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3300000036

第36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十二讲(1)

弥陀本愿特超殊,慈悲方便引凡夫。

一切众生皆度脱,称名即得罪消除。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诸位善知识,先请发起无上的菩提心来闻法。今天继续学习《阿弥陀经要解》。上午已经讲到了实行的方法,我们要能执持名号,一日乃至七日能一心不乱。

“一心亦二种。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即修慧也。”

前面已经讲过了闻慧、思慧。闻慧是我们听闻净土法门以后,真正具足信愿行,真正有信心,真正发愿,愿生极乐,然后执持名号,这是真正由闻而产生了智慧,具足了信愿行是由闻产生了智慧,这叫闻慧。

思慧就是念念忆持阿弥陀佛的名号。思慧的忆持其实也包括了事持和理持,这里就讲修慧,修慧就是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两种都是属于修慧。为什么蕅益大师要说得这么详细呢?要知道往生净土的真因就是闻思修三慧,念佛的果就是将来得佛接引往生安养,所以闻思修三慧很重要。

刚刚台上摆了张条子说帮人助念从来没看到过一个预知时至的,明天下午安排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以内现场作一个问答。

先看事一心不乱:

[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一日至七日是我们打念佛七的依据,在其他经典之中,说修念佛法门成功了时间各有不同,有些是说十天,比方《鼓音王经》中说:“若受持彼佛名号,坚固其心,忆念不忘,十日十夜,除舍散乱,必得见彼阿弥陀佛。”这是十日功成。

《大集经》就说是四十九日,《般舟三昧经》是说九十日。《般舟三昧经》是常行、常立三昧。经上说:“若人自誓九十日中,常行常立,一心系念。于三昧中,得见阿弥陀佛。”又《文殊般若经》也是说九十天。经上说:“九十日端坐西向,专念于佛,即成三昧。”本经是说一日乃至七日。

一心不乱,就是纯一其心,专念弥陀,三昧现前,而不动乱,不起妄念,不落知解。不起妄念,不落知解是一心不乱。

事持就是闻说念佛法门以后,知道念佛法门的妙处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因此对此法门深信不疑,一心系念,句句分明,念念相续,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更无二念,即以一念,而除众念。达到一心不乱,这是事一心不乱,因为他没有真正通达真如妙理,所以名为事持。

理持是闻说念佛法门以后,知道一念相应一念佛,即是念念都是唤醒本来人,唤醒自性天真佛,所以深信不疑,一心持念,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极而空。了知能念心之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之外,无有心能念于佛,能所双忘,心佛一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能够达理体,所以名之为理持。

持到能伏除烦恼,乃至于见思先尽,这样叫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其实有浅有深,最浅的就是念佛成片,这也叫事一心不乱。在天台的判教来说,把这种果位就判作圆教的五品位,伏住了见惑和思惑,虽然没有断,但它不起现行,念佛成片了。之后进一步往上修,到了圆教的初信位就能除见惑的烦恼,乃至于二信至七信,思惑亦断,这就称之为见思先尽,这些都称为事一心不乱。

进一步再由八信一直持到圆教的初住位,就能明心见性,这时就是理一心不乱,能念念都开显三德秘藏,开显如来藏心。事一心我执亡,不为见思所乱。念到事一心不乱,当然因为见思惑断尽,所以人我执消亡了。

理一心法执尽,不为二边所乱。念到理一心就能离空有二边,离有无二边,能行中道,双舍空有二边,全归中道,所以不为二边所乱。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都名之为修慧。

我们特别地将理一心不乱这个理持的道理再展开来阐述一下。

净土宗的理论最著名、最圆满透彻的就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她将净土法门的根本理论和实践方法,以及成就理一心不乱的方法和盘托出,传达出生佛一体的奥秘,能使我们真正知道其实生佛平等。

《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阿弥陀佛是遍法界以为身,而且法身、化身、报身三身一体,三身不一不异。遍满一切时处,以一切有情众生和无情的器界为法身,所以说阿弥陀佛的法身普遍地渗入到一切众生的每个念头之中,所以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法身又能内蕴报身和化身,因此阿弥陀佛的法、报、化三身全体都在我们一念心中。于是,当我们心想弥陀或专心持念弥陀名号时,这能念之心就具足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佛的相好光明就从我们能念的心中发出来,那么我们能念的心当下就作佛,所以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的心系念六字洪名,那么阿弥陀佛遍知一切法界的无量智慧一切种智,就在念佛的每一念中显发出来。

这段经文非常精辟地开示了“真、善、美、慧”的内在关联,我们以至诚心去忆佛念佛,这是真;所念的是佛法界,这是至善——最究竟最圆满的善;具有真和善自然就显现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这就是大美,大美是诚于中形于外。有真善美的性德显发,就会开启智慧,阿弥陀佛遍知一切法界奥藏秘髓的如大海般深广的智慧,便会从忆佛念佛心中生发出来,有这种大智慧,就能入理一心不乱。可见,信愿持名,容易成就理一心不乱,成就理一心不乱就相当于禅宗的明心见性,这是讲理一心不乱。

其实,在《观无量寿佛经》里,把一心不乱说为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至诚心是一念不生谓之诚,就是指我们的真心本体,而深心是偏重于自利的,偏重于自利是万善同归,具足善法。回向发愿心是偏重于利他的,回向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才是圆满的:回自向他、回因向果、回事向理。

回事向理,回我们念的阿弥陀佛名号这个事相而归入到真如实际的理体;回因向果,我们现在信愿持名是因,向果就是成佛的妙果,妙觉果位;回自向他,发大菩提心,一切功德都愿众生得出轮回,得生极乐。这样的回向是圆满的回向,这是回向发愿心。

马鸣菩萨所造的《大乘起信论》中说的三心就是直心,直心正念真如;深心,乐集诸善法;大悲心,广度诸众生。其实直心也就是至诚心、深心;大悲心也就是回向发愿心,其实都是相通的。

第三大科所讲的持名妙行就是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就是以持名妙行而开显闻思修三种妙智慧,闻思修三种妙智慧就是净土的真因。闻此法门以后具足三资粮,名为闻慧;忆佛名号是思慧;事一心、理一心不乱是修慧。这三慧是得生净土的真因。

下面的经文是讲临终时就能见佛,接引我们往生,这是念佛殊胜的果,有因就必有果,念佛的胜果就是临终见佛接引往生。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在《要解》之中又有展开来说,接引往生分作两个层面来给我们解说:

“不为见思乱,故感变化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娑婆界中三有颠倒,往生同居、方便二种极乐世界。不为二边乱,故感受用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颠倒,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

我们得佛接引时,哪些是化身佛来接引呢?修到什么程度是报身佛来接引呢?这就给我们讲得很详细了,能修事持、理持至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的人,临当寿命终时,能感得阿弥陀佛和诸圣众现前。为什么能够感呢?因为感应道交,以自力为能感之因,以他力为能应之缘。自力就是自己修净业的力量,他力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以因缘具足,感应道交,蒙佛接引。自力和他力,我们都可以引用一些经来作证明。

《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说:“若人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必定见佛,这是依靠自力。

《无量寿经》法藏的愿力说:“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有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愿生我刹。临寿终时,我与大众现其人前。”这是他力,是弥陀的愿力。

在会集本是第十九闻名发心愿,第二十临终接引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属他力。自力、他力因缘具足,感应道交,所以得接引往生极乐。

接引之相有两种:一种是化佛来接,一种是报佛来接。前面的闻思修三慧是我们得往生净土的真因,临终佛现,往生四种净土,这是无上果。不为见思所乱,能得到事一心不乱,临命终时,自然不被见惑和思惑的烦恼所扰乱,能正念昭彰,如入禅定,与化身阿弥陀佛及诸圣众感应道交,化身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现在其前。

是人终时,心不复起娑婆世界之中,三界内我执颠倒,这些颠倒念都不再起了。如果只是伏住了,我执还没有断,见惑、思惑没有断,在临终时也不起现行,然后就一定能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如果我执已断,就能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

这是第一种化身佛来接。

化身佛来接,功夫浅的,只是念佛成片,只是伏住见思惑生同居土。功夫深的,事一心不乱,已断见思惑,人我执彻底断尽就能生到方便有余土。临命终时不可以起颠倒想,不可以起颠倒念很重要,佛经上有记载一个公案说:

古代有一对居士夫妇,夫妻感情挺好,两个人都深信佛法,就是所谓的琴瑟和鸣。丈夫临命终时本来就已经西方胜境现前,但妻子比较留恋,不知道帮他助念,而且还哭泣。丈夫前面还能保持正念感得西方胜境现前,但突然之间听到妻子的哭声,心里起了一念的留恋心,西方胜境就隐没、消失了。他妻子很伤心,一直哭,哭了一整天,涕泪横流,忽然觉得鼻子里很痒,打了个喷嚏,从鼻子里出来一条虫掉在地上,在地上爬。

妻子觉得很奇怪,就想踩死这条虫,刚好有个出家人路过(这个出家人其实是有成就的),马上就制止她说:“你千万不要踩死它,这条虫就是你正在哭的丈夫的第二身,因你一直哭他起了留恋心,所以就障碍他不能往生,因为他留恋你的缘故,所以马上跑到你鼻子里做一条虫,你现在立刻要杀死他怎么可以呢?”

妻子很恐惧,也很后悔。觉得,哎呀!糟糕了,我害了他了,马上就跪下来请求法师给这条虫说法,法师为这条虫加持和说法,虫就死掉了,神识得生天上。

这虫要往生极乐世界可能性就很小了,生天道或者生人间都算是比较好的去处,所以临终不可以起颠倒想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是讲报身佛来接。报身佛来接当然修行就很好了,是理一心,他在用念佛的功夫就能证到理一心不乱,就能得到报身阿弥陀佛来接,生实报庄严净土,乃至于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他就直了成佛,菩萨只是生实报庄严土,分证寂光,但实际上净土的妙处是一生一切生,圆具四土。

[不为二边乱,故感受用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颠倒,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不为空有二边所乱,念佛已经得到了理一心不乱,临命终时自然空有二边都不能扰乱他,能心佛一如,入三摩地,就能与阿弥陀佛的受用身,也就是报身阿弥陀佛及诸圣众感应道交,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颠倒。生死是有边,涅槃是空边,不起这二见颠倒,如果是分破无明,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净土。如果是全破无明,四十二品无明都破尽,就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的常寂光净土。

所以人到临终时是生死关头,这时,地水火风四大分解,地大分解,诸根散坏。四大分解以后,第六意识就不能起作用了,这时阿赖耶识里的那些种子都发出来,所以一生所作的善恶俱时顿现。作善者现善的境界,作恶者就现恶的境界。如念佛之人就现西方胜境,得到化身佛或报身佛的接引,往生极乐世界。那怎么判断呢?

我们都知道:“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足底出”。这是个总的偈子,但其实如果助念送往生,有经验的人就知道有很多帮助判断他是否真实往生的方法。不是说拿个什么温度计或搞个什么外在的东西,而是依据经典上佛陀的教诲,就能不经过中阴身,一念之间生极乐世界,托质宝莲,自然化生,不由胞胎,自然成就相好庄严,如阿弥陀佛一样的大丈夫相。这样我们就知道,原来事一心就会有化身佛来接,理一心就会有报身佛来接。

“当知执持名号,既简易直捷,仍至顿至圆。以念念即佛故,不劳观想,不必参究,当下圆明,无余无欠。上上根不能踰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亦不一概。可谓横赅八教,竖彻五时。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且深叹其难信也。”

这就是解释归纳说,念佛法门是当下圆明,不需要用其他方法来帮助的,要知道持名一法,持一句佛号简易直捷,而且一心持去即得往生。

[至顿至圆]横出三界,顿超生死,一生同居,圆证三不退。所以说是至顿至圆。为什么有这样奇特的功用呢?因为念念即佛,所以不需要去加什么观想或者参究。一念当下圆明,就能具足无量法门。并且那些观想参究也是含摄在一句名号之中,观想是成就佛身功德,参究是成就佛意功德,开显自性的佛功德。而一句佛名就圆满地含摄佛的身语意三功德,可见这一句佛号是大总持法门。

[上上根不能踰其阃]上上根如文殊普贤等这些大等觉菩萨也不能超过这个范围,下下跟乃至于如鹦鹉、八哥鸟,学念阿弥陀佛也得往生,到极乐世界。

[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亦不一概。]是说所感的化身佛来接,或者报身佛来接。为什么会有这四土的差别呢?因为他能感之因——闻思修三慧之力,功夫有深有浅,所以感应道交,不妨不来而来;各见其见,不往而往,各生其生,各生其应生的四种净土。

(往往胜进,亦不一概。]就是说都能蒙佛接引,而且是胜进接。比方说圆教的接别教的,别教的接通教的,是胜进。

[可谓横赅八教,竖彻五时。]是讲念佛法门圆满具足,能包含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这八教。竖而论之,可以通彻于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一切法都能包含,这是如来的彻底悲心,用最殊胜最简捷的方法来接引众生,而且是无上大事因缘,让众生一生成佛。所以无问而自说,并且一再感叹说难信易行之法,智慧力不够,对这个法门不能真正深信。

接下来很多问答都是我们念佛人,尤其是学了一点教理又没有完全学通的人容易产生的问题:

“问:《观经》专明作观,何谓不劳观想?答:此义即出《观经》,彼经因胜观非凡夫心力所及,故于第十三别开劣像之观。而障重者犹不能念彼佛,故于第十六大开称名之门。今经因末世障重者多,故专主第十六观。当知人根虽钝,而丈六八尺之像身,无量寿佛之名字,未尝不心作心是。故观劣者不劳胜观,而称名者并不劳观想也。”

同类推荐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共四册,内容包含弘一法师讲经说佛的文字、以及他的书信,另外还包括法师出家前谈艺的全部文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法师的书信部分,书信大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有的信件同时随附明信片,所以有些书信在正文内容结束之后,另有法师的“附白”或“又白”等另附的内容。个别书信因保留不全,无法查证收信人姓名,遂本着求真、求实、求全的做事风格,将此类书信中现有内容编入书中,以期读者能看到法师的最全最真的著作。
  • 老子与神话

    老子与神话

    本书从神话研究的角度,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解析《老子》这一中华经典的人类学内涵。首先避开了学术界一贯采用的从哲学到哲学的“便道”,而是以当代人类学的视野和材料作为参照,对《老子》一书中的神话思维、道与永恒回归神话、《道德经》的母神原型、祭祀王和大母神崇拜等做了追本溯源式的哲学通解。
  •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本书是已出版的《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的延续和拓展。
  •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超神战机

    超神战机

    为了完成大哥高雄的遗愿,也为了家人能得到军方的庇护,高远踏上了一条不一样的人生,他用自己的超能力一手打造的战机让所有的敌人都心生颤抖。
  • 祝若听风

    祝若听风

    风的声音是怎么样的?会不会很好听?我想听听风的声音。
  • 天心血域

    天心血域

    三十年前,异大陆女神往地球历练,偶遇男主,因不幸,偶成血祭,男主灵魂穿越到人族、神族、妖族的纷乱世界,身在阴间便遭遇三界之争,借妖出生为人,情移人类抚养的妖,遭遇性格已故障而实力强大的失忆曾经爱人,最终有何历练,男主又是怎样靠着惊天手段力揽狂潮,情归何处,这又与地球有何关系,宇宙的灾难到底为何?敬请关注。
  • 龙舞凌天

    龙舞凌天

    当华夏最优秀的特种兵光临武道大陆,等待他的是血雨腥风还是缠绵悱恻;是兼得名利亦或隐匿逍遥。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尽在龙舞凌天。新人首发,问题上请多体谅,文章上请多支持。
  • EXO之十二异能学院

    EXO之十二异能学院

    人类,魔族,血族,异能者,蓝瞳,天使族世间六大种族。经历了种种困难,他们能在一起吗?
  • 异世邪王妃

    异世邪王妃

    刚穿来异界的她,就身怀绝顶灵力,容颜永驻。什么红月国的神女,翼南国的皇后之位,那都不是她想要的。原来,在灵力顶峰的上面还有更高的修为,突如其来的一道雷把她给劈懵了,这是要干嘛?升仙么?
  • 都市女神终结者

    都市女神终结者

    高涵,世界顶级杀手,在一次任务中被组织出卖,死里逃生后隐身于大学中,于是从一个终极杀手变成了苦逼学生。与校花调调情,与美女老师恋恋爱,与警花吵吵架……不同身份如何走向世界巅峰
  • 甜妻高高在上

    甜妻高高在上

    顾君齐此生做过最勇敢的一件事,就是对宋微然见色起义,借酒装疯把他给睡了。一觉醒来,宋微然眯着狭长眼眸:“你睡了我,得对我负责。”顾君齐故作无辜的眨巴着双眼:“怎么负责?”宋微然慢条斯理:“让我睡一辈子。”婚后得知,白袍翩翩枪眼的外科医生竟然是个斯文败类。莫非嫁给他是要为民除害?这世上,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白头偕老。遇到顾君齐的时候,宋微然就觉得,不找了,她就是。
  • 薰衣草恋爱语

    薰衣草恋爱语

    一望无际的大海,那里会有我的落脚之处吗?对不起,尽管我很爱你,但这不代表我能接受一切,所以,我不会再回去了,不要来找我,更不要来挑战我底线了!
  • 狐妖小红娘幽玄传

    狐妖小红娘幽玄传

    相思树下,唯一一对不是因为爱情而签订的再世续缘……王权剑、虚空泪、九黎壶,三大神物,各有其主……天地一剑,王权富贵;东方世家,东方月初;黑狐半妖,黑狐幽玄。三足鼎立,谁与争疯……