苦,你在这个苦海之中,能够发无上道心,能够精进修行,能够克服重重障碍去精进用功,功德不可思议,这个心力是勇猛精进,所以成就快捷。在此土娑婆,成就初果,七番生死成阿罗汉。在极乐世界,因为一切都是非常顺的,一切都是在演说妙法的,所以还是“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

中品上生是久持小乘的戒法,久修小乘的戒法。中品中生就是在修小乘的戒法,乃至于“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一日一夜持具足戒,也就是说,临命终时还要现出家相。

比方说,清朝的顺治皇帝,传说是跑去五台山出家去了。其实不是的,这是民间那么传,野史这么说而已。事实上不是这样的。顺治皇帝的董鄂妃过世了,他确实也觉得世间无常,想出家,玉琳国师就不肯,说:“你做仁王护持佛法更好。”

后面玉琳国师去其他地方教化了,玉琳国师的一个弟子,就给那个顺治皇帝剃度了。国师回来就命令大众积薪,把柴火堆起来,要烧掉给皇帝剃度的木陈忞禅师,后面皇帝就说不出家了。但是他患了天花,临命终时示现了出家相,然后受出家戒。

也就是说,你一日一夜能够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信愿持名都能够中品中生,是名中品中生者。

底下是中品下生。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

这个就很明显了,你看,中品下生的条件更低了。这个人是一个世间的好人,世间的善人。以前没有听闻过佛法,但是他还是很好,能够孝顺父母,能够行世仁慈。有慈悲心,有仁慈心,看到那些受苦受难的众生,能够去帮助他们,救济他们,是世间的善人。命欲终时才遇善知识,所以善知识很重要。从这个中品下生以下,因为他以前没有怎么闻过佛法,就特别显得临命终时善知识特别重要。

我们说“道之根本依师法”。善友为依,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信愿持名,净土为归,忏悔念佛,这个起码是下辈三品。再加上持戒为本,持戒念佛,就可以是中辈三品往生。中品中生,中品上生,再加一个观心为要,能够观心念佛,能够以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来念佛,那么就是上辈三品往生。

这四句话你不要看轻,四句话把九品都包含在其中了。从中品下生开始,底下这四品,善友为依显得特别重要。这是说临命终时遇善知识开导。

【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

广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庄严,也为他说阿弥陀佛因地做法藏比丘,所发四十八大愿,那么现在已经成佛,愿力圆满了,所以以此愿力摄受众生,接引众生。

【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

听闻了这个法,生起信心来,信愿持名。好像壮士手臂屈伸之间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句经文给我们解决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什么问题呢?你看看这里面有没有往生的瑞相?没有,是不是?

可见平时给人助念的时候,不要以这个瑞相来判断他到底往生了没有。什么意思呢?《观经》讲得非常清晰。中品下生以下,他已经往生了,但是没有什么瑞相,没有说闻到天乐呜空、异香扑鼻,乃至于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住立空中,大家助念都能见到。没有这些,但是都得往生,他非常安祥地走了。所以中品下生没有往生的瑞相。

底下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乃至于下品下生,往生的时候,都还有一些来迎,但没有什么瑞相。他有些来迎是怎么样?那些下辈三品有来迎。你看,下品上生是弥陀请化佛、化观音、化势至来迎接,临命终人自己见到,助念的人见不到。下品中生是尔时“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有化佛菩萨来迎”。下品下生也是“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这些都是命终人见到的。

我们要知道,如果给人家助念,你闻到异香,听到天乐鸣空,这就不是普通的品位,起码是中品中生以上,乃至于上品往生。这就给我们解决一个非常根本的疑惑。你不要以为,我们助念见到瑞相了,这个人才决定往生。不是这样,“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壮士屈伸臂顷就去到极乐世界了。

【生经七日,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

他们去到以后,经过七天,见不到阿弥陀佛,但是见到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他说法,闻法欢喜,得须陀洹,得到初果。

【过一小劫,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辈生想,名第十五观。】

这是第十五观,这里面我们要了解两重要义。

一个是从法性的平等上来看最上的平等性。

二个是从法相的差别上来看无量的差别相。

从法性的平等上来说,净土法门是最彻底的平等,最圆满最究竟的平等。圆满到什么程度呢?一生极乐世界的人,他的相好庄严都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平等。虽然说是三辈九品往生,而一生到之后,就是圆生四土。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其他诸佛国土有十法界,四圣六凡十法界,而极乐国土是纯一一真法界,所以我们不要执著于三辈九品的往生,而忘却了最上的平等性。这九品的差别是从哪里说?是你临往生去到,这样来说九品差别。事实上你一去到以后就是平等性。

但是从法相的差别上来说,众生的根机确实千差万别,确实有非常复杂的差别。我们现在说三辈九品往生,这是如来归纳概略来说。如果详细来说,可以分为千辈、万品,都可以说。所以,不要执著于三辈往生的说法,就忘却了无量的差别相。

因此这两重要义,要能够明白。

我们来对比看,善导大师以前的那些大德如何判教,如何判断中辈的三品是什么条件才能往生,而善导大师又是如何去破斥,又如何告诉我们:不仅仅是学小乘法、持小乘戒之人,乃至于他平时没有怎么听闻佛法,就是一个世间的好人,他都能够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生起信乐,能够中品下生。

善导大师以前的大德判教说:中辈三品都是修小乘法的圣人。他们说:中品上生者是三果圣人阿那含。阿那含,不来,不来果,在五净居天就成阿罗汉了,不再来这个欲界了。为什么?因为他把欲界的九品思惑断掉了,所以他没有来欲界受生的因,不来了。我们说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四禅九天中间有五层天,称为五净居天。他就在这个四禅的五净居天之中修行,把色界的三十六品思惑断掉,把无色界的三十六品思惑断掉,最后成阿罗汉。

以前的那些大德为什么判中品上生是三果圣人,是阿那含的圣人,回小向大往生的呢?因为他们看到后面的得益——莲花寻开,自闻妙法,即得阿罗汉。一去到以后,莲花就开了,开了就闻妙法,说苦集灭道四圣谛,所以成就阿罗汉。善导大师以前的大德,他们判中品中生是内凡位的小乘的修行人。

什么是内凡、外凡呢?那是小乘的判位,告诉我们修行的阶位,是所谓的七个方便位。七个方便位之中,前面三个是小乘的三贤位,也叫做外凡;后面的四个称为内凡,就称为加行位。外凡是什么?五停心观、别相念、总相念三个方便位。

第一是五停心观,是让我们的妄心停止下来的五种观修的方法。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贪欲习气很重的众生,教他修不净观,白骨观,观身体很脏。不管你是怎样漂亮的男女,好看的只是外面一层皮,只是一个会走路的厕所,所以才需要喷香水,隔几天就要洗澡,就要换衣服,不然就很脏,所以多贪众生不净观。

二、多瞋众生慈悲观。瞋恨心重的就要修慈悲观,

三、多痴众生因缘观。观十二因缘。

四、多业障众生念佛观。这有两种说法,按小乘说就是界分别观。我见多、我见重的众生分别六界,乃至于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

五、散乱众生数息观。很散乱就是数呼吸。

这是五停心观。我们讲了小乘法从安般(安那般那)开始修,《安般守意经》讲到如何观察出入息。从这里开始先修风大,然后渐次修行。这是我们说五停心观。

第二是别相念。别别的相念,五停心观一个一个修。

第三是总相念具足修。这是小乘的三贤位,叫做外凡。

内凡就是暖、顶、忍、世第一法四个方便位。暖法,生起法乐。顶法、忍法,你要成就加行位里面的忍法,于一切法如如不动,一切外境如如不动,你才能够真正做到《地藏经》上所说的永不历三恶道苦。第七个方便位就是世第一法。

前面的三个就是外凡,后面四个就是内凡,这是从小乘来说。

善导大师以前的判教者认为,中品中生内凡位的才能够得到。内凡位就是加行已经修到了暖、顶、忍、世第一法了,他们才能中品中生。为什么?你成就了世第一法,再往上就是初果了,就是须陀洹果了。所以他们是着眼于后面得益,七日莲花乃开,从佛闻法,得须陀洹。一生到马上就成初果了。因为他前面已经是内凡了,已经成就了暖、顶、忍、世第一法。

他们错误的根源都在于没有真正地深信佛力,没有真正地深信阿弥陀佛愿力的摄持,而是以为只能凭自力。一去到就得须陀洹,所以就判断他前面起码是内凡位了。

小乘的外凡、内凡是这么分的,小乘的暖法,因为小乘是无漏法,你近无漏法,就称为暖法——你相似地体认到无漏法,就称为暖法了。大乘以中道,近中道义,近体悟空性智慧,称为暖法。大乘以十信位为外凡位。初信,乃至于十信都是外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贤位称为内凡。前面我们说小乘法,五停心观就是声闻乘入道的初时法门。

大乘基本上是修观世音菩萨的菩萨五观:“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真观,观察真谛之理而断见思二惑,也就是空观。

清净观,是断尘沙惑,也就是假观。

广大智慧观,是断无明惑,成就广大智慧,也就是中观。

所以也就是空、假、中三观。

悲观,就是用空假中三观,观六道轮回的众生受苦受难,来拔济众苦。

慈观,观众生受苦受难,所以慈能予乐,称为慈观。故此大乘修行,是修菩萨的五种观。

善导大师以前的那些大德,他们判中品下生是世善凡夫,即修世间善法的凡夫,厌苦求生。何以得知?由到彼经一小劫得阿罗汉果,他们是这么判的。他们判下辈的三品为大乘的始学凡夫,随其功过的轻重分为三品。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上面驳斥说:“诸师云:中上是三果者。然此等之人三途永绝,四趣不生。现在虽造罪业,必定不招来报。如佛说言:此四果人,与我同坐解脱床。既有斯功力,更复何忧,乃藉韦提请求生路?”

善导大师驳斥说,认为中品上生是三果阿那含才能做到,那你就搞错了。为什么搞错了?因为证得三果了,他三途永绝了。不要说证得三果,就是在内凡位的忍法,你就可以永不历三恶道苦了,就已经是三途永绝了。更何况是往上已经成就了初果、二果、三果。三果阿那含已经生到四禅九天其中的五净居天,更不生于欲界。这个欲界的九品思惑断尽了,所以他没有在欲界受生的因。在色界、无色界断尽七十二品思惑,就出三界,就成阿罗汉。他哪里还需要韦提希夫人去请法呢?

同类推荐
  • 《旧约》中的民俗

    《旧约》中的民俗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旧约〉中的民俗》是弗雷泽的另一部名著,是他在写作《金枝》过程中将有关《圣经》旧约故事的民俗材料汇集起来,并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有关事例作比较,专门创作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已成为人类学和《圣经》研究者的必备读物,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称它是“一部人类学传奇”。
  •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是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经过真修实证以后的解经之作,通过很多幻灯片的生动演示,图文并茂地来诠释《心经》这部深奥经典的真正内涵。让很多人都能轻松读懂这部“无字天书”, 透过这些超越经典、超越文字的“心路”,直接指引大家去看到那活生生的生活,进而通过实证而渐入心灵自由的解脱之境。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中华道文化丛书·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以“道”为理论基础而博大精深,但它的落脚点却在人世、在现时。与此相应,我们这套丛书亦努力做到文字平和朴实、语言流畅生动、叙述要言不烦、面貌平易近人,以使更为广大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得到有关道文化的比较全面和科学的知识。
  •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证严法师真善美,是人类的福音,也是你的福音。用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活在这个世上,许多人可能都没有仔细想过吧,看看这本书。 如何活得快乐,如何活得幸福,如何活得有尊严,如何活得心安理得,上人证严法师都和你娓娓道来。这本书教你另一种生活方式:散钱得钱,散福得福,给人快乐自己快乐。
热门推荐
  • 庶女的自我修养

    庶女的自我修养

    千素,一个传奇的女子。她拥有着很多,亲情、友情、短暂而璀璨的人生。她爱好声名权势,喜爱着一切能让她更强大的物品。她用她自已的努力,使得‘千素’一名在历史上留有一地。*千芷水:“你永远是我的朋友,我最爱的妹妹。”千涣:“你有资格成为我的对手。我们之间,生死留一人!”云上歌:“你的诗作,不错。”林华北:“你是一个很特别的女子。”……
  • 至尊狂暴无敌

    至尊狂暴无敌

    坐拥至尊狂暴系统,主角龙天狂,踩群雄,踏天骄,探遗迹,寻秘境。“战威无双惊天地,无敌路上寂寞多。”“血流成河万灵泣,纵横寰宇逍遥游。”“称霸诸天凌绝顶,俾睨万古无人挡。”
  • 二公主的锐变成女王

    二公主的锐变成女王

    等到结局的时候,简介我会写出来,这样会更好,会更容易理解
  • 我是侦探之开始的开始

    我是侦探之开始的开始

    他,一个一无是处的少年;她,一个智商无限的少女。就是那一次邂逅,就像剧本一样,命中注定的一切,发生了……
  • EXO之男神从天而降

    EXO之男神从天而降

    一个普通的行星饭,由于在QQ上转发了动态,没想到第二天真的实现了,她的男神EXO从天而降,对于面前一群在舞台上万分认真私底下却比小孩还逗的男神她又该如何招架呢?
  • 神墓传说

    神墓传说

    《乾河图集》藏有八处宝藏,传说是轩辕帝,炎帝,纣王,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宋太祖等人的宝阁……每一个宝阁都藏有万千秘密……
  • 网游之吾爱

    网游之吾爱

    你们可以做到如此狠心,为什么我就不能对你们绝情?你们以为这世界是你们的天地?错了,现在,它是我的,我不会放过你们任何一个打压我的人,这一世,报应将一一还给你们。女主为精神变态者,而对于精神变态者的定义,杜顿表示并不必然是害人性命的杀人犯,是指那些情感冷漠、不理解和不同情他人,以及不认错的人,他们的特点往往是冷酷无情、浅尝辄止、控制欲强、浮躁轻佻和不负责任。(此段来自百度==)
  • 穿越之跃龙门

    穿越之跃龙门

    传说只有龙鲤能跃过龙门打开通往上界的登天梯,但那虚无缥缈的事情谁知到呢?可是洛书记载这一代出现了一条龙鲤……这其实是一个穿越女带着系统从皇宫落跑去修炼的故事……
  • 田雨公传略

    田雨公传略

    本书主人公田雨公(1808~1876),字敬堂,又字砚农,号杏轩。清嘉庆十三年八月初十出生于山西省盂县香河村。在历史过往中曾出现学而优,优而仕,仕而有名者如明之史文焕,清之武全文、王珻、武承谟、张在田、田兴梅、田嵩年、田国俊、刘声骏、李嵉龄等令后人景仰的先贤人物,田雨公便是众多佼佼者之一。
  • 绝世邪妃:妖孽邪王腹黑妃

    绝世邪妃:妖孽邪王腹黑妃

    他,身为邪王一世狂妄却偏偏爱上废材。她,前世被人当试验品今世则霸道无比。她与他,到底能擦出怎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